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版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
- 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江西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四川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山东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北京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河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青海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山西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广西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甘肃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西藏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湖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吉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广东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黑龙江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新疆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热销商品
-
商城价:¥12
-
商城价:¥12
-
商城价:¥12
-
商城价:¥12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3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2017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专用教材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模块一 常识判断
第一章 科学常识2
第1节 物理常识2
第2节 化学常识9
第3节 生物常识12
第二章 技术常识17
第1节 新能源技术17
第2节 信息技术20
第3节 空间科学技术21
第4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24
第三章 法律常识29
第1节 法理学29
第2节 宪法30
第3节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33
第4节 民法&民事诉讼法38
第5节 刑法&刑事诉讼法41
第四章 经济常识45
第1节 基本经济常识45
第2节 市场经济47
第3节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48
第五章 政治常识51
第1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51
第2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53
第3节 中共党史55
第4节 时政热点58
第六章 人文历史63
第1节 文化常识63
第2节 历史常识67
第3节 其他知识71
第七章 地理国情74
第1节 中国国情74
第2节 世界地理76
模块二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 逻辑填空80
第1节 实词辨析81
第2节 成语辨析87
第3节 虚词辨析92
第二章 片段阅读95
第1节 主旨概括题95
第2节 意图判断题103
第3节 细节理解题106
第4节 词句理解题109
第5节 态度观点题112
第6节 标题填入题114
第三章 语句表达117
第1节 语句排序题117
第2节 语句衔接题119
第3节 下文推断题122
第4节 病句判断题123
第5节 歧义句辨析128
第6节 语句多元考查131
第四章 篇章阅读141
模块三 判断推理
第一章 图形推理148
第1节 数量规律148
第2节 位置规律153
第3节 样式规律156
第4节 空间重构160
第二章 定义判断163
第1节 单定义判断163
第2节 多定义判断167
第三章 类比推理169
第1节 语法语义关系169
第2节 集合关系172
第3节 对应关系173
第四章 逻辑判断175
第1节 演绎推理型175
第2节 加强削弱型185
第3节 逻辑运算型190
第4节 前提假设型193
第5节 解释评价型195
第6节 归纳推导型197
第五章 事件排序200
模块四 综合分析
第一章 数学方法204
第1节 解题必杀技204
第2节 方程与不等式207
第3节 行程问题211
第4节 比例问题215
第5节 几何问题219
第6节 计数问题222
第7节 最值问题226
第8节 费用问题228
第9节 初等数学问题231
第10节 趣味杂题236
第二章 策略制定240
第1节 你不得不懂的数学思想与方法241
第2节 策略制定的探索方法243
第3节 运筹学初步经典题型243
第三章 资料分析250
第1节 直接查找型250
第2节 计算型254
第3节 大小比较型266
第4节 综合分析型274
第四章 实验设计288
第1节 实验设计概述288
第2节 物理经典实验290
第3节 化学经典实验299
第4节 生物经典实验301
第5节 心理学经典实验306
文摘
模块一 常识判断
第二章 技术常识
视频精讲●学●习●导●读
亲爱的读者,本部分视频讲解为技术常识这一题型的学习导读, 希望您能通过视频的讲解和对教材的学习,掌握技术常识解题之要义。(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第1节新能源技术
能源的主要分类方式命中考题的根本
分类方式种类举例
按能源的产生方式
一次能源(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电能、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按能否造成污染
污染型能源煤炭、石油等
清洁型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
按生成周期的长短(对一次能源的再分类)
再生能源(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
非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再产生)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按能源使用的类型
常规能源(利用技术上成熟,使用比较普遍的)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新型能源(新近利用或正在着手开发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核能等
新型能源命中考题的根本
(一)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它是一种洁净能源,对其开发和利用时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加之其储量的无限性,是人类理想的替代能源。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广义地说,太阳能包含以上各种可再生能源。 同时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则是指太阳能的直接转化和利用。因此,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光热利用的基本原理是将太阳辐射能收集起来,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转换成热能加以利用。使用最多的太阳能收集装置,主要有平板型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和聚焦集热器三种。通常根据所能达到的温度和用途的不同,而把太阳能光热利用分为低温利用(<200℃)、中温利用(200℃—800℃)和高温利用(>800℃)。
(1)低温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蒸馏器、太阳房、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空调制冷系统等。在太阳能建筑供能方面,面向区域性建筑供暖是太阳能低温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2)中温利用:主要有太阳灶、太阳能热发电聚光集热装置等。
