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社会化考试用书>甘肃民生实事就业和基层服务项目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中公甘肃选拔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用书《教育专业知识(文科类)》专用教材(2013年版)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78.00 商品编号:5312
      • 折 扣 价:¥53.00已优惠¥25.00(7.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李永新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
        版  次:2014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甘肃选拔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第一篇  语文
                第一章  语文基础知识
                    考点分析(2)
                    知识架构(2)
                    第一节 汉字的音、形识记(3)
                        一、普通话字音的识记(3)
                            (一)正确把握形声字读音(3)
                            (二)注意区别多音多义字(4)
                            (三)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4)
                            (四)注意区别音近字的读音(5)
                            (五)记住难读字的读音(5)
                        二、普通话字形的识记(5)
                    第二节 词语的正确使用(6)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6)
                            (一)单义词(6)
                            (二)多义词(6)
                        二、词的色彩(7)
                            (一)感情色彩(7)
                            (二)语体色彩(7)
                        三、常用词语(8)
                            (一)惯用语(8)
                            (二)谚语(8)
                            (三)格言(9)
                            (四)歇后语(9)
                        四、成语(9)
                            (一)成语的感念(9)
                            (二)成语的特征(9)
                            (三)成语的语法结构(10)
                    第三节 句子(10)
                        一、句子与句子成分(10)
                            (一)句子的概念(10)
                            (二)句子成分(11)
                        二、句子的类型(11)
                            (一)按句子的语气划分(11)
                            (二)按句子的结构划分(11)
                        三、病句的辨析与修改(12)
                            (一)成分残缺或赘余(12)
                            (二)搭配不当(13)
                            (三)语序不当(13)
                            (四)表意不明(14)
                            (五)句式杂糅(14)
                            (六)不合逻辑(15)
                        四、修辞(15)
                        五、标点符号(19)
                        六、句子的选用和排序(19)
                            (一)句子的选用(19)
                            (二)句子排序(21)
                    真题演练(21)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考点分析(25)
                    知识架构(25)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26)
                        一、通假字(26)
                            (一)通假字的概念(26)
                            (二)通假字的读音特点(26)
                            (三)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26)
                            (四)通假字和假借的区别(26)
                        二、词类活用(27)
                            (一)名词的活用(27)
                            (二)动词的活用(28)
                            (三)形容词的活用(28)
                        三、古今异义(28)
                        四、常见文言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29)
                        五、文言句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37)
                        六、宾语前置的各种格式和语法条件等(39)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40)
                        一、文言文阅读题解答要领(40)
                        二、文言文答题思路(41)
                        三、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42)
                            (一)文言翻译的要求(42)
                            (二)文言翻译的方法(42)
                        四、文段要点的归纳和概括(43)
                            (一)归纳概括的原则(43)
                            (二)归纳概括的步骤和方法(43)
                        五、筛选文中信息(45)
                            (一)筛选信息的解题步骤(45)
                            (二)文言信息选题技巧(45)
                            (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7)
                    真题演练(48)
                第三章  现代文阅读
                    考点分析(51)
                    知识架构(51)
                    第一节 现代文阅读基础(52)
                        一、现代文分析与理解(52)
                            (一)文章结构和思路的分析(52)
                            (二)内容要点的归纳(52)
                            (三)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52)
                            (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53)
                        二、现代文品评与鉴赏(54)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54)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54)
                    第二节 科技文阅读精析(55)
                        一、命题特点(56)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56)
                            (二)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56)
                            (三)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56)
                            (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56)
                        二、解题方法(56)
                            (一)通读(56)
                            (二)筛选(57)
                            (三)比较(57)
                            (四)排除(57)
                    第三节 社科文阅读精析(59)
                        一、社科文阅读题目发展特点(59)
                        二、社科文阅读要领(59)
                            (一)归纳内容要点(59)
                            (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59)
                            (三)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材料(59)
                            (四)注意表达技巧(59)
                        三、社科类文章作答步骤(59)
                            (一)速读为主,整体感知(59)
                            (二)准确寻找,定位提取(60)
                            (三)仔细比较,分析综合(60)
                    第四节 文学作品阅读精析(62)
                        一、散文阅读(62)
                        二、小说阅读(63)
                    真题演练(65)
                第四章  中外文学史
