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社会化考试用书>甘肃民生实事就业和基层服务项目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中公甘肃选拔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用书《医学专业知识》专用教材(2013年版)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78.00 商品编号:5298
      • 折 扣 价:¥53.00已优惠¥25.00(7.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李永新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
        版  次:2014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甘肃选拔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第一篇  人体解剖学
                第一章  运动系统
                    考点分析(2)
                    知识架构(2)
                    第一节  骨学(3)
                        一、概述(3)
                        二、躯干骨(4)
                        三、颅骨(5)
                        四、附肢骨(7)
                    第二节  关节学(9)
                        一、概述(9)
                        二、躯干骨的连结(10)
                        三、颅骨的连结(11)
                        四、附肢骨的连结(11)
                    第三节  肌学(13)
                        一、概述(13)
                        二、头肌(14)
                        三、躯干肌(14)
                        四、上肢肌(16)
                        五、下肢肌(17)
                第二章  消化系统
                    考点分析(19)
                    知识架构(19)
                    第一节  消化管(20)
                        一、口腔(20)
                        二、咽(21)
                        三、食管(22)
                        四、胃(22)
                        五、小肠(22)
                        六、大肠(23)
                    第二节  消化腺(24)
                        一、肝(24)
                        二、肝外胆道系统(25)
                        三、胰(25)
                    第三节  腹膜(25)
                        一、概述(25)
                        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26)
                        三、腹膜形成的网膜、系膜和韧带(26)
                第三章  呼吸系统
                    考点分析(28)
                    知识架构(28)
                    一、鼻(29)
                    二、喉(29)
                    三、气管和支气管(30)
                    四、肺(30)
                    五、胸膜(31)
                    六、纵隔(31)
                第四章  泌尿系统
                    考点分析(32)
                    知识架构(32)
                    一、肾(33)
                    二、输尿管(34)
                    三、膀胱(34)
                第五章  生殖系统
                    考点分析(35)
                    知识架构(35)
                    一、男性生殖系统(36)
                    二、女性生殖系统(37)
                第六章  内分泌系统
                    考点分析(39)
                    知识架构(39)
                    一、垂体(40)
                    二、甲状腺(40)
                    三、甲状旁腺(40)
                    四、肾上腺(40)
                    五、松果体(40)
                第七章  循环系统
                    考点分析(41)
                    知识架构(41)
                    第一节  心(42)
                        一、心的位置和毗邻(42)
                        二、心的外形(42)
                        三、心各腔的形态结构(42)
                        四、心纤维性支架和心壁的构造(43)
                        五、心包(43)
                        六、心传导系统(43)
                        七、心的血管(44)
                    第二节  动脉(44)
                        一、升主动脉(45)
                        二、主动脉弓(45)
                        三、胸主动脉(46)
                        四、腹主动脉(46)
                        五、髂总动脉(47)
                    第三节  静脉(48)
                        一、上腔静脉系(48)
                        二、下腔静脉系(49)
                    第四节  淋巴系统(51)
                        一、淋巴管道和淋巴结(51)
                        二、脾(51)
                        三、胸腺(52)
                第八章  感觉器
                    考点分析(53)
                    知识架构(53)
                    第一节  视器(54)
                        一、眼球(54)
                        二、眼副器(55)
                        三、眼的血管(56)
                    第二节  前庭蜗器(56)
                        一、外耳(56)
                        二、中耳(57)
                        三、内耳(57)
                第九章  神经系统
                    考点分析(59)
                    知识架构(59)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60)
                        一、脊髓(60)
                        二、脑干(60)
                        三、小脑(62)
                        四、间脑(62)
                        五、端脑(63)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64)
                        一、脊神经(64)
                        二、脑神经(66)
                        三、内脏神经(68)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69)
                        一、感觉传导通路(69)
                        二、运动传导通路(71)
            第二篇  生理学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点分析(74)
                    知识架构(74)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75)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电变化(76)
                        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76)
                        二、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的传导(78)
                    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79)
                        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79)
                        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79)
                        三、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和影响因素(80)
                第二章  血液
                    考点分析(81)
                    知识架构(81)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82)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与血量(82)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82)
                        三、血浆的理化特征(82)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83)
                        一、红细胞(RBC)的生理特性(83)
                        二、白细胞(WBC)生理(84)
                        三、血小板生理(85)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85)
                        一、血液凝固和抗凝系统(86)
                        二、纤维蛋白溶解(87)
                第三章  循环生理
                    考点分析(88)
                    知识架构(88)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89)
                        一、心动周期(89)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89)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89)
                        四、心脏泵功能的贮备(90)
                        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90)
                        六、心音(91)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91)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按功能分为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91)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91)
                        三、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92)
                        四、心电图(94)
                    第三节  血管生理(95)
                        一、动脉血压(95)
                        二、静脉血压及静脉回心血量(96)
                        三、微循环 (96)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98)
                        一、神经调节(98)
                        二、体液调节(99)
                    第五节  器官循环(101)
                        一、冠脉循环特点(101)
                        二、肺循环特点(101)
                        三、脑循环特点(101)
                第四章  呼吸
                    考点分析(102)
                    知识架构(102)
                    第一节  肺通气(103)
                        一、概述(103)
                        二、呼吸道及主要功能(103)
                        三、肺通气原理(103)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106)
