- 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
- 通用版公务员考试用书
- 公务员考试试题
-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用书
- 北京公务员考试用书
- 广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 山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 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 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
- 福建公务员考试用书
- 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 天津公务员考试用书
- 河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山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辽宁公务员考试用书
- 吉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安徽公务员考试用书
- 江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河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湖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 湖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广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海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重庆公务员考试用书
- 四川公务员考试用书
- 贵州公务员考试用书
- 云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西藏公务员考试用书
- 陕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甘肃公务员考试用书
- 青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 宁夏公务员考试用书
- 新疆公务员考试用书
-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用书
- 乡镇公务员考试用书
- 法院、检察院考试用书
- 招警考试用书
- 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用书
热销商品
-
商城价:¥12
-
商城价:¥12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5
-
商城价:¥15
-
商城价:¥16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专用教材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模块一 黑龙江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 逻辑填空3
黑龙江历年考点透视3
典型真题直击3
基础知识解读4
常考角度剖析4
考点1 实词填空4
考点2 成语填空10
考点3 虚词填空14
70分通关必做题17
参考答案及解析18
80分专项疯狂练习20
第二章 阅读理解21
黑龙江历年考点透视21
典型真题直击22
基础知识解读22
常考角度剖析23
考点1 主旨概括题23
考点2 意图推断题30
考点3 态度观点题35
考点4 细节理解题37
考点5 词句理解题41
考点6 下文推断题44
考点7 标题填入题45
70分通关必做题47
参考答案及解析51
80分专项疯狂练习52
第三章 语句表达53
黑龙江历年考点透视53
典型真题直击53
基础知识解读54
常考角度剖析54
考点1 语句排序题54
考点2 语句衔接题57
70分通关必做题58
参考答案及解析61
80分专项疯狂练习62
我的错题便笺62
模块二 黑龙江数量关系
第一章 数学运算65
黑龙江历年考点透视65
典型真题直击66
基础知识解读66
常考角度剖析66
考点1 初等数学问题66
考点2 方程与不等式72
考点3 比例问题73
考点4 计数问题75
考点5 最值问题77
考点6 费用问题79
考点7 行程问题80
考点8 几何问题82
考点9 杂类问题84
70分通关必做题85
参考答案及解析88
80分专项疯狂练习91
第二章 数字推理92
黑龙江历年考点透视92
典型真题直击92
基础知识解读92
常考角度剖析93
考点1 基础数列93
考点2 分数数列94
考点3 组合拆分数列95
考点4 幂次数列95
考点5 多级数列96
考点6 递推数列97
70分通关必做题98
参考答案及解析100
80分专项疯狂练习102
我的错题便笺102
模块三 黑龙江判断推理
第一章 图形推理105
黑龙江历年考点透视105
典型真题直击106
基础知识解读106
常考角度剖析107
考点1 数量规律107
考点2 位置规律109
考点3 样式规律112
考点4 重构规律115
70分通关必做题118
参考答案及解析119
80分专项疯狂练习119
第二章 定义判断120
黑龙江历年考点透视120
典型真题直击120
基础知识解读121
常考角度剖析121
考点1 单定义判断121
考点2 多定义判断123
70分通关必做题124
参考答案及解析126
80分专项疯狂练习127
第三章 类比推理128
黑龙江历年考点透视128
典型真题直击128
基础知识解读129
常考角度剖析130
考点1 语法关系130
考点2 词性关系130
考点3 逻辑关系131
70分通关必做题134
参考答案及解析135
80分专项疯狂练习135
第四章 逻辑判断136
黑龙江历年考点透视136
典型真题直击137
基础知识解读137
常考角度剖析138
考点1 演绎推理138
考点2 归纳论证161
考点3 智能推理166
考点4 日常推理169
70分通关必做题170
参考答案及解析172
80分专项疯狂练习174
我的错题便笺174
模块四 黑龙江资料分析
黑龙江历年考点透视177
典型真题直击178
基础知识解读179
常考角度剖析182
考点1 查找型182
考点2 计算型184
考点3 比较型192
考点4 综合分析型194
70分通关必做题202
参考答案及解析204
80分专项疯狂练习206
我的错题便笺206
模块五 黑龙江常识判断
黑龙江历年考点透视209
典型真题直击210
基础知识解读210
常考角度剖析211
考点1 政治211
考点2 法律221
考点3 经济226
考点4 历史人文常识233
考点5 科技常识243
考点6 地理国情249
70分通关必做题256
参考答案及解析258
80分专项疯狂练习260
我的错题便笺260
附录 两会热点再现
报告要点快速了解263
施政热点深度观察266
文摘
模块一 黑龙江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 逻辑填空
黑龙江历年考点透视
考点频次命题趋势
实词填空★★★★★
成语填空★★★★
实词+成语★★★★★
实词填空、成语填空以及实词和成语的综合为主要考查点
视频讲解
综观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历年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逻辑填空部分重点考查实词、成语以及实词和成语的综合,考查形式趋于稳定,难度比较适中。然而,很多考生在逻辑填空题上得分却不高,总体来说,这类题目失分较多的原因有:
第一,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词汇贫乏、成语积累较少,没有掌握一些常考词语和成语的意思及用法,答题时只能望文生义或者凭感觉蒙题。
