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通用版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2017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综合应用能力C类》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38.00 商品编号:10480
      • 折 扣 价:¥19.00已优惠¥19.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
        版  次:2017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国家及各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适用于C类)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上篇  自然科学专技知识点
                第一章  自然科技常识3
                    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概述3
                        一、什么是科学 ★★★3
                        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3
                    第二节  自然科技知识4
                        一、物理学4
                        二、化学5
                        三、生物学6
                        四、天文知识7
                        五、地理知识8
                        六、材料科学11
                        七、农业科学12
                        八、通信技术14
                第二章  科技实务常识16
                    第一节  科研项目管理16
                        一、科研项目管理的种类16
                        二、项目管理16
                        三、管理系统18
                    第二节  文献检索18
                        一、定义19
                        二、计算机文献检索19
                        三、文献检索的途径19
                        四、文献检索的步骤20
                    第三节  科技查新21
                        一、科技查新的对象21
                        二、科技查新的作用21
                        三、查新报告22
                        四、科技查新与文献检索及专家评审的主要区别22
                    第四节  专利申请文件23
                        一、专利申请23
                        二、专利请求书26
                        三、专利说明书27
                        四、权利要求书28
                        五、发明申报书29
                        六、申请文件撰写示例30
                    第五节  科技成果转化33
                        一、定义33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34
                        三、主体作用34
                        四、发展趋势35
                    第六节  统计学基础知识36
                        一、基本概念36
                        二、统计数据37
                        三、统计技术、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37
                        四、检验假设38
            下篇  考查能力及题型分类
                第一章  考查能力41
                    第一节  能力综述41
                    第二节  能力解读42
                        一、阅读理解能力42
                        二、逻辑思维能力43
                        三、数据加工能力45
                        四、文字表达能力48
                第二章  科技文献阅读题49
                    一、题型概述49
                    二、实战技巧49
                    三、真题援引56
                第三章  科技实务题60
                    一、题型概述60
                    二、实战技巧60
                    三、真题援引61
                第四章  论证评价题63
                    一、题型概述63
                    二、论证与反驳63
                    三、实战技法69
                    四、实例精讲70
                第五章  材料作文题73
                    第一节  什么是材料作文73
                        一、纠正认识误区73
                        二、材料作文写作的文体要求75
                        三、材料作文写作的注意事项76
                    第二节  把握文章的立意78
                        一、成功立意78
                        二、常用的立意思维78
                        三、立意的一般方法79
                        四、立意的具体方法81
                        五、注意求异的适度82
                    第三节  拟定文章的标题83
                        一、熟悉材料作文的标题83
                        二、拟定材料作文的标题84
                    第四节  熟悉文章开篇手法89
                        一、总结归纳类89
                        二、排比论证类89
                        三、实例展示类90
                        四、开启下文类91
                    第五节  解析文章结尾风格91
                        一、照应题目类91
                        二、升华主题类92
                        三、排比结题类93
                    第六节  诠释文章谋篇布局93
                        一、议论文的结构与写作方法94
                        二、架构文章的应试技巧97
                    第七节  全面赏析写作范文100
                    第八节  名言警句识记109
                    第九节  材料作文题精练题库117
            附录  时政热点精粹132
                第一节  2016年全国“两会”132
                    “两会”热词盘点132
                    总理答记者问134
