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4年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一本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共基础知识)》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66.00 商品编号:7084
      • 折 扣 价:¥39.00已优惠¥27.00(6.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
        版  次:2014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辽宁省省直及各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第一部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第一篇  数量关系2
                    考情分析2
                    第一章  数字推理2
                    第二章  数学运算8
                第二篇  言语理解与表达17
                    考情分析17
                    第一章  长句理解17
                    第二章  片段阅读19
                    第三章  文章阅读26
                第三篇  判断推理30
                    考情分析30
                    第一章  图形推理30
                    第二章  逻辑判断40
                    第三章  定义判断59
                    第四章  类比推理64
                第四篇  资料分析71
                    考情分析71
                    第一章  文字资料71
                    第二章  表格资料82
                    第三章  图形资料87
                    第四章  综合资料94
            第二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篇  政治常识100
                    考情分析100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100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0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103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105
                        第四节  唯物主义认识论109
                        第五节  唯物主义历史观112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117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23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123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1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133
                第二篇  经济常识135
                    考情分析135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35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13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39
                    第二章  微观经济141
                        第一节  市场主体141
                        第二节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42
                        第三节  市场竞争144
                    第三章  宏观经济148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148
                        第二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151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54
                    第四章  国际经济158
                        第一节  开放经济158
                        第二节  国际贸易161
                        第三节  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市场162
                第三篇  法律165
                    考情分析165
                    第一章  宪法165
                    第二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78
                    第三章  刑法197
                    第四章  民法206
                    第五章  新法速递219
                第四篇  人文科技222
                    考情分析222
                    第一章  历史常识222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222
                        第二节  中国近代史22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党史228
                    第二章  文学常识234
                        第一节  中国文学常识234
                        第二节  外国文学常识242
                    第三章  科技常识246
                        第一节  科学的基本知识246
                        第二节  高新技术常识251
                第五篇  公文写作与处理257
                    考情分析257
                    第一章  公文概述257
                    第二章  公文写作263
                    第三章  事务性文书写作277
                    第四章  公文处理284
                第六篇  职业道德287
                    考情分析287
                    第一章  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规范287
                    第二章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289
                    第三章  事业单位部分行业的职业道德291
                第七篇  时事政治294
                    第一章  国内外时事汇总294
                    第二章  重点时政评点314
