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教师招聘考试用书>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知识)(中小学通用)》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52.00 商品编号:10161
      • 折 扣 价:¥26.00已优惠¥26.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广东省教师入编考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局人事局公开招聘教师、面向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教师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目录
            第一部分 教 育 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 2
                    考点聚焦 ………………………………… 2
                    考点导视 ………………………………… 2
                    移动讲堂 ………………………………… 3
                    名师课堂 ………………………………… 3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及其发展 …………… 3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 6
                章后强化训练…………………………… 11
                移动练堂………………………………… 13
                第二章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14
                    考点聚焦………………………………… 14
                    考点导视………………………………… 14
                    移动讲堂………………………………… 15
                    名师课堂………………………………… 15
                    第一节 个体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 15
                    第二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8
                章后强化训练…………………………… 20
                移动练堂………………………………… 21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 22
                    考点聚焦………………………………… 22
                    考点导视………………………………… 22
                    移动讲堂………………………………… 23
                    名师课堂………………………………… 23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经济………………… 23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制度………………… 25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文化………………… 26
                    第四节 教育与社会人口………………… 28
                    第五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9
                章后强化训练…………………………… 30
                移动练堂………………………………… 31
                第四章 教育目的…………………………… 32
                    考点聚焦………………………………… 32
                    考点导视………………………………… 32
                    移动讲堂………………………………… 33
                    名师课堂………………………………… 33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33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36
                章后强化训练…………………………… 38
                移动练堂………………………………… 39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40
                    考点聚焦………………………………… 40
                    考点导视………………………………… 40
                    移动讲堂………………………………… 41
                    名师课堂………………………………… 41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 41
                    第二节 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44
                章后强化训练…………………………… 47
                移动练堂………………………………… 48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49
                    考点聚焦………………………………… 49
                    考点导视………………………………… 49
                    移动讲堂………………………………… 50
                    名师课堂………………………………… 50
                    第一节 教 师…………………………… 50
                    第二节 学 生…………………………… 54
                    第三节 师生关系………………………… 55
                章后强化训练…………………………… 57
                移动练堂………………………………… 59
                第七章 课 程……………………………… 60
                    考点聚焦………………………………… 60
                    考点导视………………………………… 60
                    移动讲堂………………………………… 61
                    名师课堂………………………………… 61
                    第一节 课程概述………………………… 61
                    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内容………………… 66
                    第三节 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 ………… 68
                    第四节 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 71
                    第五节 新课程改革……………………… 73
                章后强化训练…………………………… 78
                移动练堂………………………………… 79
                第八章 教 学……………………………… 80
                    考点聚焦………………………………… 80
                    考点导视………………………………… 80
                    移动讲堂………………………………… 81
                    名师课堂………………………………… 81
                    第一节 教学概述………………………… 81
                    第二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83
                    第三节 教学过程………………………… 87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 90
                    第五节 教学评价………………………… 95
                    第六节 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智慧……… 99
                章后强化训练 ………………………… 106
                移动练堂 ……………………………… 107
                第九章 德 育 …………………………… 108
                    考点聚焦 ……………………………… 108
                    考点导视 ……………………………… 108
                    移动讲堂 ……………………………… 109
                    名师课堂 ……………………………… 109
                    第一节 德育概述 ……………………… 109
                    第二节 德育过程 ……………………… 112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115
                章后强化训练 ………………………… 120
                移动练堂 ……………………………… 121
                第十章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 ………… 122
                    考点聚焦 ……………………………… 122
                    考点导视 ……………………………… 122
                    移动讲堂 ……………………………… 123
                    名师课堂 ……………………………… 123
                    第一节 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 ………… 123
                    第二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 ……………… 127
                章后强化训练 ………………………… 131
                移动练堂 ……………………………… 132
                第十一章 中小学课外活动 ……………… 133
                    考点聚焦 ……………………………… 133
                    考点导视 ……………………………… 133
                    移动讲堂 ……………………………… 134
                    名师课堂 ……………………………… 134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途径与课外活动 … 134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 ………………… 136
                章后强化训练 ………………………… 139
                移动练堂 ……………………………… 140
            第二部分 心 理 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 142
                    考点聚焦 ……………………………… 142
                    考点导视 ……………………………… 142
                    移动讲堂 ……………………………… 142
                    名师课堂 ……………………………… 143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143
                    第二节 心理学的历史沿革 …………… 145
                章后强化训练 ………………………… 147
                移动练堂 ……………………………… 147
                第二章 认知过程 ………………………… 148
                    考点聚焦 ……………………………… 148
                    考点导视 ……………………………… 148
                    移动讲堂 ……………………………… 149
                    名师课堂 ……………………………… 149
                    第一节 注 意 ………………………… 149
                    第二节 感知觉 ………………………… 151
                    第三节 记 忆 ………………………… 154
                    第四节 思 维 ………………………… 159
                    第五节 想 象 ………………………… 162
                章后强化训练 ………………………… 163
                移动练堂 ……………………………… 164
                第三章 情感与意志 ……………………… 165
                    考点聚焦 ……………………………… 165
                    考点导视 ……………………………… 165
                    移动讲堂 ……………………………… 166
                    名师课堂 ……………………………… 166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 …………………… 166
                    第二节 意 志 ………………………… 169
                章后强化训练 ………………………… 171
                移动练堂 ……………………………… 172
                第四章 人格心理 ………………………… 173
                    考点聚焦 ……………………………… 173
                    考点导视 ……………………………… 173
                    移动讲堂 ……………………………… 174
                    名师课堂 ……………………………… 174
                    第一节 需 要 ………………………… 174
                    第二节 动 机 ………………………… 175