                第二节  十八届五中全会解读135
                    一、全会概况135
                    二、全会重点内容解读135
                    三、“五中全会”的前世今生139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选)141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141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45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148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151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153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155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157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159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62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166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171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174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175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177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180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83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185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188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190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191
         

         

        文摘

        上篇自然科学专技知识点
        第一章自然科技常识
        第一节现代科学技术概述

            ●名●师●点●睛
            本节从科学的概念、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两方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做了基本的介绍,让考生对现代科学有个直观的了解。
            一、什么是科学 ★★★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
            (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他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否与某一因素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二)等效替代法
            用相等或容易测得的量代替不便直接求出的量,这种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现象、模型、过程等在意义、作用效果或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三)转换法
            在自然科学中对于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量,通过用易测量的量进行间接测量;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作转换法。
            (四)理想模型法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的反映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五)科学推理法
            推理法是根据已知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六)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自然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七)归纳法
            归纳法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从整体中选出的样本要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为了验证一个规律或定律,就要反复地通过实验来验证它的正确性,然后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八)图像法
            利用图像这种特殊且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各种现象的过程和规律,这种方法叫图像法。
            (九)猜想法
            猜想也称想象或幻想,是用已知的知识对某些未知的事物做出科学的预测。它是人的思维的最高境界,合理的想象往往是人类创造发明的源泉。

        第二节自然科技知识

            ●名●师●点●睛
            本节介绍了相关自然科技常识,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知识、地理知识、材料科学、农业科学、通信技术八大方面。
            一、物理学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 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其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 浴霸中的电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 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 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 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 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 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 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 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 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 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 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 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因为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 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二、化学