                第八篇  辽宁省情省貌327
                    第一章  辽宁省简介327
                    第二章  辽宁省优势资源329
            第三部分  申论
                第一篇  申论作答之“黄金六点”332
                    考情分析332
                    第一章  “黄金六点”之一——题眼332
                    第二章  “黄金六点”之二——材料336
                    第三章  “黄金六点”之三——关键词349
                    第四章  “黄金六点”之四——逻辑356
                    第五章  “黄金六点”之五——版面360
                    第六章  “黄金六点”之六——字数363
                第二篇  申论测查能力精讲365
                    第一章  归纳概括能力365
                        第一节  归纳概括综述365
                        第二节  归纳概括题的作答原则369
                        第三节  归纳概括题的解题思路374
                    第二章  综合分析能力381
                        第一节  综合分析能力概述381
                        第二节  综合分析能力的思维培养387
                        第三节  综合分析题的解题思路403
                    第三章  提出对策能力407
                        第一节  提出对策能力概述407
                        第二节  提出对策能力的思维培养414
                        第三节  提出对策题的解题思路427
                    第四章  贯彻执行能力436
                        第一节  贯彻执行能力概述436
                        第二节  贯彻执行类题目的解题思路439
                        第三节  贯彻执行类题目相关知识汇总447
                    第五章  写作论证能力460
                        第一节  什么是申论写作460
                        第二节  把握文章成功立意469
                        第三节  拟定文章鲜明标题476
                        第四节  熟悉文章开篇手法481
                        第五节  解析文章结尾风格482
                        第六节  诠释文章谋篇布局483
                第三篇  热点聚焦492
                    热点一  同心共筑“中国梦”492
                    热点二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498
                    热点三  农村基层组织防腐廉政建设505
                    热点四  简政放权513
         

        文摘
         

        第一部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第二章  片段阅读


            考点归纳
            片段阅读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题型的角度来讲,片段阅读信息量相对较少,但是从考查内容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这种题型隐含的知识点相当丰富,类型多样。它既是考查考生对汉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选拔综合素质较高、善于处理日常公务者的必要手段。从近几年各地事业单位考试试题来看,片段阅读占据了大量篇幅,题型从新颖到成熟,从多变到稳定,逐渐成为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支柱题型。
            考点1:主旨概括题
            技巧点拨
            主旨概括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要题型,它要求考生对文段的内容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能够归纳概括文段的中心思想,即意在文中,不脱离文段的含义对文段进行概括。
            主旨概括题的主要提问形式有“这段话的主旨是……”“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这段话主要说的是……”。
            作答主旨概括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压缩主干。文段由句群组成,每个句子都表达一个含义,把每句的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个文段的主要内容。在抽取主干的过程中要注意前后句子的连贯性,确保文段的意思前后一致,重点语句和非重点语句取舍正确。
            2.关联词法。在片段阅读中,关联词的结构使句子的前后关系具有了一定的倾向性,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转折后为重点;②递进后为重点;③因果后为重点;④选择后为重点;⑤假设前为重点。通过文段中出现的关联词可以迅速找到文段的主旨。
            真题回顾
            【例】  只要一个国家的决策者,真心希望发展市场经济,愿意按照资本创造与流动的规律办事,能够尊重多数国民基于现实的财产占有与处置权利,就可以让多数所有权变得合法,从而创造出让合法财产灵活流动的环境。这正如将彼此孤立的湖泊,串连成一片大的水域,避免零星的湖水消失在一块块贫瘠的沙地里,一旦资本流动起来,财富创造与经济效率,就会在市场中野蛮生长。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国家需尊重多数国民的财产占有与处置权利
            B. 没有法律保护的所有权,是效率偏低,缺乏活动的所有权
            C. 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与一国决策者的水平密切相关
            D. 所有权合法化,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关键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全文是总—分式的行文脉络。第一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表明国家让多数所有权合法后能创造出让合法财产灵活流动的环境。第二句话以湖泊举例论证第一句话表明的观点。D选项与文段主旨最契合。所有权合法化=让多数所有权变得合法,市场经济正常发展=让合法财产灵活流动的环境,也与最后一句“在市场中野蛮生长”相对应。所以D选项是正确答案。A选项是作者的意图推断,不能选,B选项和C选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予以排除。
            考点2:态度观点题
            技巧点拨
            态度观点题主要考查考生把握说话人态度、倾向性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主旨概括题、文意推断题的考点是相互交叉的,都需要考生理解、把握文段主旨,只是提问的侧重点不同,以致最终选项有所差异。
            态度观点题的提问形式主要有:“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可以推知,作者对……的态度是……”“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等。
