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社会化考试用书>选调生考试用书>河南选调生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5年河南选调生考试用书《一本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60.00 商品编号:8147
      • 折 扣 价:¥30.00已优惠¥30.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年06月
        版  次:2015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河南省选调生招录考试专用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第一部分  行测
            模块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  选词填空3
                    第一节  实词辨析3
                    第二节  虚词辨析8
                    第三节  成语辨析11
                第二章  语句表达15
                    第一节  病句辨析15
                    第二节  歧义句辨析18
                    第三节  语句衔接19
                第三章  阅读理解23
                    第一节  主旨概括23
                    第二节 态度观点26
                    第三节  意图推断29
                    第四节  细节判断34
                    第五节  词句理解37
                    第六节  代词指代38
                    第七节  标题填入40
            模块二  数量关系
                第一章  数字推理42
                    第一节  递推数列42
                    第二节  分组数列44
                    第三节  幂次数列45
                    第四节  多级数列46
                    第五节  分数数列47
                    第六节  图形数字推理49
                第二章  数学运算51
                    第一节  四则运算51
                    第二节  方程问题52
                    第三节  行程问题54
                    第四节  牛吃草问题56
                    第五节  几何问题57
                    第六节  排列组合问题60
                    第七节  方阵问题62
                    第八节  概率问题63
                    第九节  数列问题63
                    第十节  抽屉原理64
                    第十一节  混合溶液问题65
                    第十二节  容斥原理问题66
                    第十三节  余数相关问题67
            模块三  判断推理
                第一章  图形推理69
                    第一节  数量规律71
                    第二节  位置规律75
                    第三节  样式规律78
                    第四节  立体折叠和拆分重组84
                第二章  定义判断86
                第三章  类比推理91
                第四章  逻辑判断96
            模块四  资料分析
                第一章  高频术语详解118
                    第一节  常用统计术语119
                    第二节  常用统计指标127
                第二章  快速计算实用技巧132
                    第一节  阅读技巧132
                    第二节  计算技巧142
                    第三节  实用技巧152
            模块五  常识判断
                第一章  政治16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162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175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80
                    第四节  重点时政评点187
                第二章  经济201
                    第一节  微观经济201
                    第二节  宏观经济202
                    第三节  国际经济208
                第三章  法律212
                    第一节  宪法212
                    第二节  行政法221
                    第三节  刑法231
                    第四节  民法239
                第四章  历史文化252
                    第一节  中国文化252
                    第二节  中国历史261
                    第三节  世界文化265
                    第四节  世界历史268
                第五章  科技269
                    第一节  中国科技成就269
                    第二节  科技与生活273
                    第三节  高新科技简介280
                第六章  国情省况281
                    第一节  中国地理及国情281
                    第二节  河南省基本情况285

            第二部分  申论
            模块一  申论考情及作答法则
                第一章  宏观把握河南选调生申论考试289
                第二章  重视阅读理解能力294
                    第一节  读什么——明确目的294
                    第二节  怎么读——阅读形式介绍297
                第三章  熟知申论答题步骤302
                    第一节  确定主题302
                    第二节  详细审题305
                    第三节  加工答案308
            模块二  实战绝技——一分都不能少
                第一章  归纳概括题314
                    第一节  归纳概括题概述314
                    第二节  单一式概括题322
                    第三节  综合式概括题334
                第二章  综合分析题345
                    第一节  综合分析题概述345
                    第二节  观点分析题355
                    第三节  影响分析题363
                    第四节  原因分析题367
                    第五节  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分析题368
                    第六节  对比分析题371
                    第七节  词句、概念解释题375
                第三章  提出对策题381
                    第一节  提出对策题概述381
                    第二节  常规型对策题390
                    第三节  案例启示型对策题395
                第四章  公文类写作题399
                    第一节  公文类写作题概述399
                    第二节  法定公文401
                    第三节  事务文书408
                第五章  写作论证能力441
                    第一节  什么是申论写作441
                    第二节  把握文章成功立意448
                    第三节  拟定文章鲜明标题453
                    第四节  熟悉文章开篇手法和结尾风格457
                    第五节  诠释文章谋篇布局460

