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商品
-
商城价:¥15
-
商城价:¥15
-
商城价:¥16
-
商城价:¥17
-
中公2016年考研政治用书《考研政治“10+2”、10年真…
商城价:¥18
-
商城价:¥18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6年考研政治用书《考研政治多项选择解题方法与技巧》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目录
第一章 多项选择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题型特点与复习要求(2)
第二节 解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3)
第三节 经典题型及其解题技巧(17)
第二章 多项选择解题方法与技巧的应用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6)
一、命题特点(36)
二、题型解析(36)
三、实战演练(48)
四、答案及解析(63)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88)
一、命题特点(88)
二、题型解析(88)
三、实战演练(98)
四、答案及解析(119)
第三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50)
一、命题特点(150)
二、题型解析(150)
三、实战演练(156)
四、答案及解析(165)
第四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79)
一、命题特点(179)
二、题型解析(179)
三、实战演练(185)
四、答案及解析(194)
第五节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7)
一、命题特点(207)
二、真题解析(207)
三、实战演练(213)
四、答案及解析(215)
文摘
第一章 多项选择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题型特点与复习要求
■一、题型特点
考研政治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多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在考试中的分值较高,从2006~2015年的考研政治真题来看,每年的题量均是17道,每道2分,占总分值的34%,应当引起广大考生的重视。
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是考研政治中最能有效考查考生识记、理解、比较、辨析等方面能力的题型。从对考研政治近十年真题的分析来看,多项选择题不仅具有考查角度灵活、知识覆盖面广、命题方式多样、迷惑性强的特点,而且还对考生作答的准确度要求极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多数考生都会觉得棘手。据分析,多项选择题的得分率很低,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的得分率都没有超过0.6,即17个多项选择题平均每个人都要错8~9个。所以多项选择题是考研政治成败的关键,也是最有难度、最容易拉开考生分数的题型。
■二、复习要求
(一)夯实基础知识是根本
考生在做政治多项选择题时,往往对一些干扰项难以做出准确辨别,原因是考生对政治基本概念或原理没有真正理解和记忆。因此,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多项选择题的根本要求,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务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
(二)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关键
考生要想做好多项选择题,还需要在掌握大纲规定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因为“会学习”和“会做题”是两个概念,只有把二者结合方可取得高分。
(三)适量练习、及时总结是保证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通过适量的练习去强化知识、提炼方法。首先,要研究真题,摸透并熟悉真题的命题规律,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其次,还要练习适量的模拟题,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点、适应答题思路。最后,对于错题,考生一定要及时进行总结,因为错题反映了自己知识系统的薄弱环节,考生只有仔细研究、认真反思,才能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四)树立自信、摆正应试心态是前提
考生在做题时要摆正心态、适度调节,既要谨慎分析,又要果断选择。同时,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考生要戒骄戒躁、自信自强,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坚持到底。
第二节 解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解题思路
审题是关键,所谓审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弄懂题目的含义,把握题目要求的过程,这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审题干、审题肢(即选项)以及审干肢之间的关系。解答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的原则,解答多项选择题更是如此。
(一)审题干
读懂题干是前提,也是常识,但往往有同学忽略这一点,通常是对题干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题肢拿不准,再回头看题干。这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导致越分析越糊涂。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必须首先读懂题干,学会透过题干表面洞察其要考查的深层次内容。在审题干时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设问方向
审设问方向,关键是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和答题方向,弄清哪些是正向选择题,哪些是逆向选择题。正向选择题是从正面设问的选择题,它出现的频率较高,也易于识别和判断。逆向选择题又叫否定式选择题,是指题干部分设置了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的选择题,命题者通常用“不”“不是”“不包括”“不正确”“没有”“无关”“错误”等词,把选项限制起来,用以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通常情况下命题者不会特意出逆向型选择题,但有时命题者也会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的失误。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特别要注重审题。在解答逆向型选择题时考生需要做到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用,也就是首先根据题意进行正向思维,找出符合事实的选项,然后再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划去,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即正确答案。
【典型例题1】
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
A.“毕其功于一役” B.“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 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题源】2009年第27题
【答案】AB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关于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思想。首先通过题目的设问方向即“其中错误的有”可以明显地看出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然后根据题意正向思维,找出符合事实的选项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阶段的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搞所谓“无间断”的革命。同时也不能分两次来进行。混淆两个革命的界限,就会犯“左”倾错误;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衔接,中间横插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所谓“二次革命论”,就会犯右倾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中国革命须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能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最后通过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D排除,确定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2.审范围
要着重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以便确定题干所考查的知识范围。如时空范围的规定性用语通常有“现阶段”“历史上”“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内容范围的规定性用语通常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考生要确定题干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还是有关“国家制度”方面的知识等;逻辑方面的规定性通常是考查因果关系(以果寻因或者以因求果)和对立统一关系(找区别点或者找共同点)等。
【典型例题2】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题源】2012年第21题
【答案】A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所规定的范围,就此题来说,主要是指时空范围,即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在新中国的统治已被推翻或消灭,所以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典型例题3】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题源】2006年第17题
【答案】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它属于内容方面的范围,即实践过程共分几个步骤。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大体上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据此分析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B、C、D三个选项的内容恰好满足了题干的要求,是正确选项。A项明显是干扰项,属于无中生有,可以运用排谬法排除。
【典型例题4】
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
A.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