                    第三节 人 格 ………………………… 177
                    第四节 智 力 ………………………… 182
                章后强化训练 ………………………… 185
                移动练堂 ……………………………… 186
                第五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 187
                    考点聚焦 ……………………………… 187
                    考点导视 ……………………………… 187
                    移动讲堂 ……………………………… 188
                    名师课堂 ……………………………… 188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 188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 191
                    第三节 中小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 194
                章后强化训练 ………………………… 197
                移动练堂 ……………………………… 198
            第三部分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 200
                    考点聚焦 ……………………………… 200
                    考点导视 ……………………………… 200
                    移动讲堂 ……………………………… 201
                    名师课堂 ……………………………… 201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201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 203
                章后强化训练 ………………………… 206
                移动练堂 ……………………………… 207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 208
                    考点聚焦 ……………………………… 208
                    考点导视 ……………………………… 208
                    移动讲堂 ……………………………… 209
                    名师课堂 ……………………………… 209
                    第一节 学习的性质与类型 …………… 209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212
                    第三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14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7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18
                章后强化训练 ………………………… 220
                移动练堂 ……………………………… 222
                第三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 223
                    考点聚焦 ……………………………… 223
                    考点导视 ……………………………… 223
                    动讲堂 ……………………………… 224
                    名师课堂 ……………………………… 224
                    第一节 学习动机 ……………………… 224
                    第二节 学习策略 ……………………… 229
                章后强化训练 ………………………… 235
                移动练堂 ……………………………… 237
                第四章 学习迁移 ………………………… 238
                    考点聚焦 ……………………………… 238
                    考点导视 ……………………………… 238
                    移动讲堂 ……………………………… 239
                    名师课堂 ……………………………… 239
                    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概述 ……………… 239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 241
                    第三节 学习迁移与教学 ……………… 242
                章后强化训练 ………………………… 244
                移动练堂 ……………………………… 246
                第五章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 247
                    考点聚焦 ……………………………… 247
                    考点导视 ……………………………… 247
                    移动讲堂 ……………………………… 248
                    名师课堂 ……………………………… 248
                    第一节 知识的学习 …………………… 248
                    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 …………………… 254
                    第三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 258
                章后强化训练 ………………………… 263
                移动练堂 ……………………………… 264
                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 265
                    考点聚焦 ……………………………… 265
                    考点导视 ……………………………… 265
                    移动讲堂 ……………………………… 266
                    名师课堂 ……………………………… 266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概述 ……………… 266
                    第二节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 269
                章后强化训练 ………………………… 272
                移动练堂 ……………………………… 273
                第七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74
                    考点聚焦 ……………………………… 274
                    考点导视 ……………………………… 274
                    移动讲堂 ……………………………… 275
                    名师课堂 ……………………………… 275
                    第一节 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275
                    第二节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 277
                    第三节 心理辅导 ……………………… 281
                章后强化训练 ………………………… 287
                移动练堂 ……………………………… 288
                第八章 课堂管理 ………………………… 289
                    考点聚焦 ……………………………… 289
                    考点导视 ……………………………… 289
                    移动讲堂 ……………………………… 290
                    名师课堂 ……………………………… 290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 290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 291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 ……………… 293
                章后强化训练 ………………………… 294
                移动练堂 ……………………………… 296
                第九章 教师心理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 297
                    考点聚焦 ……………………………… 297
                    考点导视 ……………………………… 297
                    移动讲堂 ……………………………… 298
                    名师课堂 ……………………………… 298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 …………………… 298
                    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发展 ……………… 300
                章后强化训练 ………………………… 304
                移动练堂 ……………………………… 306
            第四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修养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308
                    考点聚焦 ……………………………… 308
                    考点导视 ……………………………… 308
                    移动讲堂 ……………………………… 309
                    名师课堂 ……………………………… 309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 309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基本内容 …… 311
                章后强化训练 ………………………… 313
                移动练堂 ……………………………… 314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315
                    考点聚焦 ……………………………… 315
                    考点导视 ……………………………… 315
                    移动讲堂 ……………………………… 315
                    名师课堂 ……………………………… 316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 316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 317
                章后强化训练 ………………………… 318
                移动练堂 ……………………………… 318
            第五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第一章 我国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 320
                    考点聚焦 ……………………………… 320
                    考点导视 ……………………………… 321
                    移动讲堂 ……………………………… 321
                    名师课堂 ……………………………… 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精选)…… 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精选)…… 3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选) ………………………… 3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精选) ………………………… 329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精选) ………………………… 331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精选) ………………………… 334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精选)…… 33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选) ………………………… 33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选)……… 342
                章后强化训练 ………………………… 349
                移动练堂 ……………………………… 353
                第二章 学校、教师和学生与教育法律
                    法规 ……………………………… 354
                    考点聚焦 ……………………………… 354
                    考点导视 ……………………………… 354
                    移动讲堂 ……………………………… 355
                    名师课堂 ……………………………… 355
                    第一节 学 校 ………………………… 355
                    第二节 教 师 ………………………… 357
                    第三节 学 生 ………………………… 361
                    第四节 学校公共安全教育 …………… 363
                章后强化训练 ………………………… 365
                移动练堂 ……………………………… 366
