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通用版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2017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综合应用能力E类》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38.00 商品编号:10482
      • 折 扣 价:¥19.00已优惠¥19.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
        版  次:2017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国家及各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适用于E类)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第一篇  基础医学知识
                第一章  细胞生物学1
                    第一节  细胞知识概要1
                    第二节  细胞结构2
                    第三节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
                第二章  系统解剖学7
                    第一节  运动系统7
                    第二节  内脏学9
                    第三节  脉管系统14
                    第四节  神经系统16
                    第五节  感觉器官19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20
                第三章  组织胚胎学22
                    第一节  人体组织22
                    第二节  胚胎学24
                第四章  生理学25
                    第一节绪论25
                    第二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25
                    第三节  血液27
                    第四节  血液循环28
                    第五节  呼吸30
                    第六节  消化与吸收31
                    第七节  能量代谢与体温32
                    第八节  尿的生成和排出33
                    第九节  感觉器官的功能34
                    第十节  神经系统的功能35
                    第十一节  内分泌与生殖37
                第五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40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40
                    第二节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41
                    第三节  酶42
                    第四节  糖代谢43
                    第五节  脂类代谢44
                    第六节  生物氧化45
                    第七节  氨基酸代谢46
                    第八节  核苷酸代谢46
                    第九节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47
                    第十节R  NA的生物合成(转录)47
                    第十一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48
                    第十二节  基因表达调控49
                第六章  医学微生物学50
                    第一节  微生物的种类50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50
                    第三节  细菌的结构51
                    第四节  细菌的生理52
                    第五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52
                第七章  医学免疫学53
                    第一节  绪论53
                    第二节  抗原54
                    第三节  免疫器官54
                    第四节  免疫细胞55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56
                    第六节  补体系统56
                第八章  人体寄生虫学58
                    第一节  总论58
                    第二节  医学原虫59
                    第三节  医学蠕虫学61
                    第四节  医学节肢动物63
                第九章  药理学65
                    第一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65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65
                    第三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66
                    第四节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66
                    第五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66
                    第六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67
                    第七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67
                    第八节  局部麻醉药68
                    第九节  镇静催眠药68
                    第十节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68
                    第十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69
                    第十二节  抗精神失常药69
                    第十三节  镇痛药70
                    第十四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70
                    第十五节  钙拮抗药71
                    第十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71
                    第十七节  利尿脱水剂72
                    第十八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抗高血压药物74
                    第十九节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75
                    第二十节  抗心绞痛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76
                    第二十一节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77
                    第二十二节  组胺受体阻断药78
                    第二十三节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79
                    第二十四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80
                    第二十五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81
                    第二十六节  抗甲状腺药82
                    第二十七节  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83