                        一、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106)
                        二、肺换气(106)
                        三、组织换气(107)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07)
                        一、氧气的运输(107)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108)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108)
                        一、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成(108)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109)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考点分析(111)
                    知识架构(111)
                    第一节  口腔内消化(112)
                        一、唾液(112)
                        二、咀嚼和吞咽(112)
                    第二节  胃内消化(112)
                        一、胃的分泌(112)
                        二、胃的运动(114)
                    第三节  小肠内的消化(115)
                        一、胰液的分泌(115)
                        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115)
                        三、小肠液的分泌与运动(116)
                    第四节  大肠内的消化(116)
                        一、大肠的运动形式(117)
                        二、排便反射(117)
                    第五节  吸收(117)
                第六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考点分析(119)
                    知识架构(119)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血液循环特征(120)
                        一、肾的功能解剖(120)
                        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调节(120)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21)
                        一、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121)
                        二、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121)
                        三、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价(121)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22)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122)
                        一、近球小管的转运功能(122)
                        二、髓袢的转运功能(123)
                        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124)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124)
                        一、肾内自身调节(124)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125)
                    第五节  尿的排放(126)
                        一、尿液(126)
                        二、排尿反射(126)
                第七章  感觉器官
                    考点分析(127)
                    知识架构(127)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特征(128)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128)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28)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128)
                        一、眼的折光功能(128)
                        二、眼的感光功能(129)
                        三、视杆系统的感光换能机制(129)
                        四、视锥细胞的换能和色觉(130)
                        五、与视觉有关的几个现象(130)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131)
                        一、人耳听阈和听域(131)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131)
                        三、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131)
                    第四节  内耳的平衡感觉功能(132)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132)
                        二、前庭反应和眼震颤(132)
                第八章   神经系统
                    考点分析(133)
                    知识架构(133)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134)
                        一、神经元的功能(134)
                        二、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的特征(134)
                    第二节  神经元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134)
                        一、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方式(134)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135)
                        三、中枢活动的基本规律(135)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36)
                        一、脊髓和低位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136)
                        二、丘脑和感觉投射系统(137)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137)
                        四、痛觉(137)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138)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38)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139)
                        三、基底神经节的功能(139)
                        四、小脑的功能(140)
                        五、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40)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40)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140)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141)
                        三、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142)
                第九章  内分泌
                    考点分析(143)
                    知识架构(143)
                    第一节  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144)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144)
                        二、腺垂体的激素(144)
                        三、神经垂体激素(145)
                    第二节  甲状腺(145)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146)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146)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146)
                    第三节  肾上腺(147)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147)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148)
                    第四节  胰岛(148)
                        一、胰岛素(148)
                        二、胰高血糖素(149)
                    第五节  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149)
                        一、甲状旁腺激素(PTH)(149)
                        二、降钙素(CT)(149)
                        三、1,25-二羟维生素D3(150)
                第十章  生殖
                    考点分析(151)
                    知识架构(151)
                    第一节  男性生殖(152)
                        一、睾丸的功能(152)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152)
                    第二节  女性生殖(153)
                        一、卵巢的功能(153)
                        二、月经周期及其形成机制(153)
                        三、妊娠(154)
            第三篇  生物化学
                第一章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分析(156)
                    知识架构(156)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57)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157)
                        二、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157)
                        三、肽(157)
                        四、蛋白质的分类(158)
                        五、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58)
                        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59)
                        七、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60)
                        八、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160)
                    第二节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61)
                        一、核酸的分子组成(161)
                        二、DNA(脱氧核糖核酸)的一级结构(161)
                        三、DNA的二级结构(161)
                        四、DNA的三级结构(161)
                        五、RNA的结构和功能(161)
                        六、核酸的理化性质(162)
                    第三节  酶(163)
                        一、酶概述(163)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163)
                        三、酶促反应的机制(163)
                        四、酶原与酶原的激活(163)
