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公务员考试用书>河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6年河北公务员考试用书《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28.00 商品编号:9528
      • 折 扣 价:¥13.00已优惠¥15.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李永新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04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河北省2016年度公务员录用省市县乡四级联考及选调生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作风建设(1)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依法行政(8)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公共安全(15)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22)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五)——农业现代化建设(29)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六)——信息安全(34)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电子商务发展(39)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八)——教育改革(46)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九)——国民阅读(53)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养老金并轨(61)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一)——大学生就业(68)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二)——文化法治思维(75)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三)——文化可持续发展(82)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四)——生态宜居城市(89)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五)——环境保护(96)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六)——水的安全(102)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09)

         

        文摘

        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九)
        满分:100分  时限: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4.考生可以在本试卷空白位置或草稿纸上打草稿,但所有题目都要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
            给定资料
            1.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从传播主体到方式、路径均为发散式的,如果单纯以传统媒体的主体思维模式来领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必将会与转型的初衷南辕北辙。
            每个人都享有阅读的权利,它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限制。在地铁、公交车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大家都低头摆弄着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刷微博、看微信是“必修课”,还有不少人在看新闻、读小说。
            在现代社会,人类对信息的需求日益高涨。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及时地捕捉有效的信息,从而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借助于各种即时通讯软件和搜索引擎,新媒体可以实现对信息搜索、在线交流、即时收发、文献传递与共享等多项功能的集成和整合,突破时空的障碍,随时随地地满足各种信息需求。
            在X大学中,有相当多的学生表示,除了必要的书本阅读之外,手机等新媒体阅读已经取代了传统的阅读方式。由于对信息的需求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因而读者就具有普遍的广泛性,借助于新媒体技术,人们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阅读内容,以实现个人发展的目标。
            面向国民阅读的信息服务也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成本。任何决策者都不希望获取信息所需支付的成本超过信息本身所能产生的效益。在现代信息社会,不管是对信息服务方来说,还是对被服务者来说,基于新媒体的国民阅读信息服务除了必须支付普通带宽的成本外,基本上可以算是廉价的,甚至是免费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短短数年时间里,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阅读迅速得以应用和推广的重要原因。