            ◆ 在紧闭门窗的房间里生火取暖或使用热水器洗澡,常产生一种无色、无味并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 能够破坏地球大气层,从而形成臭氧层空洞的气体是氟氯烃。
            ◆ 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体积分数)是75%。
            ◆ 医院输液常用的生理盐水,所含氯化钠与血液中含氯化钠的浓度大体上相等。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0.9%。
            ◆ 萘卫生球放在衣柜里变小,这是因为萘在室温下缓缓升华。
            ◆ 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过量累积,使地球红外辐射不能透过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温度升高,产生了“温室效应”。
            ◆ 医院放射科常用“钡餐”检查食道、胃等部位疾病,用作“钡餐”的物质是硫酸钡。
            ◆ 日常生活中油条、馒头里也加入一定量的碱,这种碱的化学名称是碳酸钠。
            ◆ 液化石油气早已进入家庭,它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若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改烧液化石油气,应采用的正确措施是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进入量。
            ◆ 泥瓦匠用消石灰粉刷墙,常在石灰中加入少量的粗食盐,这是利用粗食盐中含有的易潮解的物质潮解,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这种易解潮的物质是氯化镁。
            ◆ 我国古代书法家的真迹能保存至今的原因是使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使字迹久不褪色,这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 在字画上常留下作者的印鉴,其印鉴鲜艳红润,这是因为红色印泥含有不褪色、化学性质稳定的红色物质,这种物质是朱砂(硫化汞)。
            ◆ 盛在汽车、柴油机水箱里的冷却水,在冬天结冰后会使水箱炸裂。为了防冻,常加入少量的乙二醇。
            ◆ 医院里的灰锰氧或PP粉是高锰酸钾。
            ◆ 罐头中的防腐剂是苯甲酸钠。
            ◆ 水壶、保温瓶和锅炉中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 剧烈运动后,感觉全身酸痛,这是因为肌肉中增加了乳酸。
            ◆ 电视中播放文艺演出时,经常看到舞台上烟气腾腾,现在普遍用的发烟剂是乙二醇和干冰。
            ◆ 若长期存放食用油,最好的容器是玻璃或陶瓷容器。
            ◆ 不粘锅之所以不粘食物,是因为锅底涂上了一层特殊物质特氟龙,其化学名叫聚四氟乙烯,俗名叫“塑料王”。
            三、生物学
            生物技术又称为生物工程,或称为生物工程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来生产人类需要的各种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造生物,赋予生物以新的功能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等的工艺性综合技术体系。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传统生物技术又有着质的差别。
            在当今世界现代生物技术已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高新技术,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更成为领先技术,有人因此把21世纪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之所以会被如此重视和关注,不仅是因为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的关键技术,还在于它与理、工、农、医等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国民经济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生物技术既是现实生产力,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因此,了解并学好生物技术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及时和重要的。在此着重讨论生物技术中的一个方面——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是根据人们的科研或生产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片段),在体外切割,拼接形成重组DNA,然后将重组DNA与载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将其引入到没有该DNA的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
            因此,基因工程的原理就是对遗传物质进行操作,把编码所需要的蛋白或性状的控制基因转入其他基因组,从而得到所需要的产品。
            基因工程有两个重要的特征,第一是可把来自任何生物的基因转移到与其毫无关系的任何其他受体细胞中,因此可以按照人们的愿望,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第二是某一段DNA可在受体细胞内进行复制,为准备大量纯化的DNA片段提供了可能,拓宽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
            2.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项新型的现代生物技术,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由于基因工程的应用,给现代农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热点,给我国和全球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带来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农作物产品的营养价值,如:增加种子、块茎的蛋白质含量,改变植物蛋白的必需氨基酸比例等。
            (2)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如:抗病虫害、抗旱、抗涝、抗除草剂等性状。
            (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4)生物固氮的基因工程。若能通过基因工程把禾谷等非豆科植物转变为能同根瘤菌共生,或具固氮能力的植物,那么将代替无数个氮肥厂。在这一领域人们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进展显著。
            四、天文知识
            ◆ 行星
            定义: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
            常见行星: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土星和地球等。
            ◆ 恒星
            定义:由炽热气体(主要是氢和氦)组成,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常见恒星: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其次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
            ◆ 黑洞
