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商品
-
商城价:¥18
-
商城价:¥19
-
商城价:¥23
-
商城价:¥25
-
商城价:¥29
-
商城价:¥79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3年浙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申论历年真题及专家命题预测试卷》
- 市 场 价:28.00 商品编号:20121128150354176802421
- 折 扣 价:¥19.00已优惠¥9.00(7.0折)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伍景玉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版 次:2013版
- 开 本:16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浙江省直(属)及各级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 很抱歉,本商品已下架,请点击以下按钮查看本商品的最新信息!
- 查看通用版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用书最新信息
商品详情
商品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伍景玉,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专家,有多年的公务员教学管理经验,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教学与研究工作,担任华图公务员考前培训辅导教材与预测试卷主编,主持编写京华版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新坐标系列:《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以及地方考试使用教材、试卷等。是公务员考试模块宝典系列、名家讲义系列丛书的主要创编人之一,对全国乃至各省市的考情、发展趋势等有深刻了解,对考试有精准的把握,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备受广大学员推崇。
目录
第一部分 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之标准申论篇
试卷一(规范食品添加剂)(1)
试卷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5)
试卷三(农村人口养老)(9)
试卷四(消费者权益保护)(13)
试卷五(谣言传播与媒体应对)(17)
试卷六(中国文化软实力)(21)
试卷七(个人信息安全)(25)
试卷八(“北上广”,逃离还是逃回)(29)
试卷九(以科学精神照亮社会)(33)
试卷十(稳定物价)(37)
试卷十一(公民精神)(41)
试卷十二(关注社会焦虑)(45)
第二部分 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之材料写作篇
试卷一(49)
试卷二(51)
试卷三(53)
试卷四(55)
试卷五(57)
第三部分 历年真题
2010年春季杭州市余杭区事业单位考试《申论》试卷(59)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63)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之标准申论篇(69)
第二部分 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之材料写作篇(78)
第三部分 历年真题(80)
文摘
第一部分 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之标准申论篇
试卷一
(规范食品添加剂)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家,吃个增白剂加柠檬黄馒头……”这个段子近期被广为传播。
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到瘦肉精、牛肉膏和柠檬黄,每次事发后,监管部门都会迅速“亡羊补牢”。最近一次发生在2011年4月20日,卫生部等5部门联合公告,设定了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最高限量:婴儿配方食品中限量为1mg/kg,其他食品不得超过2.5mg/kg。禁止人为将三聚氰胺添加到食品中。而且在4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发布了2011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实施方案,将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列为治理重点。
可是,我国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多达2300多种,它们多为化学制剂,却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料。一再出现的事故,不能不让我们探究和思考,我们的食品添加剂怎么了?
2.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其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其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将其分为22类: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剂、增味剂、酶制剂、被膜剂、发泡剂、保鲜剂、香料、营养强化剂、其他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能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在保存过程中变色、变味、变质;满足食品加工工艺的需要;使食品的感官性状和营养特性更好。可以说,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我们就吃不到那么多美味、营养、可口的食品,亦不可能在商场里见到琳琅满目的食品,食品也不可能有那么长的保质期。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于红霞教授表示,“食品行业有一句话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的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工艺环节。”
3.“食品添加剂有些被妖魔化了,这不正常。”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秘书长薛毅说,“每一种添加剂都有自己的作用。”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教研室主任刘学军教授举例说:“比如,在大豆油中添加抗氧化剂,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目前市场销售的瓶装食用油里面,基本都含有抗氧化剂。如果按照国家的规定指标添加,不会改变豆油营养和分子结构,这可以较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粮食资源,同时又不改变豆油的口味。”
