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通用版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2017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综合应用能力A类》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52.00 商品编号:10287
      • 折 扣 价:¥26.00已优惠¥26.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国家及各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适用于A类)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绪论综合应用能力概述1
                一、考试性质和目标1
                二、考试内容和测评要素1
                三、试卷结构及题型分析2
                四、备考策略4
            第一章  归纳概括题6
                第一节  归纳概括题概述6
                    一、审清题目——概括的前提6
                    二、全面准确——概括的标准8
                    三、提取、呈现信息点——概括的目的10
                第二节  单一式概括题14
                    一、题型简介及技巧速递14
                    二、真题实解15
                第三节  综合式概括题19
                    一、题型简介及技巧速递19
                    二、真题实解20
            第二章  综合分析题27
                第一节  综合分析题概述27
                    一、作答原则27
                    二、分析方法28
                    三、作答逻辑38
                第二节  观点分析题40
                    一、题型简介及技巧速递40
                    二、真题实解40
                第三节  影响分析题49
                    一、题型简介及技巧速递49
                    二、真题实解50
                第四节  原因分析题52
                    一、题型简介及技巧速递52
                    二、真题实解53
                第五节  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分析题55
                    一、题型简介及技巧速递55
                    二、真题实解55
                第六节  对比分析题58
                    一、题型简介及技巧速递58
                    二、真题实解59
                第七节  词句、概念解释题66
                    一、题型简介及技巧速递66
                    二、真题实解67
            第三章  提出对策题73
                第一节  提出对策题概述73
                    一、什么是对策73
                    二、考试大纲对提出对策题的要求73
                    三、提对策须遵循的基本原则74
                    四、快速有效提对策的方法75
                第二节  常规型对策题82
                    一、题型简介及技巧速递82
                    二、真题实解84
                第三节  案例启示型对策题86
                    一、题型简介及技巧速递87
                    二、真题实解87
            第四章  公文类写作题90
                第一节  公文类写作题概述90
                    一、题型介绍90
                    二、公文的基本结构部件和书写格式91
                    三、公文及事务文书的语言风格92
                    四、作答思路92
                第二节  法定公文95
                    一、文种简介及技巧速递96
                    二、真题实解97
                第三节  事务文书104
                    一、文种简介及技巧速递104
                    二、真题实解112
            第五章  材料作文题126
                第一节  什么是材料作文126
                    一、纠正认识误区126
                    二、材料作文写作的文体要求128
                    三、材料作文写作的注意事项129
                第二节  把握文章的立意130
                    一、成功立意130
                    二、常用的立意思维131
                    三、立意的一般方法132
                    四、立意的具体方法133
                    五、注意求异的适度134
                第三节  拟定文章的标题135
                    一、熟悉材料作文的标题135
                    二、拟定材料作文的标题136
                第四节  熟悉文章开篇手法140
                    一、总结归纳类140
                    二、排比论证类141
                    三、实例展示类141
                    四、开启下文类142
                第五节  解析文章结尾风格143
                    一、照应题目类143
                    二、升华主题类143
                    三、排比结题类144
                第六节  诠释文章谋篇布局145
                    一、议论文的结构与写作方法145
                    二、架构文章的应试技巧148
                第七节  全面赏析写作范文151
                第八节  名言警句识记159
                第九节  材料作文题精练题库167
            附录一  2015年“两会”专题181
                学习: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原文摘要181
                朗诵:朴实、简练、微言大义,考试文风的典范183