         

        文摘

        第一部分  行测
        模块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三章  阅读理解
        第一节  主旨概括

        核心知识

            主旨概括题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要题型,它要求应试者对文段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能够归纳概括文段的中心思想,即意在文中,不脱离文段的含义对文段进行概括。
            主旨概括题的主要提问形式有:“这段话的主旨是……”“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这段话主要说的是……”等。

        解题技巧

            作答主旨概括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压缩主干。文段由句群组成,每个句子都表达一个含义,把每句的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个文段的主要内容。在抽取主干的过程中要注意前后句子的连贯性,确保文段的意思前后一致,重点语句和非重点语句取舍正确。
            (2)关联词法。在阅读理解中关联词的结构使句子的前后关系具有了一定的倾向性,大致分为以下六种:①转折后为重点;②递进后为重点;③因果后为重点;④选择后为重点;⑤假设前为重点;⑥充分、必要条件前为重点,反之后为重点。通过文段中出现的关联词可以迅速找到文段的主旨。

        经典例题精讲

            【例1】 (2014·河南选调生)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一般是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物价涨幅,这主要因为CPI是根据一国消费者最终消费支出的商品种类和权重编制的价格指数,该指数最直接地影响居民收入的真实购买力。政府从维护居民福利的角度看,没有哪个价格指数比CPI更合适、更体贴民意了。而食品价格波动主导了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波动,这不仅因为食品价格在商品篮子中占超过三成以上的比重,更重要的是食品价格本身波动剧烈,故而关注食品价格波动成为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重中之重。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说明在中国食品价格为何成为研究通胀问题的焦点
            B. 分析控制食品价格波动对中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
            C. 解释食品价格波动如何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产生影响
            D. 强调提高居民的真实购买力应从控制食品价格入手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文段是分—总结构,文段前半部分论述了食品价格波动为何主导了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波动,最后总结部分得出结论,“故而关注食品价格波动成为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重中之重”。A项是对总结句结论的同义替换。B、D两项属于无中生有。C项只是对文段前半部分的总结。因此,本题选A。
            【例2】 (2014·河南选调生)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雕塑一直未被看作是与绘画同等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学术中,也只有“画学”而没有“雕塑学”。历史上的这种不重视,造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具有极高史料研究价值的石雕作品流失海外。而今天,新兴收藏家们的目光也只停留在艺术品的财富表象上,因此使得元、明、清三代的铜鎏金佛像价格一路飞涨,而面对那些真正体现中国雕塑文化及历史风貌的高古石雕时,他们表现得却有些畏畏缩缩、举棋不定,这难免让人觉得遗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 观念上重视雕塑艺术的意义B. 目前雕塑收藏家不成熟的心态
            C. 高古石雕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原因D. 雕塑收藏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状况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文段先提出原因——中国传统观念中不重视雕塑,然后描述这一原因导致的现象——高古石雕不受中国收藏家的重视。概言之,文段主要谈论的就是高古石雕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原因。故本题选C。
            【例3】 (2014·河南选调生)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乌托邦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反乌托邦主题则是将其逻辑进行推演,最终会发现理想(主要是对制度和技术的崇拜)往往会导致种种无法控制的弊端:极权统治、非人性社会、精神压抑等。与乌托邦批判“旧”或允诺“新”的热度相比,反乌托邦的语汇更加冷峻,也更尊重人性的真实。大多数反乌托邦作品都充满想象力和黑色幽默,其辛辣的讽刺让我们哭笑不得,然后冷汗涔涔。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介绍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
            B. 揭示乌托邦理想的弊端
            C. 描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D. 指出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作品的差异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文段通从反乌托邦的主题、语汇、作品风格三个方面,介绍了反乌托邦作品的鲜明特点,故应选A。
            【例4】 (2014·河南选调生)英国有着高福利的传统,1601年英国引入世界首部《济贫法》,1948年依据《贝弗里计划》,宣布建成世界第一个福利国家,承诺提供“从摇篮到坟墓”全天候福利保障制度服务。但随着经济不景气尤其是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英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目前已达16%,养老金严重入不敷出,目前养老金缺口已达GDP的26%。养老金改革合情合理,但这无疑触动了国民养老费用的奶酪,遭致强烈反抗也在情理之中。显然,福利制度的刚性特征使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描述英国养老金改革计划举步维艰的状况
            B.  解释人口老龄化对英国政府提出的新要求
            C.  反思英国实行全天候福利保障制度的弊端
            D.  分析英国高福利传统难以为继的客观原因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一开始指出英国有着高福利的传统,接着说养老金缺口很大,最后说养老金改革遭到强烈反对,重点在于阐述英国养老金改革遇到了极大阻力,A项正确。
