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用书>通用版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浙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综合应用能力》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46.00 商品编号:10300
      • 折 扣 价:¥23.00已优惠¥23.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浙江省省直及各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绪论综合应用能力概述1
                一、管理角色意识1
                二、分析判断能力1
                三、计划与控制能力2
                四、沟通协调能力2
                五、文字表达能力2
                六、其他能力3
            第一章  归纳概括题6
                第一节  归纳概括题概述6
                第二节  单一式概括题15
                第三节  综合式概括题20
            第二章  综合分析题27
                第一节  综合分析题概述27
                第三节  影响分析题49
                第四节  原因分析题52
                第五节  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分析题55
                第六节  对比分析题59
                第七节  词句、概念解释题67
            第三章  提出对策题74
                第一节  提出对策题概述74
                第二节  常规型对策题83
                第三节  案例启示型对策题87
            第四章  公文类写作题91
                第一节  公文类写作题概述91
                第二节  法定公文94
                第三节  事务文书102
            第五章  材料作文题123
                第二节  把握文章的立意127
                第三节  拟定文章的标题132
                第四节  熟悉文章开篇手法137
                第五节  解析文章结尾风格140
                第六节  诠释文章谋篇布局142
                第七节  全面赏析写作范文152
                第八节  名言警句识记165
                第九节  材料作文题精练题库173
            第六章  教育方案设计题187
                第一节  备课187
                第二节  教案设计188
                第三节  说课190
            附录一  2015年“两会”专题194
            附录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200权威解读216
            附录三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220

         

        文摘

        绪论综合应用能力概述本章概要

            一、管理角色意识
            “管理角色意识——对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有清晰认识,能够从管理者的角度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具有服务意识。”
            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当时刻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干部在部门管理中应有的作用,做好“中梁”“砥柱”,首先要有角色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准确定位,不错位、不缺位,明确自己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扮演好管理者、被管理者、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角色,服从管理,听从指挥,管好部门,带领部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管理角色意识是综合应用能力考试大纲中的第一个能力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分析判断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面对工作情境,能够发现和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及影响因素,做出恰当的评估和判断。”
            分析判断能力是综合能力应用考试的重点内容。考试的大多数题目都涉及对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分析”即评价、推断;“判断”即裁定、决策。下面,我们先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诠释分析判断能力。
            【例】
            假设甲、乙、丙、丁是你的四个好朋友,下面是他们的一些情况:
            甲:喜欢网购的“月光族”,生活中注意养生,饮食清淡,经常救助流浪狗。
            乙:来自湖南的辣妹子,动漫爱好者,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史努比,在读研究生。
            丙:公务员,最爱的电影是《忠犬八公的故事》,最近刚交新房首付,对辛辣食物过敏。
            丁:外企职员,有稳定的高收入,平时爱吃甜食,单身主义者,养狗为伴。
            问题:
            周末你打算召集他们四人聚餐,吃四川香辣火锅是否合适?