(3)高温利用:主要有高温太阳炉等。
未来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是发电。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方式有多种,截至21世纪初,已投入使用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1)太阳光发电。太阳光发电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它包括光伏发电、光化学发电、光感应发电和光生物发电四种形式。
(2)太阳热发电。太阳热发电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成电能。它有两种转化方式,一种是将太阳热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另一种方式是将太阳热能通过热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与常规热力发电类似,只不过其热能不是来自燃料,而是来自太阳能。
光化学利用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能直接分解水制氢的光化学转换方式。
(二)风能
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对沿海岛屿、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地广人稀的草原牧场,以及远离电网和近期内电网还难以达到的农村、边疆地区,作为解决生产和生活能源的一种可靠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风能利用形式主要是将大气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主要是利用风能发电。
我国的风能利用历史和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在古代我国人民就利用风力提水、灌溉、磨面、舂米,用风帆推动船舶前进。到了宋代更是我国应用风车的全盛时代,当时流行的垂直轴风车,一直沿用至今。
酒泉风电基地是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6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山东潍坊风场顺利并网发电,是目前国内单机功率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这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机组成功迈入“6.0”时代。
(三)海洋能
海洋能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
主要利用形式包括:
(1)潮汐能。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现象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称为潮汐能。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为发电,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是法国的朗斯潮汐电站,我国的江夏潮汐实验电站为国内最大的潮汐电站。
(2)波浪能。波浪能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一种在风的作用下产生的,并以位能和动能的形式由短周期波储存的机械能。波浪发电是波浪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此外,波浪能还可以用于抽水、供热、海水淡化以及制氢等。
(3)海水温差能。海水温差能指涵养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水温差的热能,是海洋能的一种重要形式。温差能的主要利用方式为发电,首次提出利用海水温差发电设想的是法国物理学家阿松瓦尔。1930年,克劳德在古巴海滨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水温差发电站,获得了10kW的功率。
(4)盐差能。盐差能指海水和淡水之间或两种含盐浓度不同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能,是以化学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主要存在于河海交汇处。盐差能是海洋能中能量密度最大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5)海流能。海流能指海水流动的动能,主要是指海底水道和海峡中较为稳定的流动以及潮汐导致的有规律的海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是另一种以动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海流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发电,其原理和风力发电相似。
(四)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1.分类
(1)林业资源。林业资源指森林生长和林业生产过程提供的生物质能源,如薪炭林等;木材采运和加工过程中的枝丫、锯末等;林业副产品的废弃物,如果壳、果核等。
(2)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指农业作物;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如农作物收获时残留在农田内的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加工业的废弃物,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的稻壳等。
(3)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生活污水主要由城乡居民生活、商业和服务业的各种排水组成,如冷却水、洗浴排水、盥洗排水等。工业有机废水主要是酒精、酿酒、制糖等行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其中都富含有机物。
(4)城市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是由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商业、服务业垃圾和少量建筑业垃圾等固体废物构成。
(5)畜禽粪便。畜禽粪便是畜禽排泄物的总称,它是其他形态生物质(主要是粮食、农作物秸秆和牧草等)的转化形式。
2.利用
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直接燃烧、热化学转换和生物化学转换3种途径。
(1)直接燃烧。生物质的直接燃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方式。
(2)热化学转换。即在一定的温度和条件下,使生物质汽化、炭化、热解和催化液化,以生产气态燃料、液态燃料和化学物质的活动。
(3)生物化学转换。它包括生物质—沼气转换和生物质—乙醇转换等。生物质—沼气转换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一种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性混合气体即沼气。生物质—乙醇转换是利用糖质、淀粉和纤维素等原料经发酵制成乙醇。
(五)核能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核能来源于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方式。裂变反应指铀—235、钚—239、铀—233等重元素原子在中子作用下分裂为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能转换,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产生2个或3个中子。核聚变又叫“热核反应”,是由两个较轻原子核结合在一起释放出的能量。迄今为止只有核裂变能达到了工业应用规模。
人类对核能的利用包括制造原子弹、氢弹,用作卫星或船舰的动力,而和平利用核能的最主要形式是通过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使水汽化从而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
常见新能源应用命中考题的根本
1.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太阳能芯片”或光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它只要被光照到,瞬间就可输出电压及电流。在物理学上称为太阳能光伏,简称光伏。