            【例5】 (2014·河南选调生)维生素E是一种溶解于油中的维生素,它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清除氧自由基,从而保护细胞膜上的脂质。而脂质的氧化与冠心病、癌症、衰老等密切相关。总之,维生素E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但是“需要”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维生素E缺乏在人群中很少发生,只有几种人可能存在问题:胆汁缺乏或者脂肪代谢困难的人;罕见的基因异常导致缺乏维生素E转移蛋白的人;因早产而体重严重不足的婴儿。这些情况在人群中都不容易出现。
            这段文字所传达的观点是()。
            A. 正常人没必要补充维生素EB. 应该正确认识维生素E的作用
            C. 人们对维生素E的认识存在误区D. 要特别注意可能缺乏维生素E的人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文段先说“维生素E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接着话锋一转,指出“但是‘需要’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维生素E缺乏在人群中很少发生”,这也就意味着正常人没必要补充维生素E。故本题选A。
            【例6】 (2013·河南选调生)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生态安全和产品安全两个基本要求,因此,农业污染防治应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不同于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农业污染涉及面广而隐蔽性强,评估难度大,不适合建立惩罚型机制。同时,由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不可能进行“污染收费”。所以说,必须建立激励型经济补偿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户防控污染的积极性。这种补偿机制实质上是对生态建设与保护所付出的成本(包括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进行补偿。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农业污染防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B. 治理农业污染与工业污染的方法有所不同
            C. 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是治理农业污染的前提
            D. 现代农业污染防治应树立激励补偿型理念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本题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整段文字是分总结构,“所以说”引导总部分主旨句——“必须建立激励型经济补偿机制”,其主体是“现代农业污染”。所以本题选D。
            【例7】 (2013·河南选调生)今后,技术的交叉与融合会越来越明显。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方向不会仅仅依赖于一两类学科或某种单一技术,而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技术融合趋势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能也不应该孤立地发展,而是既要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又要有利于未来新兴产业的崛起。而且,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之间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这将使得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强。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顺应技术融合的新趋势
            B. 未来行业的界限会变模糊但综合竞争力会增强
            C. 提高综合竞争力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D.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主力军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的主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是技术融合的大势所趋。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例8】 (2013·河南选调生)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  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  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  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文段可以分为两层,前三句话是总述,点明了文段的主旨——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但是二人的剧本写法不一样。之后的内容是分说,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为例,具体比较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因此,只有C项完整地概括了文段的主旨。A项的“伟大之处”仅在第二句话中提到,偏离了文段的主旨。B项只提到了《牡丹亭》,过于片面。D项,文段的主体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中外古典戏剧”无端扩大了主体范围,且“共同点”表述有误,文段主要阐述不同之处。 故选C。
            【例9】 (2012·河南选调生)所谓“以IP地址或者网络名称作为被告”,其实只是针对预立案程序而言。这样,网络侵权的原告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被告身份的相关信息,可以查实的正式立案审理,无法查明的则不予受理。由此可见,这么做实际是原告请求法院通过其调查权,来查明IP地址或者网络名称背后的人,将调查核实“被告人具体身份”的权力转移给了法院。原告并不具备特别调查权,多数公众也都没有技术手段来进行网络追踪。如果法院介入后仍然无法查清,还是不会受理。只要没有明确的被告,原告的诉讼就失去了意义——且不说庭审过程中,“被告”无法进行辩护,就算原告赢得了官司,也没有责任人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介绍网络时代处理法律问题面临的困境
            B. 分析原告在网络侵权案件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C. 解释法院在处理案件时被告人身份确定的重要性
            D. 说明网络侵权案件中明确被告人的方式及其意义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围绕“以IP地址或者网络名称作为被告”的网络侵权案件展开,介绍了其被告人的确定方式及其对原告权利的保护。A、C项范围过大,脱离了网络侵权案件中被告人的确定这一论题,排除;B项突出“原告”,而文段重点围绕“IP地址或网名作为被告”这件事,B项不是文段重点。本题选D。