                    考点分析(69)
                    知识架构(69)
                    第一节  中国文学流派(70)
                        一、中国古代文学流派(70)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72)
                        三、外国文学流派(75)
                    第二节  古代文学作家、作品赏析(77)
                        一、《诗经》(《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77)
                        二、屈原《离骚》(78)
                        三、孔子《论语》(79)
                        四、孟子《孟子》(79)
                        五、墨子《墨子》(79)
                        六、庄子《逍遥游》 (79)
                        七、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 (80)
                        八、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陈涉世家》)(80)
                        九、曹操《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81)
                        十、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81)
                        十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83)
                        十二、孟浩然《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83)
                        十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84)
                        十四、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4)
                        十五、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蜀道难》(85)
                        十六、杜甫《望岳》《春望》《登楼》《江南逢李龟年》(86)
                        十七、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87)
                        十八、韩愈《师说》《马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88)
                        十九、刘禹锡《陋室铭》《乌衣巷》《秋词》《竹枝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9)
                        二十、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卖炭翁》《长恨歌》(90)
                        二十一、柳宗元《捕蛇者说》《黔之驴》《江雪》(92)
                        二十二、杜牧《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赤壁》《阿房宫赋》(92)
                        二十三、李商隐《夜雨寄北》《乐游原》《锦瑟》《无题》(94)
                        二十四、李煜《虞美人》《相见欢》(95)
                        二十五、范仲淹《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95)
                        二十六、欧阳修《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96)
                        二十七、王安石《元日》《泊船瓜州》《登飞来峰》《伤仲永》(97)
                        二十八、苏轼《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赤壁赋》《石钟山记》(98)
                        二十九、李清照《如梦令》《武陵春》《声声慢》(99)
                        三十、陆游《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卜算子?咏梅》《关山月》(100)
                        三十一、辛弃疾《西江月》《破阵子》《清平乐?村居》《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01)
                        三十二、文天祥《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102)
                        三十三、关汉卿《窦娥冤》(102)
                        三十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汉宫秋》(103)
                        三十五、施耐庵《水浒传》(103)
                        三十六、罗贯中《三国演义》(104)
                        三十七、吴承恩《西游记》(104)
                        三十八、曹雪芹《红楼梦》(105)
                    第三节  现代文学作家、作品赏析(105)
                        一、胡适《四十自述》《文学改良刍议》(105)
                        二、鲁迅《药》《阿Q正传》《祝福》《朝花夕拾》《狂人日记》(106)
                        三、茅盾《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108)
                        四、郭沫若《女神》《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屈原》(109)
                        五、巴金《家》《春》《秋》《寒夜》(111)
                        六、老舍《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113)
                        七、曹禺《雷雨》《日出》《原野》(115)
                        八、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117)
                        九、冰心《繁星》《春水》(117)
                        十、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118)
                        十一、赵树理《小二黑结婚》(119)
                        十二、孙犁《荷花淀》(119)
                        十三、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记》(120)
                        十四、杨沫《青春之歌》(120)
                        十五、钱钟书《围城》《写在人生边上》(121)
                        十六、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长河》(122)
                        十七、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123)
                        十八、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123)
                        十九、戴望舒《雨巷》(124)
                        二十、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124)
                        二十一、林语堂《谈中西文化》(125)
                        二十二、梁实秋《雅舍》(125)
                        二十三、丰子恺《缘缘堂随笔》(125)
                    第四节  当代文学作家、作品赏析(126)
                        一、茹志娟《百合花》(126)
                        二、张中晓《无梦楼随笔》(126)
                        三、食指《相信未来》(127)
                        四、北岛《回答》(127)
                        五、舒婷《致橡树》《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128)
                        六、海子《海子的诗》(129)
                        七、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129)
                        八、莫言《红高粱》《蛙》《透明的红萝卜》(130)
                        九、苏童《米》《妻妾成群》(131)
                        十、阿城《棋王》(132)
                        十一、韩少功《爸爸爸》(132)
                        十二、汪曾祺《受戒》(133)
                        十三、铁凝《哦,香雪》(133)
                        十四、程乃珊《女儿经》(134)
                        十五、张承志《北方的河》(134)
                        十六、史铁生《务虚笔记》(134)
                        十七、贾平凹《腊月?正月》(134)
                        十八、王小波《黄金时代》(135)
                        十九、杨绛《干校六记》(135)
                        二十、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136)
                        二十一、白先勇《游园惊梦》(136)
                    第五节  外国文学作家、作品赏析(136)
                        一、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136)
                        二、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137)
                        三、索福克勒斯《奥狄浦斯王》(138)
