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 Angelina Jolie 最近的金球奖上,由好莱坞盛名久负的女神安吉丽娜·朱莉所执导的电影《他们先杀了我父亲:一个柬埔寨女儿的回忆录》入围了最佳外语片的最终提名名单,成为颁奖季中颇为亮眼的存在。 《他们先杀了我父亲》剧照 含而不露的电影美学,悲悯的人文弧光,与导演朱莉身为女性的先天性高度契合,在这部以柬埔寨“红色高棉”时期为背景的影片里,安吉丽娜·朱莉以幸存者Loung Ung的视角为观众揭开人类苦难背后的一隅。 空镜头美如水墨画 失去至亲的Loung最终沦为政局跌宕中的杀戮武器,小小年纪的她被送去成为了童子军,学习射击、布雷。但在影片末尾,当所有人对一名抓来的红色高棉军人拳脚相加之际,Loung攥紧了小小的拳头,咬着牙从温热的胸腔迸发出一声熟悉而又陌生的呼唤:“爸爸!” 在这个乾坤尽疮痍的冻泥之地上,庶民命贱如草芥,在大家以为找到了理想的沃土时,却不防自己正是从一个苦难走入了另一个深渊里罢了。 影片娴熟的运镜技巧、绝伦的画面张力早在多伦多电影展中便获得了影评人的交口称赞。这其中,尤为人所称道的是,朱莉点到为止却又回味无穷的的剧情处理和镜头运用。 影片的结尾,一名柬埔寨新生儿卧眠于母亲的胸口,阳光温柔地留下一吻,正是战争时期人们奉之做精神慰藉的希望。 《他们先杀了我父亲》已经并非朱莉初次跨界做导演,2015年她和彼时的恋人皮特一起献上了作品《海岸情深》—— 《海岸情深》剧照 电影中的这对伉俪也许便是彼时两人于现实生活中的映射:纵有万千愁苦和心结,不离不弃的陪伴和宽博似海的包容仍是万能解药。 “我明白那个渔夫了,他是顺着潮水, 你让潮水把你带出去,或者由它把你送回来。 有时候,你要与它同行, 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了。” 除了《海岸情深》将目光对焦婚姻关系,朱莉导演的其他作品则以情感角度将硬核战争宣之于口,正如这部《他们先杀了我父亲》,与处女作《血与蜜之地》以及2014年备受赞誉的佳片《坚不可摧》—— 《坚不可摧》剧照 在诉说战争英雄的史诗级影片《坚不可摧》中,由开头伊始便流露出朱莉于人性角度无可撼动的精神高度。诚然,正如纽约时报对本部作品中朱莉的精彩表现作出的评语:“作为导演,她更加贴近地狱,而非天堂。” 《血与蜜之地》剧照 在电影话语权被男性凝视操纵的环境下,长久以来的电影作品中无论男性或女性都以此为思维窠臼,导演们仿佛只是摄像机背后那个审视揶揄的眼光,是那个居高临下随意品评的上帝视角。 宏大场面对于朱莉而言,并不是挑战 在这个语境下,像朱莉一样的女性导演凭借自身的努力,挣脱创作的樊笼。纵然在她们的作品中并未提出“平权”,但柔和的处理手法与感性的情感段落,已然使得影坛上这股女性力量呈星火燎原的态势,并势将在影片创作时撑起不让须眉的一方新天地。 从未迷失 Sofia Coppola 《Vogue Film》2017年6月刊 肖像摄影:Andrew Durham 提起女性导演,索菲亚·科波拉绝对是绕不开的那一个,出身电影世家,年轻时从事演艺事业却屡遭金酸莓折辱,最终执起导筒,凭借《牡丹花下》折桂金棕榈……索菲亚正是凭借独到的女性角度,修正世人对其“教父之女”的刻板印象。 《牡丹花下》海报 电影《牡丹花下》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北方军官因受伤而误闯了一所南方女子学校,并与学校中的女人们暗生情愫并引发了一段“滥情者必为情诛”的醒世恒言。 《牡丹花下》剧照 《牡丹花下》改编自上世纪同名电影,而不同于前作专注冗长历史的玩味,索菲亚翻拍版则更专注于描绘两性间摇晃的地位和信任关系,以及特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原始欲望的纠缠。 “若得归来后,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艾米与下士,下士与女教师,男女间隐秘的角逐与挑逗,正似元曲之谶,你来我往的放浪形骸与克制遵礼,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圆舞。 《迷失东京》剧照 收获奥斯卡提名的《迷失东京》亦是索菲亚私密的精神角落,这部讲述过气明星与年轻人妇异国游荡的记录式影片,有着男性所难以具备的缓缓审视的柔和目光。 仅用27天拍摄的《迷失东京》,将当年才18岁的 Scarlett Johansson勾勒的冷感又动人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鲍勃与夏洛特,他们在豪华旅馆邂逅,不约而同的失眠,于异国他乡,千里迢迢撞见另一个自己,他们共同迷失,不是迷失此间,就是迷失彼岸。她的作品总在讲述迷失,但是她自己似乎从未迷失。 