        第二节  态度观点
        核心知识

            态度观点题主要考查应试者把握说话人态度、倾向性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主旨概括题、意图推断题的考点是相互交叉的,都需要应试者理解、把握文段主旨,只是提问的侧重点不同,以致最终选项有所差异。
            态度观点题的提问形式主要有“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可以推知,作者对……的态度是……”“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等。

        解题技巧

            1.观点明确的题目
            这类题目中有非常明确的观点存在,通常会利用一些引导词引出观点,如“我认为”“我觉得”“作者认为”“笔者认为”“××认为”“××说”等。别小看了这些简单的引导词,它们往往能派上大用场。因为这些就是观点出现的标志,意味着与之相应的分数,因此应试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尤为注意。在寻找到引导词之后应试者要仔细揣摩作者观点的具体内涵,从而作答。应试者在解答题目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浏览时迅速寻找观点的引导词,确定观点出现的位置,然后对观点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进而作答。
            2.隐含观点的题目
            这类题目相对于第一种来说比较复杂,因为观点并非明确提出,而是隐含在行文的过程之中。因此把握这种题型的时候我们要明确它的特点,对症下药。下面我们根据观点出现的位置进行细分:
            (1)援引之后。  所谓援引,顾名思义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引用。引用的目的在于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看到了援引的表述,就要注意观察其后是否引出该文段的观点。然而,问题远没那么简单,并非单纯寻找到观点就万事大吉了,而是需要应试者把握这一观点的具体内容或者倾向性,而此时援引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援引的目的我们可以细分为两类:
            ①援引目的——反对观点;
            ②援引目的——支持观点。
            先来说①类形式,换言之在表述初始,先树一个靶子,通常用“有人认为”“通常认为”“传统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多数人们以为”等字样作为引导词,从而引导出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进行反驳或批判。一般来说,在援引之后都有这样的引导词,如“但是”“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这些字样的后面就是作者的观点。再来看看②类形式,此时援引的目的并非反对,而是通过引用某人的话作为例证,从正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支持或者加强。通常在援引之后都会有这样结论性的引导词,如“因此”“所以”“可见”“总之”等,这些总结性的表述字样后就是作者的观点。
            (2)举例前后。通常举例是有目的的,不会平白无故举例子、摆事实。一般举例的目的都是要说明问题,要么作为论据论证之前观点的正确性,要么作为引子引出其后的观点。但无论前后,总有一个位置是出现观点的,因此应试者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看到例子就要十分敏感,瞻前顾后对其观点进行分析。
            (3)没有观点。  并非所有的文段都必须存在观点,这点是需要应试者注意的。在提到“观点”这个词的时候,大多数应试者会本能地去寻找观点,而不是去思考到底是否存在观点。正是基于这一思维定式,许多题目设置了一些看似有观点、其实无观点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往往出错率极高。把握这种题目的关键在于应试者对文章体裁的熟知度,通常说明文及新闻快讯都只是客观陈述某一现象或某一事实,并没有加以评论,不出现观点。因此,应试者在阅读时要注意观察推测,从行文特点和用词风格方面把握整个文段的文体,这些都是对应试者深层文化底蕴方面的考查。