            态度观点题虽然要求考生把握文段或作者的态度及倾向性,但实际的解题关键仍然在于对文段主旨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其解题思路与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1.借鉴主旨概括题中的关联词法,迅速锁定文段重点,从而确定作者的观点。
            2.由于态度观点题本身要求考生把握文段或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行文中会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态度,考生可仔细体会文段的感情色彩,对于文段中给予褒扬,即便不是褒扬,至少是客观中性的评价就基本可以认定为作者或文段支持的观点,而对于文段中暗含贬义的说法或观点,基本也可锁定为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
            真题回顾
            【例】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一次在谈到版权保护问题时说:“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软件正版化工程。国家领导人亲自到微软去采购正版软件,政府采购一次就是几十亿美元……正版化过程都是政府买单。所以,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微软公司应该和中国很好地合作,来解决技术进步中出现的问题,而不应该用这种损害用户利益的措施来保护知识产权。否则,技术垄断只能适得其反。”
            通过柳斌杰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其真实态度是()。
            A. 打击盗版,提倡正版软件,保护知识产权
            B. 注重政府形象,重视并看好与微软公司的合作
            C. 对微软公司的技术垄断行为提出委婉批评
            D. 保护用户利益比保护知识产权更重要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我觉得”引出的内容即柳斌杰的真实态度。“微软公司应该……而不应该……否则……”,实际上就是对微软公司“用这种损害用户利益的措施来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即技术垄断行为)提出的委婉批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3:文意推断题
            技巧点拨
            文意推断题在难度的设置上有很大的跳跃,易者可为整卷之最,难者也可为整卷之最。可以说,命题人在这种题型中,想考生之所想,往往令考生跌入陷阱而不知。
            文意推断题的主要提问形式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这段文字说明的道理是……”“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是……”“可以推知,上述文字意在解释……”等。
            对于文意推断题,考生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问题的要求,“意在”“推出”“说明”这些词意味着正确答案暗含在原文的表述中,而没有直接以原文的方式体现出来。作答此种题型,建议考生可以选择如下技巧:
            1.巧用排除,根据文意推断题的出题要求作答。正确答案不可能以原文方式直接表述出来,因此照搬原文的主旨句这一类选项可直接予以排除。
            2.忠于原文,切忌对原文主旨的过度引申。考生在作答文意推断题时还是要对原文主旨进行领会、把握,正确选项只能在此基础上引申,而不能增加个人的主观意愿,过度猜测。
            3.比较选项,慎重作答。很多时候选项本身也给我们提供了作答的线索,一般情况下太过绝对化的选项不是正确答案,如“都”“所有”“一切”“完全”“一定”“总是”等;通常含有相对、不完全意义的表述会是正确答案,如“可能”“大概”“相对”“部分”等。客观地说,这种方法不具有绝对性,考生还是要忠于原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真题回顾
            【例】  地震研究人员指出:“地震不仅对人类的现在造成巨大危害,而且给世界的未来带来危险。幸运的是,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卫星系统预测地震的爆发。如果乐观者估计正确的话,那么将来有一天人们随时会知晓地震的威胁。不过,存在一个问题,需要做的工作取决于不断运用卫星系统和地面监测系统。目前,地震学家正在发布一个新的警告,那就是——为这项工作筹集资金很困难。”
            这段话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地震研究人员对于地震预测前景的态度是()。
            A. 悲观的B. 怀疑的
             C. 忧虑的D. 遗憾的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本题可作如下推论:利用卫星系统预测地震→需要不断运用卫星系统和地面监控系统→但是筹集运用这些系统的资金相当困难→因此利用卫星系统预测地震前景堪忧。由此可知,地震研究人员对于地震预测前景的态度是忧虑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4:细节判断题
            技巧点拨
            细节判断题主要考查考生快速辨别文段细节信息的能力。
            细节判断题常用的提问方式有:“下列说法中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符合(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选项理解正确(错误)的一项是……”等。
            细节判断题要求考生阅读完文段后迅速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相对前三个考点的题目来说,该题型对主旨的把握不是最重要的,注重的是对细节的比对。因此细节判断题的阅读量相对大一些,耗费的时间也自然多一些。
            作答细节判断题可借鉴文意推断题的方法:
            1.排除法。解答细节判断题与文意推断题在运用排除法时正好相反,文意推断题要排除与原文一致的选项,而细节判断题则是要保留与原文一致的选项。
            2.完全忠于原文,一般情况下无需引申。细节判断题的答案应尽可能忠于原文,原文表述绝对就是绝对,相对就是相对,必然就是必然,即使完全与考生的个人观点相悖也必须忠于原文。
            3.注意选项与原文的同义替换。通常情况下命题人会将备选项表述得与原文不一致,此时,考生可以大胆选择对原文进行同义替换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4.注意命题人对选项进行时态、数量、范围、逻辑等方面的偷换。
            真题回顾
            【例】  色盲也能成为天文学家么?事实上,天文学家日常所分析的照片多数都是黑白的,我们在杂志和其他彩色印刷品上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天文照片,其实也是通过把多张望远镜拍摄的不同波段的黑白照片加工合成而来的。而且这些波段未必都在人类可见光的范围内,所以即使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这些图片也并非天体真正的颜色。
            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A. 天文学家需要辨别可见光的颜色
            B. 彩色的天文照片科学价值相对较低
            C. 天文图片是靠不同波段的彩色照片合成而来