探索无畏 Greta Gerwig 同样在电影中迷失的还有2017年的佳片《伯德小姐》,少女克里斯汀执意更名为“伯德”,立志离开偏远家乡萨克拉门托的青春探索。十八线小镇的爱与封闭,涅槃一样走过一遭,终于坦然接受自己的名字,在所有人面前丢脸,然后独自在暗处发光。 在片中,多处细节的展现将主角在青春时期对自我认知的彷徨与焦灼表现得淋漓尽致:学校里的克里斯汀除了让大家称呼自己为“伯德”外,更拒绝了父亲把车开在学校附近接送自己的要求。 因为当时的克里斯汀与校内有名的富家女友情甚笃,如果暴露了父亲的车,也就意味着戳破了她家境富裕的谎言,将自家的贫穷赤裸裸地坦荡在阳光下。 同样地,克里斯汀对母亲认同的渴望,也正是她自我认知的集中爆发。为了生活而不得不超负荷工作的心理咨询师母亲对于特立独行的女儿常常不能理解,母女二人经常会将谈话的落脚点归于争吵,直至一次克里斯汀将内心的困惑试探地抛给母亲:万一我最好的样子就是现在这样,怎么办? 当她自称伯德时,她是有人关怀的克里斯汀;而当她接纳这个名字时,她是一个独自在外的bird。 《第一夫人》中,格蕾塔饰演Nancy Tuckerman 值得一提的是,《伯德小姐》的导演格蕾塔·葛韦格与片中女主角克里斯汀一样是萨克拉门托人,这部作品也可以视作她献给故乡的一封情书,而她也凭借这部电影入围了本届奥斯卡的最佳导演。 《弗兰西丝•哈》剧照 虽然这部作品是葛韦格的导演处女作,但此前她因出演《爱在罗马》《第一夫人》等电影,已是电影圈小有名气的出色演员。并且,曾励志成为一名编剧的葛韦格,在初执导筒前就曾多次尝试提笔写作,她与著名独立电影人诺亚·鲍姆巴赫已经合作的剧本中,就包括广受影迷爱戴的《弗兰西丝·哈》。 《弗兰西丝•哈》剧照 电影《弗兰西丝·哈》以主角弗兰西丝的个人遭遇为叙事主线,女汉子式的弗兰西丝生活得粗枝大叶:她喝醉了在地铁站方便,房间里的衣服丢得到处都是,睡觉不脱袜子,跟男孩子一个生活节奏。也许是个性使然,也可能是运气不佳,一心想当舞者的弗兰西丝在纽约这个大都市郁郁不得志。 莫名其妙地被分手,最好的朋友搬去和别人合租,本来有机会参加圣诞巡演却被公司雪藏,穷到缴不起房租、要靠退税请别人吃饭。但这些打击于她而言并不重要,弗兰西丝依然乐呵呵地生活着,带着能够感染周边所有人的热情。 活在理想与单纯中总是会受挫的,但这样的角色反而让人喜欢,因为我们同样是希望活在单纯的人,哪怕仅是希望。 金球奖红毯上的罗南小姐和导演格蕾塔·葛韦格 就此而言,葛韦格是一直活得理想而单纯的,有创作想法就自己尝试改编与撰写故事,收到好的角色邀约便全情投入于拍摄——她的下一次大荧幕露面,便是《布达佩斯大饭店》导演的新作。 女性主义 Patty Jenkins 2017年,不仅上述的电影人交出了上佳答卷,影坛中另外一名女性也以一剑一盾划破男权掣肘的漫改片制式,点燃起观众心中的火焰。她正是《神奇女侠》,籍此由漫画史走入大荧幕的超级英雄。 派蒂·杰金斯与盖尔·加朵的片场点滴 在全球范围内席卷票房的《神奇女侠》,以《蝙蝠侠大战超人》中惊鸿一瞥的女性英雄为主角,罕见地启用了女性导演派蒂·杰金斯。正是导演与主演双姝搭档,使漫改片第一次摒弃了其他英雄电影对“超人逻辑”的强调,使其真正在内涵层面突破了超级英雄电影的局限性。 影片以直面战争为叙事主题,但却以小见大揭露出真正的敌人是创造战争的人性恶本身时,使得观众对英雄遭遇的道德、责任考量的感同身受达到了其他英雄电影所不能及的程度。 即便之于爱情,《神奇女侠》与过往超级英雄电影也表现得迥然不同。情感在本片中代表着人性至善,也从剧情角度促成了主角的最终选择,使得爱情元素在超级英雄电影里能够如此有机地与故事内核融合在一起。 作为被制作公司DC钦点的导演,派蒂·杰金斯在电影与电视拍摄两个领域均有不俗战绩。她在2003年创作的电影《女魔头》中,让美艳得不可方物的一代名伶查理兹·塞隆增肥扮丑变油腻,并凭借此片斩获小金人。 世界上有两种穷人,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隐藏在艾琳身上的桎梏即是物质与精神双贫穷。在这样的可怜人面前,普罗大众是应该暗自庆幸抑或聊以自慰都不过是徒劳。 《女魔头》中的塞隆,与现实简直判若两人 派蒂·杰金斯就在《女魔头》片尾用艾琳对辩护律师因未能帮其减刑的致歉给予的包容为结案陈词,这个社会不可能永远只带给你快感,我们得学会忍耐一点点痛楚。 片场认真工作的导演派蒂·杰金斯 当罄竹难书的罪状以绝对正义的姿态呈于堂上,导演派蒂·杰金斯的选择是将爱与正义置于天平两端,形而上的概念因此愈见丰满。或许是出于同理心,女导演在某一层面上似与这位女魔头神思相触,令荧幕前的观众蓦地有了更直抵心间的所思所感。 纷繁影史积厚流光,女导演们凭借着迥异于男性的人文关怀和细腻情感,将作品打磨地感人肺腑,她们独立强大且善于自我表达—— 不做璀璨光影里可有可无的点缀,她们自有光芒万丈。 撰文:陈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