2.风能路灯
风力发电路灯是一种利用风能作为能源的路灯,具有不受供电影响,不用开沟埋线,不消耗常规电能,只要风力充足就可以就地安装等特点。风力发电路灯适用于沿海地带公园、道路、草坪的照明,又可用于人口分布密度较小,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缺乏常规燃料,难以用常规能源发电,但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以解决这些地区人们的家用照明问题。
3.风光互补路灯
晴天光照强,阴雨天风力较大;夏天太阳照射强,冬天风力较大,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互补性,通过路灯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集成系统供电,白天储存电能,晚上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路灯供电照明。
4.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是指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的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生物柴油一般不是直接作为燃料使用,而是与普通柴油混合使用。
5.燃料乙醇
燃料乙醇,一般是指体积浓度达到99.5%以上的无水乙醇。它是燃烧清洁的高辛烷值燃料,是可再生能源。燃料乙醇是油品的优良品质改良剂,燃料乙醇不是“油”。我国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陈化粮和以木薯、甜高粱等淀粉质或糖质非粮作物,今后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技术。
第2节信息技术
命中考题的根本
(一)下一代通信网络
下一代通信网络,即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它是通信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通信网络时代的到来。其具有:(1)多媒体化;(2)开放性;(3)个性化;(4)虚拟化;(5)智能化的特点。
(二)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具有以下特征:
(1)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
(2)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3)它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
(三)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其中互联网是其核心部分。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具有如下优势:
(1)三网融合有利于极大地减少基础建设投入,并简化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
(2)三网融合将使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网络性能得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3)三网融合是业务的整合,它不仅继承了原有的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而且通过网络的整合,衍生出了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如图文电视、视频邮件和网络游戏等,极大地拓展了业务提供的范围。
(四)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类:
(1)云物联。随着物联网业务量的增加,对数据存储和计算量的需求将带来对“云计算”能力的要求。
(2)云安全。“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
(3)云存储。云存储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第3节空间科学技术
空间探测技术命中考题的根本
空间科学技术是指利用航天器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及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空间科学技术以航天技术为基础,包括空间飞行、空间探测和空间开发等几个方面。下面主要介绍空间探测技术。
空间探测,是指对地球高层大气和外层空间所进行的探测。以探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器为主,与地面观测台站网、气球相配合构成完整的空间探测体系。
(一)近地空间探测
近地空间探测主要指对地球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等区域所进行的探测。探空火箭是近地空间探测的重要手段,它能把探测仪器带到几十至几千千米的高空进行直接测量。人造地球卫星是主要探测工具之一。
(二)行星际空间探测
行星际空间探测主要是探查行星际空间的磁场、电场、带电粒子和行星际介质的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行星际空间探测也是研究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手段。探测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间接观测方法。20世纪50年代之前,这种方法是人类研究行星际空间的重要方法,例如根据彗星尾迹方向、黄道光偏振、宇宙线调制的观测,推断太阳风的存在,确定太阳风速度、成分以及同地磁活动的关系等。现在这种方法大部分已被直接观测所代替。
二是射电观测方法。分为被动观测和主动观测。 被动射电观测是通过观测天然射电在行星际空间的传播效应来推断行星际空间状态。主动射电观测是通过观测雷达回波的行星际效应来推断行星际空间状况。
三是直接探测方法。行星际的直接探测首先要把科学仪器送到行星际空间。探测的方式有:(1)从行星近旁飞过拍摄照片,测定其辐射和磁场。(2)在行星表面硬着陆,直接探测行星大气温度、气压等数据。(3)绕行星飞行,成为行星的人造卫星,从而对行星进行较长时间的探测。(4)在行星上软着陆,对行星表面进行细致分析与探测。
世界空间探测成就命中考题的根本
成就飞行器名称时间国家
第一次送动物进入太空(果蝇)V2火箭1946年美国
第一颗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伴侣号1957年苏联
第一颗成功击中月球的月球探测器月球2号1959年苏联
第一名宇航员(加加林)东方1号1961年苏联
第一次人类登月(阿姆斯特朗)“阿波罗”11号1969年美国
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1971年苏联
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1981年美国
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探测器先驱者10号1983年美国
中国探月工程命中考题的根本
中国探月工程亦称嫦娥工程,是中国启动的第一个探月工程,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启动。首先是发射绕月卫星,继而是发射无人探测装置,实现月面软着陆探测,最后为运输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点,并且采取样本返回地球。
(一)工程规划
嫦娥工程规划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
“绕”。发射一颗月球卫星,在距离月球表面2000千米的高度绕月飞行,进行月球全球探测。
“落”。发射月球软着陆器,降落到月球表面,释放一个月球车,进行着陆区附近局部详细探测,着陆器还将携带天文望远镜,从月亮上观测星空。
“回”。发射月球自动采样返回器,降落到月球表面后,机械手将采集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送上返回器,返回器再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开展相关研究。
2012年6月14日,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志远院士在中科院第16次院士大会上表示,至2017年中国将会基本完成不载人登月探测任务,之后将择机开展载人登月探测等。
任务名称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发射地点运载火箭着月
地点探月任务结束时间
(北京时间)备注
嫦娥一号2007年
10月24日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丰富海2009年3月1日成功环绕月球、硬着陆