                        五、同工酶(164)
                        六、变构酶(164)
                        七、化学修饰酶(164)
                        八、酶促反应动力学(164)
                第二章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考点分析(167)
                    知识架构(167)
                    第一节  糖代谢(168)
                        一、血糖(168)
                        二、糖的分解代谢(169)
                        三、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71)
                        四、糖异生(173)
                    第二节  脂类代谢(173)
                        一、血脂和血浆脂蛋白(174)
                        二、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174)
                        三、酮体代谢(175)
                        四、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175)
                        五、甘油磷脂代谢(176)
                        六、胆固醇代谢(177)
                    第三节  氨基酸代谢(178)
                        一、氨基酸脱氨基作用(178)
                        二、氨基酸脱羧基(179)
                        三、NH3的代谢(179)
                        四、α-酮酸代谢(179)
                        五、一碳单位代谢(179)
                        六、甲硫氨酸循环(180)
                        七、芳香族氨基酸代谢(180)
                    第四节  核苷酸合成代谢(180)
                        一、核苷酸的生物学作用(180)
                        二、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181)
                        三、核苷酸抗代谢物(181)
                    第五节  物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和调控(181)
                        一、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81)
                        二、代谢调节(182)
                第三章  基因信息传递
                    考点分析(184)
                    知识架构(184)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185)
                        一、复制的基本规律(185)
                        二、参与DNA复制的物质(185)
                        三、参与DNA复制的主要酶类(185)
                        四、DNA的复制过程(186)
                        五、端粒DNA的合成(187)
                        六、DNA的逆转录合成(187)
                        七、DNA的损伤与修复(187)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188)
                        一、转录的概念(188)
                        二、转录的特点(188)
                        三、参与转录的主要物质(189)
                        四、转录的过程(189)
                        五、转录后的加工修饰(189)
                        六、核酶(酶RNA)(190)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190)
                        一、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190)
                        二、翻译后的加工(191)
                    第四节  基因表达调控(191)
                        一、基因表达的基本概念及原理(191)
                        二、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192)
                        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193)
                    第五节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195)
                        一、基因工程的主要工具(195)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196)
                        三、基因工程的医学应用(198)
            第四篇  病理学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老化
                    考点分析(200)
                    知识架构(200)
                    第一节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老化(201)
                        一、萎缩(201)
                        二、肥大(201)
                        三、增生(202)
                        四、化生(202)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203)
                        一、损伤的原因(203)
                        二、损伤的机制(203)
                        三、损伤的形态学改变(203)
                第二章  再生与修复
                    考点分析(207)
                    知识架构(207)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208)
                        一、再生的种类(208)
                        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208)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208)
                        一、肉芽组织(209)
                        二、瘢痕组织(209)
                    第三节  创伤愈合(210)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210)
                        二、皮肤软组织创伤愈合的类型(210)
                    第四节  骨折愈合(211)
                        一、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211)
                        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211)
                    第五节  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211)
                        一、全身因素(211)
                        二、局部因素(211)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考点分析(212)
                    知识架构(212)
                    第一节  充血(213)
                        一、动脉性充血(213)
                        二、静脉性充血(213)
                    第二节  出血(214)
                        一、病因(214)
                        二、病理变化(214)
                        三、后果(214)
                    第三节  血栓形成(215)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215)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215)
                        三、血栓与死后血凝块的区别(216)
                        四、血栓的结局(216)
                        五、血栓对机体的影响(217)
                    第四节  栓塞(217)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217)
                        二、栓塞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217)
                    第五节  梗死(219)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219)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219)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220)
                第四章  炎症
                    考点分析(221)
                    知识架构(221)
                    第一节  概述(222)
                        一、炎症的概念(222)
                        二、炎症的原因(222)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222)
                    第二节  急性炎症(223)
                        一、血管改变(223)
                        二、液体渗出(224)
                        三、白细胞渗出(225)
                        四、炎症介质(226)
                        五、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227)
                    第三节  慢性炎症(229)
                        一、慢性炎症的病因(229)
                        二、慢性炎症的类型(229)
                    第四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230)
                        一、炎症的局部表现(230)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230)
                第五章  肿瘤
                    考点分析(232)
                    知识架构(232)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233)
                        一、肿瘤的概念(233)
                        二、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233)
                    第二节  肿瘤的异型性(234)
                        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234)
                        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234)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235)
                        一、肿瘤的生长(235)
                        二、肿瘤的扩散(235)
                        三、肿瘤的分级与分期(236)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236)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236)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237)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237)
                    第六节  常见肿瘤的举例(238)
                        一、上皮性肿瘤(238)
                        二、间叶组织肿瘤(240)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考点分析(242)