第二,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理解词语或成语的含义应该从它的语义侧重点、语义程度、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及搭配对象多个维度进行,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词语或成语的内涵和外延,判断出它所适合的语境。
第三,不能清晰地将选项给定的词语区分开来。很多考生难以辨明选项给定词语的差异,只能依靠语感答题,将四个选项给定的词语一一代入文段,哪个读起来通顺便选择哪个,结果往往不容乐观。
第四,缺乏解答逻辑填空题所必需的技巧和方法。逻辑填空题并不是无章可循,应该选择哪一个词语填入语境中都是有理有据的。而很多考生却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认为逻辑填空只是考查语文知识的积累,文科较好的考生会比较占优势。其实不然,掌握了科学的解题技法,将会在解答逻辑填空题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典型真题直击
(黑龙江2015—31)公共生活中的某些失范行为和无序现象若得不到及时治理,就可能会产生反面的效应,个体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被激发和诱导,随波逐流,助长无序。很多国家的法律在公共场所禁烟、维护环境卫生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且有效执行,正是为了,在微小的失范和无序积累前就加以制止。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示范防微杜渐
B. 辐射惩前毖后
C. 连锁上行下效
D. 扩张以儆效尤
考点关键词
实词+成语
答案
重点看第二空,根据后面的“在微小的失范和无序积累前就加以制止”可知,A项的“防微杜渐”最恰当,这句话正是对该成语含义的解释。再将“示范”代入文段验证,也符合文意。故本题选A。
基础知识解读
从历年黑龙江省考真题来看,逻辑填空题的出题方式一般是设置三两句话的阅读材料,从中抽取1—3个词语依次排列作为正确选项,要求考生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依次)填入画横线处,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得体。其命题要点主要体现在理性意义、色彩意义、搭配意义、语体风格、语义轻重、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抽取出来的词语主要涉及实词和成语。因此,逻辑填空主要分为实词填空、成语填空和实词与成语综合填空三种题型,且这三种题型均是历年省考中逻辑填空的考查重点。
逻辑填空简单地说,主要考两点:一是考基础,二是考使用。“基础”是基于考生平时的词汇积累;“使用”则是从功能角度出发,重点在于具体语境下的规范表达。因此考生在备考逻辑填空的过程中,要放弃“走捷径”的心态,踏踏实实地从真题入手,对选项给定的词汇进行词语含义、搭配范围、感情色彩、表达风格、词性功能等方面的全面掌握,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培养自己对规范表达的“正确语感”。
由于逻辑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平时的积累,并且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判断力,所以考生不要在一道题目上犹豫不决,浪费时间。根据我们的经验,在逻辑填空这种题目上,花费时间的长短和作答的正确率并不成正比关系,所以在临场考试中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题型上。只有平时多下功夫,考场上才能轻松发挥。
备考加油站
谦辞: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词,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大都只能用于自称。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谦词:鄙人、不才、家父、愚兄、小儿、犬子、贱内、拙荆、寒舍、愚见、薄面、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绵薄之力。
敬辞:指含恭敬、尊敬口气的用语,也是对人礼貌的一种用语,可以体现人的文学修养,一般是对人。我们耳熟能详的敬辞:足下、阁下、令郎、令爱、令尊、令阃(阃kǔn,古代妇女的内室。令阃,对对方妻子的敬称)、贤弟、华府、高见、芳龄、高寿、赐教、蓬荜生辉、鼎力相助、不吝赐教。
常考角度剖析
考点1实词填空
一、实词填空概述
实词指具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实词填空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实词填空在历年黑龙江省考逻辑填空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难度层级较高,一直是广大考生失分率较高的题型之一。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对语境不理解,不能准确把握语境中的提示信息;第二,对选项中给定的实词含义不理解,不能清楚辨析意思相近的实词的区别;第三,没有掌握选项中给定词语的用法,以及语句表达的基本要求。
实词填空的考查形式可能是单纯考查实词,也可能是实词与成语混搭考查。从近年来的试题看,实词考查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更加重视对语境分析以及语境和选项中实词匹配的考查;
第二,考查的实词多是常用词和常误用词。
二、实词填空的答题思路
遵循科学的答题思路,将有助于实词填空的作答。作答实词填空的常见思路是:
第一步,分析语境,看语境中的空格处需要填入一个什么特征的词语;
第二步,辨析选项,看选项中给定的四个词语哪一个符合语境所需特征。
实词填空解题思路框架图
三、实词填空的解题方法
我们知道,逻辑填空的出题方式是设置一段阅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句子和所给选项选出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得体。那么,怎样判断画横线部分需要填入的词语所具备的特征呢?这需要对整个文段进行分析,从语境中找到提示信息或照应点。又如何判断选项给定的词语哪一个更符合语境所需特征呢?这需要对给定的四个词语进行辨析。我们将从词语辨析和语境分析两个方面讲解实词填空的解题方法。
(一)词语辨析法
实词辨析可以从词语的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三个方面入手。具体而言,对实词理性意义的辨析分为词义轻重、词义侧重两个考点;对实词色彩意义的辨析分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两个考点;对实词语法意义的辨析分为习惯搭配和词性功能两个考点。当然,从历年真题来看,一道实词填空题很少会单纯针对某一考点进行考查,而是会综合多个考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各个考点的解题技巧。
1.理性意义辨析
所谓词语的理性意义,是指词语的概念意义,即反映人们对所称谓的事物的理性认识那部分内容。辨析词语的理性意义可以从词义轻重和侧重点两方面入手。
(1)词义轻重
视频讲解
词义轻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有程度深、性质重和程度浅、性质轻的差别。题干材料为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可以提示我们此处词语所需要的轻重程度,这可以作为我们选择有语义轻重差异词语的根据。比如:“批评”和“批判”这两个词汇均表达了一定的否定意味,比较差异可知其中“批评”表达的语义较轻,说话人的初衷是使听话人改正其不足或缺点;而“批判”表达的语义则较重,表示所犯错误非常严重。
词义轻重辨析单独出现的几率较小,通常与其他考点综合考查。一般来说,词义的轻重主要是意义相近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差别,有的词语指称或适用于比较重大的事物,有的则指称或适用于一般性的事物。如:
哀求>恳求>请求;渴望>期望>希望;阻止>阻拦>阻碍;悲悯>怜悯>同情;拷问>质问>质疑;错误>偏颇;禁锢>束缚;妨害>妨碍;剖析>分析。
辨析时需要抓住这些词的轻重意义,选择语义程度上最符合语境的词语。
(2)词义侧重
视频讲解
有些近义词因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表达的角度或意义方向会有些差异,辨析近义词还可以从词义侧重点入手进行仔细分析。词义的侧重点辨析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一般情况下需要侧重辨析两个词语间不相同的字。考生可以排除相同的汉字表述,重点观察不同的汉字表述,然后比较每个汉字的基本含义,从而判断二者的强调重点何在。
比如:“鉴别”和“鉴赏”这两个词语中存在同样的语素“鉴”,不具有区分意义的作用。因此考生应重点观察另外两个不同的汉字,即为两个词语的差异所在。其中“鉴别”侧重“别”字,意为“区别、分别”,可知“鉴别”一词主要指的是发现或区别二者之间的不同、好坏、真伪、优劣等。而“鉴赏”一词侧重“赏”字,意为“欣赏”,换言之,“鉴赏”的对象一定是好的、美的。
比如:“差距/差别/差异”这三个词,“差距”侧重距离,有高低之分;“差别”侧重区别,强调能区分开;“差异”侧重不同。三者侧重点不同,不能混用。
“化装/化妆”:“化装”和“化妆”二词都有打扮、修饰的意思,但是“装”有服装的意思,“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有化妆的意思,“化妆”就是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二者侧重点不同,不能混用。
“搜集/收集”:“搜集”强调到处寻找并收集起来,侧重寻找,带有主观上比较费劲的意思;“收集”就是收拾整理起来。二者侧重点不同,不能混用。
辨析时需要抓住这些词的词义侧重,选择侧重强调的语义和语境相匹配的词语。
2.色彩意义辨析
词语除了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外,还会因人们的主观感受,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评价。这种评价就是词语的附加意义,又称色彩意义。词语色彩意义的辨析可以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入手。其中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是考试重点涉及的考点,这里着重讲述。
(1)感情色彩
词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褒义词是指词义中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如英俊、佳丽、夸奖。贬义词指词义中带有批评、否定感情的词,如丑陋、流氓、谩骂。中性词指褒义、贬义词语之外不能体现特殊情感倾向的词。有些词语的褒贬色彩不是非常明显,但确实带着某种感情倾向性,因此从感情倾向性角度也可以将词语分为积极(如成果、经验)、消极(如后果、教训)、中性(如结果)三类。辨析近义词要把握它们的感情色彩或感情倾向性,从而明确其差异,选择和语境感情色彩或感情倾向性最为匹配的词语。
此外,在运用感情色彩这一方法时,还要注意提炼文中可能出现的关联词语,尤其是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的关联词语。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词语用简单的褒义、贬义划分比较困难,这时,可以选择从表达的倾向性上入手分析。另外,一个文段中可能出现几种观点,其中包括作者的观点和其他人的观点,考生要注意辨别。
(2)语体色彩
词语的语体色彩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书面语具有庄重、严谨的风格,一般用于议论文、说明文中;口语则带有轻松、活泼、亲切的风格,常用于记叙文、散文或杂文中。比如:“调解”和“斡旋”这两个词语,“调解”可以用于日常口语,表达一种对于日常生活中矛盾的疏导;而“斡旋”一词则为外交辞令,通常用于重大的国际争端,不能随意混用。
语体色彩辨析在考试中涉及较少,考生只要了解这种辨析角度即可。
3.语法意义辨析
实词除了有词汇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还有语法意义。所谓语法意义是指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对实词语法意义辨析的考查,主要包括词性功能辨析和词语的惯常搭配两个方面。
(1)词性功能
实词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实词填空考查较多的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多做宾语和主语,动词多做谓语,形容词多做定语和谓语。考生可根据横线上要填入的词语在语境中的句法成分来判断要填入词语的词性。对词语从词性角度辨析的考查在考试中通常并不多见,考生只需要掌握从词性角度来辨析近义实词的基本技巧即可。如“品位”和“品味”,前者是名词,后者既可做名词也可做动词;“希望”和“愿望”,前者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后者只能做名词。
(2)习惯搭配
视频讲解
词语的习惯搭配辨析是指通过词语的惯常搭配或修饰的对象来辨析两个近义实词的不同。有些搭配习惯往往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掌握。而有些词语的搭配意义及适用对象则存在着对应关系,考生在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好这一点,对照着理解记忆。比如:“期望、希望”这两个词,虽然都表达一种好的意愿,但是搭配的对象却有所不同。其中“希望”一词使用范围比较宽泛,而“期望”一词使用范围则比较狭窄,仅指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期许和愿望。
词语的习惯搭配,需要考生对词语的惯常用法有所积累,掌握从搭配角度辨析近义词的方法。首先要分析语境,看要填入的词语需要与哪个词语搭配;再辨析选项,看哪个词在习惯搭配上符合语境要求。比如:
“抚养”通常用于长辈对晚辈;“扶养”通常用于同辈之间;“赡养”通常用于晚辈对长辈。
“优雅”通常指人的行为举止;“幽雅”通常指环境。
“树立”通常用于抽象的事物,如“树立榜样”;“竖立”通常用于具体的事物,如“竖立杆子”。
“承载”通常用于抽象的事物;“装载”通常用于具体的事物。
“灌注”通常用于和水有关的事物,如“灌注心血”;“贯注”通常用于精神,如“全神贯注”。
“爆发”通常用于“火山、革命”;“暴发”通常用于“山洪、泥石流”等,或“暴发户”。
“领略”通常搭配“风光”;“领悟”通常搭配“道理”;“领会”通常搭配“精神、旨意”。
实词的用法辨析不仅考查惯常搭配对象的不同,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
一是主被动的不同。如“授权”和“受权”,前者是主动性的,往往是施动者;后者是被动性的,意思是“被赋予权力去做什么”。如“突破”和“创新”,技术本身可以“突破”,但“创新”是由人发出的。
二是主客观的不同。如“限制”和“干扰”,前者强调客观存在的,后者强调主观引发的。
三是肯否定的不同。如“捉摸”和“琢磨”,前者通常用于否定的语境,后者常用于肯定的语境。
(二)语境分析法
语境分析就是分析填入横线的语句和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这个横线上所填入的词语应该具有什么特征。要把握所填词语的特征,就需要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来寻找语境中的提示信息,也就是与横线上所填词语形成照应的词语或句子。在一段材料中,句子之间的关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逻辑关系,一种是语义关系。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可以通过语境中出现的关联词来把握,如果没有出现关联词,那么就通过横线的位置来把握要填入的词语和横线前后词句的语义关系。