“绕”步的第一颗探月卫星
嫦娥二号2010年
10月1日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2011年6月9日
成功环绕月球
“绕”步的第二颗探月卫星,11月2日进入环月长期运行轨道
嫦娥三号2013年
12月2日
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雨海
预定一年
(着陆器)、
三个月(月球车)成功软着陆、月球车
“落”步的第一颗探月卫星,携行的一辆月球车预定进行自动巡视勘测。建立位于月球背面的太空天文站
嫦娥四号预计2015年
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预定软着陆、月球车
“落”步的第二颗探月卫星
嫦娥五号预计2017年
文昌卫星
发射中心长征五号E————预定采样返回
“回”步的第一颗探月卫星
(二)月球探测器
1.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开展嫦娥三期工程中的第二阶段“落”。2013年12月14日带着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着陆区”),成为1976年的月球24号后首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在嫦娥三号配置的多种科学探测仪器中,以下三台仪器实现了国际上首次科学探测。
(1)天文月基望远镜:在着陆器的顶部安装了一台近紫外光学望远镜,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利用月基光学望远镜开展重要天体光变的长期连续监测和低银道带的巡天观测。主要监测致密双星、活动星系核、短周期脉动变星等。
(2)极紫外相机:在着陆器的顶部安装了一台极紫外相机,对地球周围的等离子体层产生的304nm辐射进行全方位、长期的观测研究。这是国际上首次在月面上利用极紫外相机对地球空间等离子体层实施大视域一次性的极紫外成像,从整体上探测太阳活动和地磁扰动对地球空间等离子层极紫外辐射的影响,研究等离子层在空间天气过程中的作用,并能提高中国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能力。
(3)测月雷达:在月球车的底部安装一台测月雷达,这是国际上首次直接探测30米深度内月壤层的结构与厚度和数百米深度内月壳浅层的结构。
此外,为应对月夜情况下零下180℃以下的低温,防止仪器设备冻坏,嫦娥三号热控系统中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热源(RHU),这是中国航天探测活动中首次应用核能。
2.探月相关知识
(1)什么是月海——月海是月球上大块呈黑色的玄武岩平原,推测是古代火山爆发的产物。之所以被称之为“海”,是因为早期的观察者,发现到月面有部分地区较暗。而在当时无法清晰观察到月球表面的情况下,观察者们按照其对地球的认识,猜测该地区为海洋,因而其反光度比其他地方较低。相对地,其他比较光亮的地方也就被称之为月陆了。
(2)玉兔号怎么走——“玉兔号”长1.5米,宽1.1米,重140千克,可以通过远程操作,也可以自主运行,可以实现20度爬坡,20厘米越障, “玉兔”的月面时速200米,可连续行走10千米。
(3)探测器为什么要休眠——月球上,由于自转周期和地球存在差异,一个月夜的时长相当于地球的14天多一点。对于依靠太阳能作为动力来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不管是着陆器,还是身为月球车的巡视器,在没有阳光的漫漫长夜,都只能选择暂时停止工作。
第4节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
能源命中考题的根本
时间成就意义
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证实“陆相地层生油”理论
1991年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2002年西气东输开工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
2002年西电东送开工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
2004年水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2006年三峡大坝主体工程全面竣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2010年中国实验快堆(CEFR)达到首次临界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我国核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其成功临界意味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八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
2011年中国实验快堆并网发电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2012年“海洋石油981”开钻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正式开钻,这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对有效开发南海深水油气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2012年国家助力页岩气大发展页岩气的发展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首次允许民企和外资企业参与
2013年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建成中缅管道是一条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双线能源跨国通道,天然气管道的建成通气也意味着原油管道的同时竣工,这标志着中国构建的四条能源进口通道——海上(船运油气)、西北(中亚油气)、东北(中俄原油)和西南(中缅油气)战略格局正式形成。中缅油气管道被认为是中国能源进口绕开马六甲海峡的陆上捷径,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一条多国受益的跨国通道,特别是对于拉动缅甸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2013年中广核参建英国核电项目,中国核电“走出去”提速中广核走进欧洲,特别是国家能源局《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已将推动核电产业“走出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3年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东北首个核电站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具备发电能力
2013年自主研制的铀浓缩离心机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标志着我国具备了核燃料生产的自主化工业能力,完全掌握了离心法铀浓缩技术,对保障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国防命中考题的根本
时间成就意义
1964年
1966年
1967年
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
打破了核垄断,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世界和平
1980年运10运输机首飞我国首次自行研制、自行制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
1998年歼10战斗机首飞我国第一架完全独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斗机
2011年国产第四代隐形战机歼20首飞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光传操纵系统
2012年我国载人深潜器7000米级海试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标志着我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2年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交付入列,歼15舰载机成功起降首艘航母顺利交付入列和舰载机成功着舰,是我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标志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2012年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任务圆满完成北斗不仅将使中国摆脱对GPS的依赖,也将衍生出卫星导航定位产业