            定义:一种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的特殊天体。
            特征:它体积小、密度大、引力强,有一个封闭的视界(即黑洞的边界),可以吸收一切进入视界的物质和辐射。
            形成:恒星进入晚期出现大爆发——向宇宙空间抛射出大量的物质,只留下一个致密的核心天体。如果这个天体的密度相对较小,就会形成白矮星;如果密度较大,就会形成中子星;如果密度特别大,就会形成黑洞。
            ◆ 银河系
            定义:由大约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的庞大的恒星体系。
            特征:透镜形的系统,中间厚、边缘薄;正面看像漩涡;侧面看像铁饼;主体部分似银盘;自转(离银河中心越近,自转越快,银河系边缘自转较慢)。
            ◆ 太阳系
            定义: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构成。
            特征:太阳是中心(集中了太阳系99.8%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环绕太阳公转;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主要是八大行星(距离由近至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的质量和体积最大);位于银河系的边缘附近,围绕银河系中心转一周需要2.5亿年。
            ◆ 太阳黑子
            定义:在太阳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圆圆的、明亮发光的气体——光球,光球上经常出现一些黑斑,这就是太阳黑子。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现黑子的国家。
            特征:非固态黑斑;太阳上物质活动最剧烈的区域(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活动存在着周期性;多数成群出现(“黑子群”,出现时会扰乱地球的电离层和磁场,并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引发极光);有生有灭。
            ◆ 色球和日珥
            色球:太阳大气的中间层是色球,位于光球之上。由于地球大气散射太阳光,形成了“蓝天”,所以我们平时无法用肉眼看到色球,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观测到。
            日珥:指从色球上面不时升起巨大的红色气浪。只有在日全食时或者借助于观测仪器才能观测到。
            ◆ 日冕和太阳风
            日冕:在太阳的最外面,有一层又厚又暗的大气,被称为“日冕”,形状与太阳的强弱活动有关。
            太阳风:日冕离太阳较远,受到的引力较小,高温又使日冕的物质运动加快,不时有一小部分高能带电粒子飞逸到行星际空间,似乎是从太阳吹出来的一股“风”,即“太阳风”。太阳风会干扰地球的磁场。
            ◆ 流星
            定义: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地球的引力会使这些固体物质高速落入地球的大气层,与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所产生的光迹。
            ◆ 彗星
            定义:一种在扁长轨道(极少数是近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质量较小的天体,因形状像扫帚,又被称为“扫帚星”,被古人视为不祥之物。
            组成:彗核(最明亮的部分,由冰冻的水、二氧化碳、氮和尘埃组成);彗发(彗核周围一层蓬松状的物质);彗尾(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发变大,太阳风将彗发的气体和微尘推开形成“彗尾”)。
            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恩克彗星。
            ◆ 天文台
            定义:古今中外的天文工作者进行天文观测和天文研究的基地。
            大约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天文台。
            五、地理知识
            ◆ 区时
            划分原因:地球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不同的地方时刻有差异。
            定义:国际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将全球的地方时统一规划为24个。在每个时区,各自使用一个统一的时刻,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个小时。
            ◆ 大气层
            定义: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的外表有一层厚厚的大气紧紧裹着地球。
            特点:离地面越近,大气的密度越大;越到高空,大气就越稀薄。
            组成:主要是氮气和氧气,少量氢、氩、氦、二氧化碳和臭氧等,以及一些固体微粒。
            划分:根据不同高度大气的特点,大气层可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
            ◆ 海市蜃楼
            定义:由于光线在大气层中的折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沙漠地区和海边,折射的光线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形成奇异的幻景。
            形成原因:地面景物反射的光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使其曲线投影到很远的地方成像,从而形成海市蜃楼。不过,海市蜃楼只能在无风或风力微弱的条件下出现。
            ◆ 极光
            形成原因:由于太阳的激烈活动,日冕放射出无数的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作用下,带电粒子流沿磁力线高速冲入两极上空的大气层,使地球高层大气受激发而发出极光。
            出现地点:高纬度地区,如南半球(南极光)、北半球(北极光)。
            极光带:极光出现最多的地带。
            ◆ 寒潮
            定义:又称寒流,指大范围的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迅速向中低纬度地区移动、扩散的现象。
            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中国):由于冷空气的侵入,在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或在24小时内气温下降7℃以上,最低气温降至3℃以下。
            分类:全国性寒潮(影响大部分地区的寒潮);区域性寒潮(只影响部分地区的寒潮)。
            ◆ 梅雨
            定义:每年春末夏初,从江淮流域经朝鲜半岛南端到日本南部会出现雨期较长的连阴雨。这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这种天气因此被称为“黄梅天”或“梅雨”。由于此时阴雨较多,空气很潮湿,物品极易受潮腐烂,因而又有“霉雨”之称。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形成原因:冷暖两股空气交锋的结果。
            ◆ 龙卷风
            特点:破坏力极强;涉及范围小;时间短;常一边旋转一边前进。
            形成原因:夏季暴雨天气使积雨云迅速发展,导致地面气温和高空气温相差五十多度,这样,热空气迅速上升,强烈的空气绕动产生旋转。当旋转作用大到一定程度时,龙卷风就形成了。
            ◆ 台风
