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步骤图 掐丝珐琅以明代宣德、景泰为代表,因此,也被民间称为“景泰蓝”,但规范叫法为“铜胎掐丝珐琅”。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元代时从阿拉伯半岛陆路传入,当时称之为“大食窑”器,我国的古代工匠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窑”的制作技艺,并与我国本土的传统工艺相结合,制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金属掐丝珐琅景泰蓝。明代景泰蓝受到皇帝青睐,它用薄而窄的铜丝掐作成多种图案,粘在铜胎上,填上各色珐琅料,经过烘烧、磨光等工序成器。因当时釉料多呈蓝色,故俗称“景泰蓝”。景泰以后,这一工艺品种至乾隆时期达到了又一巅峰。 在所有种类的珐琅工艺里面,掐丝珐琅并不算难,关键在于手艺熟练。制作掐丝珐琅要以金属丝线盘出花纹,黏固在胎上,再填施各色珐琅釉料在花纹框架内、外,然后入窑烘烧,直到器表覆上的釉层达到合适的厚度,再经过打磨、镀金等工艺步骤。 好的掐丝珐琅的金属掐丝与珐琅和谐相容,结合处自然无异色。因为珐琅师傅将金属丝固定在金属胎上会选用不同的材料,有用焊接的方法、用胶水、用釉料甚至是他们的独家秘方。不管用什么,只要方法合适,都不会在成型的作品上露出痕迹,而经验不足的珐琅师难免会出现粗糙的掐丝、衔接处的露色等状况,这样的作品也是一文不值。 现在拍卖市场上,一些晚清或者晚清以前用手工制作的景泰蓝特别称之为“掐丝珐琅”。这些掐丝珐琅的生产和流传数量有限,且多为皇室御用或仕宦商贾之珍藏,所以,收藏价值与日俱增。掐丝珐琅之所以天价是由于制作所耗费的人工几乎无可估量。而且当时的用料昂贵,其胎以铜胎为主,珐琅釉多为进口天然矿石、半宝石加工提炼而成,耗金量也大,其用料和制作工艺构成了它的巨大成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