                摹写:论述的逻辑,答题的思维——总理教你答试卷184
            附录二  十八届五中全会解读186
                第一节  全会概况186
                第二节  全会重点内容解读187
                    一、6大原则187
                    二、11个目标187
                    三、5个发展理念187
                    四、4个创新发展方向187
                    五、协调发展4大层次188
                    六、绿色发展4大方面188
                    七、开放发展3大任务189
                    八、共享发展8大目标189
                    九、党和人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190
                第三节  “五中全会”的前世今生190
                    一、“中共中央全会”是什么?190
                    二、历届五中全会的时间和主题都是什么?191
                    三、历届五中全会都讨论什么?192
         

         

        文摘

        第一章归纳概括题
        第一节归纳概括题概述

            ●名●师●点●睛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归纳概括题的含义、特点和分类,以及作答此类题目的要点:概括的前提——审清题目;概括的标准——全面准确;概括的目的——提取、呈现信息点。
            归纳概括题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属于客观类的题目,“归纳”,是指归拢并使之有条理;“概括”,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总括,其本质是对已有内容、事物的整合与加工。具体到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我们可以将“归纳概括”理解为依据题目要求整合、提炼材料要点或各类信息,并进行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地表达。
            归纳概括题是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最稳定且考试频率极高的题型,其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其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归纳概括题的客观性特征决定了其答题要点都能够从材料中找到依据,这一特点,一方面给考生答题提供了捷径,考生可以通过摘抄、提炼关键词等途径直接从材料中获取答题信息,而无需进行分析、引申;另一方面也提醒考生,材料本身即是对答题内容的限制,考生不能脱离材料依据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行概括。
            综合应用能力答题的基本要素涉及问题、危害、表现、原因、影响、作用、对策、特点、理由等多方面,从归纳概括题的考查形式看,有的问题只涉及上述要素中的一个,有的则涉及多个。根据涉及的答题要素是一个还是多个,我们将归纳概括题分为“单一式概括”与“综合式概括”。随着综合应用能力考试的发展,近几年出现的“情况综述、情况汇报、供领导参阅材料”等新型概括题,实质上都属于综合式概括的范畴。
            一、审清题目——概括的前提
            不同的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对给定资料进行概括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归纳、概括材料必须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否则,偏离了题目的主旨,势必会影响成绩。针对归纳概括题,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以下要点。
            (一)题型判断
            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一般题目中出现“概括”“概述”“简述”“归纳”“总结”等词时,考生可认定该题为归纳概括题,只需按要求从材料中提取题目中的答题要点即可。
            例请结合给定资料,对“给定资料1—2”中反映的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根据题干中“归纳”一词的提示,可判定本题为归纳概括题,作答该题需要严格依据给定资料提取答案要点。
            (二)资料定位
            归纳概括题的答案一定要紧紧围绕给定资料,因此能够在审题的过程中迅速定位给定资料,明确作答依据,有助于提升答题的准确度和速度。根据涉及材料范围的不同,归纳概括题在具体的题目设置上一般分为“概括指定材料”和“概括全部材料”两类。
            1.概括指定材料
            限定给定资料范围,考生可以忽略其他资料,直接从这些资料中寻找答题信息。
            例“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材料范围主要依据 “给定资料2”,并明确了该资料的内容,考生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2.概括全部材料
            这类题目中通常要求“根据给定资料”,考生需要从全部给定资料中筛选出与答题内容相关的资料。
            例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
            要求:简洁,准确,200字以内。
            本题只说根据“给定资料”,需要从全部资料中筛选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有关的资料进行重点把握。
            3.其他
            在归纳概括题中,还有一类题目中提到了“给定资料×”,但实际答题时却需要从全部资料中归纳概括。
            例认真阅读“给定资料1”节选的2012年中央1号文件部分内容,结合材料全文,指出这部分内容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该题题目中提到了“给定资料1”,并要求认真阅读其内容,有的考生据此认为本题的作答依据为“给定资料1”,从而忽略了后面的“结合材料全文”,导致答题依据错误。
            (三)明确答题重点
            通过审题明确题目属于单一式概括还是综合式概括、涉及哪些答题要素是作答归纳概括题的关键。如果考试时把试卷要求的“概括……的主要原因”误认为是“概括……的主要内容”,对“主要原因”却涉及甚少,偏离答题重点,其成绩可想而知。