                        四、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138)
                        五、但丁《神曲》(140)
                        六、塞万提斯《堂吉诃德》(140)
                        七、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141)
                        八、雨果《巴黎圣母院》(142)
                        九、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143)
                        十、司汤达《红与黑》(144)
                        十一、巴尔扎克《人间喜剧》(145)
                        十二、果戈里《钦差大臣》(145)
                        十三、托斯妥耶夫斯基《罪与罚》(146)
                        十四、哈代《德伯家的苔丝》(147)
                        十五、托尔斯泰《复活》《战争与和平》(147)
                        十六、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弗》《名人传》(148)
                        十七、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149)
                        十八、笛福《鲁滨逊漂流记》(150)
                        十九、艾略特《荒原》(150)
                        二十、卡夫卡《城堡》《变形记》(151)
                        二十一、乔伊斯《尤利西斯》(151)
                        二十二、萨特《恶心》(152)
                        二十三、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152)
                        二十四、马尔克斯《百年孤独》(152)
                        二十五、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153)
                        二十六、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雪国》(154)
                    真题演练(155)
            第二篇  历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
                    考点分析(158)
                    知识架构(158)
                    第一节 远古时代(159)
                        一、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159)
                        二、远古文化(159)
                    第二节 先秦(160)
                        一、夏商周(160)
                            (一)夏商周的更替(160)
                            (二)夏商周的经济与文化(160)
                        二、春秋、战国(162)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162)
                            (二)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162)
                    第三节 秦汉(165)
                        一、秦汉政治(165)
                            (一)秦朝(165)
                            (二)两汉(166)
                        二、秦汉文化(167)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168)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68)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经济(169)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169)
                            (一)思想(169)
                            (二)文化、科技(170)
                    第五节 隋唐(171)
                        一、隋唐政治(171)
                            (一)隋朝的统一(171)
                            (二)繁荣开放的唐朝(172)
                        二、隋唐经济(173)
                        三、隋唐文化(174)
                            (一)文化艺术(174)
                            (二)科技(175)
                    第六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175)
                        一、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的更替(175)
                        二、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的经济、文化(177)
                    第七节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79)
                        一、明朝(179)
                        二、清朝(181)
                        三、明清文化(184)
                    真题演练(185)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
                    考点分析(188)
                    知识架构(188)
                    第一节  列强的对华侵略(189)
                        一、两次鸦片战争(189)
                        二、中日甲午战争(189)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
                        四、签订的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191)
                    第二节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192)
                        一、太平天国(192)
                        二、义和团运动(192)
                    第三节 洋务运动(193)
                        一、概况(193)
                        二、历史影响(193)
                    第四节 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194)
                        一、维新运动(194)
                            (一)维新派及康、梁的维新思想(194)
                            (二)戊戌变法(194)
                        二、辛亥革命(195)
                    第五节 晚清社会经济(196)
                        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6)
                        二、初步发展(196)
                        三、“短暂春天”(197)
                    第六节 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197)
                        一、北洋军阀政府(197)
                        二、新文化运动(197)
                        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8)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199)
                    第七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200)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统一”(200)
                        二、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200)
                    第八节 抗日战争(202)
                        一、抗日战争爆发(202)
                        二、抗日名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03)
                        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203)
                        四、抗战的胜利(204)
                    第九节 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205)
                        一、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205)
                        二、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206)
                    真题演练(207)
                第三章  中国现代史
                    考点分析(210)
                    知识架构(210)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政权的巩固(21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1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211)
                        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213)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13)