            吃火锅是否合适,取决于受邀者的饮食习惯和喜好,观察资料,甲的习惯是“饮食清淡”,丙“对辛辣食物过敏”,丁“爱吃甜食”,也就是说受邀的四人中有三人不喜欢或不适宜吃香辣火锅,由此可以判断,这个方案不可行。
            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吃香辣火锅”这个方案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首先我们要了解香辣火锅的特点和受邀者的饮食喜好,然后通过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或作出评价。
            类似的问题会以如下形式出现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
            【例】 2015年浙江综合应用能力考试(A类):
            请指出在禁止学生饲养宠物的问题上,学校的考虑与学生的诉求有哪些分歧,并分析原因。(35分)
            要求:分条列项,准确全面,简明扼要。字数在300字以内。
            综上所述,分析判断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能够精准地“归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原因、影响等,并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最后作出合理的“评估”。
            三、计划与控制能力
            “计划与控制能力——能够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利用可支配的资源,设想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工作按预想的进程和方向发展,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计划与控制能力是公职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公职人员来说,面对的工作错综复杂,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要合理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关系,才能把工作做好。简单来说,计划与控制能力就是“预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类似的问题会以如下形式出现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
            【例】2015年浙江综合应用能力考试(A类):
            学校禁令颁布后,你认为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抵触行为?请提出防范学生抵触行为的具体措施。(35分)
            要求:判断准确,措辞得当、可操作性强。字数在450字左右。
            四、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向有关人员征询意见,传递信息,施加影响,获得支持与配合。”
            人们由于知识、素质、经历、背景等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处世原则等差别会很大。沟通协调能力,一方面是指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妥善处理好上级、同级、下级等各种关系,使其减少摩擦,能够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的能力;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准确地传达各类信息,减少信息误差,以期获得最佳的支持与配合的能力。
            五、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能够根据管理工作需要撰写文稿,准确和清晰地进行书面表达。”
            文字表达能力即以文字为载体将答案表述出来。由于综合应用能力考试采取笔试的形式,因此文字表达能力是考生作答的基础,要“准确和清晰地进行书面表达”。既然考查文字表达能力,那么考生就应该有意识地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使用较随意的口语、网络用语、中英文混搭等。
            同时,通过阅读大纲,我们可以看出综合应用能力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更集中在“撰写文稿”上,这也就要求考生重点复习文书的书写,特别需要掌握各类文书的写作格式。
            类似的问题会以如下形式出现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
            【例】2015年浙江综合应用能力考试(A类):
            学校禁令颁布后初见成效。校团委决定借助宿舍卫生大检查,巩固禁养宠物的效果。领导让你草拟一封宿舍卫生大检查的通知,以电子邮件形式告知全体同学。请拟写邮件并说明希望该邮件起到的作用。(35分)
            要求:目的清晰,内容全面,措辞得当。字数在400字左右。
            六、其他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就是能够把握文本的事实和观点,全面准确领会材料含义。
            类似的问题会以如下形式出现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
            【例】2015年浙江综合应用能力考试(B类):
            根据以上四种观点,分别归纳每种观点所反映的“互联网思维”的基本特征,并对每个特征进行简要说明。(18分)
            要求:简洁、准确、清晰,不超过150字。
            (二)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能够运用逻辑方法,对社会科学领域或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问题和观点等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论证。
            类似的问题会以如下形式出现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
            【例】2015年浙江综合应用能力考试(C类):
            请根据资料1,分析2012年全国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同比变化情况,并对下一步污染治理的重点提出简要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就是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问题,系统地收集事实和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评价和应用。
            类似的问题会以如下形式出现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
            【例】2015年浙江综合应用能力考试(B类):
            为确保调查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便做出孩子是否上补习班的决定,除了上述调查内容外,小张还需要重点调查哪些内容?
            (四)数据加工能力
            数据加工能力就是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收集、分析和评价,并将数据处理结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类似的问题会以如下形式出现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
            【例】2015年浙江综合应用能力考试(C类):
            绘制一张“2012年重点工业行业废水排放情况表”,全面、准确反映资料2的所有信息。
            (五)师德与职业认知
            师德与职业认知就是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正确认知,能够按照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问题,依法施教。
            类似的问题会以如下形式出现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
            【例】2015年浙江综合应用能力考试(D类):
            有人认为,探究学习比接受学习更有效。
            要求:对上述观点作出判断和分析,条理清晰,350字左右。
            (六)教育教学核心能力
            教育教学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发展指导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
            类似的问题会以如下形式出现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
            【例】2015年浙江综合应用能力考试(D类):
            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教师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假如你是新生班级的班主任,在开学初准备召开第一次家长会,请设计一个家长会方案(至少包括题目、设计依据、目标、内容与过程、效果检验方法等)。
            要求:(1)自选一个学校(小学、初中或高中);
            (2)设计意图明确,依据合理、充分,具有可操作性;
            (3)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4)总字数800字左右。
            (七)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就是能够主动学习和反思,自主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能够在各种压力情境下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类似的问题会以如下形式出现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
            【例】2015年浙江综合应用能力考试(D类):
            该案例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何启发?