            2.2014年4月21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在北京发布。调查显示,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2013年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
            在电子书阅读量上升的同时,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依然保持下降趋势。据统计,2013年,人均报纸阅读量较2012年的77.20期(份)下降了6.35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也比2012年的6.56期(份)下降了1.05期(份)。
            X大学人文学院历史与民族学系讲师闫某认为,手机、电脑等新媒体阅读之所以能够兴起,是由于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下,尽管信息传播行为本身即是一种媒介与受众的相互作用过程。但是,传受双方在时空上存在距离,在他的学生时代,查资料需要去图书馆一本一本查阅,取得传播的协调是费时、费力而且很困难的。而现在,新媒体的产生使得传统媒体在互动性上的局限得以突破,只需要在网上输入关键词搜索,答案便呈现在眼前,并对信息质量和信息服务效率进行评价,尽管对话的效果尚需考察,但是新媒体已经为人们提供了与服务者直接对话的技术和物质保证,对于提高国民阅读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有什么理由不成为主要阅读方式?”闫某说。
            纵观近两年重大的社会事件,很多都是先由网络发轫,很快影响到传统的主流媒体,从而形成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传统媒体除了特别重大事件,很少会对某一事件进行长期的追踪,而新媒体由于其特殊的传播方式,“将相关内容聚合在同一个议程之下,对内容和其影响力形成了多维度凝结、多层次提升与多次性并置,从而也达到了媒介议程设置前所未有的穿透性传播效果”。如G省烟草专卖局销售处处长韩某的私人日记在网络上流传,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导致检察院参与调查,最终因腐败入狱。
            3.尽管已近寒假,但河北省许多高校图书馆的自习室里仍然座无虚席。一些学校的学生为了占到座位,在早晨开馆前就排起长长的队伍。然而,馆内的图书借阅处却冷冷清清,一排排高高的书架下很难找到学生的身影,与爆满的自习室形成鲜明对比。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读书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低头族”正在兴起,“读书郎”的阅读习惯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2012年全年借阅量是21万册,2013年降到18万册,而到了2014年则只有16万册,仅为2008年全年借阅量(34万册)的47%。”一位河北省属高校图书馆馆长对逐年降低的图书借阅量很是无奈,“一些书买进来好几年了还和新书一样,几乎都没有人借过。”
            不只是这所高校,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借阅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去年曾对大学生阅读量(包括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阅读内容、阅读心理以及影响阅读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平均一个月(四个星期)的纸质阅读量大约为1.47本,电子阅读量大约为1.92本,二者相加一个月也仅仅读书3.39本。
            4.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人们的阅读与消费习惯悄然改变。一直走在时代前沿的H市书展也在不断作出调整,走起“技术范儿”。在中华地图学社旗舰店展台,读者聚拢在海报前。“手机下载淘宝客户端,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能享受更低折扣。”读者张先生表示,他经常在当当网、淘宝店买书,并非为了折扣,而是因为方便:网上买书可以直接把书快递到家。
            实际上,“被二维码包围”是许多读者对2014年H市书展的第一印象。几乎每个展台、每家出版社、每本新书的宣传海报,都在最显眼处印着二维码,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吸引读者。H市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康某表示,“二维码是推广手段,更是沟通桥梁,将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让大家走出书展现场还是被书展包围”。
            H市书展散发出来的热度,即便不到现场也能在网络上感受到。这几天,爱书人的微信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访沪”刷屏,被H市国际文学周、H市图书馆、思南公馆等各类书展分会场的活动“轰炸”。书展开幕第一天,在新浪微博搜索“H市书展”,相关结果已超过108万条。
            2014年H市书展首次新增“网络文学会客厅”系列活动,由H市新闻出版局联合腾讯文学、盛大文学、中文在线、淘米网络等新媒体发起举办。在“会客厅”里,人们感受到的是网络文学、网络出版的生猛势头。
            激发创作活力,是各大文学网站的共同选择。腾讯文学就在“网络文学会客厅”上启动Next Idea原创文学大赏,宣布将斥资5000万元,将网络作家猫腻新作《择天记》制作成动画,并为猫腻本人及其新作提供全方位包装。
            敢于投巨资,源于优质网络小说正不断成长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网络作家蝴蝶蓝新作《天醒之路》的游戏改编版权在月初落幕的ChinaJoy上拍得465万元,对此,盛大文学副总裁崔某表示,“2014年网络小说游戏版权收入爆发,增长了10倍”。