                        一、中共八大(213)
                        二、“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214)
                        三、七千人大会(214)
                        四、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成果和失误(214)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拨乱反正(215)
                        一、文化大革命(215)
                        二、拨乱反正(216)
                    第四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217)
                        一、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1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218)
                        三、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19)
                        四、“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与实践(219)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20)
                        六、新时期的各项成就(221)
                    真题演练(222)
                第四章  世界古代史
                    考点分析(225)
                    知识架构(225)
                    第一节 世界上古史(226)
                        一、史前人类(226)
                        二、古代西亚诸文明(226)
                        三、古代埃及文明(227)
                        四、古代印度文明(228)
                        五、古代希腊文明(229)
                            (一)爱琴文明(229)
                            (二)荷马时代与荷马史诗(230)
                            (三)古希腊城邦制度(230)
                            (四)雅典的民主政治(231)
                            (五)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231)
                            (六)古希腊文化(233)
                        六、古代罗马文明(234)
                            (一)古罗马的政权更迭(234)
                            (二)罗马法(235)
                        七、玛雅文明(236)
                    第二节 世界中古史(237)
                        一、基督教文明(237)
                            (一)西欧封建国家的建立(237)
                            (二)欧洲基督教文明(238)
                        二、伊斯兰教文明(240)
                            (一)伊斯兰教(240)
                            (二)阿拉伯帝国(240)
                        三、中世纪的东欧与亚洲(241)
                    真题演练(243)
                第五章  世界近代史
                    考点分析(245)
                    知识架构(245)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46)
                        一、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246)
                        二、新航路开辟(246)
                        三、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与殖民扩张(247)
                        四、第一次工业革命(248)
                    第二节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249)
                        一、文艺复兴(249)
                        二、宗教改革(250)
                        三、启蒙运动(251)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252)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52)
                        二、美国独立战争(253)
                        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255)
                        四、欧洲1848年革命(257)
                        五、美国内战(258)
                        六、沙皇俄国的改革和侵略扩张(259)
                        七、日本明治维新(259)
                        八、德意志统一(260)
                        九、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260)
                    第四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社会主义运动(262)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62)
                        二、第一国际(262)
                        三、巴黎公社革命(263)
                        四、第二国际(263)
                    第五节 亚非拉独立运动(264)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264)
                        二、亚洲革命风暴(265)
                        三、非洲的民族主义运动(265)
                    真题演练(265)
                第六章  世界现代史
                    考点分析(268)
                    知识架构(268)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269)
                        一、历史背景(269)
                            (一)战前欧洲列强的矛盾(269)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269)
                            (三)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269)
                        二、进程(270)
                        三、影响(270)
                    第二节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270)
                        一、二月革命(270)
                        二、十月革命(271)
                        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建立(271)
                    第三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72)
                        一、巴黎和会(272)
                        二、华盛顿会议(272)
                        三、国际联盟(273)
                    第四节 “一战”后的世界(274)
                        一、战后世界各国的调整(274)
                            (一)苏联(274)
                            (二)共产国际(276)
                            (三)印度(277)
                            (四)土耳其(278)
                            (五)德国十一月革命(278)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279)
                            (一)危机的爆发(279)
                            (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279)
                        三、罗斯福新政(279)
                            (一)“新政”的内容(280)
                            (二)“新政”的影响(280)
                        四、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281)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281)
                            (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281)
                            (三)日本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281)
                            (四)德意日法西斯结盟(282)
                    第五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282)
                        一、历史背景(282)
                            (一)慕尼黑阴谋(282)
                            (二)绥靖政策(282)
                        二、“二战”的进程(283)
                            (一)“二战”的爆发(283)
                            (二)东方战线(283)
                            (三)西线形势(283)