                    第二十八节  抗微生物药85
                    第二十九节  抗结核病药87
                    第三十节  抗肿瘤药88
                第十章  病理学89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89
                    第二节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91
                    第三节  炎症92
                    第四节  肿瘤93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95
                    第六节  呼吸系统疾病96
                    第七节  消化系统疾病97
                    第八节  泌尿系统疾病98
                    第九节  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99
                    第十节  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100
            第二篇  临床医学知识
                第一章  诊断学102
                    第一节  常见症状102
                    第二节  体格检查106
                    第三节  实验诊断与辅助检查112
                第二章  呼吸系统114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114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4
                    第三节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115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116
                    第五节  呼吸衰竭117
                    第六节  肺炎118
                    第七节  肺癌119
                    第八节  支气管扩张120
                    第九节  肺结核120
                    第十节  胸部损伤121
                第三章  心血管系统123
                    第一节  心脏骤停123
                    第二节  心力衰竭124
                    第三节  心律失常125
                    第四节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26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128
                    第六节  原发性高血压128
                    第七节  心绞痛129
                    第八节  急性心肌梗死130
                    第九节  心肌病131
                    第十节  急性心包炎132
                    第十一节  休克132
                    第十二节  周围血管疾病133
                第四章  消化系统135
                    第一节  食管癌135
                    第二节  慢性胃炎135
                    第三节  上消化道大出血136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137
                    第五节  胃癌138
                    第六节  肝硬化139
                    第七节  肝性脑病140
                    第八节  原发性肝癌141
                    第九节  胆石病141
                    第十节  胆道感染142
                    第十一节  急性胰腺炎142
                    第十二节  胰腺癌143
                    第十三节  急性肠梗阻144
                    第十四节  急性阑尾炎145
                    第十五节  溃疡性结肠炎145
                    第十六节  结、直肠癌146
                    第十七节  痔、肛裂147
                    第十八节  常见腹外疝147
                    第十九节  腹部损伤148
                第五章  泌尿系统150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150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150
                    第三节  尿路感染151
                    第四节  泌尿系损伤152
                    第五节  尿石症152
                    第六节  肾、膀胱肿瘤153
                    第七节  前列腺增生153
                    第八节  肾衰竭154
                第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155
                    第一节  妊娠生理155
                    第二节  妊娠诊断156
                    第三节  孕期监护与孕期保健157
                    第四节  正常分娩158
                    第五节  正常产褥160
                    第六节  病理妊娠160
                    第七节  妊娠并发症164
                    第八节  异常分娩164
                    第九节  分娩期并发症165
                    第十节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166
                    第十一节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167
                    第十二节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168
                    第十三节  生殖内分泌疾病168
                    第十四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169
                    第十五节  子宫脱垂169
                第七章  血液系统171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171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172
                    第三节  急性白血病172
                    第四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73
                    第五节  过敏性紫癜173
                第八章  内分泌系统174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74
                    第二节  糖尿病175
                第九章  神经、精神系统177
                第十章  运动系统179
                    第一节  骨折179
                    第二节  常见的关节脱位180
                    第三节  常见的神经损伤180
                    第四节  骨肿瘤181
                    第五节  劳损性疾病181
                    第六节  非化脓性关节炎183
                第十一章  儿科185
                    第一节  生长发育185
                    第二节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86
                    第三节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187
                    第四节  感染性疾病188
                    第五节  消化系统疾病189
                    第六节  呼吸系统疾病190