而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奶粉中的三聚氰胺、畜肉中的瘦肉精、调味品中的苏丹红、水发海产品中的甲醛、瓜果中的膨大剂、泡菜中的工业盐等,不少消费者将其归结为“食品添加剂惹的祸”。其实这些非法使用的东西本身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化工原料的食品非法添加物。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于红霞教授说,现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有误区,像苏丹红、瘦肉精这类的,只能算是添加剂,但不能说是食品添加剂,因为它没有经过国家批准。“都是食品添加剂惹的祸”这个说法不准确,犯错的不一定都是食品添加剂,更多的是使用了非食品添加剂的添加剂,或者使用了已经淘汰的食品添加剂。
4.为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在饲料、水产养殖中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卫生部、农业部等部门根据在风险监测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更新非法使用物质名单,至今已公布了151种食品和饲料的非法添加剂名单,包括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和82种“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的名单。
那么,目前食品中添加剂的问题主要是滥用或不当使用,即未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的规定,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一些不法食品生产者为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例如,将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非法添加物加入食品中,将果汁中允许使用的防腐剂苯甲酸钠加入到肉制品中,而肉制品中不能使用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只能使用山梨酸钾。亚硝酸钠作为发色剂在肉制品中最大添加量是0.15g/kg,在肉制品成品中的残留量不得超过0.03g/kg,在此范围内是安全的,超过此限量则是不当使用,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危害。
此外,我国虽出台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和法规,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监管。但是,食品添加剂的添加环节并没有暴露在公众面前,相关部门也不可能实现24小时监管。S市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王先生表示,除了每个月或者一个季度会有卫生、质监等部门来进行定期抽检以外,大多数时候,食品生产是企业的“良心活”。
5.美国是一个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的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在美国非常繁多,如《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和《公共卫生服务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覆盖了所有食品和相关产品,并且为食品安全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标准以及监管程序。在美国,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机构有三个: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机构(EPA)。如果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就不允许其上市销售。另外,美国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的企业,不存在无照或者家庭式作坊,因此掺假现象极少。
6.德国是世界上四大食品出口国之一,同时又是食品进口大国。其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涉及全部食品产业链,包括植物保护、动物健康、善待动物的饲养方式、食品标签标识等。德国在食品安全的法律建设中构架了四大支柱:《食品法》《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HACCP方案》《指导性政策》,它们互相补充,构成了范围广泛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基础。在德国,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食品,在包装的标签上都注明有商标、食品成分和有效期,还有有关商检机构质量认可的显著标志。早在1879年,德国就制定了《食品法》,目前实行的《食品法》包罗万象,所列条款多达几十万个。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德国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无论是屠宰场还是食品加工厂,是商店还是在转运过程中,食品必须处在冷冻状态,不新鲜的肉绝对不允许上市出售。为了保证国家制定的《食品法》得到实施,国家设立了覆盖全国的食品检查机构,联邦政府、每个州和各地方政府都设有负责检查食品质量的卫生部门。
7.加拿大食品检验相当严格,商场内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标有出厂日期或有效期,过期食品不允许出售给消费者。比如面包,商店会在有效期到达的前一两天,捐赠给慈善机构,到期仍未售出的,就撤下货架销毁。在原有检验制度的基础上,联邦政府还以法律的形式于2001年6月明文规定,所有食品必须在成分说明的标签上列出13种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脂肪、饱和脂肪、卡路里、钠、纤维、蛋白质、钙和铁等,以防止有些厂商滥用所谓的“健康食品”“绿色食品”定义,推销一些其实并不健康的食品。不论在加拿大的什么地方,只要看到屠宰场、肉类加工厂或商店内的标牌上写有“政府检验过的肉类”字样,百姓就可以放心买,大胆吃,因为在食品卫生监控方面,检疫部门从不马虎。
8.日本的《食品卫生法》对所有食品都有极为详细的规定,如所有食品和添加剂,必须在洁净的卫生状态下进行采集、生产、加工、使用、烹调、储藏、搬运和陈列。自日本发现了疯牛病后,日本政府决定成立由科学家和专家组成的独立委员会——食品安全委员会,并由政府任命担当大臣,委员会将对食品安全性进行评价,下设常设事务局,同时还提出了全面改正《食品卫生法》、确保食品安全的“改革宣言”。据报道,该宣言强调《食品卫生法》的目的是要从确保食品卫生改为确保食品安全,必须明确规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应负的责任。
三、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3”提到,“食品添加剂有些被妖魔化了,这不正常。”请结合“给定资料1~4”,谈谈应如何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20分)
要求:简洁,清晰,明确。字数不超过250字。