                            (四)苏德战争(283)
                            (五)太平洋战争的爆发(283)
                            (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83)
                            (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284)
                            (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会议(284)
                            (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84)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285)
                    第六节 “二战”后的世界各国(285)
                        一、“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285)
                            (一)《布雷顿森林协定》(285)
                            (二)西欧的一体化(286)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286)
                        二、苏联与东欧(287)
                            (一)苏联(287)
                            (二)东欧剧变(1989年—1992年)(288)
                    第七节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289)
                        一、雅尔塔体系(289)
                        二、联合国(289)
                        三、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289)
                            (一)“冷战”(289)
                            (二)两大阵营的对峙(290)
                        四、第三世界的兴起(291)
                            (一)亚非会议(291)
                            (二)不结盟运动(291)
                            (三)77国集团(291)
                        五、世界格局的新变化(292)
                    真题演练(293)
            第三篇  地理
                第一章  自然地理
                    考点分析(296)
                    知识架构(296)
                    第一节 地球和地图(297)
                        一、地球的基本知识(297)
                        二、地球仪(297)
                            (一)组成要素(297)
                            (二)经纬度与经纬网(297)
                            (三)几条重要的经纬线(297)
                            (四)经纬网的应用(298)
                        三、地图学基本知识(299)
                            (一)地图上方向的判读(299)
                            (二)比例尺(299)
                            (三)图例和注记(299)
                            (四)等值线图(299)
                    第二节 宇宙与地球(302)
                        一、宇宙(302)
                            (一)宇宙大爆炸假说(302)
                            (二)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302)
                            (三)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意义(302)
                        二、太阳系和地月系(302)
                            (一)太阳的圈层结构(302)
                            (二)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303)
                        三、地球的演化(303)
                            (一)地质年代的划分(303)
                            (二)板块构造学说(304)
                        四、外力作用及各种地貌类型(304)
                            (一)影响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304)
                            (二)各种地貌类型的特征(305)
                    第三节 宇宙中的地球(307)
                        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307)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307)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08)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08)
                        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09)
                            (一)地球运动(309)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10)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12)
                            (四)如何判别时间要素和南北半球(313)
                            (五)有关地理计算(313)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314)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314)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314)
                    第四节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315)
                        一、地壳的物质循环(315)
                            (一)地壳中的主要化学元素(315)
                            (二)三大类岩石(315)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315)
                        二、内外力作用(316)
                            (一)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316)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317)
                            (三)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319)
                        三、大气的基本知识(321)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321)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321)
                            (三)气温垂直递减率(322)
                        四、风、天气系统和气候(322)
                            (一)风的形成(322)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323)
                            (三)天气系统(323)
                        五、水循环(324)
                            (一)过程和主要环节(324)
                            (二)水循环的意义(324)
                        六、洋流分布及其影响(325)
                            (一)洋流及其分类(325)
                            (二)全球洋流(325)
                            (三)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25)
                    第五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26)
                        一、地理环境各要素对气候的影响(326)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326)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26)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327)
                    第六节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29)
                        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329)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329)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329)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30)
                            (一)全球气候变化(330)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31)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以水资源为例)(331)
                            (一)水资源的组成及其分布(331)
                            (二)水资源与古老文明的诞生(331)
                            (三)水资源与人们的生产活动(332)