                    第七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191
                    第八节  泌尿系统疾病192
                    第九节  小儿造血系统疾病193
                    第十节  神经系统疾病194
                第十二章  传染病195
                    第一节  概述195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195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196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97
                    第五节  疟疾198
                    第六节  伤寒198
                第十三章  其他199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199
                    第二节  体液平衡与补液200
                    第三节  外科感染201
                    第四节  烧伤201
                    第五节  中毒202
                第十四章  中医学204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204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206
                    第三节  方剂学208
                    第四节  中药学210
            第三篇  公共卫生知识
                第一章  预防医学212
                第二章  流行病学214
                第三章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16
                第四章  卫生监督学222
                第五章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24
                第六章  卫生微生物学229
                第七章  社会医学234
            第四篇  医学相关知识
                第一章  医学心理学237
                    第一节  绪论237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基础237
                    第三节  心理卫生239
                    第四节  心身疾病240
                    第五节  心理评估241
                    第六节  心理治疗242
                    第七节  医患关系243
                    第八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243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245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概述245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249
                第三章  卫生政策及法律法规255
                    第一节  执业医师法255
                    第二节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56
                    第三节  母婴保护法257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法259
                    第五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60
                    第六节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61
                    第七节  献血法262
                    第八节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264
                    第九节  与护士执业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264
            第五篇  题型解析
                第一节  公共卫生管理岗位·解题267
                第二节  中医临床岗位·解题270
                第三节  西医临床岗位·解题272
                第四节  护理岗位·解题275
                第五节  医技岗位·解题277
                第六节  药剂岗位·解题278

         

        文摘

        第一篇  基础医学知识
        第一章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观念和方法,从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各级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  细胞知识概要

            考点一:细胞的基本概念
            1.概念: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2.细胞的基本共性: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DNA-RNA的遗传装置;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考点二: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生物膜结构系统(以脂质及蛋白质为主);遗传信息表达系统(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细胞骨架系统(由特异蛋白分子装配构成)。
            考点三:病毒
            1.概念:病毒是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微小,直径约10~30nm。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分为两大类:DNA病毒与RNA病毒。
            2.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复制)、吸附、侵入、复制、成熟、释放。
            考点四: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即没有核膜,遗传的信息量小,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环状DNA分子构成。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重要的代表:细菌和蓝藻。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考点五: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1.相同点
            细胞质膜结构相似;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并具有相同的遗传密码;细胞分裂增殖为一分为二的方式;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机制相同;糖酵解和TCA循等代谢机制相同;有的化学能贮能机制相同,如原核细胞的ATP合成酶位于细胞质膜上,真核细胞的位于线粒体膜上;光合作用机制相同;膜蛋白的合成和插入机制相同;均通过蛋白酶体,即蛋白质降解结构降解蛋白质。
            2.不同点
            区别点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小,0.1~10μm
            大,10~100μm
            染色体形状
            环状DNA分子构成,单个染色体
            线性DNA分子与蛋白质结合组成,2个染色体以上
            核膜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增殖(分裂)
            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内膜
            无独立的内膜
            有,分化成各种细胞器
            鞭毛构成
            鞭毛蛋白
            微管蛋白
            核糖体
            70S(50S+30S)