            D. 视力正常的人也不能完全识别天体本来的颜色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A项,文段指出天文学家日常分析的照片多数是不同波段的黑白照片,并指出这些波段未必都在人类可见光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不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黑白照片也是天文学家研究的对象,因此A项错误。B项,文段并没有对彩色天文照片和黑白天文照片的科学价值进行对比。C项,原文是“五彩缤纷的天文照片”是通过不同波段的“黑白”照片合成而来的。D项,文段最后一句指出黑白照片的不同波段未必都在人类可见光的范围内,因此视力正常的人看到的彩色天文照片并非都是天体真正的颜色,也就是说视力正常的人也不能完全识别天体本来的颜色。
            考点5:词句理解题
            技巧点拨
            词句理解题要求考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句的准确含义,考查考生把握词语或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特定含义的能力。
            词句理解题在提问中通常都会将所要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用双引号或下划线的形式体现出来。通常的提问方式有:“对文中画线部分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可以理解为……”“对‘×××’理解正确(错误)的一项是……”“‘×××’在文中的意思是……”等。
            解答词语在文段中的含义需根据特定语境,对其加以揣摩、辨析。由于对词语或句子具体含义的把握受制于上下文语境,因而考生可“瞻前顾后”,根据临近原则,确定正确选项。尤其对于以下几种符号要特别注意,其中或其后极有可能就是正确答案:“:”“——”等表示解释说明;“()”表示补充说明;“;”“、”表示并列关系;“?”表示引出话题或加强语气。
            真题回顾
            【例】  有人说,凡是知识都是科学的,凡是科学都是无颜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识时,应当保持没有颜色的态度。假使这种说法不随意扩大,我也认同。但我们要知道,只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颜色。对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定潜伏着一种有颜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层加以推动。这一推动力量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与成果,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是否真诚。
            这段文字中“有颜色的力量”指的是()。
            A. 道德水准B. 兴趣爱好
            C. 价值取向D. 研究态度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这是一道词语理解题,考查“有颜色的力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根据文段的转折词“但”可知作者对首句援引的观点持否定态度,之后用几句话对“有颜色的力量”进行解释说明,即“这一推动力量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与成果,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是否真诚”一句,其中“追求知识的方向与成果”是指“兴趣爱好”,“对知识是否真诚”是指“研究态度”,C项“价值取向”概括了以上两点,是一个宏观概念,可以最为全面地概括“有颜色的力量”在文中的含义,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文中并无“道德水准”之意,由此排除A项。
            考点6:代词指代题
            技巧点拨
            代词指代题要求应试者理解文段中所出现的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
            代词指代题通常的提问方式有:“文中‘这’指的是……”“文中‘他们’指的是……”“句中的‘它’指的是……”等。
            代词指代题难度不大,只要方法得当,基本上可算是送分的题目。解题时注意以下原则:
            1.指代临近原则。根据代词出现的位置,选择在句法结构上与其最靠近的词语为正确选项。注意区分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的适配,如你、我、他(她)、你们、我们、他(她)们指代人,它指代人以外的事物,而这、那、这些、那些等可能指人也可能指物,一般指物较多。
            2.主语话题原则。句子中的代词一般来说和句子的主语或话题的所指相同。一般而言,文段对主旨的讨论都存在延续性,而出现在主旨中的主语通常也会多次出现,因此,问题中的代词所指代的对象很可能就是主旨中的主语。
            真题回顾
            【例】  环境文化从广义上讲,既包括物质的成果,又包括精神的成果;从狭义上讲,则只包括精神的成果。它主要指那些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所取得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广泛共识,以及含有这些“共识”内容的多种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
            文段中的“它”字指代的应是()。
            A. 环境文化B. 广义环境文化
            C. 狭义环境文化D. 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它”之后陈述的都是精神的成果,因此“它”指代的是狭义环境文化。
            考点7:语句衔接题
            技巧点拨
            语句衔接题的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为了使语句表达更顺畅,要求考生将一组句子按内在的逻辑结构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明晰的中心或主题,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种题又可称为语句排序题;二是在文段中有部分语句空白,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选择一个最恰当、最适合的语句填入,因此,我们把这种题型称为语句填空题。
            语句排序题通常会给出一组句子要求重新排列,使之通顺、连贯,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排列组合最连贯的一项是……”。语句填空题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是:“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这段文字中画线处的句子应选的是……”等。
            语句排序题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确定语句衔接是否恰当:
            1.保持话题统一,保持内容上的前后一致。任何一组句子都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话题,或者叙述一个事件,或者说明一个事物,或者阐明一个观点,或者表达某种感情。衔接的语句和上下文间要保持话题统一,一般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保持中心统一,即所有的句子都要围绕一个中心,不能出现“离群句”;二是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所谓“陈述对象”就是指句子的主语,在一般情况下,保持前后句的主语一致,保持前后句叙述角度不变,可以避免因主语暗换而导致语脉不畅、句意混乱现象的发生;三是保持内容上前后一致,即保持中心内容所突出的主体对象前后一致,避免主次错位,喧宾夺主。