            定义:发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一种强烈的大气漩涡。
            形成原因:在热带洋面,每年夏秋季节,湿热空气迅速上升,地面气压降低,周围较冷的空气就流过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强烈的空气漩涡。湿热气流在上升时遇冷凝结成水滴,并释放出热量,漩涡中心变暖,气压更低,更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周围的气流加速旋转,就有可能形成台风。
            ◆ 地球的结构
            地壳:是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坚硬的固体外壳,海洋部分的地壳最薄,陆地部分的地壳较厚。
            地幔:是地球中间的一层,是地球最大的部分,占整个地球体积的80%以上。
            地核:在地球的最里面,是地球的中心,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是熔化了的铁;内核是固体状态的铁,温度高达6000℃。
            ◆ 地震
            定义: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
            分类(按形成原因):构造地震(由于地球内部引力地质构造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地震);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塌陷地震(因岩层崩塌陷落而造成的地震)。
            地震等级: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标度,世界上记录到的强度最大的地震是9.0级。
            震源:地震发源地,在地下几公里、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
            地震烈度: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大小的标度,与距震中距离、震源深度以及地质构造有关。
            ◆ 四大洋
            定义:远离大陆、面积辽阔、水深2000—3000米以上的水域,是世界海洋的主体。
            太平洋:1.8亿平方千米(世界第一大洋),平均深度在4000米左右。马里亚纳海沟有11034米深,为世界海洋最深点。
            大西洋:9165.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597米。在海底中部,有一条大约长1.7万千米的大西洋海岭。
            印度洋:7617.4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711米。有“热带海洋”之称。
            北冰洋:1475万平方千米(世界最小的大洋)。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大洋。
            ◆ 岛屿
            定义:散布在江河湖海中的小块陆地,面积很小的叫屿,如鼓浪屿;面积较大的称为岛,如台湾岛;彼此相距较近的一群岛屿称为群岛,如夏威夷群岛。
            分类(按照成因):大陆岛(由于地壳运动或海水侵蚀而从大陆分裂出去的岛);火山岛(由从地壳内部喷出的碎屑物质堆积露出水面而形成的);珊瑚岛(由热带浅海区的珊瑚遗体、泥沙和碎屑及其他生物的甲壳堆积而成);冲积岛(主要是由河流泥沙堆积而成)。
            ◆ 海峡
            定义:海洋中连接两个相邻海区的狭窄水道,常被人们称为“海上走廊”。如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连接东海与南海的台湾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等。
            形成原因:地壳运动形成的。
            ◆ 海湾
            定义:洋或海伸入陆地的部分,一般三面靠陆,一面与海相连。
            我国海湾:山东半岛的胶州湾、北部的渤海湾、东部的杭州湾等。
            ◆ 山脉
            定义: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成脉状而被称为山脉。
            世界最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海拔最高山峰。
            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 平原
            定义: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差比较小的地区,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
            特点: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分类:构造平原;侵蚀平原;堆积平原。
            ◆ 高原
            定义: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顶面起伏较小、外围较陡的高地。
            著名高原: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南美的巴西高原,面积500万平方千米。
            ◆ 盆地
            定义:四周由山脉或高原环绕,中部比较低平或内部有小的丘陵、山脉,其形如盆状的地形称盆地。
            分类:构造盆地;侵蚀盆地。
            著名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盆地);我国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 河流
            定义:由一定区域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的凹地流动的水流。
            著名河流:长江、黄河、尼罗河、亚马孙河、雅鲁藏布江、莱茵河、伏尔加河、多瑙河等。
            ◆ 草原
            定义:在温带从半湿润到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旱生或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地带景观。
            著名草原:欧亚草原区(世界最大草原区)、北美草原区、潘帕斯草原、非洲热带草原。
            ◆ 沙漠
            定义:地表覆盖流沙、沙丘分布广泛的地区(全世界的沙漠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0%)。
            形成原因:气候条件。
            分类:温带沙漠(如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热带和亚热带沙漠(如撒哈拉沙漠)。
            ◆ 湖泊
            定义:在陆地上较为封闭的天然洼地里积蓄的流动缓慢或停滞的水体,号称“天然水库”。
            世界之最:最大湖泊——里海;最深湖泊——贝加尔湖;最低、最咸湖泊——死海。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 运河
            定义:由人工开凿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水道。
            分类:沟通内陆水系的运河、沟通世界海洋的运河、以灌溉为主综合利用的运河。
            三大国际运河:基尔运河、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中国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六、材料科学
            1.超导材料