1.逻辑关系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用关联词语表示,常考的逻辑关系有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找到语境中的提示信息,并且确定提示信息与要填入的词语是形成正向照应还是反向照应,从而判断要填入词语需要具备的特征。
(1)递进关系
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不但A,而且B;A甚至B;A更B。
递进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在语义上和感情倾向上是一致的,且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语义要重一些。即A和B的语义一致,感情倾向一致,B比A语义略重。A和B形成正向照应。
(2)转折关系
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虽然A,但是B;A,而B;A,然而B;A,实际上B。
即A和B的语义相反,感情倾向相反。A和B形成反向照应。
(3)因果关系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为A,所以B;A,因此B;B,由于/因为A。
因果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在感情倾向上是一致的,在语义上具有因果逻辑关系。即A和B的感情倾向一致,A和B具有因果逻辑关系。
(4)并列关系
正向并列关联词:A和B;A与B;是A,是B。
反向并列关联词:不是A,而是B;并非A,而是B;A,并不B;有的A,有的B。
另外还有顿号、逗号和分号表示并列关系:顿号和逗号一般表示正向并列,有时也表示列举(表示列举时不需要前后内容语义相近);分号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表示正向并列还是反向并列。
正向并列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内容语义相近,感情倾向一致,前后形成正向照应。
反向并列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语义相反,即在某一个语义点上形成反向照应。
2.语义关系
如果语境中没有出现关联词,或者要填入词语的特征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无法判定,那么可以通过横线的位置来把握要填入的词语和横线前后词句的语义关系,由此来寻找提示信息,从而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语境中的提示信息与要填入的词语通常有解释说明、归纳总结和修饰限定几种语义关系。
(1)解释说明
如果横线位于一个分句的末尾,后面有冒号或者逗号,或者有表示原因的词语“因为”“由于”,表示举例的词语“比如”“例如”等,后面的分句就是对这个横线上要填入的词语的解释说明。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需要把握这个解释说明的句子的意思。
(2)归纳总结
如果横线位于一个句子的末尾,后面是句号,或者横线所在的句子由代词“这”或表示对前文肯定的词语“正如”“正是”引导,起总结前文的作用,或者横线所在的句子是围绕前文提出的话题进一步展开论述,在这些情况下,横线上所填入的词语往往是对前文语句意思的归纳总结。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需要对前文语句内容或话题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3)修饰限定
如果横线位于一个句子的中间,后面没有标点符号,横线前后都存在这个句子的句法成分,那么可以从搭配和修饰限定两个方面来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首先考查横线后面的词语,看选项中哪个词语可以与之搭配,从而排除或确定选项。如果从习惯搭配的角度无法判定,那么再考查横线前面的修饰语,要填入的词语应该和修饰语在语义和感情色彩上一致,形成正向照应。
思路导学
第一步:根据文段语境和词语含义,排除不恰当的选项。
第二步:仍然根据文段语境及词语含义,在剩余的两个选项中锁定正确答案。
视频解析
【例1】(黑龙江2015—27)成语“心知肚明”的发明人可能从未思考过它的生物学含义。在事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判断上,心知肚明是的,当人吃了有害食物的时候,消化道微生物和肠道神经元会立即启动机制而使人上吐下泻,尽快尽多地将有害物质排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适用免疫
B. 准确保护
C. 科学防御
D. 普遍平衡
[名师点评]B。根据文段第一句话和第一空前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判断”可知,第一个空应该填入“适用”或“准确”,而“科学”和“普遍”不符合文意,故排除C、D两项。第二空后面提到“尽快尽多地将有害物质排出”,显然这里填入“保护”一词更合适。故本题答案为B。
思路导学
第一步:确定考点并分析语境。
第二步:辨析选项。第一空必须与“精神血液”搭配,第二空必须与“社会的制度规范”搭配,第三空与“在……中”搭配。
视频解析
【例2】(黑龙江2014—39)只有把科学确立为社会的基本价值,才能使科学精神人们的精神血液中,到社会的制度规范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渗入落实呈现
B. 融入固化体现
C. 流入贯彻表现
D. 溶入凝固展现
[名师点评]B。根据句意可知,“科学精神”和“人们的精神血液”能融合在一起,“融入”和“渗入”都可以。“融入”是不可看到的、抽象的东西;而“溶入”是可以见得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流入”明显搭配不当。故排除C、D。第三空,一般是“呈现在……眼前或面前”,“体现在……中”。故本题选B项。
思路导学
第一步:分析文段语境,可知第一空不能填“优美”。
第二步:由关键词“……之间”,再结合文段语境,可知第二空应填“过渡”。
视频解析
【例3】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发现一种最古老的、自成体系的文字,可以说是现代汉字的老祖宗。甲骨文已相当,如果认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图形符号是汉字的雏形,那么在它们与甲骨文之间,应该还存在一个的环节。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规范关联
B. 成熟过渡
C. 优美补充
D. 完善缓冲
[名师点评]B。先看第一空,从文段中的“自成体系”“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图形符号是汉字的雏形”可知,此处不是在说甲骨文是否优美,故排除C项。再看第二空,通过文段可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图形文字是汉字的雏形阶段,甲骨文是汉字的另一个阶段,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发展的阶段。“关联”是指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用在此处不合适,排除A项。“过渡”是指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用在文段中合适。“缓冲”是指使冲突缓和,用在此处不合适,排除D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名师点睛