            2.上下文的情景氛围要协调统一。对于描写或抒情类的句子,有时要考虑前后语句的情景氛围保持一致。描写类或抒情类语段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或欢快热烈、或阴沉凄凉、或悲或喜、或褒或贬等,在同一段文字中应保持前后统一。即前边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前边是壮阔的,后边就不能是柔婉的;前边是悠远的,后边就不能是热切的,等等。
            3.语句上要前后照应、上承下接。语句前后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的照应,总起与分承的照应,句子结构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照应等。注意这些前后照应的关系对理解语句衔接题会大有裨益。
            4.句式上要整齐和谐。一是注意语言的表达特点,包括句式节奏和声调。语句节奏和声调的巧妙组合,常常能使语句更加连贯紧凑。二是考虑句式结构相同,注意前后相互关联;在句式结构相同的情况下,还要着眼于考虑前后句的思想内容。
            5.上下文的内容要符合逻辑。语句衔接题往往涉及句序问题。正确的句序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语句排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或以空间的变换为序,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等;或按事情发展和客观过程为序;或以事物性质的主次轻重为序;或按观察的角度高、低、俯、仰之分为序;或按景物的远、近、动、静等不同为序。这些规律在形式逻辑方面往往表现为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因果式、转折式等关系。
            6.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关联词语可以使句内各部分衔接,也可使句与句衔接,还可使段与段衔接。掌握关联词语有助于解语句衔接题。
            语句填空题从难度上来说不如语句排序题,但从解题思路上来说,二者如出一辙,方法上可借用排序题的解法。值得注意的是,语句填空题可重点观察空白处与临近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并可通过寻找关联词来判断分句间的关系,因此考生要特别关注关联词语的搭配以及相同句式的提示信息。除此之外,解答语句填空题时,考生要注意文段的语体风格,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考生甚至可以借助语感解题。
            真题回顾
            【例1】  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
            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
            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
            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
            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③①②④⑥⑤B.  ①③④⑥⑤②
            C.  ⑤③②①④⑥D.  ④⑤⑥③②①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这是一道典型的语句排序题。首句第③句首先明确历史研究的要求,“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合理想象”,然后用第①句否定“单纯罗列史料”的做法,来肯定第②句,强调“发挥想象力”的重要性。接着用第④句来解释何谓“合理想象”,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转折,即第⑥句的“虚构出现”,最后用第⑤句来收尾,形成“悖论”。由此可知A项为正确答案。
            【例2】  从18世纪开始,。如今,英、美、法、德和意大利等国的博物馆收藏了几十万件埃及文物,仅法国卢浮宫就有45万件,而意大利都灵博物馆的埃及文物典藏也仅次于埃及开罗博物馆的10万件。具有讽刺意味的还有,狮身人面像上的石刻胡须部分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欧洲最大的一座方尖碑,就是从埃及卢克索神庙塔门前搬到卢浮宫旁的协和广场中央的。
            这段文字中画线处的句子应选的是()。
            A. 西方各国大量窃掠埃及的珍贵文物
            B. 埃及的珍贵文物就被西方大量窃掠
            C. 西方各国大量收藏埃及的珍贵文物
            D. 埃及珍贵文物不断散落于西方各国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西方各国大量窃掠埃及的珍贵文物。从文段中的“讽刺意味”的语气看出,文段强调的是“窃掠”这种行为,而不是强调“珍贵文物”。
            考点8:标题结语题
            技巧点拨
            标题结语题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标题类,要求考生给指定文段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一是结语类,要求考生推测给定文段的下文。这两种题型前者为添头,后者为加尾,实质上都需要考生把握整个文段论述的主要方向和态度并加以总结。
            标题类常用的提问方式是:“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给这段话选个标题,概括整段话的意思”。结语类常用的提问方式是:“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标题结语题综合考查考生对文段的理解、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考生无论是做标题类还是结语类题时首先都要对文段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标题类还要考查整个文段的文体风格,根据不同类型的文体选择相应的标题;而结语类则要保证空白处与前文风格、话题的一致性与连贯性,使行文流畅、和谐。
            真题回顾
            【例】 
            几千年前,在非洲湿热的原始森林里,土著居民围着火堆,跟随各种复杂节奏自由而热烈地边舞边唱。这种歌声,也许在某些“文明人”眼里算不上音乐。然而,这样的声音却是最原始的,是在恶劣环境里顽强的本能所发出的生命之音。如果说布鲁斯音乐是很多音乐的根源,那么,上面所说的便是这个根源的根源。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应该讲述的是()。
            A. 自然环境与音乐风格的关系
            B. 布鲁斯音乐与土著音乐的源流关系
            C. 土著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
            D. 人类本能在原始音乐中的表现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这是一道典型的标题结语题,属于结语类。文段首先讲述了原始森林土著居民的音乐,接下来用转折词“然而”强调这种音乐的价值所在,即“生命之音”。第三句阐述观点,“土著音乐是布鲁斯音乐的根源”。接下来一定是阐述二者之间的源流关系。由此可知B项最为恰当。A项表述有误,“自然环境”和“音乐风格”两个概念过于宽泛,在文中并未提及,连贯性不好。C项不符合论述的逻辑,文段尾句已经提及布鲁斯音乐,再返回来重新介绍土著音乐的历史背景未免混乱。D项的连贯性也不好,忽略了“布鲁斯音乐”一句。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