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用书>通用版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3年浙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综合基础知识》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58.00 商品编号:201211281519521609071486
      • 折 扣 价:¥40.00已优惠¥18.00(7.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
        版  次:2013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浙江省直(属)及各级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很抱歉,本商品已下架,请点击以下按钮查看本商品的最新信息!
      查看通用版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用书最新信息
      • 商品详情

      • 商品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第一篇  政治
              前沿考情动态1
              高频考点聚焦1
              内容框架图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7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41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47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47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50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2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62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75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79
              第四章  中共党史99
              华图原创题库104
          第二篇  法律常识
              前沿考情动态112
              高频考点聚焦112
              内容框架图112
              第一章  新法专讲113
                  第一节  新法解读113
                  第二节  旧法修订116
              第二章  法理学120
                  第一节  法理学概述120
                  第二节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121
                  第三节  法律关系与法律监督122
              第三章  宪法123
                  第一节  宪法的基本理论123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制度124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27
                  第四节  国家机构129
                  第五节  立法体制132
              第四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34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134
                  第二节  行政行为135
                  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146
                  第四节  行政赔偿151
                  第五节  依法行政152
                  第六节  《行政强制法》重要条款解读154
              第五章  刑法155
                  第一节  刑法概述155
                  第二节  犯罪156
                  第三节  刑罚159
                  第四节  常见的犯罪与刑罚166
                  第五节  国家公务员职务犯罪及刑罚168
                  第六节  刑法第八次修正案重要条款解读169
              第六章  民法172
                  第一节  民法概述172
                  第二节  民事主体与客体173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176
                  第四节  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180
                  第五节  物权与所有权183
                  第六节  债权185
                  第七节  知识产权187
                  第八节  诉讼时效188
                  第九节  《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摘录)189
              第七章  经济法191
                  第一节  经济法总论191
                  第二节  经济法分论192
              第八章  公务员法194
                  第一节  公务员法概述194
                  第二节  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194
                  第三节  公务员的录用、职务与级别195
                  第四节  公务员的考核、职务任免与升降196
              第九章  其他公务员常用法律常识197
                  第一节  国家赔偿法197
                  第二节  选举法198
                  第三节  侵权责任法199
              华图原创题库201
          第三篇  行政管理
              前沿考情动态209
              高频考点聚焦209
              内容框架图209
              第一章  行政管理概述209
              第二章  行政管理职能212
              第三章  行政领导216
              第四章  行政决策220
              第五章  行政执行224
              第六章  行政监督232
              华图原创题库235
          第四篇  经济
              前沿考情动态238
              高频考点聚焦238
              内容框架图238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8
                  第一节  经济体制23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40
              第二章  微观经济243
                  第一节  市场主体243
                  第二节  市场机制与市场竞争244
                  第三节  收入分配249
              第三章  宏观经济252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252
                  第二节  财政与税收255
                  第三节  货币与银行257
              华图原创题库260
          第五篇  科技
              前沿考情动态264
              高频考点聚焦264
              内容框架图264
              第一章  科技常识264
                  第一节  自然科学常识264
                  第二节  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266
              第二章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269
              第三章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71
              华图原创题库273
          第六篇  历史、人文
              前沿考情动态276
              高频考点聚焦276
              内容框架图276
              第一章  历史常识276
              第二章  人文常识294
              华图原创题库300
          第七篇  国情
              前沿考情动态305
              高频考点聚焦305
              内容框架图305
              第一章  疆域和行政区划305
              第二章  地形307
              第三章  气候310
              第四章  人口与民族314
              第五章  河流与湖泊316
              第六章  海洋318
              第七章  土地与矿产319
              第八章  动物与植物320
              华图原创题库321
          第八篇  浙江省情
              前沿考情动态325
              高频考点聚焦325
              内容框架图325
              第一章  浙江社会历史概况325
              第二章  浙江自然地理概况328
              第三章  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332
              第四章  2012年浙江《政府工作报告》(摘要)335
              第五章  浙江“十二五”规划纲要(摘要)338
              华图原创题库345
          第九篇  写作
              前沿考情动态347
              高频考点聚焦347
              内容框架图347
              第一章  公文概述347
              第二章  公文写作355
              第三章  事务性文书写作370
              第四章  公文处理377
              华图原创题库380
       