            (八)医学基础知识及招聘岗位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1.医学基础知识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应知应会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解和应用能力。医学基础知识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
            (1)基础医学知识: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寄生虫学、药理学、病理学等。
            (2)临床医学知识:主要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中医学、传染病学、皮肤病学、口腔及眼耳鼻喉科学、医学影像学等。
            (3)公共卫生知识:主要包括预防医学、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监督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社会医学等。
            (4)医学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政策及法律法规等。
            2.招聘岗位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岗位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技能、沟通技能、临床思维技能和应具备的个人素养。
            (1)中医临床岗位:主要测查从事中医临床岗位的基本专业理论和应用能力。
            (2)西医临床岗位:主要测查从事西医临床岗位的基本专业理论和应用能力。
            (3)药剂岗位:主要测查从事药剂岗位的基本专业理论和应用能力。
            (4)护理岗位:主要测查从事临床护理岗位的基本专业理论和应用能力。
            (5)医学技术岗位:主要测查从事医学技术岗位的基本专业理论和应用能力。
            (6)公共卫生管理岗位:主要测查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基本专业理论和应用能力。
            综合来说,综合应用能力这一科目考查的能力过于繁杂,所以下文我们将根据考试的题型来帮助考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科目。

        第一章归纳概括题本章概要
        第一节归纳概括题概述

            ●名●师●点●睛
            本节内容对归纳概括题进行概述,介绍归纳概括题的含义、特点和分类,以及作答此类题目的要点:概括的前提——审清题目;概括的标准——全面准确;概括的目的——提取、呈现信息点。
            归纳概括题在综合应用能力中属于客观类的题目,“归纳”,是指归拢并使之有条理;“概括”,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总括,其本质是对已有内容、事物的整合与加工。具体到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我们可以将归纳概括理解为依据题目要求整合、提炼材料要点或各类信息,并进行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的表达。
            归纳概括题是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最稳定且考试频率极高的题型,其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其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归纳概括题的客观性特征决定了其答题要点都能够从材料中找到依据,这一特点,一方面给考生答题提供了捷径,考生可以通过摘抄、提炼关键词等途径直接从材料中获取答题信息,而无需进行分析、引申;另一方面也提醒考生,材料本身即是对答题内容的限制,考生不能脱离材料依据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行概括。
            综合应用能力答题的基本要素涉及问题、危害、表现、原因、影响、作用、对策、特点、理由等多方面,从归纳概括题的考查形式看,有的问题只涉及上述要素中的一个,有的则涉及多个。根据涉及的答题要素是一个还是多个,我们将归纳概括题分为“单一式概括”与“综合式概括”。随着综合应用能力考试的发展,近几年出现的“情况综述、情况汇报、供领导参阅材料”等新型概括题,实质上都属于综合式概括的范畴。
            一、审清题目——概括的前提
            不同的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对给定资料进行概括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归纳、概括材料必须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否则,偏离了题目的主旨,势必会影响成绩。针对归纳概括题,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以下要点。
            (一)题型判断
            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一般题目中出现“概括”“概述”“简述”“归纳”“总结”等词时,考生可认定该题为归纳概括题,只需按要求从材料中提取题目中的答题要点即可。
            【例】
            请结合给定资料,对“给定资料1—2”中反映的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根据题干中“归纳”一词的提示,可判定本题为归纳概括题,作答该题需要严格依据给定资料提取答案要点。