            H市书展办了11年,年年入口处排长龙。如何能够让这样的长龙从书展延伸到实体书店呢?书展期间,全国十几家超级书店的负责人聚首H市,探讨如何在实体书店,尤其是超级书店内打造出永不落幕的“书展”。
            所谓超级书店,原本是指营业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年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书店。“现在这个规模已算不上超级了,可能还要翻几倍才够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某说,“超级书店要关心的问题,除规模外,更重要的是服务能力。”
            一年一度的书展实际上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极致化的购书体验,因此,如果想要将书展上的读者迁移到书店内,就要极力复制书展的各类功能。“超级书店未必求大,求的是读者停留的时间;未必求全,求的是图书种类数量恰到好处。”H市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某说,“书店不仅是卖场,更是城市客厅,要有休闲、娱乐、学习等各类功能。”事实上,超级书店正在从单纯卖书向复合型文化消费体验空间转变。“今天的超级书店还必须要有线上线下的互动。迈入书店,读者能在WiFi环境下,通过手机找到自己想要的书。至于信息、下单、支付,也完全可通过手机扫二维码完成交易。”
            H市书展一直是书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这也赋予了H市书展越来越多的使命:读者来书展挑书,从业者则来书展为书业把脉。“事实上,我们离一个成功的书展还有很长距离。”H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某说,“为此,我们依然在不断调整办展思路,适应市场变化与读者需求,为读者和从业者开展高层次的阅读文化消费创造条件。”
            出版数字化的现实途径是内容提供与科技手段的结合,这是一次内容与技术的新的融合,在这一融合的过程中,技术商在寻找内容资源,内容提供商也在寻找技术平台。现实、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内容提供商与技术服务商在资本层面、业务层面、市场层面的融合。无纸化浪潮,让电子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口袋与手提包。“80后”外企白领徐女士经常出差,她说,以前出发前收拾行李的时候,总要斟酌很久带哪本书,生怕带错了在旅途中后悔。现在她的kindle里装了1000多本书,不占地方,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但拿出屏幕就能阅读的便捷,也加快了“低头族”队伍的壮大。数据显示,大陆“低头族”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一。面对“边走边读”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诸多不便,有些人转而选择“边走边听”。
            “‘三分钟读人民日报’已经成了我每天早上必听的栏目,刷牙、洗脸、吃早饭的同时就知晓了当下的时事热点,比读报方便多了。”52岁的张女士说,上世纪90年代,泡一杯茶、拿几份报纸,边喝边看,是她每天的惯例。几年前,她开始改看手机报。现在,听新闻成了她获取资讯的新常态。
            “听书报”自近些年兴起以来,已经吸引了不少人。在深圳工作的邓女士是“听书”迷,她解释了为什么选择“听书”:“公交车上摇摆不定,看书非常容易头晕。而且上班一整天接触电脑,再看电子书眼睛就很累了。用耳朵听,感觉特别放松。”目前,国内市场正规听书网站已有200余家,不少手机新闻客户端、电子书阅读软件也纷纷推出“听书”“听报”功能。
            5.2013年10月28日,A市报业集团宣布旗下《新闻晚报》将于2014年1月1日起停刊。
            据了解,《新闻晚报》1999年创刊于A市,它成为A市报业集团成立后首张休刊的报纸。这令《新闻晚报》在A市报业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其实,A市报业集团甫一成立,《新闻晚报》的“退场”就已是意料之中。“当时,人们就对整合后集团内部存在的同质化报纸,如两个晚报和两个地铁报等的取舍就有预期。”A市报业集团人士表示,在《新闻晚报》和《新民晚报》之间,人们更倾向于保留《新民晚报》。“第一,《新民晚报》历史悠久、声誉度高;第二,《新民晚报》的发行量和经济效益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晚报之首。”相比之下,《新闻晚报》广告收入一直未见起色。内容同质化、经营亏损,让《新闻晚报》处境尴尬。
            “这对于传统媒体的从业者是一个警醒。”中山大学张副教授说,“《新闻晚报》的停刊让一些从业者意识到自己不再是捧着铁饭碗的。如果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融合报道、融合记者,只是单纯的会写新闻、写评论,就会被淘汰。”
            2014年1月1日,A市报业集团成立后推出的首个新媒体阅读产品“A市观察”上线。作为A市市委机关报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尝试,“A市观察”立足目标定位,重视深度阅读,围绕A市发展的重大话题,重点提供有价值的分析和评论。“这个产品的新闻性和深度还是很不错的。”A市国资系统的人士认为,“它对A市国资的解读,比我们把握得更深刻。”据悉,“A市观察”的付费订阅量已经有20万份。
            显然,树新而破旧,是A市报业集团正在推进的两大“工程”。对于“树新”,业内认为还需更加大胆和更有勇气些,不妨投入更多的人力拓展新媒体平台;对于破旧,尽管有伤感,却是不得不承受的痛。
            6.报纸的生死问题,新闻界已经热议多年。继2013年岁末A市报业集团宣布停办《新闻晚报》,2014年4月底,《竞报》和《天天新报》(原《新闻午报》)相继宣布休刊。加上早些时候《中国特产报》被吊销出版许可证,报纸的生死问题终于由议论变为现实。怎样看待这些报纸的倒掉?是报业寒冬真的来了,还是早该在市场竞争中建立的优胜劣汰机制开始运转?