            第六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章 哲学和政治 ……………………… 368
                    考点聚焦 ……………………………… 368
                    考点导视 ……………………………… 368
                    移动讲堂 ……………………………… 369
                    名师课堂 ……………………………… 36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369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 379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 383
                第二章 行政管理 ………………………… 393
                    考点聚焦 ……………………………… 393
                    考点导视 ……………………………… 393
                    移动讲堂 ……………………………… 393
                    名师课堂 ……………………………… 394
                第三章 文学、历史、科技常识 …………… 397
                    考点聚焦 ……………………………… 397
                    考点导视 ……………………………… 397
                    移动讲堂 ……………………………… 398
                    名师课堂 ……………………………… 398
                    第一节 人文、历史常识………………… 398
                    第二节 科技常识 ……………………… 404

         

        文摘

        章后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A.“六艺” B.“七艺”
            C.“四书”“五经” D.《论语》
            2.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的诞
            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儿》D.《教育论》
            3. 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
            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
            A.重视道德教育B.重视文史教育
            C.轻视礼乐教育D.轻视科技教育
            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
            5.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
            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
            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
            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
            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 下列历史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
            是(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
            7.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
            时期。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8. 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
            括( )。
            A.礼、乐、射、御、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天文
            C.礼、乐、射、辞、书、数
            D.算术、几何、文法、修辞、辩证法、修辞
            9.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20世纪以后
            1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
            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
            C.终身性D.未来性
            1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
            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D.赞科夫
            12.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
            物学过程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二、简答题
            13.简述“教育”的概念。
            14.简述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西方著名教育思
            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C [解析]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为“四书”和“五经”。
            2. A [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
            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发表;而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
            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3. C [解析]墨家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
            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科学
            技术的传习,但不注重礼乐教育。
            4. A [解析]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
            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5. B [解析]“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
            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
            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
            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生物起
            源说。
            6. B [解析]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主要在生产劳
            动中进行教育活动,而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专门
            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而此时教育也开始与生产劳
            动相脱离。
            7. C [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
            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要求工人的文化程度越来越
            高,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运动的发展,资
            本主义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8. A [解析]六艺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
            的六种基本才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9. C [解析]近代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
            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
            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初等义务教
            育得到了普遍实施。
            10.C [解析]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入职
            后的教育要统一起来,“活到老,学到老”是指教育应该
            贯彻于人的一生。
            11.B [解析]泛智主义亦称广智主义,是捷克教育
            家夸美纽斯在1615年写的《泛智学校》一书中提出的教
            育思想。所谓“泛智”,即指一切人都能接受的知识,这些
            知识既包括语文方面的,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
            面的,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泛智主
            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里提出
            的“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道理。
            12.C [解析]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提出了“生物
            起源说”,他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
            且存在于非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二、简答题
            13.[参考答案]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
            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
            想品德的活动,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
            活动。
            狭 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
            (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
            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影响的
            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14.[参考答案](1)夸美纽斯的最主要的观点是:教
            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大自然是如何运
            转的,教育就应该怎样去做。他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他还提出了“泛智”的思想,主张
            应该让一切人掌握一切知识,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为此他编写了很多教材,比如《世界图解》。
            (2)赫尔巴特最主要的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
            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
            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多
            方面的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
            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四段教
            学法”。他的学生后来又将其发展成“五段教学法”,强调
            教师的权威作用。赫尔巴特的理论是传统教育理论的
            代表。
            (3)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
            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的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
            之内,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育的步骤,而不
            应该从教育的外部去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教育
            应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在做中学,不断
            改造自己的经验。教育理论应该排除“非此即彼”的思
            维方式,把各种看似矛盾的二元论(比如工作与游戏、劳
            动与闲暇、普通科目与职业科目)有机统一起来。杜威
            的驾驭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