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被展示的方式总能反映其被认知的方式。今天,顶级品牌时装秀上“锦上添花”式的过剩和奢侈也恰恰反映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过剩而歇斯底里:电视上的游戏节目、访谈节目和比赛都显得吵闹异常,笑话和笑声贯穿其中,当然也不乏煽情动人之处。出发点和落脚点则惊人的一致:若有赢家,就必有败者。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红毯,比如奥斯卡和格莱美:礼服总比演技更受关注。 无论是在纸媒、电影还是网上,时尚如今已经是全球娱乐产业的一部分了。庞大的全球受众不仅只想看衣服,他们还想看热闹。据估计,时尚在全球的“牵动力”和影响力已与足球不相上下,并超过音乐影响着我们的想象力、情感... 还有信用卡。这很棒,不是吗?这显然有助于销售,否则时尚产业无法生存。但有时,尤其是一年两次巴黎、米兰、纽约和伦敦的高级成衣秀上,媒体几乎被这类信息淹没。
歇斯底里的炒作显然无助于时尚营销,时尚卖的不只是单品,还有城市甚至国家。想成为国际竞赛中最时髦的国家,需要有优雅富足的中产阶级和至少一个能撑得起五星级酒店和高档餐厅的大都市;同时还要拥有囊括全部国际顶级大牌和几个本土设计品牌(如果有的话)的购物中心—— 即便这些品牌销售惨淡。我已经不记得曾受邀出席过多少时装周了。有些国家的时装周一年不止两次,而它们只关乎作秀——点缀其中的明星红毯走秀也只为媒体和狗仔队“服务”。 秀场,明星,谁是谁的点缀 但是,仅在120年前,时装被展示的方式是不同的,正如时尚的追随者也是不同的。让我们回到当年那个美丽时髦的服装仅为权贵阶层特权的年代。那时跟现在一样,高级定制设计师需要让女性们意识到他们是按季节推出新款时装的。为了获得低调谨慎的宣传效果,他们会选择五位最有魅力的社交名媛,赠予(或借给)她们自己的最新设计,并知道这些上流社会的淑女们将会在最顶级的社交场合穿着他们的设计,且保证让所有人都知道设计师为X先生。 但没过多久,X先生和他的同僚们就发现这种方式不仅昂贵且不可靠,还不够直接。时装展示会,凭邀请函入场,在设计师的沙龙里举办—— 这三点似乎能保证更稳妥的销售。时装则由模特、客户、女演员或设计师的友人,有时甚至请顶级交际花来展示。这项革命性创举首先由巴黎的Paul Poiret和伦敦的Lucile发起,引得其它时装品牌争相追随。即便是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些高定设计师如Dior/" target="_blank">Christian Dior和Cristobal Balenciaga在展示他们的高定系列时也严格筛选观众。摄影师绝不允许入场,就算是最知名媒体的顶尖记者也要“屈坐”在第二或第三排的小巧镀金扶手椅上看秀—— 令人垂涎的头排总是留给客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