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社会化考试用书>甘肃民生实事就业和基层服务项目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中公甘肃选拔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用书《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2013年版)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38.00 商品编号:5301
      • 折 扣 价:¥26.00已优惠¥12.00(7.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李永新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
        版  次:2014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甘肃选拔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一)(1)
                参考答案及解析(91)
            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二)(10)
                参考答案及解析(96)
            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三)(19)
                参考答案及解析(101)
            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四)(28)
                参考答案及解析(106)
            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五)(37)
                参考答案及解析(111)
            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六)(46)
                参考答案及解析(116)
            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七)(55)
                参考答案及解析(121)
            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八)(64)
                参考答案及解析(126)
            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九)(73)
                参考答案及解析(131)
            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十)(82)
                参考答案及解析(136)
         

        文摘
         

        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小题,每小题1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沟通的核心是(    )。
            A.信息         B.传送者        C.接收者        D.途径
            2.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新的栽培技术和畜禽饲养技术,这些技术属于(    )。
            A.非物质形态技术          B.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
            C.经营管理技能             D.有形技术
            3.我国历代重视编纂农书作为劝农教材,其中著名的《农政全书》编著者是(    )。
            A.后魏贾思勰           B.唐朝陆羽
            C.元朝王桢              D.明朝徐光启
            4.某单位在某一时期,科技成果的推广率为25%,推广度为25%,那么,其推广指数为(    )。
            A.25%         B.50%         C.62.5%         D.100%
            5.有利于农民到现场看到、听到、问到、做到的是(    )。
            A.方法示范            B.中间试验示范
            C.成果示范            D.“百千万”农业技术示范
            6.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均具有的特点是(    )。
            A.针对性强            B.指导范围大
            C.双向交流            D.直接解决问题
            7.在农业推广试验中,有规律性和方向性的一类误差称为(    )。
            A.过失误差            B.偶然误差
            C.系统误差            D.人为误差
            8.试验条件应能代表将来准备采用这种结果的地区的(    )。
            A.经济状况            B.生产条件
            C.文化状况          D.行政管理条件
            9.光敏色素Pr型的吸收高峰在(    )。
            A.730nm         B.660nm         C.540nm         D.450nm
            10.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再由这些人将信息分别传送给更多的人,使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之为(    )。
            A.单串型            B.车轮型
            C.扩散型            D.全通道型
            11.农民群体行为的参与性改变方式适用于(    )。
            A.文化、科技、组织水平较低下的群体      
            B.整体素质较高、组织工作较好的群体
            C.对推广人员信任度高的群体      
            D.经济条件好的群体
            12.种植业试验过程中,对各处理的土地耕翻、播种深度、密度、中耕除草、灌溉、施肥等操作和管理方面在质量上不能完全一致可能会造成(    )。
            A.过失误差            B.偶然误差
            C.系统误差            D.试验失败
            13.下列各因素中,哪一个对根毛吸收无机离子最重要?(    )
            A.蒸腾速度            B.土壤无机盐浓度
            C.离子进入根毛的物理扩散速度      D.根可利用的氧
            14.被称为肥料三要素的植物必需元素是(    )。
            A.C、H和O              B.Fe、Mg和Cu
            C.B、Mo和Zn            D.N、P和K
            15.C3途径是由(    )发现的。
            A.Emerson             B.Hatch And Slack
            C.Hill                D.Calvin
            16.(    )实验表明,韧皮部内部具有正压力,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A.环割             B.蚜虫吻针法
            C.伤流             D.同位素追踪法
            17.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    )。
            A.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矿质营养学说
            C.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    D.植物的极性与再生
            18.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某些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其中含量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    )。
            A.脯氨酸            B.天冬氨酸
            C.精氨酸            D.丙氨酸
            19.花生、大豆等植物的小叶昼开夜闭,含羞草叶片受到机械刺激时成对合拢,这种由外部的无定向即弥散型刺激引起的植物运动,称为(    )。
            A.感性运动            B.向性运动
            C.趋性运动           D.生理钟
            20.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散失到外界的现象是(    )。
            A.吐水现象            B.蒸腾作用
            C.伤流             D.扩散
            21.植物果实成熟时由硬变软的主要原因是(    )。
            A.单宁物质分解             B.有机酸转变为糖
            C.转变为可溶性糖          D.原果胶转化为可溶性果胶
            22.正常植株中哪部分植物体的乙烯含量最高?(    )
            A.节         B.节间         C.老叶         D.幼叶
            23.植物受粉后雌蕊组织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是由于(    )。