B.是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而不是次要作战方式
C.是大规模的,而不是小规模的
D.是进攻战,而不是防御战
【题源】2012年第28题
【答案】A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战略地位的原因。考生在审题时注意本题的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即说明为什么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战略地位。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所以具有独立的作用;有日军的地方就有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所以它是大规模的战争;之所以用游击战术就是因为敌人力量太强大,不能硬碰硬地正面进行阵地战,所以它属于防御战。故A、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抗日战争的发展分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在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日作战的主要形式,到了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才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故B项也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
3.审题眼
题眼即关键词,是指题干中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信息,一般位于题干的最后一句话,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才能有效确定相关题肢。
题眼通常包括三类:范围关键词(如“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如“措施是……”“制度是……”等),词性关键词(如“根本”“主要”等形容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动词关键词)。
在此应着重注意以下几对词语的区别:
(1)“表明”与“说明”。“表明”和“说明”最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表明”往往是说现象、非本质的东西,“说明”往往是指本质的东西。
(2)“表现”与“体现”。该组词语与“表明”和“说明”的区别相同,“表现”同“表明”,“体现”同“说明”。
(3)“根本”与“本质”。“根本”是描述最终的、本源的范畴,“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联系,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征或性质。“根本区别”指一事物根源性的最终的区别,“本质区别”指一事物本质特征的区别。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其本质区别除了上述区别外,还有在分配形式上的不同,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不同,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不同等。
(4)“是”与“指”。“是”引导下文对上文的说明、解释;“指”引导下文对上文的定义和总结概括。
(5)“决定”的双重含义。“决定”是政治学科的常用词语,但一般都是考查其哲学含义,即一事物对它事物构成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例如,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决定”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因此考生必须正确区分“决定”的不同含义。
【典型例题5】
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题源】2012年第18题
【答案】AB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本题题干较长而且不容易抓住中心意思,这时候,审题时把握关键性词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从题干可以提炼出以下关键词“简单地”“本质”“视而不见”“非黑即白”“单一”“歪曲”等,从分析这些词语来看,这种观点是指将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歪曲为单一的机械的经济决定论。具体来说,题干所指“歪曲”,表现在: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意识形态的作用并没有涉及,且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正确答案是ABC。D项,命题者添加了“始终”二字,使观点趋向绝对化,属于添枝加叶型的错误,故应排除。
【典型例题6】
近年来,“三股势力”在新疆的分裂活动开始频繁出现。他们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破坏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企图把新疆分裂出祖国。同时他们还利用各种机会制造民族纠纷,煽动宗教狂热,宣扬民族对立与民族仇恨情绪。新疆民族关系虽然复杂,但总体形势平稳,人们思稳定,求团结,盼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新疆民族关系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民族平等在新疆各民族中得到充分体现。民族平等是
A.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最基本观点
B.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
C.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一律平等
D.建立在消灭民族差异基础上的真实平等
【答案】AB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平等的有关内容。在审题时要注意“是”和“指”的区别。因为“指”引导下文对上文的定义和概括总结,而“是”则负责引导下文对上文的说明和解释,范围比“指”更广。所以考生在审题时要把握关键性的词语。所谓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因此A选项正确。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汉族和少数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没有特权,任何民族的权利也没有被限制,B、C选项正确。D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消灭民族差异的情况在当前的国情下是不存在的,属于添枝加叶的错误,故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二)审题肢
多项选择题的题肢迷惑性强,考生稍有不慎就会落入陷阱,这就要求考生学会对题肢进行准确的判断,尤其是对那些看起来比较容易的题目,更要字字认准,句句看清,严防错觉。对那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严防疏忽大意,造成错漏。因此,要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就必须掌握正确的题肢审查方法。
1.确定正确题肢
认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题肢,把握题肢的基本含义,根据题干的规定性对各个题肢进行鉴别,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肢,即符合题干规定性要求的题肢。
2.判断错误题肢
注意题肢的迷惑性,认真判断每一个题肢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即是否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如果题肢本身说法是错误的,可先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
3.鉴别干扰性题肢
干扰性题肢即题肢本身的信息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只有题肢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和规定性的,才能入选,反之不入选。
4.注意引申题肢
认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题肢,判断哪些是一级引申,哪些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做到正确题肢或一级引申题肢入选,错误题肢、干扰题肢、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不选。
【典型例题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题源】2012年第17题
【答案】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原因。通过哲学常识可以知道,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不在于出现时间的先后、力量的强弱或形式新奇与否,而在于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可以看出选项A本身说法就是错误的,属于错误题肢,可以首先排除。然后根据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确定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三)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
要审好题,考生还需准确把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找出干扰方式。一般来说,题干与题肢之间是陈述句结构,题干是主谓语,题肢则是宾语。这一结构形式就决定了在解多项选择题时必须以干求肢,通过主谓语寻找恰当的宾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干肢相连,上下结构相通。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把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间的内在必然的联系,即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性。在审查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时考生需注意:
第一,有些题干给的是名言警句、原理效应和事例故事,这就要求考生能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分析各个选项,找出能深刻反映题干道理的选项。
第二,有些题干给出结果要求考生在选项中选出原因,尤其在分析经济、政治、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的时候经常出现这类干肢关系的考题。
第三,有些题干会出现一些具有可比性的概念、原理等,而题肢就是这对具有可比性的概念、原理的相似或区别之处。这就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本学科知识,迅速辨别其不同之处,不至于被一些已设置好的陷阱所迷惑,从而让错误选项入选。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