            传媒专家、学者,国内资深的媒体研究专家朱某认为:从2013年底《新闻晚报》宣布停刊,到《竞报》宣布休刊,我一点都没有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感觉,反而觉得传统纸媒死掉一大片,于国于民于纸媒行业于那些死掉的媒体自身,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中国纸媒这些年来,从理念到技术,到经营,到体制,一直处于一种粗放混乱的状态,几无提高。甚至,在很多方面,更是每况愈下。比如,人才的流失,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比如,职业尊严的消失,许多报道几成笑柄;比如,内容报道的空间,愈益狭窄……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在纸媒的市场准入方面,依然有着很高的政治门槛,在所谓意识形态安全考虑的惰政思维下,是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配置资源,决定着媒体市场的生死存亡。
            当其他行业中的优秀者能够在开放的完全竞争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不仅成就自己,也提升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时候,传统媒体行业的资源消耗式的激烈竞争,除了极小数量的媒体的办报理念、职业素养、技术水平有所提升外,行业的整体水平却是每况愈下。竞争不仅没有提升行业的生产力——办报(刊)水平,反而拉低了生产力水平。这是传统媒体行业萎缩、逐步自行消亡的极其重要的原因。
            在该死的不死、该放的反收这样逆势而动中,被摧毁的,是传统媒体新生的机会和未来。这恰恰是传统媒体行业的现实困境。报纸休刊的根本原因在于报纸广告的大幅度下滑乃至坍塌。2012年以来,我国报纸的广告实收额已经连续两年大幅度下滑15%~20%,很多地方的报纸市场已经不能支撑这么多的报纸,水平相对较低的就必然停办。
            我国共出版报纸1918家,期刊9867家,但是在广告被互联网媒体大幅度分流的今天,效益普遍偏差。目前,北上广深等地的报纸普遍经营困难,即使按照一城一报来计算,我国也仅能支撑几百张报纸生存,而三分之二乃至四分之三的报纸都是过剩的。因此,未来必将会有大量难以生存的报纸停办。
            7.传统媒体衰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媒体人却没有因此丧失信心,他们清晰地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并且希望通过变革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国报业一直面临数量过多、同质化过高的困境,近年来随着广告收入下滑及长期亏损等因素影响,不断有报纸宣布停刊;未来一段时间内报纸停刊或许是大势所趋,但是通过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却能够缓解当前纸媒过剩的现状。
            《京华时报》总裁荣某提出了“剩者为王”想法,认为经过公平竞争后留下来的媒体将会更有活力。现在符合市场需求和与读者用心沟通的纸媒还是太少,优质内容也很稀缺,能够提供想让读者收藏的内容才是纸媒最大的价值。此外,纸媒还应该在市场中找准差异化定位,发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由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转化。
            与新媒体在报道的及时性和海量性优势相比,纸媒更偏重影响力和公信力。以此前各大媒体关于马航的报道为例,新闻网站及客户端都在不停滚动新闻,让读者及时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但是在这些报道中却夹杂着各种不真实信息,让读者难辨真假。纸媒此时发挥权威性优势,为读者报道准确消息和深度分析,比通过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更容易让读者相信其真实性。
            但是现在纸媒还没有充分利用自身在影响力和公信力方面的优势并将其变现。在荣某看来,未来纸媒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产品属性,以读者需求为主导做整合营销,培养读者的消费习惯,尽快将公信力加速变现成为价值。这也是纸媒摆脱简单的广告盈利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8.在“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之际,人们普遍关注着“微时代”的阅读方式。所谓“微时代”指的是从微博、微信、微小说到微电影、微旅行、微阅读,人们已无时无刻不被“微生活”所包围。这种阅读方式更易为读者的阅读带来吸引力与亲和力。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它为读者及时获取资讯、知识创造了条件,从而可以有效弥补“深阅读”在此方面的先天缺陷,令读者的视野更开阔,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然而“微阅读”并非尽善尽美,C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2012年公布的《C市少儿“微阅读”现状调研报告》显示:超过四成的少年儿童进行“微阅读”。以微博为例,调查显示,孩子们认为受微博吸引的原因主要是紧密联系同学好友(55.3%)、可以看到各种犀利或搞笑评论(49.3%)、可以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48.3%)、能获得多样信息丰富生活(46%)等。孩子们可不受时空限制登录微博,课间休息、坐车吃饭、起床或睡前,都是他们“微阅读”的时间。这种碎片式的即时分享(只言片语、闲言碎语、发发感慨、晒晒心情),逐渐被少年儿童认同和适应,也花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