            80S(60S+40S)
            核外DNA
            细菌有质粒DNA
            线粒体DNA、叶绿体DNA
            细胞壁
            肽聚糖
            纤维素、果胶(植物细胞)

        第二节  细胞结构

            考点一: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1.细胞质膜,曾称细胞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2.生物膜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特点:(1)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
            3.膜脂是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4.细胞膜的基本功能:细胞屏障与渗透作用;参与转运过程;细胞识别;细胞连接;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等(鞭毛、伪足)。
            考点二:物质的跨膜运输
            1.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特点
            (1)载体蛋白: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分子。
            (2)通道蛋白:由几个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溶质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
            2.主动运输
            (1)概念:主动运输是指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的跨膜运输方式。
            (2)特点:①运输方向;②膜转运蛋白;③消耗能量;④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3)类型:钠钾泵、钙泵、质子泵。
            3.被动运输
            (1)概念:被动运输是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运转。
            (2)特点:运输方向;跨膜动力;能量消耗;膜转运蛋白。
            (3)类型: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
            4.Na+-K+泵,是动物细胞中由ATP驱动的将Na+输出到细胞外同时将K+输入细胞内的运输泵,实际上是位于细胞膜脂双分子层中的载体蛋白,是一种Na+/K+ATP酶,在ATP直接提供能量的条件下能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
            5.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
            (1)胞饮作用:细胞对液体物质或细微颗粒物质的摄入和消化过程。
            (2)吞噬作用:将大颗粒物质(如微生物、衰老死亡细胞及细胞碎片等)转运入胞内的作用。
            6.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细胞摄取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将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考点三:线粒体
            1.线粒体结构与化学组成
            ①外膜:含孔蛋白,通透性高。
            ②内膜:高度不通透性,向内折叠形成嵴。含有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
            ③膜间隙: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
            ④基质:含可溶性蛋白质性质的胶状物质,呈均质状。
            2.线粒体功能
            线粒体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
            3.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过程实际上是能量转换过程,ADP转变为ATP是一个磷酸化的过程。
            考点四:真核细胞内膜系统
            1.细胞质基质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和内含物以外的、较为均质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称为细胞质基质或胞质溶胶。
            2.细胞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特有的,在结构、功能和发生上相互关联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膜性结构。
            3.内质网
            (1)概念:内质网是交织分布在细胞质中的由膜围成的腔形成互相沟通的网状结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①内质网膜;②内质网腔;③核糖体。
            (2)功能: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与脂类合成的基地,几乎全部脂类和多种重要蛋白都是在内质网合成的。
            4.高尔基复合体
            (1)高尔基体结构是由扁平膜囊和大小不等的囊泡构成。
            (2)高尔基体的功能:细胞内大分子加工、分选和运输的一个主要交通枢纽。①蛋白质的分选和运输。②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③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膜泡运输)。④参与溶酶体的形成。⑤参与膜的转化和更新。
            考点五:细胞骨架
            1.细胞骨架的概念
            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丝。
            2.微丝
            (1)结构组成:微丝的结构成分是肌动蛋白,将肌动蛋白形成的微丝又称为纤维形肌动蛋白。
            (2)特异性药物:细胞松弛素可以导致微丝解聚;鬼笔环肽可抑制微丝解聚。
            (3)功能:维持细胞形态,赋予质膜机械强度;微绒毛;应力纤维;参与胞质分裂;肌肉收缩。
            3.微管
            (1)结构组成:微管是以微管蛋白亚基为基本构件构成的。
            (2)特异性药物:秋水仙素阻断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可破坏纺锤体结构;紫杉酚能促进微管的装配,并使已形成的微管稳定。
            (3)功能: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内物质的运输;鞭毛运动和纤毛运动;纺锤体与染色体运动。
            4.中间丝
            中间丝是由不同类型的中间丝蛋白组成的。
            考点六:细胞核与染色体
            1.细胞核: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信息中心。
            2.核孔复合体的功能: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
            3.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分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4.核小体结构要点:①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②每个核小体包括:DNA超螺旋、八聚体、一个分子的组蛋白H。③60个碱基对的DNA形成两个核小体核心颗粒间的连接部分。
            5.染色体,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由染色质聚缩成的棒状结构。
            6.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模型:①一级结构:核小体(核小体串珠结构)。②二级结构:螺线管。③三级结构:超螺线管。④四级结构:染色单体。
            7.染色体DNA三元件:①DNA复制起点。②着丝粒。③端粒。

        第三节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考点一:细胞周期的概念
            细胞周期指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并均等地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分为:细胞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期。