                            (四)全球水危机(332)
                        四、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33)
                            (一)地质灾害(333)
                            (二)气象灾害(333)
                            (三)海洋灾害(333)
                            (四)生物灾害(334)
                            (五)人为自然灾害(334)
                        五、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334)
                    真题演练(334)
                第二章  人文地理
                    考点分析(338)
                    知识架构(338)
                    第一节 人口与城市(339)
                        一、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339)
                        二、人口迁移(339)
                            (一)人口的迁移(339)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340)
                        三、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341)
                            (一)城市形态(341)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342)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342)
                        四、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343)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343)
                            (二)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343)
                        五、城市化及其影响(343)
                            (一)城市化及其标志(343)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344)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城市问题的解决措施(344)
                    第二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45)
                        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345)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345)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以水稻种植业为例)(346)
                        二、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346)
                            (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346)
                            (二)工业地域(347)
                        三、地域联系(347)
                            (一)交通运输(348)
                            (二)邮电通信(348)
                            (三)商业(348)
                            (四)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48)
                    第三节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349)
                        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349)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349)
                        三、可持续发展之路(350)
                            (一)可持续发展(350)
                            (二)中国与可持续发展之路(350)
                    真题演练(350)
                第三章  区域地理
                    考点分析(354)
                    知识架构(354)
                    第一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355)
                        一、区域(355)
                            (一)概念(355)
                            (二)特征(355)
                            (三)划分方法(355)
                        二、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355)
                            (一)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地区发展的影响(355)
                            (二)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景观的影响(356)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356)
                            (一)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356)
                            (二)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356)
                            (三)区域发展阶段(357)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358)
                        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58)
                            (一)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358)
                            (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358)
                        二、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59)
                            (一)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359)
                            (二)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360)
                        三、区域经济发展(360)
                            (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360)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62)
                    第三节 区际联系(364)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364)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364)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西气东输工程(364)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364)
                            (四)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及影响(365)
                        二、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365)
                            (一)概念(365)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366)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67)
                    真题演练(368)
                第四章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考点分析(371)
                    知识架构(371)
                    第一节 世界地理(372)
                        一、东亚(372)
                            (一)地理概述(372)
                            (二)日本(373)
                        二、东南亚(374)
                            (一)地理概述(374)
                            (二)居民和经济(374)
                            (三)“花园式城市”新加坡(375)
                        三、南亚(376)
                            (一)地理概述(376)
                            (二)印度(376)
                            (三)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377)
                        四、中亚(377)
                            (一)地理概述(377)
                            (二)居民与经济(378)
                        五、西亚和北非(378)
                            (一)地理概述(378)
                            (二)居民和经济(378)
                            (三)主要地区与国家(379)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379)