实词填空需要掌握实词辨析的方法和语境分析的方法。实词辨析可以从词语的词义轻重、侧重点、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功能和习惯搭配几个角度进行。解答实词填空,不能只停留在词义辨析层面,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要根据语境中的逻辑关系或语义关系判断要填入的实词应该具备的特征,从而选择和语境最为匹配的词语。而语境分析是解答所有逻辑填空试题的关键环节,不仅实词填空需要考虑,成语填空也需要结合语境来答题。因此考生务必重视语境分析,学会语境分析的方法。实词填空也可能和成语填空混合考查,考生可以从最简单的空或者最易把握的词语来突破这种混合考查的试题。
考点2成语填空
一、成语填空概述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结构固定、意义完整的短语。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也有三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它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典故、文人作品、外来文化等。对于成语辨析类题目,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常用常考成语的含义,并正确地运用成语。
成语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准确、得体地使用成语的能力。我们首先要明确,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所考查的一般是我们常用的成语。而考查内容则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我们常用的成语中意义相近、容易混淆的;另一类则是我们常用的成语中容易误用的。但不少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不够或者理解有误,经常会出现使用错误的现象,这就导致考生在成语填空部分难以取得高分。因此考生要注意有效地积累成语及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首先要掌握历年考试出现过的成语,尤其是高频成语;其次要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类;另外还要注意积累报刊及其他读物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例句,以做到心中有数和触类旁通。
二、成语填空的答题思路
第一步,分析语境,看语境中的画横线处需要填入一个什么特征的成语;
第二步,辨析选项,看选项中给定的四个成语哪一个符合语境所需特征。
成语填空解题思路框架图
三、成语填空的解题方法
作答成语填空的方法主要有三点:
第一,掌握成语含义、用法及近义成语辨析的方法。成语的语义含义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考生通常不能准确把握成语含义而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另外成语在搭配对象、感情色彩、适用范围等方面也容易出现误用的情况,需要考生掌握从这些方面辨析成语的方法。
第二,掌握分析成语语境的方法。分析成语使用的上下语境,通过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语义关系来判断所填入成语应该具备的特征,这是考生选出正确答案重要的支撑,和实词填空一样,成语也需要落实到语境,选择和语境最为匹配的选项。
第三,掌握分析成语字面照应的方法。通过成语在字面上的重合或者形成正向或反向照应来判断正确的选项。
(一)成语辨析法
成语辨析的方法与实词辨析的方法基本相同,包括成语的语义侧重点、语义程度、感情色彩、句法成分、搭配对象五个方面。
1.语义侧重点
成语语义的侧重点指成语含义中最为凸显的核心语义。通过侧重点来辨析,可以快速找到与语境语义最为匹配的成语。通过成语的侧重点来辨析成语有两种方法:
一是比较成语中出现的动词及其修饰语。如“风生水起”和“方兴未艾”,“风生”和“水起”强调迅速壮大的动态变化,“方兴”强调事物正在发展的状态。如“薪尽火传”和“涅槃重生”,“火传”强调一直延续,“重生”强调死而复生。
二是比较成语中出现的不同的字。如“不谋而合”和“一拍即合”,“不谋”强调不用商量,“一拍”强调“合”得迅速。如“危在旦夕”“危机四伏”“危如累卵”,“旦夕”强调时间短,危机的迫近;“四伏”强调到处都有,危险多;“累卵”强调危险的程度。
2.语义程度
成语的语义程度指成语语义的轻重。所填成语应该和语境在语义轻重上相匹配。如“百无一用”和“黯淡无光”,都有作用不大的意思,前者语义较重。如“事与愿违”和“雪上加霜”都有结果不理想的意思,后者语义较重。
3.感情色彩
成语在感情色彩上也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在感情倾向上也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所填成语应该和语境在感情倾向上相匹配。如“声名鹊起”和“炙手可热”,前者含褒义,后者含贬义。如“殚精竭虑”和“处心积虑”,前者含褒义,后者含贬义。
4.句法成分
成语的句法成分指成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即充当主语、谓语还是宾语。一般来说,名词性的成语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形容词性和动词性的成语可以充当谓语。如“真知灼见”和“见仁见智”,前者可做主语或宾语,后者可做谓语。
5.搭配对象
成语的搭配对象指成语惯常的用法,也就是语法上的搭配要求,如一般用来指人还是指物,或者一般用于哪类事物,或者一般用于单数还是复数等。如“滔滔不绝”和“络绎不绝”,前者一般指话多,后者一般指人或车多。如“兼收并蓄”和“相辅相成”,前者通常用于一个事物对多个事物,后者通常用于两个事物之间。
(二)语境分析法
与实词填空一样,作答成语填空题时要对语境进行有效的分析,借助上下文去判断语境所需要填入的成语的特征。
成语语境分析也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逻辑关系。根据语境中出现的关联词,判断前后语句的逻辑关系,把握要填入的成语和提示信息所形成的正向或反向照应,从而得到要填入成语应该具备的特征。成语语境含有的逻辑关系主要有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根据逻辑关系分析语境的具体操作方法可参照实词填空的逻辑关系部分,这里不再赘述。
二是语义关系。根据横线在语境中出现的位置,判断要填入的成语和前后文的语义关系,找到语境中的提示信息,从而得到要填入成语应该具备的特征。成语语境含有的语义关系主要有解释说明、归纳总结和修饰限定。根据语义关系分析语境的具体操作方法可参照实词填空的语义关系部分,这里不再赘述。
(三)字面照应法
成语中的某个字和语境的提示信息中能表达其核心意思的某个字词形成字面上的重合(即相同)或者形成正向或反向照应(即同义词或反义词),那么这个成语很可能符合这个语境,是正确答案。
这个技巧适用于部分成语填空题目,其适用范围是:
第一,选项给定的成语的正确含义基本可以从字面得出,或者说成语中的某个字能体现出这个成语的核心语义。
第二,与成语中某个字形成照应的字词,要能够表达它所在的语境提示信息的核心意思。
思路导学
第一步: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句,确定第一空应填入的成语。
第二步:将第二个成语代入文段进行验证,从而锁定正确答案。
视频解析
【例1】(黑龙江2015—25)商业的最大魅力是其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企业的历程和人生一样,曲折漫长,荆棘密布却又可能,真正决定命运的,往往是几个关键的岔路口,特别是在一家企业的初创期,没有足够的试错机会,此时作出的向左或者向右的艰难抉择,可能会把一家创业企业导向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峰回路转无依无靠B. 别有洞天孤助无援
C. 柳暗花明羽翼未丰D. 曲径通幽筚路蓝缕