            某种物质在低温范围内,当温度降到某一定值时,电阻突然消失,几乎为零,这种现象叫作超导现象,具有这种性质的物质称为超导材料或超导体。
            超导材料主要分为常规超导体(也称低温超导体, 包括金属元素超导材料、合金超导材料、金属间化合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体(如:氧化物超导材料)和有机超导体(如:RbCs2C60)等。
            超导材料主要具有三大特点:(1)直流电阻为零;(2)完全反磁性;(3)有量子效应。这些特征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能源、交通等部门。
            超导材料的应用主要有:(1)制作磁体,应用于电机、高能粒子加速器、磁悬浮运输、受控热核反应、储能等;可制作电力电缆,用于大容量输电(功率可达10000MW);可制作通信电缆和天线,其性能优于常规材料。(2)制作无摩擦陀螺仪和轴承。(3)制作一系列精密测量仪表以及辐射探测器、微波发生器、逻辑元件等。
            2.纳米材料
            目前,国际上将处于1nm—100nm尺度范围内的超微颗粒及其致密的聚集体,以及由纳米微晶所构成的材料,统称为纳米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有机、无机和生物等多种粉末材料。
            由于纳米材料尺寸特别小,它就产生了两种效应,即小尺寸引起的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即它的表面积比较大,处于表面上的原子数目的百分比显著增加,当材料颗粒直径只有1纳米时,原子将全部暴露在表面,因此原子极易迁移,使其物理性能发生极大变化。一是它对光的反射能力变得非常低;二是其机械、力学性能成几倍增加;三是其熔点会大大降低;四是其有特殊的磁性。
            由于纳米材料的上述特性,其大致有如下用途:
            (1)纳米结构材料:包括纯金属、合金、复合材料和结构陶瓷,具有十分优异的机械、力学及热力性能。可使构件重量大大减轻。
            (2)纳米催化、敏感、储氢材料:用于制造高效的异质催化剂、气体敏感器及气体捕获剂,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石油化工、新型洁净能源等领域。
            (3)纳米光学材料:用于制作多种具有独特性能的光电子器件。如量子阱GaN型蓝光二极管、量子点激光器、单电子晶体管等。
            (4)纳米结构的巨磁电阻材料:磁场导致物体电阻率改变的现象称为磁电阻效应,对于一般金属其效应常可忽略。但是某些纳米薄膜具有巨磁电阻效应。在巨磁电阻效应发现后的第6年,1994年IBM公司研制成巨磁电阻效应的读出磁头,将磁盘记录密度一下子提高了17倍。这种材料还可以制作测量位移、角度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汽车测速、非接触开关、旋转编码器中。
            (5)纳米微晶软磁材料:用于制作功率变压器、脉冲变压器、扼流圈、互感器等。
            (6)纳米微晶稀土永磁材料:将晶粒做成纳米级,可使钕铁硼等稀土永磁材料的磁能积进一步提高,并有希望制成兼备高饱和磁化强度、高矫顽力的新型永磁材料(通过软磁相与永磁相在纳米尺度的复合)。
            七、农业科学
            1.集约农业
            集约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方式。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到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它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因此称为集约农业。农业集约经营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并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和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状况的影响。
            主要西方国家的农业,都经历了一个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发展过程,然而由于各国条件不同,在实行集约化的过程中则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广泛地使用机械和电力,有的侧重于选用良种、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并实施新的农艺技术。前者以提高(活)劳动生产率为主,后者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国,长期以来,农业集约经营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的资金、技术集约经营也在发展。目前集约农业具体表现为大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灌溉,增施肥料,改造中低产田,采用农业新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实行机械化作业等。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等地区均属集约农业。
            农业集约化通过使用高产农作物品种、化肥、杀虫剂、灌溉以及农业机械化,从根本上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快速增长的人口与耕地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2.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设施农业具有节水、聚能、高产、高效等特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现代设施农业涵盖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园艺技术、栽培技术和管理等学科,内容包含设施栽培、饲养,各类型玻璃温室,塑料大棚,连栋大棚,中、小型塑料棚及地膜覆盖,还包括所有进行农业生产的保护设施。
            设施农业的类型主要有五种:阳畦、小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智能温室。其中智能温室是设施农业的代表,现代化智能温室是实现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设施。完整的智能温室由温室框架结构、温室材料、通风系统、灌溉施肥系统等组成。
            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通过综合应用现代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加快设施农业建设,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它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简单地说生态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具有如下特点:
            (1)生态农业是建立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基础上的一种科学性的农业;
            (2)生态农业是一种大农业生产,是注重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一种综合性的农业;
            (3)生态农业是一种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产出的高效农业;
            (4)生态农业是一种优化了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其内部组成与结构复杂,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干扰的缓冲能力和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一种具有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