                    知识架构(242)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24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43)
                        二、病理变化(243)
                        三、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症(244)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244)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244)
                        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244)
                    第三节  高血压病(24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46)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247)
                    第四节  风湿病(24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48)
                        二、基本病变(248)
                        三、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249)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250)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50)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50)
                    第六节  心瓣膜病(250)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考点分析(252)
                    知识架构(252)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53)
                        一、慢性支气管炎(253)
                        二、肺气肿(253)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55)
                    第三节  肺炎(255)
                        一、细菌性肺炎(255)
                        二、病毒性肺炎(257)
                        三、支原体性肺炎(258)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258)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考点分析(260)
                    知识架构(260)
                    第一节  食管疾病(261)
                    第二节  胃肠疾病(262)
                        一、胃炎(262)
                        二、消化性溃疡(263)
                        三、胃肠肿瘤(263)
                    第三节  肝脏疾病(265)
                        一、病毒性肝炎(265)
                        二、肝硬化(267)
                        三、原发性肝癌(269)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
                    考点分析(271)
                    知识架构(271)
                    第一节  肾小球疾病(27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72)
                        二、临床表现(272)
                        三、基本病变和病理学分类(273)
                        四、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74)
                    第二节  肾盂肾炎(276)
                        一、急性肾盂肾炎(276)
                        二、慢性肾盂肾炎(277)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
                    考点分析(278)
                    知识架构(278)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279)
                    第二节  病毒性疾病(280)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考点分析(281)
                    知识架构(281)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282)
                        一、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282)
                        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282)
                    第二节  糖尿病(283)
                        一、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283)
                        二、病理变化(283)
                第十二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考点分析(285)
                    知识架构(285)
                    第一节  结核病(286)
                        一、概述(286)
                        二、肺结核病(286)
                        三、肺外结核病(288)
                    第二节  伤寒(288)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289)
                    第四节  阿米巴病(290)
            第五篇  药理学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考点分析(292)
                    知识架构(292)
                    第一节  药物作用(293)
                        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293)
                        二、药物的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293)
                        三、药物的选择性作用(293)
                        四、药物作用的两重性(293)
                    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294)
                        一、量效(294)
                        二、量效关系曲线(294)
                        三、基本概念(295)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295)
                    第四节  药物与受体(295)
                        一、受体的概念(295)
                        二、受体的特性(296)
                        三、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296)
                    第五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297)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297)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297)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考点分析(298)
                    知识架构(298)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299)
                        一、被动转运(299)
                        二、主动转运(299)
                        三、其他(299)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299)
                        一、吸收(299)
                        二、分布(300)
                        三、生物转化(300)
                        四、排泄(301)
                    第三节  药物消除速率规律及药动学参数(302)
                        一、药物的消除及其速率规律(302)
                        二、药动学参数(302)
                第三章  具体药物药理详解
                    考点分析(304)
                    知识架构(304)
                    第一节  拟胆碱药(305)
                        一、胆碱受体激动剂(305)
                        二、抗胆碱酯酶药(305)
                    第二节  抗胆碱药(307)
                        一、M受体的阻断药(307)
                        二、N受体的阻断药(308)
                    第三节  拟肾上腺素药(309)
                        一、α、β受体激动药(309)
                        二、α受体激动药(310)
                        三、β受体激动药(311)
                    第四节  抗肾上腺素药(312)
                        一、α受体阻断药(312)
                        二、β受体阻断药(312)
                    第五节  局部麻醉药(313)
                    第六节  镇静催眠药(314)
                        一、苯二氮 类(BZs)(314)
                        二、巴比妥类(315)
                    第七节  抗癫痫药(315)
                    第八节  抗惊厥药(316)
                    第九节  抗帕金森病药(316)
                        一、拟多巴胺类药(317)
                        二、中枢抗胆碱药——主要指中枢M胆碱受体阻断药(317)
                    第十节  抗精神病药(318)
                    第十一节  抗躁狂和抗抑郁药(319)
                        一、抗躁狂药——碳酸锂(319)
                        二、抗抑郁药——丙咪嗪(319)
                    第十二节  阿片类镇痛药(319)
                    第十三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320)
                        一、解热镇痛抗炎药共同作用与机制(320)
                        二、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321)
                    第十四节  钙通道阻滞药(322)
            第六篇  诊断学
                第一章  临床常见症状
                    考点分析(324)
                    知识架构(324)
                    第一节  发热(325)
                        一、定义(325)
                        二、常见病因(325)
                        三、发热分度(325)
                        四、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325)
                        五、热型及临床意义(326)
                    第二节  皮肤黏膜出血(326)
                        一、血管壁结构、功能异常(327)
                        二、血小板异常(327)
                        三、凝血功能障碍(327)
                        四、血循环中抗凝物质过多(327)
                        五、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亢进(328)
                    第三节  水肿(328)
                        一、定义(328)
                        二、水肿机制(328)
                        三、常见水肿类型、病因、特点(329)
                    第四节  疼痛(329)