[名师点评]C。“柳暗花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文段前面提到“曲折漫长,荆棘密布”,且这里有一个表转折的“却”字,故“柳暗花明”较为恰当。再看第二空,后面提到“初创期”,而“羽翼未丰”正好与此搭配。故本题选C。
思路导学
第一步:分析语境,逐个排除。
第二步:第一空,主体是“可怕的景象”,第二空,主体是“大自然的警告”,填入的词应符合前文。
视频解析
【例2】(黑龙江2014—41)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风沙弥漫,这可怕的景象绝不是,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不认真解决水害、沙害,土地资源流失与人口膨胀所造成的弊病,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空想。大自然的警告,足以。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虚张声势当头棒喝B. 危言耸听醍醐灌顶
C. 空穴来风振聋发聩D. 耸人听闻警钟长鸣
[名师点评]A。空穴来风:原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形容可怕的景象不能是“空穴来风”,排除C。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不能搭配“大自然的警告”,故排除B。前面已经说警告了,故排除D项中的“警钟长鸣”。所以本题选A项。
虚张声势:形容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当头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振聋发聩:用来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捏造惊奇的话,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思路导学
第一步:分析语境。找到文段的提示信息“十几年间”,可知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应与这一信息照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确定答案。
视频解析
【例3】上世纪开始的十几年间,中国大学招生数激增了五六倍,为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提供了的劳动力,但增长速度过快,远超过普通或无技能劳动力的增速,在就业市场造成错位,反而是农民工供不应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源源不断B. 应有尽有
C. 形形色色D. 数不胜数
[名师点评]A。文段说十几年间的大学扩招为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并没有强调劳动力的种类、样式,排除C项“形形色色”。B项“应有尽有”形容很齐全,该有的都有。文段也没有强调劳动力种类齐全,排除。比较A、D项,“源源不断”与前文中“十几年间”搭配更为恰当,是形容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用在此处过于夸张。故本题选择A项。
名师点睛
要正确作答成语填空题,一方面要对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有基本的理解和积累,能够从多个角度辨析成语的差异;另一方面就是学会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能够在语境中找到提示信息或照应点,以判断要填入成语所应该具备的特征。考生在日常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将历年省考中出现过的以及常用、易误用的成语进行汇总和归类,特别是在含义、感情色彩、搭配对象、适用范围等方面容易发生混淆错位的成语,以便在作答成语填空时轻松排除干扰选项,选择与语境最为匹配的成语。
考点3虚词填空
虚词填空在黑龙江省考中很少考查,考生可以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以备不时之需。
一、虚词填空概述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如“不”“没有”),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某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前四类常在考试中出现。副词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连词用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助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二、虚词填空的答题思路
作答虚词填空的思路是:
第一步,分析语境,看语境中的空格处需要填入一个起什么语法作用的虚词;
第二步,辨析选项,看选项中给定的四个虚词哪一个符合语境所需作用。
虚词填空解题思路框架图
三、虚词填空的解题方法
(一)虚词辨析法
虚词辨析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
一是词性辨析。虚词与实词容易混淆,虚词一般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必须附着在实词上,表示语法意义。
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还关系着两个家庭。(不止/不只)
不止:动词,表示数量范围超出。
不只:连词,常同“还有”“甚至”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二是功能辨析,也是虚词辨析的主要方法。也就是虚词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辨析,特别是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的辨析,是公考中容易出现的考点。
三是用法辨析。两个表示相同语法意义的虚词,可能在用法上有些差别,语言的经济性表明它们的存在都是有道理的,它们需要坚守各自的岗位。
(二)语境分析法
行测考试所涉及的虚词考点基本上是对关联词语的考查,要判断应该填入什么关联词,首先要分析语境,特别是语境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此选出相应的关联词语(见下表)。
分句关系逻辑关系关联词语典型格式
前后分句语义一致,都是作者的观点,且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语义程度更重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而且;甚至;更
前后分句语义一致,程度相当,都是作者的观点,有时前后分句由相同词语引导正向并列既……又……;和;与;还;同时;此外
前后分句语义相反或相对,程度相当,作者的观点不确定,有时前后分句由相同词语引导选择关系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前后分句语义相反或相对,且后面是作者观点反向并列不是……而是……;并非……而是……
前后分句语义相反或相对,且后面是作者观点取舍关系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前后分句语义相反或相对,前面是已然的,且后面是作者观点转折关系虽然……但是……;然而;可是;却;而
前后分句语义相反或相对,前面是未然的,后面是作者观点让步关系即使……也……;哪怕……也……
前面分句是后面分句的原因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因而
要得到后面分句的结果,必须有前面分句充当条件必要条件只有……才……;除非……否则……
有了前面分句的条件,后面分句的结果一定成立充分条件只要……就……