            例“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给定资料5”的主要内容为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等,考生在作答此题时要弄清楚,题目的重点是“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而非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考生在考场作答时无论多么紧张,也要审好题,明确答题的重点要素。
            二、全面准确——概括的标准
            归纳概括题属于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比较具有客观性的题目,其作答要求中往往带有“全面、准确、有条理”这样的字眼。在具体的阅卷中,按照“按点给分”的阅卷规则,阅卷人直接看答题要点,答案中含有相关要点即给分,而很少考虑格式、逻辑、表达等其他因素。许多考生在归纳概括题上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了解“按点给分”的阅卷规则,与阅卷规则中设置的采分点“擦肩而过”。要答好概括题,考生需要在熟悉阅卷规则的前提下,把握好“全面、准确、有条理”等几个标准。
            (一)全面
            “全面”是指所有方面,各个方面的总和,能够立足全局、全面考虑问题是一个公职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具体到归纳概括题的作答中,“全面”则要求考生在答题中能够总体把握材料内容,提炼答题要素。“全面”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针对阅卷规则来说。概括题一般采点给分,每个得分点在2—5分之间,考生只有写出这些关键的采分点才能得分,切忌在答题中要点不全,或者只抓住一两个采分点详述,导致答题不全面,得分点少。二是针对材料来说。考生应注意,归纳概括的本质是对材料的概述而不是删减,因此材料中涉及的重点要素不能遗漏。
            (二)准确
            在归纳概括题的作答要求中往往有“准确”这一字眼,这一标准在阅卷中体现为针对具体的得分点,阅卷老师会根据“概括是否准确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况”,在1分到该点的总分之间打分。
            “准确”是指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具体到归纳概括题中,这里的“实际或预期”则指的是给定资料,即要求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做到:第一,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切忌断章取义,曲解材料;第二,准确提炼材料中所包含的观点,切忌泛泛而谈,无法触及材料要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用准确、规范、严谨的语言表述出来。
            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有的考生认为自己的答案也很全面,完全能够覆盖材料内容,但成绩出来却得分不高,这是因为作为选拔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考试,其对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有更高的要求,有时甚至到了苛刻和刻板的地步。
            这就说明,在实际的阅卷过程中,只有考生答案中的关键词与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相同或者十分接近,阅卷老师才会给分。明白了这样的阅卷标准,有考生惊呼:“中国汉字表意丰富,变化多端,在茫茫词海中选中与关键词相同的答案岂非大海捞针?”事实并非如此,仔细分析阅卷标准中的关键词可以发现,这些词基本上都来源于材料,只需要考生从材料中摘抄出来。了解了其中的奥妙,在作答此类题目时,考生要注意紧贴材料,尽量使用原材料中的规范词作答,只有当材料中的词无法概括材料要点时,再考虑同义表达。
            “准确”还突出表现在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把握上,如果采用同义表达,必须保证与原文概念的对当性。例如,某给定资料中写道:“在公交站点,有不少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黑车’聚集”,有的考生将“黑车”概括为“非法运营车辆”,看上去语言规范性有所提高,但将概念扩大化了。“黑车”属于“非法运营”,但“非法运营”不都是“黑车”。在阅卷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写“非法运营”一律不给分。这也是对答题语言表达准确性的要求。此外,考生还要注意写作上的准确性。“黑车”一定要加双引号,很多考生漏掉了双引号,使词义发生了变化(理解成黑色的车辆),因细节的疏忽而失掉2分。
            (三)有条理
            条理指的是思想、言语、文字的层次,体现了归纳的逻辑、结构和层次。归纳概括题一般会明确要求“条理清楚”或“有条理”,并且有些归纳概括题的阅卷规则中会明确说明“逻辑条理分”,如果考生不加注意就会直接影响得分。
            例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25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字数不超过500字。
            阅卷答案
            1.政策优势:中央与地方高度重视浙江海洋经济,且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省先后启动了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着手建立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并对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2.经济优势: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居全国前列,工业化程度高,产业基础雄厚;浙江民间资本雄厚,能够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环节提供资金支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
            3.地理位置优势:浙江邻近日本、韩国等,位于长江出海口。舟山群岛位于沪宁杭辐射区位,北临渤海,南面黄海,联通中日韩贸易区,紧邻台湾海峡。杭州位于长三角核心,拥有狭长的长江经济腹地,地理优势明显。
            4.资源优势:浙江省有全球最长的优质海岸线,拥有众多海岛,适宜建设世界级深水港群。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文化深厚,海洋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浙江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石油等传统资源以及海洋风能、波浪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十分丰富,利用价值极高,足以弥补浙江的能源缺口。