2013年中华神盾052C批量生产052C型导弹驱逐舰是中国第一种配备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导弹发射装置的驱逐舰,它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中国海军的防空能力,中国海军也由此具备了组建区域性防空和反导系统的能力
2013年试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是目前中国军方对外公布的战略核导弹系统中的最先进系统之一
空间技术命中考题的根本
时间成就意义
1960年自行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我国奔向太空的第一步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独立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
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首次以微波技术量度月壤厚度,以先进微波深测,揭示月球表面蕴藏庞大核能原料氦3(He3)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国宇航员翟志刚首次太空行走,我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2009年“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标志着探月一期工程已经圆满完成,探月二期工程全面启动
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探月工程二期揭幕
2011年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1年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标志着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年“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对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的关键环节;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向在轨航天器可靠地往返运送人员和物资的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对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2013年“神舟十号”进行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神舟十号”开创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的先河
2013年“嫦娥三号”卫星它携带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实现了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生物技术命中考题的根本
时间成就意义
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次蛋白质的全合成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1970年,袁隆平与助手在海南发现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是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的关键;杂交水稻已经在越南、印度、菲律宾和美国有大面积种植,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1999年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已完成1%的测序任务
2011年完成白菜基因组测序标志着我国以白菜类作物为代表的芸薹属作物基因组学研究取得国际领先地位
2011年培育出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世界上首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赖氨酸转基因克隆牛
2013年世界权威生物学杂志——《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毛竹基因组序列草图”论文标志着我国在竹类植物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信息技术命中考题的根本
时间成就意义
1978年王选成功研制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王选被誉为“当代毕昇”
1983年“银河Ⅰ号”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的巨型计算机
2010年“天河Ⅰ号”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2011年成功研制世界首个快速连续反应仿人机器人这是截至2011年世界上首个宣布研制成功的、具有快速连续反应能力的仿人机器人。
2011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变存储器芯片研制成功使我国的存储器芯片生产真正摆脱国外的技术垄断
2012年TD—LTE—Advanced被国际电信联盟(ITU)确定成为4G国际标准,正式成为两大4G国际标准之一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标准制定领域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为TD—LTE产业的后续发展及国际化打下了重要基础
2013年自主研发的风能机器人“极地漫游者”2月8日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冰盖上“走”出了第一步这是我国研发的首台基于再生风能驱动的机器人
其他命中考题的根本
时间成就意义
1966年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
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成功并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为我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提供了基本研究实验手段和条件,使我国高能物理研究从此步入世界前沿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建成并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
2012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概率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一项新的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
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为我国第100万号授权发明专利签发证书自1985年授权首件发明专利,我国仅用27年时间便实现了发明专利授权总量达到100万件的目标,成为世界上实现这一目标耗时最短的国家
2012年高速综合检测列车(CIT400)通过验收最高试验检测速度达到400km/h、可在350km/h进行持续运营,总体技术指标代表世界高速检测列车最高水平
2012年首个菲涅尔式光热联合循环混合电站在海南三亚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的技术和工艺
2013年首座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顺利建成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西班牙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掌握集成大型太阳能热发电站有关技术的国家
考点专练,知而奋进
在线题库
1.扫描右侧二维码,进入技术常识专项练习。
(建议在WiFi环境下扫描测验)
2.错题难题记录:
进阶秘籍,特色学习
云学习
常识考点千千万,一言难以蔽之。想要涉猎更全面?扫描右侧二维码,电子讲义免费学。
1.《1小时拿下科技常识》
2.《常识判断押题宝典》
3.《常识判断调频考点速记900条》
4.《常识判断解题速度特训·15秒1道题【科技常识】》
5.《科技常识命题人精解100题》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