            A.花粉在受粉时带来          B.从其他组织运输来
            C.以结合态形式转化          D.重新合成
            24.作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对根系吸收养分有很大的影响,但主要影响(    )。
            A.养分的被动吸收
            B.养分的主动吸收
            C.对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影响几乎相同
            D.先影响被动吸收,后影响主动吸收
            25.影响气孔扩散速度的内因是(    )。
            A.气孔面积            B.气孔周长
            C.气孔间距           D.气孔密度
            26.当作物缺乏下列哪种营养元素,会出现作物节间缩短,小叶簇生的现象,称为“小叶病”?(    )
            A.Zn          B.Fe          C.Mn          D.Mo
            27.有机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
            A.腐殖质            B.二氧化碳和水
            C.褐腐酸            D.胡敏酸
            28.许多作物缺锌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主要原因是锌参与(    )。
            A.生长素的合成           B.一些酶的合成
            C.核酸的合成             D.蛋白质的合成
            29.土壤吸水力相同时,(    )。
            A.沙土比黏土含水量高    B.沙土比黏土含水量低
            C.沙土与黏土的含水量差不多  D.决定于其他因素
            30.难溶性磷肥的肥效主要取决于(    )。
            A.作物吸收磷的能力          B.土壤酸碱反映
            C.肥料颗粒大小              D.耕作栽培措施
            31.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土壤(    )。
            A.温度比较容易升高          B.温度比较容易降低
            C.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D.温度变化比较温度,变化慢
            32.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
            A.非活性孔隙多           B.毛管孔隙多
            C.通气孔隙多             D.通气孔隙少
            33.按照土壤酸碱度分级标准,pH为9.0的土壤属于(    )。
            A.中性土壤              B.碱性土壤
            C.强碱性土壤           D.强酸性土壤
            34.在秸秆肥料的堆沤期间,为促进微生物活性,常加入的一类物质是(    )。
            A.含碳素丰富的物质          B.含氮素丰富的物质
            C.含磷素丰富的物质          D.含钾素丰富的物质
            35.下列何种畜禽粪属于冷性厩肥?(    )
            A.马粪         B.牛粪         C.人粪尿        D.猪粪
            36.玉米“白化苗”是由于缺乏(    )。
            A.铁         B.锌         C.锰         D.铜
            37.土壤热量主要来源于(    )。
            A.太阳辐射            B.地热
            C.土壤生物热           D.土壤有机质
            38.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全生育期内,其吸收养分的数量和速度(    )。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先高后低            D.随生育阶段而变化
            39.常见的土壤结构中,对土壤肥力来说最理想的结构是(    )。
            A.块状结构            B.柱状结构
            C.单位结构            D.团粒结构
            40.作物吸收养分物质最根本的特点是(    )。
            A.养分供给越多,根吸收的就越多      
            B.具有选择性
            C.优先吸收小的物质      
            D.吸收供给量最少的那种养分物质
            41.如果施用的有机肥料C/N的比例约为50:1,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    )。
            A.会增加            B.会降低
            C.没有变化            D.转化为无效形态
            42.我国南方土壤常施用石灰,其施用量一般根据(    )。
            A.土壤的pH值来计算          B.氢离子的浓度来计算
            C.铝离子的浓度来计算         D.交换性酸度来计算
            43.复等位基因的产生是由于突变的(    )而导致的。
            A.多向性            B.不定向性
            C.定向性            D.可逆性
            44.下列作物中,哪个不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
            A.玉米             B.大豆
            C.高粱             D.小麦
            45.在诱变育种中,经过诱变处理的种子或营养器官所长成的植株或直接处理的植株均称为(    )。
            A.诱变一代(M1)           B.诱变二代(M2)
            C.诱变三代(M3)           D.诱变四代(M4)
            46.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    )。
            A.50%以上            B.80%以上
            C.90%以上            D.95%以上
            47.在[(A×B)×C]×D的杂交方式中,C的遗传成分在其中占(    )。
            A.1/2          B.1/4          C.1/6          D.1/16
            48.农业防治法常受哪方面因素的限制?(    )
            A.环境         B.降水         C.季节         D.气候
            49.属于异花授粉作物的是(    )。
            A.白菜型油菜       B.棉花         C.小麦         D.大豆
            50.甘薯、马铃薯、果树品种的遗传稳定性是由于(    )。
            A.基因型纯合           B.无性繁殖
            C.由双倍配子体发育成孢子体        D.配子体世代不发达
            51.配合力是指两亲本(    )。
            A.杂交的亲和力      
            B.杂交的结实性
            C.杂种一代生产力和其他性状的表现      
            D.杂种后代的分离范围
            52.两个品种杂交称为(    )。
            A.单交         B.测交         C.三交         D.自交
            53.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中,杂种优势最大的一种是(    )。
            A.单交种        B.双交种        C.顶交种        D.自交系
            54.普通小麦是(    )。
            A.同源六倍体           B.同源二倍体
            C.异源六倍体           D.异源二倍体
            55.由于病原毒素的毒害或对导管堵塞物的诱导作用,而使植物根部受害,导致水分吸收和运输困难,造成植物的整株或局部脱水而表现出枝叶下垂的现象,称为(    )。
            A.变色         B.坏死         C.萎蔫         D.腐烂
            56.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称为(    )。
            A.互惠现象            B.寄生现象
            C.偏利现象            D.致病共生
            57.以下动物中,属于昆虫类农业害虫天敌的一种是(    )。
            A.青蛙         B.蚜虫         C.蝼蛄         D.地老虎
            58.下列属于物理防治方法的是(    )。
            A.诱杀             B.直接杀死
            C.用敌百虫杀死           D.调节播栽期
            59.下列是夏季喷施农药的最佳时间为(    )。
            A.上午10时            B.上午8时
            C.下午5时            D.下午3时
            60.在作物生产中,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    )。
            A.传染性病害           B.非传染性病害
            C.寄生性病害           D.环境性病害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