            “微阅读”其实是信息爆炸时代的症候之一。尽管关于“微阅读”价值的认定还处于争论阶段,但碎片化的信息导致碎片化思维这一结论显然是成立的,而且已经有了不少的例证。从教育学角度讲,如果过度沉溺于“微阅读”,其实用性和消遣性会在无形中消解少年儿童阅读时的沉潜心态,从而影响到少年儿童对知识的吸收。因为单纯的信息量累加,并不能产生深度阅读所带来的拓展智识的效果。
            媒体人萧某认为:“‘微阅读’正在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生态。”盘古搜索客户端在图书频道新增了一项“即拍即搜”功能,即读者可以在书店拍下想要购买的图书封面,用“即拍即搜”比对同一本书在不同图书销售网站上的售价,也能看到该书价格变动的最新信息。当图书销售网站用价格战吸引读者的同时,愈来愈多不同的购书、选书方式也让纸质图书销售遇寒。
            对于数字阅读方式在年轻人中大受欢迎的现象,原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金某说:“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增加了阅读的便捷,但随之而来的娱乐化容易让读者忽略阅读的本质,趋于浅薄,而深阅读、重阅读必定是归于纸媒的。”萧某认为,部分图书拥有独一无二的价值,还可以被爱书者收藏,时间越久远,价值就越高,而网络书则不会“书卷长留伴一生”,不会留下值得一生珍藏的读书记忆。
            有些“手机控”则认为,“微阅读”有些内容虽然有用,但是都是片段化的。“让我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看过就是懂了。其实这种信息的轻率传播,没有经过沉淀、反思、消化,没有实践和学习,只是给了自己一个虚幻的阅读假象。有时睡前拿起一本书翻不了两页,就忍不住拿起手机。因为,看140个字总比看一页纸要轻松得多。况且,读书的时候,看到有价值的内容还要做笔记。而在手机上‘微阅读’,只要点击‘收藏’就完成了。”由此造成的后果,便是脑子跟不上眼睛,看得多而想得少,想得少便徒然浪费时间而难有所获。思想一旦跟不上眼睛的步伐,思考的惰性便越积越重,文字与心灵的碰撞想要溅起久久不散的美丽浪花,也就日益成为一件难事。
            9.在2014年4月23日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记者就阅读习惯这一话题采访了部分学者。他们提醒:信息时代,莫远离深阅读。随着手机、电脑等多种信息终端融入生活,不知不觉中,我们迈进了一个微阅读时代。静静品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奢望,越来越多的人从过去的“知识分子”转变为“知道分子”。博客、微博、微信……越来越多的信息产品不断被研发并推广,电脑、电子书、手机……越来越多的浏览终端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浮躁的社会氛围里,只有极少数人坚守着深阅读的习惯。
            微阅读是不需要思考、跳跃式的阅读方法,阅读脱离思考,很多弊端浮出水面。“人们在微阅读的过程中,不加思考,容易人云亦云,让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只会让心境越来越浮躁,越浮躁就越感觉到累,现代中国人普遍很累又很无奈,与微阅读也有一定关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曹某说。
            某市图书馆副馆长说,如果我们习惯于便利的超级链接,却常常懒惰于深入细致的思考;如果过多地依赖搜索引擎,却没有经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求索;如果我们总是沉浸于一键便可以得到答案的快乐之中,如果我们总是沉浸于那些明星、名人的琐事之中,我们的精神就会被消磨,思想就会被弱化,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凭着书和文化滋养精神的这种习惯就会被丢弃。所以,倡导大家注重深阅读,势在必行。
            微阅读在当今时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而深阅读能引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进而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人格和性格。同时,微阅读容易造成思维懒散,使人们逐渐失去主动深思的习惯;而深阅读又会造成信息和知识的局限与狭窄。面对深微阅读这两种方式,我们到底趋“深”还是就“微”?