                        一、头痛(330)
                        二、胸痛(330)
                        三、腹痛(331)
                    第五节  咳嗽与咳痰(331)
                        一、常见病因(332)
                        二、咳嗽的性质(332)
                        三、痰的性质(332)
                    第六节  呼吸困难(332)
                        一、定义(332)
                        二、常见病因(332)
                    第七节  心悸(334)
                        一、定义(334)
                        二、常见病因(334)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335)
                        一、定义(335)
                        二、常见病因(335)
                    第九节  呕血(335)
                        一、定义(335)
                        二、常见病因(335)
                    第十节  腹泻(336)
                        一、定义(336)
                        二、常见病因(336)
                    第十一节  尿频、尿急与尿痛(337)
                        一、定义(337)
                        二、常见病因(337)
                    第十二节  抽搐与惊厥(338)
                        一、定义(338)
                        二、常见病因(338)
                        三、惊厥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338)
                第二章   体格检查
                    考点分析(339)
                    知识架构(339)
                    第一节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340)
                        一、视诊(340)
                        二、触诊(340)
                        三、叩诊(340)
                        四、听诊(341)
                    第二节  头颈部检查(341)
                        一、头颅(341)
                        二、头部器官(342)
                        三、颈部检查(343)
                    第三节  胸部及肺检查(344)
                        一、胸、肺部视诊(344)
                        二、胸、肺部触诊(344)
                        三、胸、肺部叩诊(345)
                        四、胸、肺部听诊(345)
                        五、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体征(347)
                    第四节  心脏及血管检查(347)
                        一、心脏视诊(347)
                        二、心脏触诊(348)
                        三、心脏叩诊(348)
                        四、心脏听诊(349)
                        五、外周血管检查(351)
                    第五节  腹部检查(352)
                        一、腹部视诊(352)
                        二、腹部触诊(352)
                        三、腹部叩诊(354)
                        四、腹部听诊(355)
                    第六节  脊柱、四肢及关节检查(355)
                        一、脊柱检查(355)
                        二、四肢及关节检查(356)
                    第七节  神经系统检查(357)
                        一、深反射、浅反射(357)
                        二、脑膜刺激征(357)
                        三、病理反射(357)
                        四、肌力(357)
                第三章  实验室诊断
                    考点分析(358)
                    知识架构(358)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359)
                        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的测定(359)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359)
                        三、血小板计数(361)
                    第二节  尿液常规检查(361)
                        一、一般性状检查(361)
                        二、化学检查(362)
                        三、显微镜检查(363)
                    第三节  粪便常规检查(365)
                        一、便量(365)
                        二、粪便的外观(365)
                        三、粪便气味(365)
                        四、显微镜检查(365)
                        五、粪便隐血试验(OBT)(366)
                        六、细菌学检查(366)
                    第四节  肝脏病常用检查(367)
                        一、血清蛋白测定(367)
                        二、胆红素代谢检查(367)
                        三、血清转氨酶测定(368)
                        四、乙型病毒性肝炎标记物的检测(368)
                    第五节  肾功能检查(369)
                        一、24h内生肌酐清除率(Ccr)(369)
                        二、血清尿素(Sur) (369)
                        三、血清肌酐(Scr)(370)
                        四、血а1-微球蛋白(а1-MG)、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370)
                        五、尿а1-微球蛋白(а1-MG)、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371)
                    第六节  脂类代谢检查(371)
                        一、血清脂类检测(371)
                        二、血清脂蛋白(LP)检测(372)
                        三、血清载脂蛋白测定(372)
                    第七节  血糖及其糖代谢检查(373)
                        一、空腹血糖检测(FPG)(373)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373)
                        三、血清空腹胰岛素测定(374)
                第四章  器械检查
                    考点分析(375)
                    知识架构(375)
                    第一节  心电图检查(376)
                        一、心电图导联体系(376)
                        二、正常心电图(376)
                        三、异常心电图表现(377)
                    第二节  超声波检查(381)
                        一、超声检查的基本知识(381)
                        二、心脏疾病的超声表现(381)
                        三、腹部疾病超声表现(383)
            第七篇  中医学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考点分析(380)
                    知识架构(380)
                    第一节  阴阳学说(389)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389)
                        二、阴阳变化的规律(389)
                        三、阴阳在医学中的应用(390)
                    第二节  五行学说(391)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391)
                        二、五行学说的内容(391)
                第二章  四诊八纲
                    考点分析(394)
                    知识架构(394)
                    第一节  四诊(395)
                        一、望诊(395)
                        二、闻诊(397)
                        三、问诊(398)
                        四、切诊(400)
                    第二节  八纲(403)
                        一、表里(403)
                        二、寒热(405)
                        三、虚实(406)
                        四、阴阳(406)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八纲辨证的运用(407)
                第三章  病因学说及辩证
                    考点分析(408)
                    知识架构(408)
                    一、六淫(409)
                    二、七情(411)
                    三、疫疠(411)
                    四、痰饮(411)
                    五、淤血(412)
                第四章  脏象及脏腑证治
                    考点分析(413)
                    知识架构(413)
                    第一节  气、血、津液(414)
                        一、气(414)
                        二、血(415)
                        三、津液(416)
                    第二节  心与小肠(417)
                        一、心的生理病理(417)
                        二、小肠的生理病理(418)
                    第三节  肝与胆(418)
                        一、肝的生理病理(418)
                        二、胆的生理病理(419)
                    第四节  脾与胃(419)
                        一、脾的生理病理(419)
                        二、胃的生理病理(420)
                    第五节  肺与大肠(421)
                        一、肺的生理病理(421)
                        二、大肠的生理病理(422)
                    第六节  肾与膀胱(422)
                        一、肾的生理病理(422)
                        二、膀胱的生理病理(424)
                第五章  卫气营血辨证
                    考点分析(425)
                    知识架构(425)
                        一、风温表证(426)
                        二、湿温表证(426)
                        三、秋燥表证(426)
                第六章  治则
                    考点分析(427)
                    知识架构(427)
                    第一节  治疗原则(428)
                        一、治病求本(428)
                        二、祛邪扶正(429)
                        三、未病先治(429)
                        四、三因制宜(429)
                    第二节  治法(430)
                        一、汗法(430)
                        二、吐法(430)
                        三、下法(430)
                        四、和法(430)
                        五、温法(430)
                        六、清法(431)
                        七、补法(431)