                            (一)地理概述(379)
                            (二)居民和经济(380)
                            (三)南非(380)
                        七、欧洲西部(380)
                            (一)地理概述(380)
                            (二)居民和经济(381)
                            (三)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381)
                            (四)法国(382)
                            (五)德国(382)
                            (六)意大利(382)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383)
                            (一)地理概述(383)
                            (二)俄罗斯(383)
                        九、北美(384)
                            (一)地理概述(384)
                            (二)美国(385)
                            (三)加拿大(386)
                        十、拉丁美洲(386)
                            (一)地理概述(386)
                            (二)居民和经济(387)
                            (三)巴西(388)
                        十一、大洋洲(388)
                            (一)地理概述(388)
                            (二)澳大利亚(389)
                        十二、南极洲(390)
                            (一)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390)
                            (二)冰雪高原(390)
                            (三)资源和科研宝地(390)
                            (四)极地科考及资源利用(390)
                    第二节 中国地理(391)
                        一、中国的地形(391)
                            (一)地势(391)
                            (二)地形特点及意义(392)
                            (三)主要山脉(392)
                            (四)主要地形(393)
                        二、中国的气候(394)
                        三、中国的河流与湖泊(398)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401)
                            (一)基本特征(401)
                            (二)水资源的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401)
                            (三)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402)
                            (四)矿产资源(402)
                            (五)海洋资源(条件优越,类型丰富)(403)
                            (六)森林资源(404)
                            (七)草场资源(404)
                        五、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404)
                            (一)中国的位置(404)
                            (二)中国的疆域(404)
                            (三)疆界和邻国(405)
                            (四)我国的行政区划(405)
                        六、中国的人口与民族(405)
                            (一)中国的人口(405)
                            (二)中国的民族(406)
                        七、中国的农业(406)
                            (一)种植业(406)
                            (二)林业(408)
                            (三)牧业(408)
                            (四)水产业(408)
                            (五)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408)
                        八、中国的工业(409)
                        九、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业(410)
                            (一)交通(410)
                            (二)中国的商业(410)
                            (三)中国的旅游业(411)
                    真题演练(411)
            甘肃省万名毕业生下基层考试笔试面授课程(418)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420)
         

        文摘
         

        第一篇   语文


            语文知识作为下基层考试文科专业基础知识三大部分中的一部分在历年考试中都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本教材将用四章一个篇幅来分析这部分的考试内容。第一章将对语文最基础的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从第二章进入阅读部分的内容,第四章将中外从古到今的著名文学作品、文学家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方便考生进行分类、有重点地掌握相关考试知识。
            从历年考试真题分析,语文这一部分的知识多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单项选择题考查比重比较大,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涉及内容比较少,另外,考试内容则多涉及对错别字、易混词语、成语、病句、标点使用、中外文学常识的考查,除此之外,对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也时有涉及。
            根据以上考情结合语文知识点众多、体系复杂、基础性强的特点,考生在复习时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应灵活掌握,在理解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多听、多读、多练,注重积累,避免盲目突击。
         

        第一章  语文基础知识
        第二节  词语的正确使用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单义词
            单义词是指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单义词主要有以下类别:
            事物名称:如汽车、飞机、大米、西红柿。
            专有名称:如马克思、鲁迅、北京、黄河。
            科技术语:如原子、元素、行星、克隆、纳米。
            外来词汇:如芭蕾、吉他、奥林匹克、卡拉OK。
            连绵词:如慷慨、蹊跷、徘徊、惆怅。
            (二)多义词
            多义词是指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有的是从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有的是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义。
            (1)词的本义
            词的基本义即是基本的常用的义项,也叫词的本义,如“钢铁(金属)”。
            (2)词的引申义
            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词的引申义,如“跑”的本义是“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继而推演为“为某种事物而奔走”(如“跑生意”),再又推演出“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如“跑气”)。
            (3)词的比喻义
            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意义是词的比喻义。例如“近视”的基本义是视力缺陷,在“他看不见前途,眼光太近视了”一句中,就取其比喻义眼光短浅。
            注意比喻义不同于比喻句。比喻义是词的一种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比喻句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间才应用到的,是临时的。例如:“北京是祖国的心脏”里的“心脏”是比喻,“心脏”并没有转化出固定的“首都”的新义。
            二、词的色彩
            (一)感情色彩
            词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鄙视等情感。
            词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种。
            (1)褒义词:带有肯定、赞成、喜爱、尊敬、礼貌等感情色彩的词语。如雄伟、庄严、崇高、美好、敬仰等。
            (2)贬义词:带有贬斥、憎恨、轻蔑、粗野等否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如卑鄙、丑恶、虚伪、愚蠢等。
            (3)中性词:介于褒义和贬义之间,不带褒贬感情色彩,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样的词语叫中性词。如结果、保护、发动、害怕等。