            深读优于微阅,但微阅从来必不可少。“深”和“微”是阅读习惯,选择“微”未必就是肤浅僵化,选择“深”也未必一定完美。河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郭某认为,我们应该在微阅读与深阅读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深阅读是主体,但微阅读也不可少,要把深阅读建立在微阅读的基础上。应当二者结合,但更应该提倡深阅读,因为当前进行微阅读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时尚,相对来说,深阅读却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对我们国家民族未来的影响,会在十几年、几十年之后体现出来。如果深阅读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当新的一代成长起来之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更不用说社会的进步了。
            重建中国文化,绝不是专家学者的事,而是全民的事。既然如此,就要求全民读书,并且进行深度阅读,这其中不仅仅要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更要看出各种文化中的弊端,这样,我们新建立的文化,就是最好的文化、最优秀的文化。当前的文化模式建立起来后,人们的精神有了皈依,自然就不会那么累了,所以深度阅读也是建立新的文化,挽救我们自己的途径之一。
            10.如今,新媒体正在重新定义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传统媒体的转型需要顺应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方式,以互联网思维来推动转型改革。正如中宣部部长刘奇葆2014年4月23日在《人民日报》的文章中指出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很重要的就是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去改造传统媒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
            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互联网+”时代,这个“+”后面可以是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传媒业”的理念将颠覆我们过去对于媒体的定义,而这并非意味着互联网和其他媒介形态格格不入,事实上它们之间是互相吸纳、彼此融合的,在这过程中,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传播理念对传统媒体进行转型和升级以强化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媒介融合的关键。
            作答要求
            一、结合“给定资料1~2”,简要概括新媒体在国民阅读服务中的优势。(15分)
            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50字。
            二、结合“给定资料4”,试分析我国图书行业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15分)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精练,字数不超过250字。
            三、A市《新闻晚报》停刊,引起社会热议。假如你是A市报业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就此现象以“报业停刊究因 变革方可有为”为题,为内部交流刊物写一篇短评。(30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不超过450字。
            四、阅读给定资料,请以“深阅读与微阅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九)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结合“给定资料1~2”,简要概括新媒体在国民阅读服务中的优势。(15分)
            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一是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新媒体能够实现多项功能的集成和整合,实现即时的信息传播,可以随时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3分〕
            二是新媒体阅读具有广泛性,读者不仅可以自主选择阅读,还可定制个性化阅读内容,实现广泛性与个性化的有效统一。〔3分〕
            三是新媒体面向国民阅读的信息服务成本低廉,因而得以广泛地应用和推广。〔3分〕
            四是新媒体在互动性上有所突破,有利于提高阅读服务的质量和效率。〔3分〕
            五是新媒体可对相关内容进行长期追踪,形成多维度、多层次与多次性并置,达到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3分〕
            共5个要点,每个3分。
            要点的含义相符或相近即可给分,每个要点要么给满分,要么给0分。
            二、结合“给定资料4”,试分析我国图书行业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15分)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精练,字数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一是读者与书无缝对接。图书行业应通过二维码、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来吸引读者。〔3分〕
            二是网络文学发展迅速。加大资金投入,激发网络文学的创作活力,使其不断成为图书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3分〕
            三是发展互动体验“超级书店”。体验区要有休闲、娱乐、学习等各类功能,要有线上线下的互动服务,向超级书店发展,为读者提供极致化的购书体验。〔3分〕
            四是出版数字化。图书行业向内容提供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出版数字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无纸化阅读。〔3分〕
            五是突破传统阅读模式。不断推出受读者欢迎的“听书”“听报”功能。〔3分〕
            共5个要点,每个3分。
            要点的含义相符或相近即可给分,每个要点要么给满分,要么给0分。
            三、A市《新闻晚报》停刊,引起社会热议。假如你是A市报业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就此现象以“报业停刊究因  变革方可有为”为题,为内部交流刊物写一篇短评。(30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不超过450字。