            考点二:细胞周期分期
            细胞周期分裂间期G1→蛋白质的合成S→DNA的复制G2→蛋白质的合成物质准备分裂期前期→染色体、纺锤体形成,染色体散乱排、列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子代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1)G1期:与DNA合成启动相关,RNA、蛋白质、糖类、脂质等开始合成;染色质去凝集。晚G1期有一检验点。
            (2)S期:DNA复制与组蛋白合成同步,组成核小体串珠结构, S期DNA合成不同步;中心体也在此期完成复制。
            (3)G2期:合成ATP、蛋白质和RNA。 G2期检验点。
            (4)M期:细胞分裂期。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即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
            考点三: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mitosis)又称为间接分裂,特点是有纺锤体的出现和染色体的形成,最终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过程。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胞质分裂期6个时期。
            考点四: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细胞只进行一次DNA复制,随后进行两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第二章  系统解剖学
        第一节  运动系统

            考点一:骨学
            1.骨的分类:成人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按形态,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包括骨质,骨膜,骨髓,其他(骨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等。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内含红骨髓,有造血功能;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3.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它们分别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4.颅,颅骨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可分为上部的脑颅和前下部的面颅。脑颅骨有8块,包括成对的颞骨和顶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面颅骨有15块。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5.上肢骨:(1)上肢带骨:锁骨和肩胛骨。锁骨骨折多在中、外1/3交界处。(2)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手骨包括8块腕骨、5块掌骨、14块指骨。
            6.下肢骨:(1)下肢带骨(髋骨):髋骨上部扁阔,中部窄厚,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16岁左右完全融合。(2)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考点二:关节学
            1.骨连结的形式: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
            (1)纤维连结:两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结,之间无腔隙,活动范围很小或不活动。
            (2)滑膜关节连结: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具有腔隙,活动性较大。
            2.滑膜关节,简称关节。
            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1)关节面,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凸面称关节头,凹面称关节窝。关节面上被覆有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内无血管、神经,营养由滑液和关节囊周围的血管供应。
            (2)关节囊,滑膜分泌的滑液,有润滑、减少摩擦和营养关节软骨的作用。
            (3)关节腔,由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有一定作用。
            考点三:躯干骨的连结
            1.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形成。
            (1)椎骨的连结:椎间盘、椎骨间的韧带。
            (2)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
            脊柱侧面观,可见脊柱呈“S”形,有颈、胸、腰和骶四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这些弯曲使脊柱具有弹性,从而缓冲了在跑、跳和走路时所产生的震动。
            2.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
            考点四:附肢骨的连结
            1.上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1)胸锁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连结的唯一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的锁切迹及第1肋软骨的上面构成。
            (2)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3)肘关节:是复关节,包括三个关节:①肱尺关节;②肱桡关节;③桡尺近侧关节。
            (4)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
            2.下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1)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
            (2)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关节囊坚韧致密,周围有韧带加强。
            (3)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形。
            (4)足关节:包括距小腿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5)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
            考点五:骨骼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全身共有600多块骨骼肌,约占体重的40%。每块肌肉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执行一定的功能。全身骨骼肌可分为头肌、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考点六:头肌
            头肌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1.面肌,主要分布于面部口、眼、鼻等孔裂周围,因面肌可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故又叫表情肌。
            2.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配布于下颌关节周围,参与咀嚼运动。
            考点七:颈肌
            颈肌可依其所在位置分为颈浅肌与颈外侧肌、颈前肌、颈深肌三群。
            胸锁乳突肌:为颈阔肌所覆盖,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二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其作用是一侧肌肉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面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向后仰。
            考点八:躯干肌