        经典例题精讲

            【例1】 原始社会的人们自觉或不自觉总能意识到,世上并不具有真正的坐享其成,为了生存,必须拿起改造自然的武器,改造自然客观上已经属于对神灵的摆脱,但改造自然极为不易,某些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偶然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古人一方面凭着自己的力量获得某些胜利,另一方面又把胜利归功于神灵。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 原始社会普遍存在着对神灵的崇拜
            B. 原始社会的人们对神灵的崇拜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劣
            C. 原始社会中,人们往往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神灵保佑上
            D. 神灵观念的产生是由于原始社会人们生产能力的低下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该文段主要说明人们对神灵崇拜的原因,“但”字前面叙述原始社会人们想摆脱对神灵的崇拜,“但”字后叙述想摆脱对神灵的崇拜的困难是生活环境所致。A项没有提及;从“一方面……另一方面……”知,C项错误;D项,文段没有谈到神灵观念产生的原因与生产能力有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例2】 一个民族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这个民族才能够自立于世界。如果丧失了这些,这个民族就没有了希望,而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又是基于对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所认识和了解才开始萌生的。
            这句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A. 一个民族只要继承自己的传统,自然就会有凝聚力
            B. 一个民族要增加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首先要加强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
            C. 一个民族要增强其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财大才能气粗”
            D. 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扎根于民族成员之中,不需要外界的努力也能为其成员所认识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文中所述可整理为,一个民族要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所认识和了解才能萌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所以文段支持了B项的论点。
            【例3】 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愿与个人选择的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那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A. 政府有责任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B. 完善的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
            C. 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
            D. 每个公民都应当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由题干可知第一句话主要讲的是集体行为是个人意愿与选择的综合表现;第二句话讲的是个人在推动政府制定环保政策中的作用;第三句讲的是个人对于发挥法规的实际效果所起的作用。主题句在转折词“但”之后,即强调公民个人要有环保意识,环保法规才能取得效果,故D项与原文含义相符。
            【名师点评】 一道典型的观点题,考查了应试者对于转折词的掌握。
            【例4】 人文教育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现在的学科体制下,一切教育似乎都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和能力,如英语的等级考试。实际上人文教育是通过对文史哲的学习,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使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意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 英语的等级考试是为大众所熟悉的一种人文教育
            B. 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
            C. 在目前的学科体制下,人文教育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和能力
            D. 人文教育的目的包括人性境界提升、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文中通过“实际上”引导出作者的观点,即对人文教育重要作用的重新审视和衡量,D项恰好将其进行了概括总结,具有包容性和完整性,故表述正确。根据首句可知作者对于“英语等级考试”持批评态度,因此A项予以排除。B项也并非作者观点,作者认为“人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C项也与作者观点不符,在作者看来“人文教育”不能量化。
            【例5】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统率百万雄师,驰骋沙场,却对自己的小儿子不听管教,不好好念书,无望进入西点军校而苦恼不已。将军尚且管教不了儿子,何况是普通人呢?现代青少年和麦克阿瑟儿子的时代不同、思想迥异,但其“叛逆不羁”的程度,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越来越难以管教了。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A. 现在青少年难以管教,是普遍现象B. 美国上将都管不了孩子,何况常人
            C. 人无完人,管不了孩子,不用自责D. 对不同时代的孩子,管教方法不一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这是一道观点题,A项是对文中观点的概括,“将军尚且管教不了儿子,何况是普通人呢?”“现代青少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显然是说现代青年难管教是普遍现象。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