            (二)资料定位
            归纳概括题的答案一定要紧紧围绕给定资料,因此能够在审题的过程中迅速定位给定资料,明确作答依据,有助于提升答题的准确度和速度。根据涉及材料范围的不同,归纳概括题在具体的题目设置上一般分为“概括指定材料”和“概括全部材料”两类。
            1.概括指定材料:限定给定资料范围,考生可以忽略其他资料,直接从这些资料中寻找答题信息。
            【例】
            “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
            材料范围主要依据 “给定资料2”,并明确了该资料的内容,考生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2.概括全部资料:这类题目中通常要求“根据给定材料或资料”,考生需要从全部给定资料中筛选出与答题内容相关的材料。
            【例】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15分)
            要求:简洁,准确,200字以内。
            本题只说根据“给定资料”,需要从全部资料中筛选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有关的材料进行重点把握。
            3.其他:在归纳概括题中,还有一类题目中提到了“给定资料×”,但实际答题却是需要从全部资料中归纳概括。
            【例】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1”节选的2012年中央1号文件部分内容,结合材料全文,指出这部分内容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该题题目中提到了“给定资料1”,并要求认真阅读其内容,有的考生据此认为本题的作答依据为“给定材料1”,从而忽略了后面的“结合材料全文”,导致答题依据错误。
            (三)明确答题重点
            通过审题明确题目属于单一式概括还是综合式概括、涉及哪些答题要素是作答归纳概括题的关键。如果考试时把试卷要求的“概括……的主要原因”误认为是“概括……的主要内容”,对“主要原因”却涉及甚少,偏离答题重点,其成绩可想而知。
            【例】
            “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
            “给定资料5”的主要内容为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等,考生在作答此题时要弄清楚,题目的重点是“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而非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考生在考场作答时无论多么紧张,也要审好题,明确答题的重点要素。
            二、全面准确——概括的标准
            归纳概括题属于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的客观类题目,其作答要求中往往带有“全面、准确、有条理”这样的字眼。在具体的阅卷中,按照“按点给分”的阅卷规则,阅卷人直接看答题要点,答案中含有相关要点即给分,而很少考虑格式、逻辑、表达等其他因素。许多考生在归纳概括题上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了解“按点给分”的阅卷规则,与阅卷规则中设置的采分点擦肩而过。要答好概括题,考生只有在熟悉阅卷规则的前提下,把握好“全面、准确、有条理”等几个标准。
            (一)全面
            全面是指所有方面,各个方面的总和,能够立足全局、全面考虑问题是一个公职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具体到归纳概括题的作答中,全面则要求考生在答题中能够总体把握材料内容,提炼答题要素。全面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针对阅卷规则来说。概括题一般采点给分,每个得分点在2—5分之间,考生只有写出这些关键的采分点才能得分,切忌在答题中要点不全,或者只抓住一两个采分点详述,导致答题不全面,得分点少。二是针对材料来说。考生应注意,归纳概括的本质是对材料的概述而不是删减,因此材料中涉及的重点要素不能遗漏。
            (二)准确
            在归纳概括题的作答要求中往往有“准确”这一字眼,这一标准在阅卷中体现为针对具体的得分点,阅卷老师会“根据概括是否准确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况”,在1分到该点的总分之间打分。
            准确是指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具体到归纳概括题中,这里的“实际或预期”则指的是给定资料,即要求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做到:第一,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切忌断章取义,曲解材料;第二,准确提炼材料中所包含的观点,切忌泛泛而谈,无法触及材料要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用准确、规范、严谨的语言表述出来。
            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有的考生认为自己的答案也很全面,完全能够覆盖材料内容,但成绩下来却得分不高,这是因为作为选拔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考试,其对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有更高的要求,有时甚至到了苛刻和刻板的地步。例如,2012年阅卷评分细节要求第2条和第5条中规定:
            2.严格的采点给分原则,基本上不做任何的引申,除非在资料中对一个观点有两种描述,比如人工胆的质量“合格”“稳定”在资料中出现,那么标准答案里如果是“合格”,则“稳定”的表述可以给分,但其他的表述都不会给分。
            5.语言是否严谨会影响分数。比如有考生写“子非熊焉知熊之不痛”,这种表述虽然也是痛不痛,但坚决不给分。
            这就说明,在实际的阅卷过程中,只有考生答案中的关键词与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相同或者十分接近,阅卷老师才会给分。明白了这样的阅卷标准,有考生惊呼:“中国汉字表意丰富,变化多端,在茫茫词海中选中与关键词相同的答案岂非大海捞针?”事实并非如此,仔细分析阅卷标准中的关键词可以发现,这些词基本上都来源于材料,只需要考生从材料中摘抄出来。了解了其中的奥妙,在作答此类题目时,考生要注意紧贴材料,尽量使用原材料中的规范词作答,只有当材料中的词无法概括材料要点时,再考虑同义表达。
            “准确”还突出表现在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把握上,如果采用同义表达,必须保证与原文概念的对当性。例如,2012年某给定资料4中写道:“在公交站点,有不少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黑车’聚集”,有的考生将“黑车”概括为“非法运营车辆”,看上去语言规范性有所提高,但将概念扩大化了。“黑车”属于“非法运营”,但“非法运营”不都是“黑车”。在阅卷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写“非法运营”一律不给分。这也是对答题语言表达准确性的要求。此外,考生还要注意写作上的准确性。“黑车”一定要加双引号,很多考生漏掉了双引号,使词义发生了变化(理解成黑色的车辆),因细节的疏忽而失掉2分。
            (三)有条理
            条理指的是思想、言语、文字的层次,体现了归纳的逻辑、结构和层次。归纳概括题一般会明确要求“条理清楚”或“有条理”,并且有些归纳概括题的阅卷规则中会明确说明“逻辑条理分”,如果考生不加注意就会直接影响得分。
            【例】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25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字数不超过500字。
            阅卷答案
            1.政策优势:中央与地方高度重视浙江海洋经济,且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省先后启动了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着手建立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并对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2.经济优势: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居全国前列,工业化程度高,产业基础雄厚;浙江民间资本雄厚,能够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环节提供资金支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
            3.地理位置优势:浙江邻近日本、韩国等,位于长江出海口。舟山群岛位于沪宁杭辐射区位,北临渤海,南面黄海,联通中日韩贸易区,紧邻台湾海峡。杭州位于长三角核心,拥有狭长的长江经济腹地,地理优势明显。
            4.资源优势:浙江省有全球最长的优质海岸线,拥有众多海岛,适宜建设世界级深水港群。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文化深厚,海洋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浙江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石油等传统资源以及海洋风能、波浪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十分丰富,利用价值极高,足以弥补浙江的能源缺口。
            5.文化优势:“浙江精神”、浙商品格、“四千”精神,这些永不言败、永不满足、永不停步的精神,展现了浙江人的智慧和力量。
            赋分标准
            1.结构分,共8分,其中:
            (1)按照“政策”“经济”“地理位置”“资源”“文化”这五个方面进行分类作答的,给8分。相同表述不妨碍得分,如“政治”“自然环境”“思想文化”等表述都可得分,排序无先后。
            (2)所分类别不合理,如类别缺失、类别错误等,给3分。
            (3)要点未分类,不给结构分。
            2.要点分,共17分,其中:
            (1)出现“政策高度重视”“上升为国家战略”等类似表述,给1分;出现“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给1分;出现“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给1分。
            (2)出现“对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给1分。
            (3)出现“经济发达”“经济基础雄厚”等表述,给1分。
            (4)出现“民间资本雄厚”“资金充沛”“投资意愿强”等表述,给1分。
            (5)出现“优质海岸线”“深水港群”,给1分。
            (6)依据资料7所给图片,对“杭州地理”作出相关解读,共3分:解读出舟山群岛的优越地理位置,给1分;解读出沪宁杭优越的地理位置,给1分;解读出浙江背靠长江腹地,给1分。