前面分句是未然的条件,后面分句是结果假设条件如果……就……;如果……那么……
思路导学
第一步:考查关联词的运用,首先需要理清文段语句之间的关系,属于反向并列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只有D符合。
【例1】(黑龙江2009A—54)这些瀑布不为人所共知,这因为人们对它们不感兴趣或者它们不够迷人,由于它们处于边远险要之地,游客要想一睹它们的风采就显得困难重重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而且
B. 不但而且
C. 不是就是
D. 不是而是
[名师点评]D。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这里是并列关系,应填入“不是……而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思路导学
第一步:阅读文段,理清语句之间的关系。前两句与后两句具有明显的对比关系,故第三空应填“相反”或“反之”。第四空引导的句子与第五空引导的句子是递进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确定答案。
视频解析
【例2】家长自己艰苦朴素、尊老爱幼、和睦邻里、乐于助人,会使孩子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便留下深刻的烙印。这时,稍加言教点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家长自己言行不一、碌碌无为、不孝敬长辈、见利忘义,难以使自己的言教有说服力,会为孩子树立坏的“榜样”。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有才相反因为所以
B. 只要就同时既又
C. 既然就可见不仅还
D. 如果就反之不但而且
[名师点评]D。虚词辨析题。文段前两句和后两句具有明显的对比关系,由此可判断第三空应填“相反”或“反之”,排除B、C项。再看后两句,“使自己的言教有说服力”和“为孩子树立坏的‘榜样’”不可能是因果关系,排除A项。故本题选D项。
70分通关必做题
1.从统计学角度看,用平均数指标反映趋势虽精确敏感,但也有其致命弱点,尤其是平均数的“”,很容易掩盖个体之间的差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以管窥天B. 削峰填谷
C. 大而化之D. 等量齐观
2.交流是复杂的艺术,有声语言并不是表达意义的唯一方式,辅以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也折射出历史和文化智慧的光芒。各民族间的形体语言,有的形式和意义相同(如握手致意),有的虽然形式相同,意义却,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就可能产生误会,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南辕北辙B. 针锋相对
C. 截然相反D. 纷繁复杂
3.改革开放大业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大厦,老百姓身边细微之处的需求,就是建成这座大厦的一块砖、一片瓦,给这座大厦添砖加瓦,则是每个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那么而B. 尽管但是也
C. 因为所以则D. 假设那么且
4.对于家长们来说,能够和孩子一起参与其中,亲身到孩子的进步,是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经历。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训练营中受到,得到一些教育的灵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感触启示B. 感悟启蒙
C. 感受启发D. 感觉启迪
5.缺乏必要的试错机制,很多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改革创新都心存情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导致改革创新动力普遍不足。以此来看,“改革失败”的责任,创造一个宽容的创新环境,才能让更多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甩开膀子”谋改革、搞创新。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畏难豁免B. 紧张宽恕
C. 侥幸淡化D. 抵触忽略
6.读书时对感兴趣的东西深钻细研,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这些东西。但不感兴趣的东西,有的也可能恰恰是我们所的。这不仅因为兴趣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因为在特定领域浸染日久,往往会这种兴趣,形成越不感兴趣越排斥的恶性循环,导致短板更短。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需要泛化B. 忽视僵化
C. 欠缺固化D. 提倡弱化
7.胡适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步骤:首先要能,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之后要能对提出的假说做严格的论证或实验,。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去粗取精言之成理B. 不拘一格革故鼎新
C. 吐故纳新有的放矢D. 标新立异去伪存真
8.一些学者认为,在信息时代强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实际上就是要求他们对互联网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这不利于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实现。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散布谣言,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过滤偷梁换柱B. 整合断章取义
C. 评价混淆是非D. 审核以偏概全
9.在早已对漂亮假花、假树司空见惯的现代人眼里,干枯苍白的植物标本或许难有多少魅力可言。但在标本馆中,每一份看似不起眼的植物标本都代表着它在地球上的。它们虽然远离了阳光雨露,告别了生长的土地,却在科学殿堂中了自己的生命。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经历重现B. 同类延续
C. 存在超越D. 物种证明
10. 我们现在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地图应该仅仅是对某一片特定区域的记录,它必须严谨如卫星所拍摄到的照片一样。而过去,地图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手工绘制作品,且有着各种不同的主观色彩,因为对于同一个地方而言,不同的地图表现出来的内容会,如今,人们加诸地图的主观性正在逐渐消失,人类随之失去的,也是地图蕴含着的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全面各有千秋B. 客观千差万别
C. 真实殊途同归D. 清晰如出一辙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 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第一个是转折关系,第二个是对解释性信息的把握。文段转折词“但”之前,谈论的是平均数的好处,转折后谈论的应该是其不好的方面。最后一句话“很容易……差异”为解释性信息,是对空缺处词语,即平均数特点的解释。结合选项,A项“以管窥天”指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大而化之”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排除。D项“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文段说的是用平均数指标来反映趋势,并没有看待之意,故排除。B项“削峰填谷”即削低山峰来填平山谷,也就是说用山峰的泥土或沙石来填平山谷。符合平均数的“平均”这一特点,用在此处恰当。本题正确答案为B。