                        八、消法(431)
                第七章  中药和方剂
                    考点分析(432)
                    知识架构(432)
                    一、中药的基本知识(433)
                    二、方剂的基本知识(435)
                第八章  经络及针灸
                    考点分析(437)
                    知识架构(437)
                    第一节  经络腧穴总论(438)
                        一、经络的组成和作用(438)
                        二、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440)
                        三、经络的临床应用(440)
                        四、腧穴的分类(441)
                        五、腧穴的作用(441)
                        六、腧穴的定位(442)
                    第二节  针灸法(443)
            附录(444)
            甘肃省万名毕业生下基层考试笔试面授课程(463)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465)
         

        文摘
         

        第一篇  人体解剖学
        第一章  运动系统


            ■考点分析
            (一)掌握
            1.椎骨的一般形态。2.翼点的概念。3.鼻旁窦名称、位置、开口及临床意义。4.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5.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临床意义。6.肩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7.肘关节、桡腕关节、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式。
            (二)熟悉
            1.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2.躯干骨的组成,熟悉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3.胸骨的分部和胸骨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4.颅骨的组成和名称。5.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的构成。6.颅底内面颅前、中和后三窝内的孔裂名称和位置。7.上肢骨的组成。熟悉下肢骨的组成。8.骨连结的分类和关节的运动。9.脊柱的组成和分部;前、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脊柱四个生理性弯曲。10.胸廓的构成和运动。11.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12.前臂旋前和旋后的概念。
        第一节  骨学
            一、概述
            骨是一种坚硬的器官,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外被骨膜,内容骨髓。富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有修复、再生和改建能力。
            成人的骨共有206块,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及附肢骨3部分。颅骨及躯干骨合称中轴骨。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一)骨的形态分类
            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类。
            1.长骨
            呈管状,中间为骨体,又称骨干,两端膨大称骨骺。骨体内有空腔称髓腔,容纳骨髓;骺端常有光滑的关节面,关节面覆盖关节软骨,与相邻的关节面构成关节。骨干与骺相移行的部分称干骺端。长骨主要分布于四肢,如股骨、肱骨等。
            2.短骨
            形似立方体,其内没有骨髓腔,多位于既承受较大压力而又能灵活运动的部位,如腕骨、跗骨等。
            3.扁骨
            呈板状,主要参与构成某些骨性腔隙的壁,有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如顶骨、胸骨等。
            4.不规则骨
            其形状不甚规则,如某些颅骨、椎骨等。
            (二)骨的构造
            骨由骨组织、骨膜、骨髓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等构成。
            1.骨质
            是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骨组织有骨密质和骨松质之分。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层,结构致密坚硬,能耐受较大的压力和张力。骨松质充于骨的内部,结构疏松呈海绵状,它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片状或杆状骨质,即骨小梁交织而成。骨小梁的排列与该骨所承受的压力或张力方向趋于一致。
            2.骨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被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再生及感觉有重要的作用。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富含血管神经和骨祖细胞,参与骨的生成。
            3.骨髓
            存在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内,可分为红骨髓及黄骨髓。在胎儿和幼儿时期,骨髓全部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5~6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为黄骨髓,失去了造血功能。在失血或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等,成层排列,构成骨的支架,赋予骨以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主要为骨盐,以钙、磷为主要成分的无机盐,使骨具有硬度。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幼儿骨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一半,故弹性大,容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成年人骨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比例约为3∶7,最为合适,因而具有很大的硬度和一定的弹性。而老年人骨的无机质所占比例更大,表现为脆性大,弹性差,易发生骨折。
            二、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它们分别参与脊柱、骨盆和胸廓的构成。
            (一)椎骨
            幼年时共有32或33块,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及3~4块尾椎。成年后,5块骶椎融合成1块骶骨,尾椎也融合为1块尾骨,共计26块。
            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位于前部的椎体和位于后部的椎弓构成。椎弓向前连于椎体的部分是椎弓根。椎弓根上、下缘形成切迹称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及血管通过。椎弓的后部扩展变宽为椎弓板。椎弓与椎体后面围成椎孔,全部椎孔连贯起来组成椎管,其内容纳脊髓及其被膜等。椎弓板上有7个突起:横突1对,伸向两侧;关节突2对,在椎弓根与椎弓板结合处分别向上、下方突起,即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相邻椎骨上下对应的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棘突1个,伸向后方。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
            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根部有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及椎静脉通过;第2~6颈椎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第1颈椎又名寰椎,呈环形,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及侧块构成。前弓短,后面正中有齿突凹,与枢椎的齿突相关节。侧块的上面有上关节凹,与枕髁相关节;侧块的下面有下关节面与枢椎的上关节面相关节。
            第2颈椎又名枢椎,特点是椎体向上伸出齿突。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的齿突凹相关节。齿突原为寰椎椎体,发育过程中与枢椎椎体融合。
            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活体易触及,为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
            2.胸椎
            椎体自上向下逐渐增大。椎体侧面后份接近上缘和下缘处各有一半圆形肋凹,横突末端的前面有横突肋凹,它们分别与肋头及肋结节构成关节。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3.腰椎
            椎体粗壮,棘突宽厚呈板状,水平后伸。
            4.骶骨
            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略呈三角形。有一底、一尖、两面及两侧缘,中央有纵贯全长的骶管。骶骨底向上,前缘微向前突,称为岬。骶骨尖朝下,与尾骨相接。前面微凹而光滑,有4对骶前孔,与骶管相通。背面粗糙而微凸,正中线的骨嵴称骶正中嵴,其外侧有4对骶后孔,与骶管相通。骶管上通椎管,下端开口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可在体表扪及,骶管麻醉时常以此作为确定骶管裂孔的标志。
            5.尾骨
            由3~4块尾椎退化融合而成。
            (二)胸骨
            是一块条形扁骨,位于胸前壁正中,由胸骨柄、胸骨体及剑突组成。胸骨柄上缘微凹,中份为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与体的两侧缘有与第2~7对肋相连接的肋切迹。胸骨柄与体相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嵴,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剑突扁而薄,下端游离。
            (三)肋
            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第8~12对肋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的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
            1.肋骨
            为扁骨,分头、颈及体3部分。肋头位于后端,稍膨大,有关节面与胸椎体的肋凹相关节。肋体长扁,有上、下两缘,内、外两面。下缘的内面有与肋体走行一致的浅沟,称肋沟,有肋间神经及血管经过。肋体后份急转弯处形成肋角。肋体前端与软骨连结。肋头与肋体之间较细为肋颈,颈的外侧有粗糙的突起,称肋结节,与胸椎的横突肋凹相关节。
            2.肋软骨
            位于各肋骨前端,由透明软骨构成,终生不骨化。
            三、颅骨
            颅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不含听小骨)组成,分为后上部的脑颅和前下部的面颅两部分。
            (一)脑颅骨
            共8块,包括有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它们构成颅腔,容纳脑,对脑有保护、支持作用。
            (二)面颅骨
            共15块,主要形成面部的骨性支架,参与围成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下鼻甲和腭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三)颅的整体观
            1.顶面观
            额骨与顶骨之间的缝称冠状缝。两顶骨间的缝称矢状缝。枕骨与顶骨之间的缝称人字缝。矢状缝前与冠状缝相交会,后与人字缝的顶点相交会。顶骨中央最突出部称顶结节。
            2.后面观
            可见枕鳞和人字缝,枕鳞中央有较突出的枕外隆凸。隆凸向两侧延伸至乳突根部的骨嵴称上项线,其下方与之平行的是下项线。
            3.前面观
            分为额区、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1)额区  为眶以上的部分,由额鳞组成。两侧的隆起为额结节,眶上缘上方的弧形隆起称眉弓,两侧眉弓间的平坦部为眉间。
            (2)眶 为一对锥体形腔隙,容纳视器。眶分尖、底和上、下、内侧、外侧4壁。眶尖指向后内侧,有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底即为眶口,几呈四边形。上壁与颅前窝相隔,前外侧部有泪腺窝,容纳泪腺。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有眶上孔(或眶上切迹)。在上壁、外侧壁交界处的后份有眶上裂,通颅中窝。下、外侧壁交界处的后份有眶下裂,此裂中份前行有眶下沟,眶下沟向前延伸入眶下管,向外开口于眶下孔;眶下裂向后与颞下窝和翼腭窝相通。内侧壁前下方有泪囊窝,此窝向下经鼻泪管通入鼻腔。