            词的褒贬色彩在反义词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美丽”与“丑陋”,“伟大”与“渺小”等等。同义词中有些也带褒义或贬义,如“诱导”与“诱惑”,“诱导”意在表示劝诱教导,属褒义词;而“诱惑”意指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属贬义词。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褒义词贬用和贬义词褒用是属于修辞手法,其实就是说反话,即反语,这样,可以达到特殊的效果或具讽刺性,或具幽默感。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写清朝留学生“……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其中的“标致”一词就属褒义词贬用,作者以此讽刺了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朝留学生的丑态。又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写道:“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狡猾”一词属贬义词褒用,巧妙地突出了一个孩子的机灵,也表现了学生理解老师、爱戴老师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既幽默又生动。
            在语言表达中,若能准确、恰当地使用些感情色彩较鲜明的词语,就能有利于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
            (二)语体色彩
            由于交际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和方式不同,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用语言就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这就叫词语的语体色彩。
            从不同风格看,语体色彩可分为书面语、口语、文学语体、专门用语等。
            (1)书面语:具有庄重、严肃的意味。如:头颅、恫吓、就餐、出殡、母亲、下榻、若干、逝世、诞辰等。
            (2)口语:具有随便、通俗等意味。如:脑袋、吓唬、吃饭、发丧、妈妈、住宿、多少、死、生日等。
            (3)文学语体:具有生动、形象等意味。如:湛蓝、婀娜、袅袅、皎洁、朝气蓬勃、如火如荼等。
            (4)专门用语:具有简洁、明白、单一、准确等特点,含科学语体、公文语体和政治语体等,如氯化钠、氧化、光子、压强、股份、利息、基因、频道、注释、立意、洽谈、介绍、报告、阶级、主权、唯物论等等。
            只有恰当地使用不同语体色彩的词语,才会给人一种协调感。如:
            ① 訛他撂下这一摊子事儿就走了,瞅也不瞅一下。
            ② 訛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甘当公仆、公民为先。
            ①句中的“撂”“瞅”等词都是口语,这样,使全句内容很协调,②句中用了一连串的四字句,又都是书面语,风格一致,效果甚佳。
            ■典型例题
            【单选题】他           在色彩与线条的世界中,一个星期没有离开过设计室,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A.沉溺                  B.沉沦
            C.沉陷                D.沉浸
            【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出色地完成”可知,作者的感情态度不含贬斥。“沉溺”、“沉沦”含有贬义,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B。“沉陷”指的是地面或者建筑物的基础向下陷,词义不符,排除C。“沉浸”比喻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符合语境,为正确答案。
            【单选题】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其质量安全自控体系,确保出口日本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将继续加强与日方           ,           其尽快解除对其余三十七家企业产品的检查命令,保证输日食品贸易的进展顺利。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协商  要求          B.商量  催促
            C.磋商  敦促          D.洽谈  恳请
            【答案】C。解析:第一空,“协商”、“磋商”、“洽谈”都比较书面化,而“商量”相对来说,就比较口语化,用来形容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不合适,且“催促”也不符合外交辞令的语言特点,排除B。“恳请”用在外交辞令中会显得低人一等,不合句意,排除D。由题干中“尽快”一词可以推出文中有“敦促”的意思,因此C项更符合题意。
            三、常用词语
            (一)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耍花招、吹牛皮、开绿灯、磨洋工、穿小鞋、挤牙膏、敲边鼓、炒鱿鱼、下马威、墙头草、唱对台戏、吃大锅饭。
            惯用语具有简洁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惯用语和成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惯用语口语色彩较浓厚,而成语书面语色彩较浓厚;惯用语含义单纯,而成语含义丰富;惯用语大多是动宾结构,在动词和宾语之间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加进补语或定语,而成语的结构固定,不能加进其他成分,如我们可以把“开倒车”增加成分说成“开历史的倒车”。
            (二)谚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简练、含义深刻的定型化的语句,例如: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三)格言
            格言是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多出自名人之手,而后在群众中流传,一般较为简练。例如:虚心使人进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四)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特点的口头语言。它的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则像“谜底”,是前面部分的真实意义所在。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后面一部分往往不说出来,让听者自己去猜想它的含义。
            歇后语可以分为喻意型和谐音型两大类。
            喻意型的歇后语,前一部分是个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
            例如: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   大路上的电线杆——靠边站
            谐音型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的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谐音双关的现象。书面上在运用歇后语时,要选择那些思想健康的,摈弃那些庸俗落后的。要根据场合的需要来决定是否运用歇后语,一般情况下,比较庄重的场合就不宜用歇后语。
            四、成语
            (一)成语的概念
            成语是一种相承延用下来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例如:画蛇添足、四面楚歌、异曲同工、游手好闲、投井下石、不约而同、殚精竭虑、江郎才尽。
            (二)成语的特征
            1.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的意义往往是在其构成成分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所以很多成语表面上看是一个意义,实际上有着隐含于表面意义的实际含义。
            例如:“敝帚自珍”表面上是指“自己家里的破扫帚,也被视作珍宝,特别珍视”,实际含义是比喻“东西虽不好,自己却非常珍惜”。“废寝忘食”表面上是指“不睡觉、不吃饭”,实际含义是“形容工作或学习专心努力”。
            2.结构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是一种定型的凝固的结构,一般不能随意调换一个成语内部的字序或更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例如:“豁然开朗”不能调换成“开朗豁然”,“愚公移山”不能更换成“愚公挪山”、“愚公铲山”或“愚公搬山”等。
            3.形成的历史性
            成语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文学作品等,并且沿用至今,具有很长的演化时间。一些成语在感情色彩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明哲保身”在古代是指“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善于择安避危,保全自身”,是褒义词;在现在是指“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原则的庸俗的处事态度”,是贬义词。
            (三)成语的语法结构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的,但也有一些不是,如“闷葫芦”、“无风不起浪”、“驴唇不对马嘴”、“初生牛犊不怕虎”等。四字结构的成语语法结构有以下几种:
            ①并列结构  例如:良辰吉日   冷嘲热讽   拈轻怕重   举贤任能
            ②偏正结构  例如:世外桃源   掎角之势   孜孜不倦   跃跃欲试
            ③动宾结构  例如:顾全大局   指桑骂槐   包罗万象   蛊惑人心
            ④主谓结构  例如:首尾相连   神情恍惚   万马奔腾   叶公好龙
            ⑤补充结构  例如:贻笑大方   逍遥法外   安如磐石   重于泰山
            ⑥连动结构  例如:抱薪救火   探囊取物   画蛇添足   见风使舵
            ⑦兼语结构  例如:放虎归山   请君入瓮   引狼入室   令人生畏
            ■典型例题
            【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福娃形象可爱,栩栩如生,是最受欢迎的奥运纪念品。
            B.在“五个一工程”的推动下,基层群众的文艺创作热情水涨船高。
            C.蛙鸣像波浪一样在夜色里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D.卢浮宫里那精美的室内装修和古典家具真让人流连忘返。
            【答案】A。解析:“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跟活的一样,用来形容福娃恰当,故A项正确。“水涨船高”指基础提高了,凭借它的事物也随之提高了。它用来修饰“创作热情”不恰当,B项错误。“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行人来往频繁,用来修饰“蛙鸣”不恰当,C项错误。“流连忘返”指被美好的景物吸引而不愿离去,D项中是“室内装修和古典家具”,用“流连忘返”形容不太恰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