            5.文化优势:“浙江精神”、浙商品格、“四千”精神,这些永不言败、永不满足、永不停步的精神,展现了浙江人的智慧和力量。
            赋分标准
            1.结构分,共8分,其中:
            (1)按照“政策”“经济”“地理位置”“资源”“文化”这五个方面进行分类作答的,给8分。相同表述不妨碍得分,如“政治”“自然环境”“思想文化”等表述都可得分,排序无先后。
            (2)所分类别不合理,如类别缺失、类别错误等,给3分。
            (3)要点未分类,不给结构分。
            2.要点分,共17分,其中:
            (1)出现“政策高度重视”“上升为国家战略”等类似表述,给1分;出现“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给1分;出现“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给1分。
            (2)出现“对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给1分。
            (3)出现“经济发达”“经济基础雄厚”等表述,给1分。
            (4)出现“民间资本雄厚”“资金充沛”“投资意愿强”等表述,给1分。
            (5)出现“优质海岸线”“深水港群”,给1分。
            (6)依据资料7所给图片,对“杭州地理”作出相关解读,共3分:解读出舟山群岛的优越地理位置,给1分;解读出沪宁杭优越的地理位置,给1分;解读出浙江背靠长江腹地,给1分。
            (7)出现“旅游资源”,给1分。
            (8)出现“生物资源”,给1分。
            (9)出现“能源”,给1分;出现具体能源种类的,如“传统能源”“新能源”,给1分。
            (10)出现“浙江精神”,给1分;出现浙江精神的具体内容,即“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给1分。
            (11)出现“浙商的奋斗品格”,给1分。
            3.出现卷面脏污、错别字等,扣1—3分,其中:
            (1)卷面脏污影响辨认,扣3分。
            (2)错别字每个扣0.5分。
            (3)此项扣分不超过3分。
            (4)此题如考生得分为负分,以0分计算。
            这道题设置了结构分,且要求分类合理才能给相应的分数。一方面,能够契合阅卷标准的要求,拿到相应的“条理分”;另一方面,使采分点明显,客观上减轻阅卷老师的负担,方便其“按点给分”。
            要做到有条理,必须学会通过总分结构、同类合并、异类并列、分条分点等方法对关键词进行分类整合。
            有的同学简单地认为有条理就是分条作答,这是很片面的。“有条理”从根本上指的是逻辑清晰,体现在大家答题时的思路以及对问题的表述是否层次分明。
            (四)其他要求
            在归纳概括题的作答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影响得分,考生应该在使答案全面、准确、有条理的基础上加以注意,真正做到“一分都不能少”。
            1.字数限制
            归纳概括题的作答要求中通常明确了字数限制,其中单一式概括题字数一般限制在200—250字,综合式概括题的字数一般限制在300—500字,这就给概括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导致考生出现语言不精练超出字数或者为“节约字数”而漏掉得分点的情况,使得分较低。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加练习,提高概括能力,考试时才能做到语言简洁、直入主题,严格根据题目给定的空格数作答。
            2.错别字和笔误
            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或者笔误是包括归纳概括题在内的所有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失分的因素之一,从阅卷规则来看,一般错别字3个字扣一分,有时甚至直接不给分。
            如果出现错别字和笔误,有可能被直接判定为非采分点,从而导致考生即使有效提炼出材料中的关键点也不能得分。这就提醒考生,在答题时要做到认真细致、书写规范,尽量避免错别字和笔误。
            三、提取、呈现信息点——概括的目的
            前面已经讲了归纳概括题的审题要点,在实际操作中,考生应在审清题目,明确答题重点的基础上,围绕题目中的作答要素定位相关材料,做好关键信息点的提取和答案的呈现两项工作。
            (一)提取关键词
            提取关键信息点要求考生紧紧围绕材料,对材料进行不同角度、方位、层次的思考和衡量,使摘抄、提炼出的关键词能够直击材料主旨,命中采分点。
            1.摘抄关键词
            有的阅卷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赋分关键词,考生必须严格按照这些词语作答才能得分。一般情况下,这些关键词往往来自于给定资料,考生要做到与阅卷规则中的关键词一致,就必须学会如何直接摘抄材料。
            有一些归纳概括题的给定资料采用专家、媒体、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观点型材料,或者政府报告、文件等政策、理论型材料,语言表达规范,这些材料中的关键词经过直接摘抄或者稍加整理就可以成为答案。这种关键词包括: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抽象性强、表意丰富的词,语言准确、规范的词以及能够清楚表达材料意思或者内容要点的词,对于这些词,考生在答题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下面将结合例题和阅卷规则进行详细的阐释,使考生对相关材料和关键词的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例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15分)
            要求:简洁,准确,200字以内。
            赋分标准
            1.政府主导资源整合,是否过多、过度干预经济,出现“拉郎配”现象。
            2.在兼并重组过程中,是会产生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被迫退出的“国进民退”现象,还是会大进小退,优进劣退?
            3.在兼并重组过程中,是否会侵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否会有及时、合理、充分的补偿。
            4.在资源整合中,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会出现违法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本题采分点如上画线部分,共有4个,每个3分,表达分3分。
            实际阅卷过程中,可给可不给的分数,阅卷老师一概不给。这里3分表达分基本不给,也就是说本题的实际分数只有12分!