2.C[解析] 题目考查语境信息。文段空缺处所在句子“有的虽然形式相同,意义却”,出现了表转折关系的词“却”,说明前后两个分句表示意思相反,即形式是相同的,意义是不同的。A项“南辕北辙”指目标和行动不一致。B项“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主要用在辩论方面。“纷繁复杂”意为多而复杂。这三个词都不符合语境。“截然相反”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符合语境信息。故正确答案为C。
3.A[解析] 题干把“改革开放大业”比喻为一座大厦,“百姓的需求”比喻为建成大厦的砖和瓦,因此用假设关系来形容“改革开放大业”与“百姓的需求”的关系更为合适,排除B、C项。文段强调的内容为后面的“给这座大厦添砖加瓦……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则此处用表转折关系的“而”更为合适。D项中“且”表并列关系,该句与前面的句子并无并列关系。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
4.C[解析] 本题考点在于语境信息的考查。文段说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训练营活动的收获。第一空,A项“感触”指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不能跟“进步”搭配,排除。D项“感觉”一般不用“亲身”修饰,排除。第二空,B项“启蒙”是指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一般指向的对象为初学者或蒙童,用在家长身上不合适。“启发”是指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用在此处恰当,且可与后文的“得到灵感”相呼应。故本题选C。
5.A[解析] 题目考查考生对语境信息的理解和提示性信息的把握。先看第一空,从文段前半部分的内容可知,因为缺乏必要的试错机制,很多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都不敢大胆地改革创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侥幸”不合语境,排除C项。再看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责任”搭配。“宽恕责任”搭配不当,所以排除B项。“责任”不应该是被忽略,而应该是被免除,故应填入“豁免”。正确答案为A。
6.C[解析] 本题根据第二空可首先排除D项。从该空前后的句子可知,这里意在说明在特定领域浸染时间太长,就会越来越强化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弱化。“泛化”强调范围的扩大,这一词意与文段语意不符。排除A项。再看第一空,“不感兴趣”即有“忽视”之意,如果填“忽视”则会语意重复,且不能正确表达文意。排除B项。结合文段第一句话,第一空所在的语句是要说明不感兴趣的东西有时候对我们也很重要,但由于不感兴趣,反而会导致我们缺失这些东西。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7.D[解析] 胡适提出的观点“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这句话概括了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步骤。由此可见,第一个空应当与“大胆地假设”含义相似,第二个空则应当与“小心地求证”含义相似。第一空,“标新立异”是提出新主张、新见解,符合“大胆地假设”;第二空,“去伪存真”是去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符合“小心地求证”。
[释义] 去粗取精:指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言之成理:指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吐故纳新: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有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标新立异:是指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同。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去伪存真:指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
8.A[解析] 第一空明显应填入一个表示某种行为的动词,且这种行为“不利于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实现”。“整合”与“评价”明显不会影响到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故排除B、C两项。第二空,从文段的意思来看,作者是非常不赞同“一些学者”的看法的,认为他们把“散布谣言”也说成是“自由”,这明显是在偷换概念,而不是“以偏概全”,故排除D项。
[释义] 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混淆是非:指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以偏概全: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9.B[解析] 所谓标本,即在某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由“代表”两字可以看出。所以说,每一份植物标本实际上代表的是某一类植物。“虽然”“却”构成转折,“远离了阳光雨露,告别了生长的土地”,意味着植物的自然生命的结束,然而被制成标本之后,植物却以另外一种形式得以保存,其生命在科学殿堂中得到了“延续”。因此本题选B。
[纠错] 本题的四个选项填入横线基本能保持句意通顺,要选择最为“恰当”的一项,都需要从“标本”的含义和特征入手。第一空,所谓标本,指的是保持实物原样的动植物,也指某一类事物总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因此说每一份植物标本都代表了它在地球上的“同类”,是非常符合“标本”的含义的。第二空,植物被做成了标本,意味着它在生理上已经“死亡”,但它同时又能够保持原貌、长久地保存下来,其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延续”。
10. B[解析] 第一空,后文说地图“必须严谨如卫星所拍摄到的照片一样”,由“严谨”一词可见此处强调的是地图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特定区域的情况,而不是“全面”或者“清晰”,排除A、D项。第二空,“千差万别”强调的是差别,“殊途同归”强调的是“同”。前文说地图“有着各种不同的主观色彩”,强调的是“差别”。因此第二空处说的是过去不同的地图表现出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应填入“千差万别”。这一点在后文“人们加诸地图的主观性正在逐渐消失”也可得到印证。
[释义] 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千差万别:形容种类多,差别大。
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如出一辙:指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