            (7)出现“旅游资源”,给1分。
            (8)出现“生物资源”,给1分。
            (9)出现“能源”,给1分;出现具体能源种类的,如“传统能源”“新能源”,给1分。
            (10)出现“浙江精神”,给1分;出现浙江精神的具体内容,即“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给1分。
            (11)出现“浙商的奋斗品格”,给1分。
            3.出现卷面脏污、错别字等,扣1—3分,其中:
            (1)卷面脏污影响辨认,扣3分。
            (2)错别字每个扣0.5分。
            (3)此项扣分不超过3分。
            (4)此题如考生得分为负分,以0分计算。
            这道题设置了结构分,且要求分类合理才能给相应的分数。一方面,能够契合阅卷标准的要求,拿到相应的“条理分”;另一方面,使采分点明显,客观上减轻阅卷老师的负担,方便其“按点给分”。
            要做到有条理,必须学会通过总分结构、同类合并、异类并列、分条分点等方法对关键词进行分类整合。
            有的同学简单地认为有条理就是分条作答,这是很片面的。“有条理”从根本上指的是逻辑清晰,体现在大家答题时的思路以及对问题的表述是否层次分明。
            (四)其他要求
            在归纳概括题的作答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影响得分,考生应该在使答案全面、准确、有条理的基础上加以注意,真正做到“一分都不能少”。
            1.字数限制
            归纳概括题的作答要求中通常明确了字数限制,其中单一式概括题字数一般限制在200—250字,综合式概括题的字数一般限制在300—500字,这就给概括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导致考生出现语言不精练超出字数或者为“节约字数”而漏掉得分点的情况,使得得分较低。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加练习,提高概括能力,考试时才能做到语言简洁、直入主题,严格根据题目给定的空格数作答。
            2.错别字和笔误
            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或者笔误是包括归纳概括题在内的所有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失分的因素之一,从阅卷规则来看,一般错别字3个字扣一分,有时甚至直接不给分。例如,2012年阅卷评分细节要求第6条明确规定:
            6.错别字和笔误,即使明知是笔误,也不给分。比如有考生把“无痛引流”写成“无痛人流”,或把“天然熊胆”写成“天然熊”或“天然胆”,则不给分。
            也就是说出现错别字和笔误,有可能被直接判定为非采分点,从而导致考生即使有效提炼出材料中的关键点也不能得分。这就提醒考生,在答题时要做到认真细致、书写规范,尽量避免错别字和笔误。
            三、提取、呈现信息点——概括的目的
            上面已经讲了归纳概括题的审题要点,在实际操作中,考生应在审清题目,明确答题重点的基础上,围绕题目中的作答要素定位相关材料,做好关键信息点的提取和答案的呈现两项工作。
            (一)提取关键词
            提取关键信息点要求考生紧紧围绕材料,对材料进行不同角度、方位、层次的思考和衡量,使摘抄、提炼出的关键词能够直击材料主旨,命中采分点。
            1.摘抄关键词
            有的阅卷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赋分关键词,考生必须严格按照这些词语作答才能得分。一般情况下,这些关键词往往来自于给定资料,考生要做到与阅卷规则中的关键词一致,就必须学会如何直接摘抄材料。
            有一些归纳概括题的给定资料采用专家、媒体、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观点型材料,或者政府报告、文件等政策、理论型材料,语言表达规范,这些材料中的关键词经过直接摘抄或者稍加整理就可以成为答案。这种关键词包括: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抽象性强、表意丰富的词,语言准确、规范的词以及能够清楚表达材料意思或者内容要点的词,对于这些词,考生在答题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下面将结合真题和阅卷规则进行详细的阐释,使考生对相关材料和关键词的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例】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15分)
            要求:简洁,准确,200字以内。
            赋分标准
            1.政府主导资源整合,是否过多、过度干预经济,出现“拉郎配”现象。
            2.在兼并重组过程中,是会产生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被迫退出的“国进民退”现象,还是会大进小退,优进劣退?
            3.在兼并重组过程中,是否会侵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否会有及时、合理、充分的补偿。
            4.在资源整合中,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会出现违法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本题采分点如上画线部分,共有4个,每个3分,表达分3分。
            实际阅卷过程中,可给可不给的分数,阅卷老师一概不给。这里3分表达分基本不给,也就是说本题的实际分数只有12分!
