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伍迪·艾伦新电影《咖啡公社》剧照。 现实版“咖啡公社”的老照片。 上个月在戛纳,伍迪·艾伦带着他的新片《咖啡公社》(Café Society)去了,但并不冲着奖项。影片的故事发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崇尚法式艺术气息,却又充斥着纸醉金迷的好莱坞式的美国,在纽约和洛杉矶这两座色调截然不同的城市之间摇摆,并关心着混迹于爱情与金钱之中的男男女女。法国人显然是非常偏爱这位年过八旬的老翁,一如既往地给予戛纳电影节开幕影片的最佳位置。故事讲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至少在法国,人们特别认伍迪·艾伦所带来的时尚潮流:《安妮·霍尔》的男装女穿,《午夜巴黎》的法式文艺风,乃至《蓝色茉莉》的没落名媛style…… 早年在巴黎花舍咖啡厅社交的Karl Lagerfeld Karl Lagerfeld在2012年以“咖啡公社”为主题拍的大片。 Chanel 2015秋冬的发布会场就被布置成一间复古咖啡屋。 “Café Society”在美国的语境下是战后爱社交的社会名流,但这组词源出19世纪的法国,指在咖啡馆和夜总会中开派对的名人。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那样在家玩的有钱人不同,这些人更喜欢去公众场合社交,其中不乏大量上流社会名人以及娱乐、艺术圈人士。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法国,Coco Chanel与当时的许多艺术家都成为挚友,除了史特拉汶斯基外,她的Café Society List上还包括毕加索、音乐家 Jean Hugo、作曲家 Eric Satie、舞蹈家 Elise Jouhandeau 等等,这些都是引领“Café Society”思潮的重要人物。而对“Café Society”气氛的传递则被保留在Chanel品牌的血液里,并时不时被Karl Lagerfeld定期翻新一把。2012年情人节前夕,他以“Café Society”为主题为秋冬的高级定制系列拍摄了一组复古大片。不过在时装摄影上,Steven Meisel 对这个复古主题的借用比他要早5年,大约是在2007年美国版《VOGUE》的重头九月刊上,当时这组片子的时装指导是著名的红发Grace Coddington。2014年的时候,Chanel推出了“Café Society”高级珠宝系列,旨在以不受束缚、勇于打破传统框架的自由创意,重现艺术的绝代风华。后来,服装师Suzy Benzinger在伍迪·艾伦电影《咖啡公社》拍摄期间,精选出其中的几件作为片中Kristen Stewart、Blakely Lively等女演员的造型配饰。而去年初,在Chanel的2015秋冬系列发布会现场,Karl Lagerfeld则直接把法式咖啡厅的场景重现T台,让模特散坐在咖啡厅吧台的四处,文艺、闲适而优雅。不过,11年前,在1994年春夏系列发布秀时,朋克教母Vivienne Westwood就曾把她的Vivienne Westwood Gold Label展示会场布置成一幕Café Society背景的剧场,一如她充满奇思妙想的设计一般,极富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