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社会化考试用书>甘肃民生实事就业和基层服务项目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4年甘肃选拔万名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88.00 商品编号:5955
      • 折 扣 价:¥61.00已优惠¥27.00(7.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
        版  次:2014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甘肃选拔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第一篇  大学思想政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第一节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第二节  物质和意识2
                    第三节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
                    第四节  认识和实践9
                    第五节  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12
                    第六节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形态13
                    第七节  阶级和国家16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18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18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9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23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意义24
                第三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5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25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3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5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47
                    第一节  中国近代史综述47
                    第二节  中国现代史综述51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党史54
                第五章  公民道德修养与建设58
                    第一节  道德修养58
                    第二节  公民道德建设59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2
                    第一节  经济体制62
                    第二节  市场经济6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5
                华图原创题库精选68
            第二篇  时事政治
                第一章  时事汇总及评点71
                    第一节  国内外时事汇总71
                    第二节  重大时事评点82
                第二章  重要时政专题93
                    第一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要)93
                    第二节  “两会”专题101
                华图原创题库精选118
            第三篇  法律常识
                第一章  法理学120
                    第一节  法的概述120
                    第二节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22
                    第三节  法的制定123
                    第四节  法的实施124
                第二章  宪法128
                    第一节  宪法的基本理论128
                    第二节  国家基本制度129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31
                    第四节  选举制度132
                    第五节  国家机构132
                    第六节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134
                    第七节  立法体制135
                第三章  民法及民事诉讼法136
                    第一节  民法概述136
                    第二节  民事主体与客体138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141
                    第四节  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147
                    第五节  物权与所有权150
                    第六节  债权151
                    第七节  知识产权153
                    第八节  诉讼时效154
                    第九节  民事诉讼法155
                第四章  刑法157
                    第一节  刑法概述157
                    第二节  犯罪的概念和特征158
                    第三节  犯罪构成159
                    第四节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161
                    第五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与中止163
                    第六节  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164
                    第七节  刑罚的概念和种类165
                    第八节  刑罚的具体运用168
                    第九节  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相关的犯罪172
                第五章  行政法175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175
                    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176
                    第三节  行政行为概述178
                    第四节  抽象行政行为180
                    第五节  具体行政行为181
                    第六节  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187
                    第七节  行政程序188
                    第八节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189
                    第九节  行政赔偿190
                    第十节  行政复议191
                    第十一节  行政诉讼193
                第六章  经济法197
                    第一节  经济法总论197
                    第二节  经济法分论198
                第七章  基层工作常用法律摘编200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18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23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27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233
                    第七节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37
                    第八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40
                    第九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244
                华图原创题库精选249
            第四篇  计算机应用知识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253
                    第一节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领域253
                    第二节  计算机的分类及特点255
                    第三节  计算机的数制及其转换257
                    第四节  字符编码259
                    第五节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262
                第二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269
                    第一节  Windows XP的启动与退出269
                    第二节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269
                    第三节  Windows XP的资源管理275
                    第四节  Windows XP控制面板与附件279
                第三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284
                    第一节  Word环境284
                    第二节  Word基本操作286
                    第三节  Word排版291
                    第四节  Word表格295
                第四章  电子表格制作软件Excel298
                    第一节  Excel 2003的工作界面298
                    第二节  Excel的基本对象及其操作299
                    第三节  格式设置305
                    第四节  公式与函数307
                    第五节  数据管理310
                第五章  数据库系统知识313
                    第一节  数据库系统概述313
                    第二节  关系数据库系统318
                    第三节  数据库管理321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324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324
                    第二节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328
                    第三节  数据通信基础331
                    第四节  Internet基础333
                华图原创题库精选339
            第五篇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3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3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安排352
                第二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355
                    第一节  农业基础知识概述355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经营358
                    第三节  现代农业建设362
                第三章  农村土地管理373
                    第一节  土地概述373
                    第二节  集体土地所有权374
                    第三节  集体土地使用权376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377
                    第五节  宅基地使用权380
                第四章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381
                    第一节  村务公开制度381
                    第二节  民主管理制度382
                第五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386
                    第一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概述386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责387
                    第三节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388
                华图原创题库精选392
            附录一  甘肃省情省况
                第一章  甘肃省情395
                第二章  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399
                第三章  2013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404
                第四章  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摘要)415
            附录二  行政管理与公文写作
                第一章  行政管理常识420
                    第一节  行政管理概述420
                    第二节  行政组织421
                    第三节  行政领导422
                    第四节  行政决策423
                第二章  公务员必备公文写作与处理常识426
                    第一节  公文概述426
                    第二节  公文写作431
                    第三节  公文处理444
                    第四节  事务文书知识447
         

        文摘
         

        第一篇  大学思想政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每个人都有世界观,但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哲学是将世界观以理论的形式组成的思想体系,所以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广义的世界观同时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哲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一定的世界观作为思想原则在具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表现为方法,方法论就是有关这些方法的理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所以,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的全部哲学斗争始终都是围绕着这—问题而展开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二者谁产生谁、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根本对立的两个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所谓的二元论是指认为世界并存着物质和意识两个本原的哲学学说,以法国的笛卡儿为主要代表。二元论把意识也看成是本原,显然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贬低了物质的作用,最终导致唯心主义。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同时,还表现在它是完备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集中表现。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的内在要求。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统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
            4.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把它作为自己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
         

        第二节  物质和意识


            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①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设想存在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存在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②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因此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1.实践的形式和特点
            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类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社会历史性。
            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1)主体与客体
            从人的活动出发去考察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就出现了主体和客体关系。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则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改造和被改造,即通过主体对象化(主体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
            二、意识
            (一)意识的起源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四个决定性环节(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劳动活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器官。人脑之所以能产生意识,同人脑高度发达的组织状况和复杂的结构有关。
            第一,人脑的重量大,脑与身体的比重也大。
            第二,脑细胞的高度分化和严密的脑组织。
            第三,人脑是通过内在的生理机制来进行意识活动的。
            意识活动同人脑的生理过程是分不开的,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人只有同外界打交道,使人的大脑同外界发生联系,经过加工制作,才会形成关于它们的意识,所以,人脑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而外界才是意识的源泉。不论是正确的思想,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外部世界某种形式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或歪曲的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人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从个别事物中抽出一般属性加以概括,形成经过主观能动加工过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形象、本质和关系等。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之一。
            第二,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创造性过程。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现象逐步深入到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预测未来。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能动地反映现实,更重要的是在于能动地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
            第三,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意识的能动性突出地表现在它能够把实践中形成的正确思想和理论作为指导,通过实践去改造世界。在整个改造过程中,是以人的全部力量和能力为手段的,人们动员了自己的全部意志和信念情感等精神因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第四,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控制。
            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一)物质与意识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二)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