            本题阅卷时,只考查画线部分这几个关键词,必须严格写到这些关键词才给分。
            以上述真题为例,阅卷时,只考查画线部分这8个关键信息点,回到材料,我们发现这些关键信息点很大一部分都直接对应材料中的词语,只需要将其勾画、摘抄或者稍加整理即可。
            关键词材料来源关键词特征材料特征
            干预经济给定资料6第4段:专家D说,我经过你政府许可,你也给我发了采矿证,各方面的证照都齐全,却被列入到你管的范围,那么这就跟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发生了矛盾。而且政府部门是层层有指标,有任务推进的,政府过多、过度干预经济,我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能够清楚、准确、简明概括材料的核心要点。这段材料是专家观点,语言表达规范,分析透彻。
            “拉郎配”给定资料4第1段:山西省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当时社会上普遍担心山西煤炭资源重组后,难以保证全国煤炭供应,会出现“拉郎配”“国进民退”等问题,事实证明,这些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概括性、包容性强,只用三个字就形象、准确地表达了在煤炭资源整合中地方政府大包大揽,违背市场规律,强行要求煤炭企业合并、重组的丰富意思。这段材料是政府官员意见,用词精练,语言规范、专业,使用了一些概括性极强的词语和说法。
            “国进民退”同上,给定资料4第1段。抽象、概括、包容性强,可以直接摘抄。这段材料是政府官员意见,用词精练,语言规范、专业,概括性极强。
            大进小退,
            优进劣退给定资料7第1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作为山西经济的支柱,煤炭产业应当追求规模、效益和绿色。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抽象、概括、包容性强,揭示了煤炭资源整合的改革实质,可以直接摘抄。这段材料是对当前煤炭资源整合的背景分析,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理论性,且语言表达规范、专业。
            中、小投资者
            的合法权益同上,给定资料6第4段。规范性表述,是整句话中的关键信息点。这段材料是专家观点,语言表达规范,分析透彻。
            及时、合理、
            充分的补偿给定资料6第3段:专家C认为,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而言,单纯强调单体矿井规模并不科学。对于这种政府主导的资源整合,除了在法律层面需要商榷外,更要在操作中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建立起双方认可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特别是在补偿方面要做到充分、合理、及时。能够准确、规范、全面地表达这段话中的重中之重,理应属于采分点,考生可以直接摘抄。观点型材料,主要阐述了政府主导资源整合在法律和操作层面的问题,表达准确、规范、严谨,层次、逻辑清晰,重点突出。
            出现违法
            操作1.同上,给定资料6第3段。
            2.给定资料10第4段:法律界人士和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如果此次转让包括了采矿权,那转让价格就严重背离了煤矿价值,涉嫌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流失;而如果没有涉及采矿权的转让,那么,这次交易就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属无效交易。该关键词并非直接来源于材料,但考生综合前后两段材料的内容要点,稍加整理,也不难归纳概括出。1. 同上。
            2.法律专家观点,分析全面,语言表述规范,包含可以直接摘抄的结论性话语。
            造成国有
            资产流失同上,给定资料10第4段。结论性词句,能够准确、简明概括争议的一方面。法律专家观点,分析全面,语言表述规范,包含可以直接摘抄的结论性词句。
            通过列表分析可以看出,能够直接摘抄关键词的材料多为观点性、结论性或者理论性的话语。它们通常语言表述规范、严谨,且包含了某些抽象性强,能够全面、准确表达材料重要信息点的词或句。遇到这样的题目,考生需要立足材料,全面把握,准确勾画出这些关键点。
            2.提炼关键词
            有些题目,不能通过摘抄关键词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点,这时就需要对材料中的各要素进行抽象、概括,用规范的词语表达出来。在考试中,需要考生提炼关键词的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类:
            (1)事例、现象类材料:这类材料或生动形象地讲述发生的事情,或细致入微地描绘某个现象,但都缺少对事件或现象的分析、评论,考生无法从材料的语言表达中找出语言规范、能够表达出材料主旨的词句。
            【例】
            一些地方的保障房工程质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2011年4月,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随机抽查的20个保障房项目中就发现诸多问题,广西上思县2010年底廉租住宅楼工程A标4号楼,钢筋合格证明文件均标识为柳钢产品,而现场使用的却非柳钢产品;上思县2010年度廉租住宅楼工程B标2号楼的四层柱直径为12mm的HRB335主钢筋使用了不达标的“瘦身钢筋”,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重量均不合格。此外,个别工程的水泥配合比设计使用标号为42.5的水泥,而实际使用标号为32.5的水泥。内蒙古包头石拐棚户区改造项目“民馨家园小区”,是包头专门为解决采煤深陷区居民住房问题重点打造的一项“民心工程”。2010年刚刚交工入住就出了问题:500多户居民家中墙体开裂,墙皮起砂脱落,墙面水泥疏松得像土块一样,一使劲就能捏碎。