            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
            1.背肌,分浅、深两群。浅群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深群主要有竖脊肌。
            2.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3.膈,是指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向上膨隆呈穹窿形的薄层结构。膈为主要的呼吸肌,可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喷嚏及分娩等活动。
            4.腹肌,位于胸廓下缘与骨盆上缘之间,构成腹壁。主要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
            考点九:四肢肌
            1.上肢肌:上肢带肌(主要的上肢带肌是三角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2.下肢肌:下肢肌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1)股四头肌:由四个头组成,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和股内肌。股四头肌的功能是使小腿伸、大腿伸和屈,伸膝(关节)屈髋(关节),并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2)股二头肌:有长短二个头,基本功能是使小腿后屈。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个头合并,止于腓骨头。作用是伸髋屈膝。

        第二节  内脏学

            考点一:口腔
            1.口腔各壁
            (1)唇分上唇和下唇。
            (2)颊是口腔的两侧壁。在上颌第2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有腮腺管乳头,其上有腮腺管的开口。
            (3)腭是口腔的上壁,分隔鼻腔与口腔。腭分硬腭和软腭两部分。
            (4)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由腭垂、腭帆后缘、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2.牙
            (1)牙的种类和排列:人的一生中,先后有两组牙发生,第一组称乳牙,第二组称恒牙。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时开始萌出乳牙,6岁左右,乳牙开始脱落,逐渐更换成恒牙,恒牙全部出齐共28~32个,上、下颌各14~16个。
            (2)牙的形态:每个牙均可分为牙冠、牙根和牙颈3部分。
            (3)牙组织:牙由牙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
            考点二:咽
            1.位置:咽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方固定于颅底,向下于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续于食管。
            2.形态:咽呈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长约12cm,其内腔称咽腔。
            3.分部:按照咽的前方毗邻,以腭帆游离缘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可将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部。咽腔的口咽和喉咽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考点三:食管
            1.位置:食管长约25cm,上端在第 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约平第11胸椎体高度,与胃的贲门连接。
            2.分部:食管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
            3.形态:食管最重要的特点是有 3处生理性狭窄,三个狭窄处是食管内异物容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1)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 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
            (2)第二狭窄为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 25cm。
            (3)第三狭窄为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 40cm。
            考点四:胃
            1.胃是消化管各部中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成人胃的容量约1500ml。胃除有受纳食物和分泌胃液的作用外,还有内分泌功能。
            2.形态:胃分前、后壁,大、小弯,入、出口。胃前壁朝向前上方,后壁朝向后下方。胃小弯凹向右上方,其最低点弯度明显折转处,称角切迹。胃大弯大部分凸向左下方。胃的近端与食管连接处是胃的入口,称贲门。贲门的左侧,食管末端左缘与胃底所形成的锐角,称贲门切迹。胃的远端接续十二指肠处,是胃的出口,称幽门。
            3.分部:通常将胃分为4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及幽门部。
            考点五: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在成人身体中全长约5~7m,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3部,是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并具有某些内分泌功能。
            1.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全长约25cm,十二指肠整体上呈“C”形,包绕胰头。十二指肠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2.空肠与回肠
            空肠上端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回肠下端接续盲肠。一般是将空、回肠全长的近侧2/5称空肠,远侧3/5称回肠。
            考点六:大肠
            大肠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1.5m,全程围绕于空、回肠的周围,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5部分。
            大肠的主要功能为吸收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考点七:肝
            1.位置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呈棕红色,质地柔软而脆弱,易受外力冲击而破裂,从而引起腹腔内大出血。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2.肝的形态
            肝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4缘。肝上面膨隆,与膈相接触,又称膈面。肝膈面上有镰状韧带附着,借此将肝分为左、右两叶。肝左叶小而薄,肝右叶大而厚。肝下面凹凸不平,邻接一些腹腔器官,又称脏面。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3条沟。横沟为肝门,有肝管、肝动脉、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在肝的脏面,借“H”形沟将肝分为4个叶:左叶位于左纵沟的左侧,右叶位于右纵沟的右侧,方叶位于肝门之前,尾状叶位于肝门之后。
            3.肝外胆道系统
            肝外胆道系统是指走出肝门之外的胆道系统而言,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这些管道与肝内胆道一起,将肝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腔。
            考点八:鼻旁窦
            鼻旁窦是鼻腔周围含气颅骨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腔内衬以黏膜并与鼻腔黏膜相移行。鼻旁窦有4对,分别为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左右对称排列。鼻旁窦能温暖与湿润空气,对发音产生共鸣。
            考点九:喉