            (3)骨性鼻腔 位于面部的中央,介于两眶和上颌骨之间,由鼻中隔将其一分为二。鼻腔顶前部为鼻骨,后部为筛骨筛板和蝶骨体。筛板上有许多筛孔,与颅前窝相通。鼻腔底由上颌骨和腭骨构成,前端有切牙管通口腔。鼻腔外侧壁上有3个前后走向的卷曲小骨片,由上至下依次称上鼻甲、中鼻甲及下鼻甲。每个鼻甲的下方相对凹陷成沟状,分别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及下鼻道。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体间的间隙称蝶筛隐窝。鼻腔前方开口称梨状孔;后方开口称鼻后孔,与咽相通。
            在鼻腔的周围,有些骨内有含气的洞腔,与鼻腔相通,称为鼻旁窦,计有4对:
            额窦 居于额骨内眉弓深面,左右各一,开口于中鼻道。
            蝶窦 在蝶骨体内,被内板隔成左、右两腔,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
            筛窦 在筛骨体内,呈蜂窝状,又称筛骨迷路。分前、中、后三群,前、中群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群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上颌窦 在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
            (4)骨性口腔  由上颌骨、腭骨和下颌骨构成。顶为骨腭,由两侧上颌骨腭突与腭骨水平板组成。底由软组织封闭。前壁及外侧壁由上、下牙槽弓及牙围成。向后通咽。
            4.侧面观
            颅侧面可见到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颧骨、上颌骨及下颌骨等颅骨。以颞骨颧突与颧骨的颞突形成的颧弓为界,将颅侧面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一浅窝,称颞窝。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额、顶、颞、蝶四骨相交形成“H”形的骨缝,称翼点。此处为颅腔侧壁的薄弱处,其内面恰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极易损伤动脉。下部称颞下窝,窝的下壁及后壁空缺,向上借卵圆孔及棘孔与颅中窝相通;向前经眶下裂通眶;向内侧通翼腭窝。颧弓后方有外耳门,外耳门后方可见颞骨乳突。
            5.颅底外面观
            前部主要是牙槽弓和骨腭,骨腭中缝前方有切牙孔,近后缘的两侧有腭大孔。中部由枕骨基底部与蝶骨体直接连结,是咽腔的顶部。由此向前是鼻后孔,通鼻腔。鼻后孔的外侧壁由蝶骨翼突内侧板构成。蝶、枕二骨相交的两侧与颞骨岩部的尖端相会合处,形成不整齐的破裂孔。翼突根部有翼管的开口,其后外方可见卵圆孔和棘孔。中区的外侧为颞下窝,向上通颞窝。后部有枕骨大孔。孔前外侧有卵圆形的枕髁,髁根部前外侧有舌下神经管外口,枕髁外侧有颈静脉孔,其前方为颈动脉管外口。颈静脉孔的后外侧有茎突,茎突后方为乳突,二者间为茎乳孔。外耳门前内侧的浅窝为下颌窝,与下颌头相关节,窝前缘隆起,称关节结节。
            6.内面观
            颅底内面高低不平,呈阶梯状,孔裂较多,可分为颅前、中、后窝。
            (1)颅前窝  由筛板、额骨眶部及蝶骨小翼构成。主要承托端脑额叶,下方与鼻腔及眶腔相邻。窝的正中线上有额嵴及鸡冠。鸡冠前方有盲孔,两侧的筛板上有许多筛孔。
            (2)颅中窝  由蝶骨体及大翼和颞骨岩部构成。主要承托端脑颞叶及部分间脑等。中间狭窄,两侧宽广。中央为蝶鞍,上有垂体窝,窝前方有前交叉沟,前外侧有视神经管通入眶。此管口的外侧有向后的突起,称前床突。蝶鞍后方横位的骨嵴称鞍背,鞍背两侧向上的突起称后床突。蝶鞍两侧的浅沟称颈动脉沟,其后端为破裂孔,颈动脉管内口也开口于此。两侧部较为深陷,前方于蝶骨大、小翼之间的裂隙称眶上裂。由此向后分别有圆孔、卵圆孔及棘孔。颞骨岩部的尖端前面有一浅凹为三叉神经压迹,岩部中央的骨隆起为弓状隆起,隆起的外侧为鼓室盖,以此与中耳鼓室相隔。
            (3)颅后窝  由枕骨和颞骨岩部构成,主要承托脑干和小脑。中央有枕骨大孔,孔前方为一平坦倾斜的骨面称斜坡;前外侧缘上有舌下神经管内口;后方十字形隆起的交会处称枕内隆凸,由此向外侧是横行浅沟,称横窦沟,外侧端转向下续于乙状窦沟,终于颈静脉孔。颞骨岩部的后面有内耳门,通内耳道。
            四、附肢骨
            (一)上肢骨
            由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构成。
            1.上肢带骨
            包括锁骨和肩胛骨。
            (1)锁骨  为一横置的“S”形骨,位于胸廓的前上方。其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全长均可于体表扪及。内侧端略膨大,称胸骨端,其关节面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宽扁,称肩峰端,其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锁骨骨折多发于中、外1/3交界处。
            (2)肩胛骨  为三角形的扁骨,贴于胸廓的后外面,介于第2肋与第7肋之间。肩胛骨有3个缘、3个角和2个面。上缘短且薄,其中、外1/3交界处有肩胛切迹;切迹的外侧有弯向前外的指状突起,称喙突。内侧缘锐薄,又称脊柱缘。外侧缘较肥厚,又称腋缘。上角平对第2肋。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上角和下角均为体表计数肋的标志。外侧角最为肥厚,末端呈浅环状的关节面,称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关节盂的上、下方分别有粗糙的盂上结节及盂下结节。腹侧面与胸廓相对,为一大浅窝,称肩胛下窝。背侧面有一横向骨嵴,称肩胛冈,其末端延伸为扁阔的突起,称肩峰,与锁骨的外侧端相关节。肩胛冈的上、下方浅窝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
            2.自由上肢骨
            包括臂骨、前臂骨和手骨。
            (1)臂骨  一块,名肱骨,为典型的长骨,分一体及上、下两端。上端有半球状的关节面,称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的周缘呈环状的浅沟,称解剖颈。上端的外侧和前方分别有骨突称大结节和小结节,二者间的沟称结节间沟。两结节向下延伸为骨嵴,分别称大结节嵴、小结节嵴。上端与体相交处稍显缩窄称外科颈,较易发生骨折。
            肱骨体的外侧有一粗糙的三角肌粗隆。后面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由此经过。下端较扁,外侧份有半球状关节面,称肱骨小头;内侧份有滑车状关节面,称肱骨滑车。滑车前上方及后上方的深窝分别为冠突窝及鹰嘴窝。下端的内、外侧各有一较明显的骨突,分别称为内上髁及外上髁,在体表可扪及。内上髁后下方有一浅沟,称尺神经沟,尺神经由此经过。
            (2)前臂骨  有并行排列的两块骨,内侧为尺骨,外侧为桡骨。
            尺骨  为长骨,分一体两端。上端较膨大,后上方有大的突起,叫鹰嘴;前下方有较小的突起,叫冠突。两突起间大而深陷的关节面,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冠突外侧有桡切迹,前下方粗糙的隆起称尺骨粗隆。下端为较小的尺骨头,其前、外、后有环状关节面,与桡骨尺切迹相关节。头的后内侧有向下的茎突。
            桡骨  为长骨,有一体两端。其上端较小,称桡骨头,头的上面有浅小的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头的周缘有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桡切迹相关节。桡骨头下方较细称桡骨颈,颈的前内下方粗糙隆起称桡骨粗隆。下端较宽扁肥大,前凹后凸。内侧有尺切迹,与尺骨头环状关节面相关节。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外侧有向下的突起,称桡骨茎突。
            鹰嘴、桡骨头、桡骨茎突及尺骨茎突在体表均可扪及。
            (3)手骨  分腕骨、掌骨和指骨3部分。
            腕骨  共8块,均属短骨,基本排成两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  共5块,属长骨。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第1~5掌骨。
            指骨  共14块,属长骨。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第1~5指。除拇指为2节外,其余各指均为3节,称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每节指骨分底,体和滑车三部分。
            (二)下肢骨
            由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构成
            1.下肢带骨
            即髋骨,属不规则骨。上部扁阔;中部窄厚,有朝向下外的深窝称髋臼;下部有一大孔,称闭孔。左、右髋骨与骶、尾骨构成骨盆。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16岁左右完全融合,三骨交会于髋臼。
            (1)髂骨  构成髋骨的上部,可分翼和体两部分。上部扁阔为髂骨翼,其上缘为肥厚的弓形骨嵴,称髂嵴。
            (2)耻骨  构成髋骨的前下部,可分上支、下支及体3部分。耻骨的上部为耻骨体,与髂骨体结合处骨面粗糙,称髂耻隆起。
            (3)坐骨  构成髋骨的后下部,分坐骨体和坐骨支。坐骨的上部为坐骨体。体的后缘有一锐利的坐骨棘,棘下方为坐骨小切迹。
            2.自由下肢骨
            包括大腿骨、小腿骨和足骨3部分。
            (1)大腿骨  包括股骨及髌骨。
            股骨  是人体最粗、最长的长骨,有一体两端。
            髌骨  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骨下端前面,在股四头肌腱内。
            (2)小腿骨  包括胫骨和腓骨。
            胫骨  位于小腿的内侧,是较粗大的长骨,分一体两端。
            腓骨  为较细的长骨,列于胫骨的外侧。分一体两端。上端稍膨大,称腓骨头,其内侧的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头的下方较细部分称腓骨颈;下端膨大,称外踝,内侧有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腓骨头及外踝均可于体表扪及。
            (3)足骨  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3部分。
            跗骨  属短骨,共7块。位居上方的是距骨,下方为跟骨。距骨前方是足舟骨。足舟骨的前方有三块呈楔形的骨,分别称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及外侧楔骨;跟骨的前方为近似立方体的骰骨。
            跖骨  共5块,与指骨相当。
            趾骨  共14块,与指骨相当。
        第二节  关节学
            一、概述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骨连结有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形式。直接连结多位于颅骨和躯干骨之间,间接连结则多见于四肢骨之间。
            (一)直接连结
            连接牢固,不活动或者少许活动。骨与骨之间分别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相连结,构成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
            (二)间接连结
            又称关节或滑膜关节,其结构特点是骨与骨之间有充以滑液的腔隙,仅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膜囊相连结,具有较大的活动性。人体大部分骨的连结属于此类连结。
            1.关节的基本结构
            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1)关节面  是组成关节各骨的相对骨面,表面被覆一薄层关节软骨,非常光滑,且有一定弹性。彼此相关节的2个关节面一般是一凹一凸,凸者称关节头,凹者为关节窝。
            (2)关节囊  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囊,附着于关节面周缘及其附近骨面上,封闭关节腔。关节囊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富含血管和神经。纤维膜在某些部位增厚形成韧带,以增强关节的稳固性,限制其过度运动。内层为滑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附着于关节软骨的周缘,包被关节腔内除关节软骨、关节唇和关节盘以外的所有结构。有丰富的血管网,能产生滑液,起润滑作用,并对关节软骨等有营养作用。
            (3)关节腔  是关节囊滑膜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透明的滑液。关节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的作用。
            2.关节的辅助结构
            关节除上述必须具备的基本结构外,一些关节为适应其功能的需要还出现了某些辅助结构。
            (1)韧带  是连于组成关节两骨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束,位于关节囊外或关节囊内,分别称为囊外韧带或囊内韧带。具有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和限制关节过度运动的作用。
            (2)关节盘  是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其周缘附着于关节囊,多呈圆盘形,中间稍薄,周缘略厚,把关节腔分成2部分。膝关节内的关节盘呈半月形,称半月板。关节盘使相对的两个关节面更为适合,这不仅能够增加关节运动的形式和范围,还能减缓外力对关节的冲击和震荡。
            (3)关节唇  为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可加深关节窝和增大关节面,使关节更稳固。
            二、躯干骨的连结
            (一)椎骨的连结