            这段材料一直在描述事件,属于事例型材料,缺乏规范的表述和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词语,需要考生自己归纳、提炼,得出材料想要说明的问题: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材料劣质。
            (2)数据统计类材料:材料中包含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但是没有高度抽象概括的词和分析性的话语,无法直接找出这些数据想要得出的结论和想要论证的观点。
            【例】
            按照规划,2011年全国计划开工1000万套保障房,各地2011年10月底前要全部开工。截止到2011年5月底,全国整体开工量仅为全年计划的三成。到7月初,许多省纷纷传出保障房建设“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喜讯:全国城镇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建设721.8万套,开工率为72%,而辽宁、山西等地的开工率已达到九成左右,而更突出的陕西省,除计划内的790个项目外,还超计划开工9个。
            该材料为数据型材料,材料中罗列了大量的数据,但没有结论性、观点性的表述,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出材料要点:未做好前期规划,期限不合理;为完成任务,追求开工数量。
            (二)组织、呈现答案
            在材料中勾画或者提炼出关键词后,考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组织、呈现答案。
            1.同类合并、异类并列
            材料本身包含了不同的主题,涉及不同要素、不同主体、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为,考生可以依据材料本身的逻辑或脉络,对提取出的关键词进行梳理,涉及同一要素或者相同意思的进行合并,不同的则并行罗列。
            2.“总—分”结构、分条分点
            在实际操作中,“总—分”结构对考生而言是作答归纳概括题的一种比较好的形式,有助于显示作答的逻辑性和书写的规范性,在“按点给分”的阅卷规则下客观上减轻了阅卷老师的负担,帮助考生多拿分数。其组织形式为:总括句+具体信息点。
            在答案呈现上,建议考生分条分点,形式上采用“一、”“(一)”“1.”“(1)”“①”等标题序号,显示答案的层次性。
            3.从题干设问中提取作答逻辑
            有的题目甚至在设问方式上就告诉我们应该按什么思路、分几个层次作答,但是有的考生并未认真审题,忽视了题干要求。
            例如:
            结合给定的材料,谈谈“微博打拐”活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这道题目明确告诉我们应该分两个层次分别归纳概括:一是积极作用;二是存在的问题。我们仅需要将材料中体现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的关键词一一列出就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但是很多考生,依然把所有要点按自然数排列,从第一条一直到最后一条,没有作答逻辑。
            这里要提醒一点,概括的语言一定要精练,直接说“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这八个字就可以得分,不必附加很多“正确的废话”。经常有同学觉得表述不全面,非要写成“‘微博打拐’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才安心。综合应用能力客观题阅卷规则是“按点给分”,只要出现“积极作用”这几个字就给分,写得再多也不会多得1分,反而浪费了宝贵的答题格子。
            4.从材料中提取作答逻辑
            这种方法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材料对问题的阐释思路,找出明确指示或者暗示作答逻辑的关键句。这也是大家在实战中应该首选的作答方法,得分率最高,写出的答案思路与阅卷规则一致的可能性最大。
            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尽管不同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总是混乱的,但是具体到一则材料中,其对相关问题的阐述是逻辑清晰、便于大家理解的。它们或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或者按照“表面现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层次,或者按照并列的结构来展开,找到这些逻辑关系,我们在答题时就“有法可依”了。
            例如,2011年的一道真题,要求我们概述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原因,很多同学在提炼出关键词后不知道该如何分类,对此,材料中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这句话提示我们,可以从治黄工程本身特点和黄河自身水文状况两个角度来概述原因,当然,按主观和客观因素来划分也是可以的。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