            本题阅卷时,只考查画线部分这几个关键词,必须严格写到这些关键词才给分。
            以上述题目为例,阅卷时,只考察画线部分这8个关键信息点,回到材料,我们发现这些关键信息点很大一部分都直接对应材料中的词语,只需要将其勾画、摘抄或者稍加整理即可。
            关键词材料来源关键词特征材料特征干预经济给定资料6第4段:专家D说,我经过你政府许可,你也给我发了采矿证,各方面的证照都齐全,却被列入到你管的范围,那么这就跟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发生了矛盾。而且政府部门是层层有指标,有任务推进的,政府过多、过度干预经济,我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能够清楚、准确、简明概括材料的核心要点这段材料是专家观点,语言表达规范,分析透彻“拉郎配”给定资料4第1段:山西省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当时社会上普遍担心山西煤炭资源重组后,难以保证全国煤炭供应,会出现“拉郎配”“国进民退”等问题,事实证明,这些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概括性、包容性强,只用三个字就形象、准确地表达了在煤炭资源整合中地方政府大包大揽,违背市场规律,强行要求煤炭企业合并、重组的丰富意思这段材料是政府官员意见,用词精练,语言规范、专业,使用了一些概括性极强的词语和说法“国进民退”同上,给定资料4第1段抽象、概括、包容性强,可以直接摘抄这段材料是政府官员意见,用词精练,语言规范、专业,概括性极强大进小退,
            优进劣退给定资料7第1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作为山西经济的支柱,煤炭产业应当追求规模、效益和绿色。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抽象、概括、包容性强,揭示了煤炭资源整合的改革实质,可以直接摘抄这段材料是对当前煤炭资源整合的背景分析,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理论性,且语言表达规范、专业中、小投资者
            的合法权益同上,给定资料6第4段规范性表述,是整句话中的关键信息点这段材料是专家观点,语言表达规范,分析透彻及时、合理、
            充分的补偿给定资料6第3段:专家C认为,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而言,单纯强调单体矿井规模并不科学。对于这种政府主导的资源整合,除了在法律层面需要商榷外,更要在操作中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建立起双方认可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特别是在补偿方面要做到充分、合理、及时能够准确、规范、全面地表达这段话中的重中之重,理应属于采分点,考生可以直接摘抄观点型材料,主要阐述了政府主导资源整合在法律和操作层面的问题,表达准确、规范、严谨,层次、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出现违法
            操作(1)同上,给定资料6第3段。
            (2)给定资料10第4段:法律界人士和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如果此次转让包括了采矿权,那转让价格就严重背离了煤矿价值,涉嫌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流失;而如果没有涉及采矿权的转让,那么,这次交易就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属无效交易该关键词并非直接来源于材料,但考生综合前后两段材料的内容要点,稍加整理,也不难归纳概括出(1) 同上。
            (2)法律专家观点,分析全面,语言表述规范,包含可以直接摘抄的结论性话语造成国有
            资产流失同上,给定资料10第4段结论性词句,能够准确、简明概括争议的一方面法律专家观点,分析全面,语言表述规范,包含可以直接摘抄的结论性词句通过列表分析可以看出,能够直接摘抄关键词的材料多为观点性、结论性或者理论性的话语。它们通常语言表述规范、严谨,且包含了某些抽象性强,能够全面、准确表达材料重要信息点的词或句。遇到这样的题目,考生需要立足材料,全面把握,准确勾画出这些关键点。
            2.提炼关键词
            有些题目,不能通过摘抄关键词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点,这时就需要对材料中的各要素进行抽象、概括,用规范的词语表达出来。在考试中,需要考生提炼关键词的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类:
            (1)事例、现象类材料:这类材料或生动形象地讲述发生的事情,或细致入微地描绘某个现象,但都缺少对事件或现象的分析、评论,考生无法从材料的语言表达中找出语言规范、能够表达出材料主旨的词句。
            例一些地方的保障房工程质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2011年4月,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随机抽查的20个保障房项目中就发现诸多问题,广西上思县2010年底廉租住宅楼工程A标4号楼,钢筋合格证明文件均标识为柳钢产品,而现场使用的却非柳钢产品;上思县2010年度廉租住宅楼工程B标2号楼的四层柱直径为12mm的HRB335主钢筋使用了不达标的“瘦身钢筋”,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重量均不合格。此外,个别工程的水泥配合比设计使用标号为42.5的水泥,而实际使用标号为32.5的水泥。内蒙古包头石拐棚户区改造项目“民馨家园小区”,是包头专门为解决采煤深陷区居民住房问题重点打造的一项“民心工程”。2010年刚刚交工入住就出了问题:500多户居民家中墙体开裂,墙皮起砂脱落,墙面水泥疏松得像土块一样,一使劲就能捏碎。
            这段材料一直在描述事件,属于事例型材料,缺乏规范的表述和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词语,需要考生自己归纳、提炼,得出材料想要说明的问题: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材料劣质。
            (2)数据统计类材料:材料中包含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但是没有高度抽象概括的词和分析性的话语,无法直接找出这些数据想要得出的结论和想要论证的观点。
            例按照规划,2011年全国计划开工1000万套保障房,各地2011年10月底前要全部开工。截止到2011年5月底,全国整体开工量仅为全年计划的三成。到7月初,许多省纷纷传出保障房建设“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喜讯:全国城镇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建设721.8万套,开工率为72%,而辽宁、山西等地的开工率已达到九成左右,而更突出的陕西省,除计划内的790个项目外,还超计划开工9个。
            该材料为数据型材料,材料中罗列了大量的数据,但没有结论性、观点性的表述,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出材料要点:未做好前期规划,期限不合理;为完成任务,追求开工数量。
            (二)组织、呈现答案
            在材料中勾画或者提炼出关键词后,考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组织、呈现答案。