            各椎骨之间借韧带、软骨和关节相连,可分为椎体间连结和椎弓间连结。
            1.椎体间的连结
            相邻椎体之间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相连。
            (1)椎间盘  是牢固连结于相邻2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椎间盘由中央部的髓核和外周部的纤维环构成。髓核为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纤维环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牢固连结相邻椎体,保护中央的髓核并限制其向外周膨出。成人有23个椎间盘,厚薄不一,腰部最厚,故腰部活动度较大。椎间盘既坚韧又富有弹性,除对椎体有连接作用外,还可承受压力,缓冲震荡。
            (2)前纵韧带  是牢固附着于椎体和椎间盘前面的纵行韧带,上起枕骨大孔前缘,沿椎体前面向下至骶骨,宽而坚韧,有限制脊柱过度后伸和防止椎间盘向前脱出的作用。
            (3)后纵韧带  位于椎管内,附着于椎体和椎间盘后面的纵行韧带,上起枢椎,下达骶骨,窄而坚韧,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和防止椎间盘向后脱出的作用。
            2.椎弓间的连结
            (1)黄韧带  是连结相邻椎弓板间的短韧带,参与构成椎管后壁,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2)棘上韧带  是附着于各椎骨棘突尖端的纵行韧带。
            (3)棘间韧带  是连结相邻棘突间的薄片状韧带,位于相邻的棘突之间,向前与黄韧带、向后与棘上韧带相连。
            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也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4)横突间韧带  是连结于相邻椎骨横突间的细索状韧带,有限制脊柱过度侧屈的作用。
            (5)关节突关节  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仅能作轻微的滑动。
            3.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1)寰枕关节  是由寰椎侧块的上关节面与枕髁构成。
            (2)寰枢关节  包括3个关节:寰枢外侧关节,左右各一,由寰椎侧块的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构成;寰枢正中关节,由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的齿突凹和寰椎横韧带构成。
            (二)脊柱的整体观及其作用
            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形成脊柱,构成躯干的中轴,上承载颅,下连下肢带骨,并参与胸腔、腹腔及盆腔后壁的构成。脊柱内有椎管,容纳脊髓及其被膜等。
            1.脊柱前面观
            椎体自上而下随负载增加而逐渐增大,至第2骶椎水平为最宽。在骶骨耳状面以下,因重力经髂骨传至下肢骨,椎体已无承重意义,故体积也逐渐明显变小。
            2.脊柱后面观
            全部椎骨的棘突在后正中线形成纵嵴,其两侧为纵沟,容纳背部的深肌。各部棘突的形态不同,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腰椎棘突呈板状并平伸向后。
            3.脊柱侧面观
            成人脊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脊柱的这些生理性弯曲使脊柱的弹性更为增大,对减轻震荡和维持人体的重心稳定均有重要意义。脊柱的功能多而复杂,除支持和传导重力、保护脊髓、参与体壁构成以外,还有运动功能。
            (三)肋的连结
            1.肋与胸椎的连结
            肋骨后端与胸椎间形成肋椎关节,包括以下2个关节。
            (1)肋头关节  由肋头与胸椎椎体肋凹相应的关节面构成。
            (2)肋横突关节  由肋结节与横突肋凹相应的关节面构成。
            2.肋与胸骨的连结
            第1肋前端与胸骨柄之间的连结是一种特殊的不动关节;第2~7肋软骨与胸骨体相应的肋切迹构成胸肋关节;第8~10肋软骨的前端依次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肋的前端游离于腹壁肌中。
            (四)胸廓
            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及胸骨借骨连结构成。胸廓近似圆锥形,上窄下宽,横径大于前后径,具有上、下两口和前、后及外侧四壁。胸廓上口由第1胸椎、第1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胸廓下口由第12胸椎、第12肋、第11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剑突围成。两侧肋弓在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胸廓下口宽大而不规整,由膈封闭。相邻两肋之间的窄隙称为肋间隙。胸廓是胸壁的支架,除对胸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外,主要参与呼吸运动。吸气时,肋的前端上举,使胸腔的容积增大。呼气时则相反。
            三、颅骨的连结
            除舌骨和下颌骨外,各颅骨之间借缝或软骨连结,彼此结合得很牢固。舌骨借韧带和肌与颅底相连。下颌骨与颞骨之间形成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  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覆盖关节面的软骨是纤维软骨。关节囊松弛,内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其周缘附于关节囊,将关节腔分为上、下独立的两部分。囊前部薄弱而松弛,外侧有外侧韧带加强。颞下颌关节运动时两侧同时进行,可使下颌骨做3种运动:上提与下降;前进与后退;侧方运动。
            四、附肢骨的连结
            (一)上肢骨的连结
            1.上肢带骨的连结
            (1)胸锁关节  胸锁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之间惟一的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柄的锁切迹和第1肋软骨的上面构成。
            (2)肩锁关节  由锁骨的肩峰端与肩胛骨肩峰的关节面构成,属平面关节,活动度很小。
            (3)喙肩韧带  属于肩胛骨的固有连结,紧张于肩胛骨的喙突与肩峰之间,为三角形的扁韧带。喙突、喙肩韧带和肩峰共同构成喙肩弓,架在肩关节上方,可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2.自由上肢骨的连结
            (1)肩关节  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头大盂小,关节面差大,有盂唇加深关节窝,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但囊的下壁薄弱,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此处脱出。
            肩关节属多轴关节,运动灵活,运动幅度大,可做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2)肘关节  是由肱骨下端与桡、尺骨上端构成的复关节,包括3个关节。
            ①肱尺关节  由肱骨滑车与尺骨的滑车切迹构成。
            ②肱桡关节  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的关节凹构成。
            ③桡尺近侧关节  由桡骨头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
            (3)桡尺骨连结  桡尺骨借桡尺近、远侧关节和前臂骨间膜相连结。
            ①前臂骨间膜  是坚韧的纤维膜,连结在桡、尺骨体相对的骨间缘之间。
            ②桡尺近侧关节
            ③桡尺远侧关节  由尺骨头环状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及尺骨头下方的三角形关节盘共同构成。桡尺远侧、近侧关节连同肱桡关节,是同时运动的联动关节,运动时能使前臂旋前和旋后。
            (4)桡腕关节  又名腕关节,由桡骨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面组成关节头。关节囊松弛,周围均有韧带加强。可做屈、伸、收、展及环转运动。
            (5)腕骨间关节  由8块腕骨相对面之间构成的微动关节。
            (6)腕掌关节  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构成。除拇指和小指的腕掌关节外,其他各指的腕掌关节运动范围很小。
            (7)掌指关节  由掌骨头与近节指骨底构成。
            (8)指骨间关节  是各指相邻两节指骨间的关节,只能做屈、伸运动。
            (二)下肢骨的连结
            1.下肢带骨的连结
            (1)耻骨联合  由两侧耻骨的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
            (2)骶髂关节  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面构成,关节囊紧张,其前后分别有坚韧的骶髂前、后韧带加强。
            (3)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  骶结节韧带位于骨盆后方,从骶、尾骨的侧缘连至坐骨结节;骶棘韧带位于骶结节韧带的前方,从骶、尾骨的侧缘连至坐骨棘。骶棘韧带与坐骨大切迹围成坐骨大孔,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与坐骨小切迹围成坐骨小孔。两孔均有肌、血管和神经等通过。
            (4)闭孔膜  是封闭闭孔的致密结缔组织膜,为盆内、外肌提供附着。
            (5)骨盆  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及其骨连结构成。
            骨盆的性别差异
            ■
            2.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1)髋关节  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是典型的杵臼关节。髋臼的周缘有髋臼唇加深关节窝。髋臼横韧带封闭髋臼切迹,使髋臼半月形的关节面扩大为环形以包绕股骨头。关节囊紧张而坚韧,上附于髋臼周缘及髋臼横韧带,下附于股骨颈,在前面至转子间线包裹股骨颈的全部,在后面则仅包裹股骨颈的内侧2/3部分。髋关节有坚强的髂股韧带,限制髋关节过伸。在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髋臼横韧带。髋关节囊后下壁相对薄弱,发生脱位时,股骨头大多从此处向下方脱出。髋关节属于多轴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2)膝关节  由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髁及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囊阔薄而松弛,周围有较多的韧带加强,前壁有股四头肌腱及其延续的髌韧带,髌韧带自髌骨下缘向下止于胫骨粗隆;内侧壁有自股骨内上髁至胫骨内侧髁的胫侧副韧带,此韧带与关节囊及内侧半月板结合紧密;外侧壁有自股骨外上髁至腓骨头的腓侧副韧带;后壁有自胫骨内侧髁斜行至股骨外上髁的腘斜韧带。关节囊的滑膜层形成股四头肌腱与股骨体下部之间的髌上囊,髌骨下方突向关节腔的一对翼状襞。
            膝关节内有膝交叉韧带和半月板。膝交叉韧带分为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起自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斜向前内下,附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在伸膝时最紧张,能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起自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斜向后外下,附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在屈膝时最紧张,可防止胫骨后移。半月板是垫于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髁之间的两个半月形纤维软骨板。内侧半月板呈“C”形,较大,外缘与关节囊及胫侧副韧带紧密相连。外侧半月板近似“O”形,较小,外缘也与关节囊相连。半月板使关节窝略有加深,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也起缓冲作用。膝关节的运动主要是前伸、后屈,在半屈膝时,还可作小幅度的旋内、旋外运动。
            (3)胫腓骨连结  胫、腓二骨上端连接紧密,构成微动的胫腓关节,下端借坚强的韧带连结,两骨体之间以坚韧的小腿骨间膜相连。所以在小腿两骨之间,几乎不能运动。
            (4)踝关节  由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近似屈戌关节。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内侧韧带(三角韧带)强厚,起自内踝,向下呈扇形展开,附着于足舟骨、距骨和跟骨。外侧韧带薄弱。踝关节主要作背屈和跖屈运动。
            (5)足弓  足弓是跗骨和跖骨及其骨连结形成的凸向上的弓,形似“拱桥”。足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侧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弓。内侧纵弓由跟、距、舟、三块楔骨及第1~3跖骨构成。外侧纵弓由跟、骰和第4~5跖骨构成。横弓由骰骨、三块楔骨和跖骨构成。足弓具有弹性,可缓冲震荡;保证直立时足底着地支持的稳定性;并可保护足底的血管、神经免受压迫。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