      文摘
       

      第一篇  政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商品和货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表1—1商品的属性
          属性含义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点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商品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的商品相交换,就是说它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表1—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二重性含义关系与意义具体劳动是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所特有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同一次劳动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钥匙
          货币是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当货币出现以后,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两极。一极是作为使用价值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另一极是作为价值化身存在从而随时可以转化为任何一种使用价值的货币。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了。
          表1—3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项目主要内容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的。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点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两个基本职能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表1—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项目内容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即,价值规律是阐述价值如何决定和如何实现的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一方面由价值决定,受价值调节,另一方面还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不停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2)促进生产者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改进生产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成经济活动中的优胜劣汰,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
          二、资本和剩余价值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货币和资本的主要区别如下:
          1.流通形式不同
          *商品流通的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W—G—W)
          *资本流通的形式:货币—商品—货币( G—W—G)
          这两个流通形式的区别是:
          第一,两者的买卖顺序不同;
          第二,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第三,流通中充当媒介的物品不同。
          2.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表1—5流通的内容和目的
          项目内容目的商品流通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取得另一种使用价值,这里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处在商品流通形式起点和终点的两种商品,在价值量上是相等的资本流通为卖而买赚钱,即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再卖出商品取得更多的货币。处在资本流通形式起点和终点的都是货币,但数量不等,后者要大于前者
          当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货币就转化为资本。因此,严格地说,资本的流通形式应该是:G—W—G’,G’=G+△G,即原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这个增值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从而丧失生活资料来源,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其他商品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用于接受教育和培训所支出的费用等。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它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的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劳动是劳动者生产自己和家属生活必需品的必要劳动以外的劳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劳动凝结为剩余价值,被资本所有者占有,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不仅生产出一定的使用价值,而且还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同时,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还创造新价值。这就是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当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一定点,即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工人为补偿劳动力价值而劳动的时间,就成为价值增值过程,产生出剩余价值。
          表1—6剩余价值的生产
          类别含义共同点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时间的绝对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二者都是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
          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表1—7资本的分类
          类别含义分类的意义不变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它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的价值转换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不会变动其价值,因此,只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可变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由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新价值,会使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增值,能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叫可变资本(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2)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循环
          人类社会要生存下去,生产就不能中断,因此,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地进行。这种不断重复和经常更新的生产过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
          表1—8社会再生产分类
          依据类别含义按规模分类简单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就不能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或贮藏起来,而是必须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追加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而资本积累则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因此,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这种职能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作为各个企业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个别资本,其运动采取连续不断的循环形式,依次经历三个阶段,对应这三个阶段,资本分别处在三种形态上,这三种资本形态执行三种不同的资本职能。
          表1—9资本的循环、形态与职能
          项目内容资本循环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资本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资本职能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的循环主要是指产业资本从一种形态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三种职能,实现价值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整个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家为了不断地获取剩余价值,他的资本必须不间断地进行循环运动。而产业资本的循环要保持连续性,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二是这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
          产业资本家为了生产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不能只经过一次循环就中止了资本的运动,而必须使资本的循环不间断地进行。这种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的速度影响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周转越快,预付的可变资本周转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因此,资本家总是力图加快资本的周转。
          真题点睛
          (判断题)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
          【答案】 ×
          【解析】 资本的循环形式依次经历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对应这三个阶段,资本分别处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态上,这三种资本形态执行三种不同的资本职能,分别是货币资本职能、生产资本职能、商品资本职能。题目表述错误。
          四、垄断资本的经济实质和特征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会从自由竞争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趋势。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最深厚的基础。
          根据列宁的分析,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经济特征:
          *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作用;
          *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的迅速发展,使当代资本主义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表1—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作用
          项目主要内容特点①资产阶级国家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总资本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的控制、干预与调节②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推动下,资本本身已高度社会化③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推动下,资本已全面地国际化④各资本主义国家对国际经济生活进行共同的干预产生了国际经济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⑤国家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剥削,对落后国家的国际剥削已从过去的抢占殖民地进行超经济剥削转向了更符合资本主义本质的经济剥削作用①满足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对现代化基础设施的需要②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巨大进步③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从而为国民经济较为顺利地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④对社会经济的运行进行必要的宏观调节,有利于社会生产力较为平稳和迅速的发展⑤对剥削发展中国家的方式进行了调整,既保持了剥削,也避免了过于激烈的反抗与冲突⑥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进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生活国际化的要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本质。主要表现在:
          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攫取高额利润,维护国内垄断统治和争夺世界霸权而运用国家政权的一种形式。构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体是垄断资产阶级,而国家则是“理想的总资本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丝毫没有触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而是使其发展到了顶点。
          其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和维护垄断资本统治服务的。国家作为理想的总资本家,它考虑更多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因而更集中地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意志。
          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一些调整,暂时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种调整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限制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又会进一步加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而延缓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而又通过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着更充分的物质条件,使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要取代资本主义。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共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是反映早期无产者群众解放要求的社会主义学说。
          表1—11空想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
          项目内容最杰出的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历史功绩(1)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尖锐地批判(2)对未来人类理想社会作了天才构想(3)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4)起到了唤醒工人阶级革命觉悟的促进作用历史局限性(1)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2)未能找到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建立理想社会的根本力量和有效途径
          由于空想社会主义存在严重的局限,不能为无产阶级指出摆脱雇佣地位,实现自身解放的真正出路,因而最终必将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
          真题点睛
          (多选)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表现在()。
          A. 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尖锐地批判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 对未来人类理想社会作出了天才构想
          D.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答案】 ACD
          【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尖锐地批判,对未来人类理想社会作了天才构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客观上起了唤醒工人阶级革命觉悟的促进作用。这些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故本题选ACD。
          表1—1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
          项目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1)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2)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政治条件(3)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正式诞生,最终完成了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超越,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革命性转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1)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3)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道路(4)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5)关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为要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的理论(6)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完善、发展和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的理论(7)关于国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相互关系的理论(8)关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续表
          项目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意义(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工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4)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两大运动合流,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真题点睛
          (单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正式诞生。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答案】 C
          【解析】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正式诞生,最终完成了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超越,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革命性转变。
          (多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有()。
          A.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
          C.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答案】 BCD
          【解析】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政治条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故本题选BCD。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