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的羽毛,凋萎的玫瑰,鲜艳的格子花呢,骷髅与骨骼……还有比这更精彩刺激、充满感观享受的时装展吗? 与2011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原版展览相比,此次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的向已故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 致敬的“野性之美”展览(展期至8月2日)甚至更具视觉震撼力。 伦敦版“野性之美”展览更为大胆地展现了原始性感和对死亡之令人不安的关注,同时,并未过多关注贯穿美国展览及画册中的“浪漫主义”元素。 “浪漫哥特风”系列装置景观,伦敦V&A博物馆AlexanderMcQueen“野性之美”展览 图片来源: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魔幻之橱”——至少比纽约展大1/3——是这场展览最令人伤感的部分。尖利的羽毛,颤颤巍巍的“犰狳”高跟鞋,以及模特Shalom Harlow被机器人喷射颜料的场景再现,都向观者展现了McQueen天马行空的创造力。穿插播放的那些令人难忘的时装秀视频,令这间双层挑高的展厅成为本次展览的焦点,亦成为McQueen宝贵遗产的核心体现。 本次展览由Swarovski倾情赞助,并受到美国运通和M∙A∙C化妆品的支持,三星为其技术合作伙伴,打造出极具感染力的戏剧性体验。 尽管我很享受观展的每一个瞬间:从Kate Moss的全息影像——将这位英国最著名的模特从气相变为实体再变回气相——到用数字技术实现的2010年McQueen自杀前最后一场展览“亚特兰蒂斯”的舞台背景,但心中依然有挥之不去的疑问。 很多问题在由本次策展人Claire Wilcox 编辑的展览画册Alexander McQueen中都有提及。当我与Claire对谈时,她和我提到了展览本身并未涉及的问题:具体说来,是这位设计师当时所处的文化背景。 Wilcox讲述了英国青年艺术家所代表的“感性一代”对McQueen构成的影响;这群艺术家均为艺术商Charles Saatchi在90年代挑选出的创意人才。McQueen与Chapman兄弟Jake和DinosChapman交情甚密。这位设计师还与Damien Hirst 1991年著名的死鲨鱼作品所表现出的“死亡始终存在于生命中”的主旨有着类似的态度。 我并非艺术评论家,但我无法理解为何V&A没将McQueen放到他所属年代的艺术圈大背景中。死牛,死鸟……你无需敏锐的嗅觉,即可感知到那份文化关联。 “魔幻之橱”系列装置景观,伦敦V&A博物馆AlexanderMcQueen“野性之美”展览 图片来源: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接着是萨维尔街时代的McQueen——他在此学习剪裁制衣的岁月,日后成了他职业生涯的中坚力量。更别提他在巴黎为Givenchy工作的时期,在那里,他对高级定制有了极为深入的理解。这两个主题在画册不同章节都有详尽的探讨,但丝毫未体现在展览中。 自2001年起,McQueen就已成为如今的奢侈品集团开云(Kering)的一部分。但这场展览竟然完全没有考虑到一个参观者亦可能提及的问题:他们是怎样将这些古怪的服装卖出去的? V&A展览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在于,在前两个展示区中,我们有一切机会追溯McQueen的时装生涯,直到进入一个被打上“浪漫哥特风”标签的部分,那些服装视效呈现在眼前。 一件引人注目的双排扣长礼服设定了基调,这件礼服的灵感源自维多利亚时期的连环杀手“开膛手杰克”,是这位设计师的首个时装系列,亦是他1992年在中央圣马丁学院的毕业设计。一款被称为“bumster”的低腰裤,令人想起McQueen为嘻哈文化和街头文化设计的造型。 如果你已然了解他的职业轨迹,那么Wilcox在这些开放式展厅中呈现的讯息就一览无余了。但关于McQueen的早年生活,还有更多需要阐释的——除非有什么讯息藏在了底层那些不值一读的展览标签上。 “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系列装置景观,伦敦V&A博物馆AlexanderMcQueen“野性之美”展览 图片来源: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在这些房间中,你能够听到McQueen的声音(如果前来观赏这场已出售一空的展览的人群声未曾盖过它们的话)。但完全没有设计师说话时的视觉影像——或许是因为博物馆希望加快人们的观展速度。 我很喜欢这场展览,它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我十分欣赏McQueen的长期时装秀策划人SamGainsbury带来的视觉展示。此前的大都会博物馆展览也由她设计布局。但即便是在那场展览中,我也对大都会博物馆策展人、V&A 博物馆前馆长助理AndrewBolton为McQueen打上的“浪漫主义”标签心存犹疑。 从时装的角度而言,McQueen是位浪漫主义者吗?或许吧,如果你看看那些附在晚礼服上的枯萎的玫瑰。但若你将他的作品与主打浪漫主义风格的Dior/" target="_blank">Christian Dior相比,却又并非如此。 我看过McQueen所有那些作为故事场景道具的花朵、贝壳、兽角和骨骼。正如画册中一篇文章“展示与陈述”(Show And Tell)所表述的那样,McQueen迫切希望“将时装秀从单纯的机械化时装展示提升为一个叙事媒介”。从这一点上看,他是John Galliano的灵魂伙伴,而同样地,这场展览也没有提到Galliano。 在时装世界中,背景是如此重要。服装不会赋予自己生命力,而是需要以其所属年代的文化雨露浇灌。 去看看“野性之美”展览。不容错过。但如果你是时装的忠实追随者,那就再买一本Alexander McQueen画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