            (5)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系统,一切副产品都要再循环,尽量减少损失,提倡使用固氮植物、作物轮作以及正确处理和使用农家肥料等技术来保持土壤肥力。
            简单地说,生态农业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农业。它不单纯着眼于短期的产量,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生态农业模式的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类型:
            (1)时空结构型。这是一种根据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地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2)食物链型。这是一种按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地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工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
            (3)时空食物链综合型。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
            生态农业长期追求的目标是把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和现代农业技术按照生态优化的规律加以集成,建立起具有生态合理、经济高效的现代化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是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的现代农业。
            八、通信技术
            (一)现代通信技术概况
            通信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19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并设计莫尔斯电报码。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传输语音,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设备,从而开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通信作为传输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
            目前,通信技术正发生着百年未遇的巨大变化。现代通信已由原先单纯的信息传递功能逐步深入到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如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等各个领域。特别是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 如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等的不断进步,以及卫星电视广播网、分组交换网、用户电话网、国际互联网络等通信网的建设,通信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经济的基本要素,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
            从总体上看,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技术。通信系统是指点对点通信所需的全部设施,而通信网是由许多通信系统组成的多点之间能相互通信的全部设施。
            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二)现代通信技术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类进入了虚拟时代、数字时代。其虚拟性激发了人们创造能力的巨大发展。通信技术的进步还改变了人们的某些生活方式。比如:借助光纤通信技术,远程教育、家庭办公、远程医疗、网络购物等原本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现在借助于高性能的通信网和计算机都已经实现。
            通信技术对政治的影响最集中表现于军事方面,通信技术在战争中一直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通信业是个高技术行业,由于新技术的使用,运营商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还开发出了如数据业务、视频业务、短信业务等新服务品种,多方面地满足消费者需要。 
            现代通信技术还使得电子商务成为可能,为企业交易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通信不仅在预报气象变化、传递气象信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战胜洪水等自然灾害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典型标志,目前通信技术总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六化”,即数字化、综合化、融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这些方式的实现, 最终取决于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三大领域的发展程度。实现毫米波卫星通信和卫星通信体制的数字化及通信网数字化应是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
            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再考虑到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具备以下特点:
            1.从点到点通信向多点间通信发展
            传统的点到点间的通信方式,将难以满足未来市场发展的需求,而实现多点间的通信,如电视会议系统等,将是未来通信技术的一大特点。
            2.双(多)向控制
            通信系统的交互性将表现得更充分,参与通信的任何一方都可发出控制请求并得到系统的响应。
            3.实时性
            随着CPU的运行速度、交换设备的信息转换速度、信源的编解码速度、信道传输速度以及信道容量的提高,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将得到极大提高。诸如目前可视电话、WWW等服务项目中的静态图像传送,将来很可能被实时动态图像传输所代替。
            4.多元化立体信息的通信
            人类从自然界获得信息靠的是视、听、触、嗅、味觉,而当前的通信系统只能满足人们的视听感觉。未来市场的需求必定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它提供的信息更接近于自然信息源。虽然视听感觉已占了人类获取信息量的90%, 但更加全面、更加逼真的信息交流始终是人类追求的更高目标。因此,未来通信的信息将是包含视、听、触、嗅觉在内的立体信息。
            5.信息再现的仿真化
            通信系统传输的信息在到达目的地后,需要以数据、文本、图像、声音等形式恢复再现。目前通信系统中普遍使用的显示器、喇叭等配置,其恢复的视场、声场与真实环境相去甚远。而近年来以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仿真系统,却可达到很高的模拟真实环境的水平。因而,未来通信系统在实现信息重现时,高仿真度也将是其一大特点。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