            喉由喉软骨和喉肌构成。它既是呼吸的管道,又是发音的器官。上界是会厌上缘,下界达环状软骨下缘。借喉口通喉咽部的后部,以环气管韧带连接气管。喉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考点十:气管与支气管
            1.气管,气管位于喉与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的气管杈之间,起于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气管由气管软骨、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气管软骨由14~17个缺口向后,呈“ C”形的透明软骨环构成。
            2.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细而长,嵴下角大,斜行,通常有7~8个软骨环;右主支气管短而粗,嵴下角小,走行较直,通常有3~4个软骨环,经气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侧。
            考点十一:肺
            1.位置
            肺位于胸腔,坐落于膈肌上方、纵隔的两侧。肺的表面被覆脏胸膜,透过脏胸膜可见许多呈多角形的小区,称肺小叶,其发炎称小叶肺炎。
            2.肺的形态
            肺呈圆锥形,纵隔面中央有椭圆形凹陷,称肺门,其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的出入。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裉结缔组织包裹,构成肺根。左肺前缘下部有心切迹,左肺斜裂由后上斜向前下,将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的斜裂和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考点十二:肾
            1.形态
            肾是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形似蚕豆,位于腹后壁。肾分内、外两缘,前、后两面及上、下两端。右肾由于肝关系比左肾略低1~2厘米。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肾门诸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肾蒂,右肾肾蒂较左侧短。肾蒂内各结构的排列关系,自前向后顺序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末端;自上向下顺序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
            2.位置
            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属腹膜外位器官。左肾在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2~3腰椎间盘之间;右肾则在第12胸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体上缘之间。
            3.被膜
            通常将肾的被膜分为三层,即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考点十三:输尿管
            输尿管是成对的、位于腹膜外位的肌性管道。平第2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
            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①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②中狭窄,位于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③下狭窄,位于输尿管的壁内部。
            考点十四:膀胱
            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分尖、体、底和颈四部。膀胱尖朝向前上方,由此沿腹前壁至脐之间有一皱襞为脐正中韧带。膀胱的后面朝向后下方,呈三角形,为膀胱底。膀胱尖与底之间为膀胱体。膀胱的最下部称膀胱颈。
            考点十五: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和附属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组成。男性外生殖器为阴茎和阴囊,前者是男性交媾器官,后者容纳睾丸和附睾。
            1.睾丸
            睾丸是微扁的椭圆体,分前后缘、上下端和内外侧面。前缘游离;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并与附睾和输精管睾丸部相接触。睾丸表面有一层坚厚的纤维膜,称为白膜。
            2.前列腺
            (1)位置:前列腺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前列腺底与膀胱颈、精囊腺和输精管壶腹相邻。
            (2)形态:前列腺呈前后稍扁的栗子形,上端宽大称为前列腺底,邻接膀胱颈;下端尖细,称为前列腺尖,位于尿生殖膈上。
            考点十六:男性尿道
            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的功能。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止于阴茎头的尿道外口,男性尿道可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三部分。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称为后尿道。
            尿道有三个狭窄、三个膨大和两个弯曲。
            (1)三个狭窄:分别位于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以外口最窄。尿道结石常易嵌顿在这些狭窄部位。
            (2)三个膨大:分别位于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舟状窝。
            (3)两个弯曲:是凸向下后方的耻骨下弯和凸向上前方的耻骨前弯。
            考点十七: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以及附属腺(前庭大腺)。外生殖器即女阴。
            1.卵巢
            卵巢呈扁卵圆形,略呈灰红色,被子宫阔韧带后层所包绕,可分为内、外侧两面,前、后两缘和上、下两端。
            2.输卵管
            输卵管是输送卵子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连于子宫底的两侧。输卵管由内侧向外侧分为四部:
            (1)输卵管子宫部:位于子宫内部的一段,直径最细,以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
            (2)输卵管峡部:细而直,输卵管结扎术常在此进行。
            (3)输卵管壶腹部:粗而长,供血丰富,约占输卵管全长的2/3。卵子一般在壶腹内受精。
            (4)输卵管漏斗部:为输卵管末端膨大的部分。输卵管腹腔口周围,输卵管末端的边缘形成许多细长的指状突起,称为输卵管伞,盖于卵巢表面,其中一个较大的突起连于卵巢,称为卵巢伞。
            3.子宫
            (1)形态:成人未孕子宫呈前后稍扁,倒置的梨形。子宫分为底、体、颈三部。子宫底为输卵管子宫口水平以上的部分,宽而圆凸。子宫颈为下端较窄而呈圆柱状的部分,由突入阴道的子宫颈阴道部和阴道以上的子宫颈阴道上部组成。子宫颈为肿瘤的好发部位。子宫底与子宫颈之间为子宫体。子宫两侧缘的上部与输卵管相接处称子宫角。子宫体与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相接较为狭细的部分称子宫峡。
            (2)位置:子宫位于小骨盆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临床上统称子宫附件。附件炎即指输卵管炎和卵巢炎。未妊娠时,子宫底位于小骨盆入口平面以下,朝向前上方。子宫颈的下端在坐骨棘平面的稍上方。
            考点十八:腹膜形成的结构
            壁腹膜与脏腹膜之间,或脏腹膜之间互相返折移行,形成许多结构,这些结构不仅对器官起着连接和固定的作用,而且也是血管、神经等进入脏器的途径。
            1.网膜:网膜是与胃小弯和胃大弯相连的双层腹膜皱襞,其间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和结缔组织等。分为小网膜、大网膜、网膜囊和网膜孔。
            2.系膜: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
            3.韧带:腹膜形成的韧带是指连接腹、盆壁与脏器之间或连接相邻脏器之间的腹膜结构,多数为双层,少数为单层腹膜构成,对脏器有固定作用。有的韧带内含有血管和神经等。
            4.皱襞、隐窝和陷凹。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