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通用版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3-201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60.00 商品编号:201211281118261122031498
      • 折 扣 价:¥42.00已优惠¥18.00(7.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
        版  次:2013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省直(属)及各级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很抱歉,本商品已下架,请点击以下按钮查看本商品的最新信息!
      查看通用版事业单位考试用书最新信息
      • 商品详情

      • 商品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绪论
              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政策背景及现状1
              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情及命题趋势1
              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备考策略2
          第一篇  政治
              本篇思维导图5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6
                  第一节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
                  第二节  物质和意识8
                  第三节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0
                  第四节  认识和实践16
                  第五节  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20
                  第六节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形态21
                  第七节  阶级和国家2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6
                  第二节  商品和货币27
                  第三节  供求与市场31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37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37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39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43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意义43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45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45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45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46
              第五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2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52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52
                  第三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53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55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55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57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57
              华图原创题库60
          第二篇  法律
              本篇思维导图67
              第一章  法理学68
                  第一节  法的概述68
                  第二节  法的效力70
                  第三节  法的制定与实施71
                  第四节  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73
              第二章  宪法76
                  第一节  宪法的基本理论76
                  第二节  国家机构78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84
              第三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87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87
                  第二节  行政行为89
                  第三节  行政复议96
                  第四节  行政诉讼法99
              第四章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104
                  第一节  刑法概述104
                  第二节  犯罪106
                  第三节  刑罚111
                  第四节  与国家工作人员相关的几种常见罪名118
                  第五节  刑事诉讼法120
              第五章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146
                  第一节  民法概述146
                  第二节  物权147
                  第三节  人身权153
                  第四节  合同155
                  第五节  婚姻与继承160
                  第六节  民事诉讼法165
              第六章  经济法172
                  第一节  经济法总论172
                  第二节  经济法分论173
              华图原创题库176
          第三篇  经济
              本篇思维导图187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88
                  第一节  经济基本常识188
                  第二节  经济体制190
                  第三节  市场经济192
              第二章  宏观经济195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195
                  第二节  财政与税收197
                  第三节  货币与银行201
              第三章  微观经济205
                  第一节  市场主体205
                  第二节  市场机制206
                  第三节  市场竞争208
                  第四节  收入分配210
              第四章  国际经济212
                  第一节  开放经济212
                  第二节  国际贸易213
                  第三节  国际金融215
              华图原创题库220
          第四篇  公共管理
              本篇思维导图225
              第一章  公共管理概述225
              第二章  公共管理职能227
              第三章  公共管理责任231
              第四章  公共政策234
              第五章  公共管理执行236
              第六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239
              华图原创题库242
          第五篇  公文写作与处理
              本篇思维导图244
              第一章  公文概述244
              第二章  公文写作253
              第三章  事务性文书写作268
              第四章  公文处理275
              华图原创题库278
          第六篇  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
              本篇思维导图283
              第一章  事业单位概述284
                  第一节  事业单位的含义及组织特征 284
                  第二节  事业单位的分类 285
                  第三节  事业单位的功能及其存在的社会基础 288
                  第四节  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289
              第二章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295
                  第一节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概述295
                  第二节  职称制度298
                  第三节  考核制度302
                  第四节  工资制度304
                  第五节  培训制度307
                  第六节  聘用制度309
                  第七节  岗位设置制度312
                  第八节  公开招聘制度314
                  第九节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317
                  第十节  处分制度321
              第三章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制度326
                  第一节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326
                  第二节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330
              华图原创题库334
          第七篇  职业道德
              本篇思维导图338
              第一章  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规范338
              第二章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342
              第三章  事业单位部分行业的职业道德344
              华图原创题库349
          第八篇  历史、文学、自然和科技
              本篇思维导图352
              第一章  历史常识352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352
                  第二节  中国近代史356
                  第三节  中国现代史359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党史360
              第二章  文学常识366
                  第一节  中国文学常识366
                  第二节  外国文学常识374
              第三章  自然、科技常识378
                  第一节  自然常识378
                  第二节  高新技术及其成果382
                  第三节  新中国科技成就385
                  第四节  生活百科387
              华图原创题库390
          第九篇  时事政治
              本篇思维导图396
              第一章  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396
                  第一节  党的方针政策396
                  第二节  2012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摘要)405
                  第三节  “十二五”规划纲要(摘要)409
              第二章  国际国内重大时事414
                  第一节  国内时事414
                  第二节  国际时事419
              华图原创题库423
       