            【参考答案】
            报业停刊究因  变革方可有为
            2013年末至今,《新闻晚报》《竞报》和《天天新报》等多家报纸纷纷宣布休刊。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之策,是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结果。〔2.5分〕
            报业频频停刊,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行业环境而言,长期以来报业内部存在报纸内容同质化、发行量不高和经营亏损等问题。〔2.5分〕纸媒从理念到技术、经营、体制,一直处于粗放混乱的状态。〔2.5分〕除此之外,报业市场准入存在高政治门槛、人才流失、职业尊严消失等问题。〔2.5分〕传统媒体行业的资源消耗式的激烈竞争,不仅没有提升行业的生产力,还使行业的整体水平每况愈下。〔2.5分〕就大环境而言,我国的报纸、期刊普遍过剩,难以维持发展。〔2.5分〕新兴媒体异军突起,也对传统报业造成了强大的冲击。〔2.5分〕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衰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纸媒在影响力和公信力方面的优势,通过主动变革求得报业新发展。〔2.5分〕首先,应顺应市场需求,多与读者沟通,提供更多读者需要的有价值的内容。〔2.5分〕其次,纸媒应在市场中找准差异化定位,由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转化。〔2.5分〕最后,纸媒应提高产品属性,培养读者的消费习惯,将公信力变成价值。〔2.5分〕
            本题分值由结构分和要点分两部分构成。
            结构分:能从“表明态度—具体分析—总结陈述”三方面组织答案的,赋结构分2.5分。
            要点分:共11个要点,每个2.5分。
            要点的含义相符或相近即可给分,每个要点要么给满分,要么给0分。
            四、阅读给定资料,请以“深阅读与微阅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例文】
            阅读形式在博弈中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技术赋予了信息更加炫目的传播方式和接收体验,并因此给时代带来很多颠覆性的变化,从纸媒走向数字,从PC互联网走向移动互联网,从书房走向公交车……我们的阅读方式正迎来一场变革。毋庸置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阅读形式——微阅读、深阅读正在面临一场博弈。
            微阅读来势汹汹,锐不可当。在地铁、公交车、休息室,经常可以看到大家低头摆弄着手机、iPad刷微博、看微信、看新闻、读小说……随着新媒体网络时代的来临,受时间碎片化的影响,人们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发生了深刻改变,一册在手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阅读方式。新媒体因其拥有海量信息和快捷获取的优势逐渐成为人们了解信息、阅读文字的重要方式,充斥生活的各个角落。微阅读已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一种阅读形式。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手中厚重的纸质书本,转而投向新媒体阅读,这无形当中对传统的以纸质媒介作为载体的深阅读带来了严重冲击。以《新闻周刊》为例,在新媒体阅读的冲击下,该杂志销售量不断减少。为了扭转颓势,《新闻周刊》推出了网上杂志,以此增加读者的黏着度,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大批读者。
            深阅读厚积薄发,沉淀经典。阅读是人类自有文字以来一种至为美好的人生体验,能够填补物质所无法填补的虚空。而眼下,越来越多的微阅读无形中导致读者出现心境浮躁、思考懒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人们多读经典,沉淀思想。在人心浮躁、追名逐利的现实中,踏踏实实地拿起一本书来,进行“深度阅读”。从小处看,净化了人的精神、陶冶了人的情操,使浮躁暴戾之气得到遏制;从大处来看,深阅读厚积薄发、意义深远,它可以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而为实现国家民族的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商务印书馆举行的“最美的年华读最好的书”座谈会,呼吁在碎片化阅读越来越强势的时代,经典阅读不能减少,传统阅读形式更要回归大众。从一定程度来说,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繁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深阅读和微阅读都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二者虽然存在互相博弈和此消彼长的问题,但是它们并不是互相背离、互相取代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要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阅读形式只有跟上时代的变化,在博弈中融合,才能够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
            一类卷〔28~38分,基准分33分〕:能围绕“深阅读与微阅读”立论,观点鲜明、准确、见解独特;能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论据充分;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无误;不少于800字。
            二类卷〔18~28分,基准分23分〕:能围绕“深阅读与微阅读”立论,观点明确、合理;能联系社会实际,论据较充分;结构完整,层次较清楚;语言通畅,书写工整无误;不少于800字。
            三类卷〔8~18分,基准分13分〕:能围绕“深阅读与微阅读”立论,观点不够明确;联系社会实际不够紧密;结构欠完整,条理不够清楚,语言不够通顺;不少于800字。
            四类卷〔8分以下,凡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均在本等级计分〕:一是观点完全脱离材料;二是篇幅不足600字;三是不分段落、标点的;四是摘抄原文为主的;五是文面错误较多的。
            说明:
            1.没有标题,扣2分。
            2.每3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2分。字数1000字以外,每超过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少于800字,每超过50字,扣1分。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