            1.同类合并、异类并列
            材料本身包含了不同的主题,涉及不同要素、不同主体、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为,考生可以依据材料本身的逻辑或脉络,对提取出的关键词进行梳理,涉及同一要素或者相同意思的进行合并,不同的则并行罗列。
            2.“总—分”结构、分条分点
            在实际操作中,“总—分”结构对考生而言是作答归纳概括题的一种比较好的形式,有助于显示作答的逻辑性和书写的规范性,在“按点给分”的阅卷规则下客观上减轻了阅卷老师的负担,帮助考生多拿分数。其组织形式为:总括句+具体信息点。
            在答案呈现上,建议考生分条分点,形式上采用“一、”“(一)”“1.”“(1)”“①”等标题序号,显示答案的层次性。
            3.从题干设问中提取作答逻辑
            有的题目甚至在设问方式上就告诉我们应该按什么思路、分几个层次作答,但是有的考生并未认真审题,忽视了题干要求。
            例结合给定的材料,谈谈“微博打拐”活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要求:表达准确,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这道题目明确告诉我们应该分两个层次分别归纳概括:一是积极作用;二是存在的问题。我们仅需要将材料中体现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的关键词一一列出就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但是很多考生,依然把所有要点按自然数排列,从第一条一直到最后一条,没有作答逻辑。
            这里要提醒一点,概括的语言一定要精练,直接说“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这八个字就可以得分,不必附加很多“正确的废话”。经常有考生觉得表述不全面,非要写成“‘微博打拐’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才安心。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归纳概括题的阅卷规则是“按点给分”,只要出现“积极作用”这几个字就给分,写得再多也不会多得1分,反而浪费了宝贵的答题格子。
            4.从材料中提取作答逻辑
            这种方法需要考生认真分析材料对问题的阐释思路,找出明确指示或者暗示作答逻辑的关键句。这也是大家在实战中应该首选的作答方法,得分率最高,写出的答案思路与阅卷规则一致的可能性最大。
            在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尽管不同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总是混乱的,但是具体到一则材料中,其对相关问题的阐述是逻辑清晰、便于大家理解的。它们或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或者按照“表面现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层次,或者按照并列的结构来展开,找到这些逻辑关系,我们在答题时就“有法可依”了。

        第二节单一式概括题

            ●名●师●点●睛
            本节介绍了单一式概括题的题型特点、解题技巧,并以真题实解的形式呈现了单一式概括题的作答方法及详细步骤。
            答题法则一、题型简介及技巧速递
            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的归纳概括题分为“单一式概括”和“综合式概括”。单一式概括,是指概述、概括某给定资料或全部给定资料中的某一个答题要素(问题、危害、表现、原因、影响、作用、对策、特点、理由等),相对于综合式概括而言,其答题的针对性更强。
            单一式归纳概括题的提问方式通常为:概括、归纳、简述、概述……问题、危害、表现、原因、影响、作用、对策、特点、理由等,其作答思路是在阅读理解给定资料的基础上,摘抄、提炼关键信息点并按照一定逻辑层次进行归纳概括,最后按照“总括句+具体信息点”的总分式答题结构呈现答案。
            解题密钥
            作答归纳概括题时,本着“一分都不能少”的原则,考生应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在要求字数范围内,尽可能多找、多写信息点,使作答角度全面,答案层次完整。二是多作关键词摘抄,尽量使用材料中的说法作答,提高答案的准确度。也就是说摘抄关键词是第一原则,只有在不能通过摘抄得到要点时,才考虑对材料进行概括、提炼,同义表述。这样,答案中呈现的关键词越多、准确度越高,就越容易命中阅卷标准中的关键词,越有可能得分。
            二、真题实解
            视频解析例根据背景材料2—6,概括造成当前我国公共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200字。(20分)
            给定资料
            2.“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
            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众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纠纷恶语相向……近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从网上征集的10类“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以上行为全部榜上有名。
            对于国人在境外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务员张利深有体会。除了加塞、随地吐痰等常见“症状”,张利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国人的“扎堆”和“大嗓门”。
            “中国人出去喜欢集体行动。几十个人浩浩荡荡地走在一起,有说有笑,休息的时候连躺带卧,占一溜长椅。”
            “一般的国外餐馆,即使宾客满座也非常安静。人们交谈的音量控制在对方可以听见的范围内。再看国内,很高档、门外停了很多车的饭店,里面也吵得不得了。”
            对中国人的大嗓门,台湾学者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讲过一件事:两个广东人在美国街边说话,美国人认为他们就要打架,急拨电话报案。警察来了,问两人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正在耳语。”
            上海学者朱大可认为,中国人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批注1][批注1] 国人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是其中一种表现。
            “近几年来,一些中国公民的旅游陋习,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人民群众反应强烈。”中央文明办相关人士表示,将用3年左右时间,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评论人士指出,“中国公民文明素质不高并不是作为一名游客的时候才表现出来,要提高的不是游客素质,而是全体国民的素质[批注2][批注2] 我国公民文明素质不高。”。
            3.泱泱礼仪之邦,何以在最基础的礼仪方面出现问题?