      文摘
       

      第一篇  政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第四节  认识和实践


          一、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不仅在世界观上是根本对立的,而且在认识论上也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是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在认识论上,存在着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这是由于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而产生的。
          可知论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可知论。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是科学的认识论。它不仅同不可知论是根本对立的,而且同唯心主义的可知论根本不同,也同旧唯物主义的可知论有本质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恩格斯说,对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3.坚持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但它们有原则上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1.实践的含义及要素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所以,实践既是人的活动,又是物质性活动,前者体现了主体性原则,后者体现了客观性原则。实践的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和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
          实践的客体是指进入实践领域、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
          实践的手段则是指把实践主体和客体现实地联结起来的各种工具系统及其操作、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1)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真题点睛
          (单选题)实践的共同性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为()。
          A. 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B. 尝试性、探索性和学习性
          C. 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和科学实验
          D. 客观性、目的性和探索性
          【答案】 A
          【解析】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共同性的基本特征是:(1)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2)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3)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本题正确答案为A。
          (2)实践的形式分为:生产的实践;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一,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第二,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第三,从人类知识的根源来看,人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一,实践的发展不断给认识提供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在探索和解决新课题中向前发展;第二,实践不断给人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第三,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提供了日益完备的物质条件;第四,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着认识主体的进化和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集中地表现为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按其性质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由于认识的性质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正确的认识可以使人掌握客观规律以指导人的活动;第二,正确的认识可以使人的实践具有计划性;第三,正确的认识可以调节人的生活行为;第四,正确的认识可以使经验上升为理论,可以使人实现对自己的认识,相反,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它妨碍人们去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如若把错误认识变为行动,就会造成实际的危害。
          实践决定认识和认识指导实践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主体总是在实践中认识,又在认识指导下实践。离开实践就没有认识,实践又总是包含着认识作为它的构成因素。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和接受检验的过程,同时就是它指导实践、发挥认识功能的过程。认识和实践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我们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内在根据。
          真题点睛
          (单选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直接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 意识有能动作用  B. 认识有能动作用
          C.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D. 物质决定意识
          【答案】 C
          【解析】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是列宁所说,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三)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认识活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间的反映和被反映关系。
          (2)认识是摹写、选择、建构和创造的统一。
          二、认识的辩证过程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一)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掌握十分丰富而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第二,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
          真题点睛
          (单选题)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 感觉、知觉、表象  B. 概念、判断、推理
            C. 实践、认识、再实践    D. 抽象、具体、再抽象
          【答案】 B
          【解析】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二)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即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将主体的理性认识付诸实践,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检验已取得的理性认识,又开始高一级的感性认识阶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重大的飞跃。
          (三)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人类对事物特别是复杂事物的认识,仅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远远不能完成的,它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经过若干个周期,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是说一种真理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达到。这就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它充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认识的真理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实的道理。
          真理是客观的,因为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并且可以通过客观的标准——社会实践来检验。由于真理的客观性,真理也被称为客观真理。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就必须在真理问题上批判主观真理论。多元真理论、实用主义真理观在真理问题上都是主观真理论。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发展过程中本性的不变性。真理的本性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或正确的认识,它同谬误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真理的发展过程中,当新的真理代替了旧的真理时,不能因为真理的发展就把旧的真理看做是谬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这个本性不会因为真理的发展而改变,这就是真理的绝对性或不变性。二是指真理内容的完全正确性。对客观世界完全正确的认识是人类认识的最终奋斗目标,人类认识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人类认识的至上性和客观世界的可知性,也说明了人类能够趋近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发展过程中内容的可变性。真理的内容是具体的,是一定条件下特定的主体对特定的对象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发展意味着这些条件、主体和客体的改变,真理的具体内容也必然会发生变化。二是指真理发展过程中内容的不完全正确性。只有在真理发展过程中,原有的真理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历史局限性才能显露出来,从而表明这些真理内容的正确性是不完全的、近似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依存和渗透,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通过相对真理来实现;无数个相对真理构成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人类的认识过程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4.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观上的辩证法。用真理观上的辩证法看待马克思主义真理,科学的态度应当是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我们必须坚持它;马克思主义真理又是相对的,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在哲学发展史上,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从未得到过正确的解决。唯心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东西,因而认为真理的标准是主观的。旧唯物主义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但由于它们不理解实践的科学含义和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因此不可能彻底地解决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正确地解决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就在于它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而认识没有直接现实性,自身不能证明自身。客观实际本身也不能回答主观认识是否同自身相符合的问题。
          真题点睛
          (单选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句话说明()。
          A. 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实践
          B. 真理是主观的、抽象的、相对的
          C. 主体对客观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 D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C项说法错误。A项说法不符题意。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