(二) “给定资料5~8”介绍了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请谈谈我国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上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30分)
要求:分析合理,表述清晰。字数不超过250字。
(三)结合给定资料,请以“规范食品添加剂”为主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第一部分 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之标准申论篇
参考答案
(一)答案提示
很多消费者将近年频发的三聚氰胺、瘦肉精、膨大剂等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食品添加剂惹的祸”,以致谈食品添加剂而色变。但实际上这些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添加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食品添加剂,而是化工原料的食品非法添加物。真正的食品添加剂是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满足食品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需要所不可或缺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是现代食品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工艺环节。不过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可能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故食品添加剂一定要在限定的范围内严格使用。
(二)答案提示
(1)出台覆盖所有食品和相关产品的法律法规,针对食品安全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监管体系,设立分工明确的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机构,确保所有食品均符合安全标准。
(2)建立涉及全部食品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确保食品生产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建立覆盖全国的食品检查机构,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和措施都能落到实处。
(3)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制度,充分发挥检疫部门在食品卫生监控方面的职能,在成分说明标签上列出主要营养成分,为群众把好食品安全和营养关。
(4)明确国家和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责任,成立独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第三方评价。
(三)参考范文
追求食品安全,从规范食品添加剂起步
“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中午,来个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家,吃个增白剂加柠檬黄馒头……”这个近期广为传播的段子虽然不乏戏谑夸张的成分,却也道出了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安全堪忧的现状。
在那些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众多消费者将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归结为“都是食品添加剂惹的祸”,如此便将食品添加剂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时间社会大众闻食品添加剂而色变。这引来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秘书长的大声疾呼——“食品添加剂有些被妖魔化了,这不正常”“每一种添加剂都有自己的作用”。确实,真正意义上的食品添加剂能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在保存过程中变色、变味、变质;满足食品加工工艺的需要;使食品的感官性状和营养特性更好。可以说它是现代食品生产、加工、保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至于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它们本身并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化工原料的食品非法添加物。所以犯错的不一定都是食品添加剂,更多的是使用了非食品添加剂的添加剂。不过即使是真正意义上的食品添加剂,如果滥用、不当使用或超范围、超量使用也还是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
规范食品添加剂,保障食品安全,防止真正意义上的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须严禁违规使用食品非法添加剂,这是积极预防食品安全事件,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中之重。
在具体措施上,首先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支撑,才能对食品生产者形成巨大的威慑力,使他们因忌惮法律的严惩而不敢为追求高额利润大胆妄为。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食品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切实实施严格的监督和检查措施,及时发现食品生产过程中滥用、不当使用和违规使用添加剂的问题,确保各项法律法规能落到实处,使不法生产者付出巨大的违法成本。不过监管部门监督效率的高低则有赖于过硬的检验检疫技术,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监管措施不是走过场,才能实实在在地发现问题。而过硬的检验检疫技术则需要国家给予足够的人员和资金支撑,使我国在食品安全研究方面能够攻克技术难关,取得飞跃性的进展。此外,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检查之余,为了构筑更严密的食品安全保护网,还需要我国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使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能够坚守道德、诚信的底线生产和加工,做“良心活儿”,办“良心事儿”。
在温饱已不成问题的今天,保障食品安全,让人们吃得安心、吃得健康、吃得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这一追求的实现是一个内容十分庞杂、过程十分艰辛的工程,规范食品添加剂虽只是其中一隅、一跬步,但千里之行正基于此,相信跬步之功终将成就千里之行的伟业。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