            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教授郭小聪认为,历史的拐点出现在明中叶以后。
            唐宋以前,中华文化是优雅的代名词,中国是礼仪输出国。史载中国商人到东南亚去,被看作来自礼仪之邦的人上人,甚至免费食宿。日本和朝鲜对中华文化的模仿亦步亦趋。
            [批注3] 明中叶以后,游民增多,社会生活日益粗俗化。明中叶以后,随着人口增多,游民越来越多,社会问题无法在家族内部解决,游民们组成秘密教门、会党、行帮、商帮等“江湖组织”,社会生活日益粗俗化、江湖化。[批注3]
            “这种东西一直影响到今天——称兄道弟,哥们姐们……这是生存逼的,我们人人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很累,但没有办法。人需要超脱和孤独,但是这种文化不让你孤独。”
            “不认原则,认人情,必然就有亲有疏,造成不公正和紧张。面对生存竞争的时候,你不知道别人有什么‘关系’。”郭小聪分析,今天中国人显得“无礼”的另一个原因,是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冲突。[批注4][批注4] 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冲突。就如农村人不适应城市交通规则、随地吐痰、大声说话、赤膊一样。在田野上长大的人如同自然之子,自由自在,与物相融。但在城市,高度集中的陌生人群就不得不被各种复杂的规则所限制。
            与“人口过剩导致社会粗俗化”有连带关系的另一观点认为,不文明行为是由资源匮乏导致的恐慌造成的。[批注5][批注5] 人口过剩导致社会粗俗化。(注意,根据下文,“资源匮乏”作为原因不成立)
            但台湾女孩丁玥不赞成这种观点,“要讲资源匮乏,整个亚洲都资源匮乏”。日本“新干线”的拥挤程度不比北京的地铁逊色。每个车站都有一些戴白手套的人专门负责把乘客往车厢里推。一边推一边鞠躬,毕恭毕敬地说“对不起”。乘客知道空间有限,都拼命收缩自己。“不像在大陆,有些人自己要挤进去,还恨不得把别人挤下来。在车厢里,胳膊和腿都伸得很开,拼命占地方。”
            4.两年前,一张中国游客卢浮宫前水池泡脚的照片,曾引来关于国人文明素养的热烈讨论。耐人寻味的是,当人们发现许多金发碧眼的游客也在同样行事,就有声音立即“再反思”:为什么外国人可以泡,中国人泡就要背上“低素质”的污名?必须厘清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卢浮宫的水池允许不允许洗脚?如果洗脚违规,哪怕是法国总统洗脚了,也不能佐证中国人洗脚有合理性。答案是:首先水池旁边有禁止戏水的标牌;其次从媒体后续报道可知,卢浮宫工作人员让·保罗表示,在卢浮宫外的水池洗脚的行为是要禁止的。
            “别人可以,我为什么不行?”这样的提问方式,显示了国人个体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但放在卢浮宫的语境下,却少了些说服力。一些令人反感的陋习,往往被理解成与他人无关的个人选择,甚至被视为不可侵犯的“权利”。殊不知,走入公共场合,再彪悍的个人权利也有边界,[批注6][批注6] 强调个人权利,忽视权利边界。“人人相善其群”,才能涵养人们的公共意识。公共意识的背后,是在现代化之路上困扰中国百余年的国民素质大考题。
            “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从梁启超到孙中山再到中国共产党,所有社会的进步力量,无不把“国民素质”作为发展的根本。正如梁启超所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而所谓“素质”,并不仅是会英语、会电脑的现代技能,更不是会穿衣、会玩乐的现代生活,而是价值尺度、思维方式、行为规则的“观念现代化”。[批注7][批注7] 公民价值尺度、思维方式、行为规则的观念不够现代化。前贤早已痛心疾首于国人公共精神的缺失,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为景观水池中泡脚争论、为颐和园绿地上小便辩护。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怎样在享受个人自由、行使个人权利的同时,不干涉其他人作为“我”的正当权利?怎样培育起国人的基本的公共意识?
            5.脸部涂满“鲜血”的“僵尸”突然出现在车厢内,这一幕发生在万圣节前夕的某市轨交2号线上。扮成“僵尸”的贺某,因涉嫌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已被依法行政拘留。据了解,当天高峰时段,贺某“顶”着满脸“鲜血”的“僵尸妆”出现在车厢内,部分乘客惊慌尖叫四处逃窜,引起众人恐慌,导致秩序混乱。
            因为过一把万圣节的瘾,而被行政拘留,看似倒霉,实则活该。对于西方的节日,我们不能拿来主义。毕竟,中西方文化不同,在人家那里,万圣节活动是一个有着社会传统、相对固定而且大范围存在的习俗,因此在公共场所扮演“僵尸”,才不会引发恐慌。
            但在中国,模仿西方的万圣节活动,毕竟是这几年才零星出现的。尽管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思想很前卫,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没有形成习惯。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必须有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的自由不能影响到别人的权益。同样是舶来品的圣诞节、情人节,喜欢的人群也大都是年轻人,但并没引起其他年龄层的人们的反感,为什么?因为那是年轻人自己玩自己的,并没有妨碍到其他群体的正当利益。
            一定要看到,个人的行为在公共场所是有边界的。而且这种边界,不会因为你所谓的个性、艺术,或者节日活动,就有所改变。遗憾的是,一些人往往僭越边界,把原本应该限定在私人领域、小范围特定领域的行为活动,放到了公共场所,影响到他人,进而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违法。[批注8][批注8] 一些人活动场所错位,行为越界。
            6.你的邻居有一条狗狗,邻居富有,它不眼红,邻居贫穷,它不弃嫌,邻居睡觉,它趴在床前,犹如一名“警卫员”,每天都能给邻居带来欢乐和温暖。拥有这样一条狗狗,一定让你特别的羡慕,但是如果告诉你,你的邻居们都有一条狗狗,并且一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开始叫,你是不是立刻无语了?
            这不,3月2日,家住F市保利小区的刘先生就向F市环保局反映,旁边的别墅区里,每户人家都养了一条到两条大型犬,一到晚上,就吵得周边居民无法安睡。
            据了解,《F市城区限制养犬管理办法》规定,F市的城区为限制养犬区域,在限养区内养狗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经过当地公安部门审批。但保利小区辖区派出所负责人罗所长表示,现在市区内居民养狗越来越多,流动性也很大,但几乎没有狗主人来登记过。
            [批注9] 不尊重他人权益、公共利益,欠缺规则意识。在任何时候,自由都不是为所欲为,自由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对他人权益的尊重以及对公共利益的妥协,这是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基础。[批注9]当地警方表示,养狗若扰民,建议业主到就近派出所报警,公安局先受理,联合环保部门做噪声鉴定,如果事件成立,再依法对养犬人进行劝诫、警告和处罚。那么,当地公安局和环保局为什么就没有提早“听见”狗狗深夜“大合唱”?打盹的监管机制,显然也应该反思。[批注10]
            [批注10] 监管机制运转不灵。
            狗狗深夜“大合唱”像一个精神标本,折射出一些人公共意识的缺乏。“破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杜绝权利的滥用,涵养公共的文明,让狗狗们的“大合唱”谢幕很容易,难的是涵养人们的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
            试题剖析
            第一步:审清题意,明确答题重点。
            审题包括判断题型、定位材料和明确答题重点、作答要求几个方面。
            首先,看到题干中有“概括”和“……的主要原因”等字眼,马上确定本题为单一式概括题。
            其次,材料范围是“背景材料2—6”,依据背景材料2—6作答即可。
            最后,画出题干关键词“当前我国公共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即本题的答题重点是公共意识缺失的原因。
            另外,作答要求中明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分条分点作答。
            第二步:摘抄、提炼关键词。
            这一步体现在前文的材料批注中,我们将批注汇总过来:
            材料2:
            ——原因:国人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
            ——原因:我国公民文明素质不高。
            材料3:
            ——原因:明中叶以后,游民增多,社会生活日益粗俗化。
            ——原因: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冲突。
            ——原因:人口过剩导致社会粗俗化。
            材料4:
            ——原因:强调个人权利,忽视权利边界。
            ——原因:公民价值尺度、思维方式、行为规则的观念不够现代化。
            材料5:
            ——原因:一些人活动场所错位,行为越界。
            材料6:
            ——原因:不尊重他人权益、公共利益,欠缺规则意识。
            ——原因:监管机制不完善。
            第三步:分类整理、归纳要点。
            从国民素质、历史、机制、现代观念四方面对提取出的关键词进行梳理,糅合同类项,分条分点写出即可。
            考生提纲
            阅卷答案
            1.国民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
            2.国民固有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冲突,普遍不熟悉现代社会的规则。
            3.国民价值尺度、思维方式、行为规则等观念未实现“现代化”,个人权利、行为在公共场所缺乏边界意识。
            4.历史上人口过剩导致社会粗俗化,影响至今。
            5.监管机制运转不灵。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