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堂,主打新湖南菜。中餐西做,新老建筑结合,是这里的特色。据说为了研究武汉人的口味,厨师长还特意在开店之前,从长沙到武汉来学习如何做新湖南菜,难怪连市长都要亲自过来一尝究竟呢。推荐菜式:长沙臭豆腐、砂煲鱼头 与世界上许多城市一 样,“租界时代”这一段并不愉快的往事,却留下了繁华的足迹。英法德俄日,五国老租界沿长江一字排开,老房、老街之间流淌的是异国风情,也是爱恨交织的城 市回忆。那是最坏的时光,也是最好的时光。较之百年前的精致与气派,今日武汉老城的灵动,竟丝毫没有改变。支撑她熬过那许多萧条的,正是这座城市与生俱来 的“江湖精神”。 武汉水多,两江交汇,百湖纳于其中,也养成了这里水一样的性格:包容、自由。送往迎来、鱼龙混杂的码头文化,以及武汉人的豪爽与泼辣……这样一种独特的江湖精神,需要时间来观察和感受。 经过几十年光景的打磨,老租界里的居民,倒也习惯了简单的慢生活,逐渐遗忘了这里曾经也是一片“时尚高地”。老城精致的一面,被淹没在布满苔藓和爬山虎的老房砖墙背后。2007年,在老租界的尽头,武汉新天地的到来唤起了老城对繁华的记忆。 老城精神 “武汉新天地所在的芦沟桥路以东被划分为保护规划中的协调区,所谓协调区就是允许一定的新建和保留,这里面老房子的建筑价值、历史价值都相对不高,曾经被 视为‘留之无味,拆之可惜’的鸡肋地段,”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际部主任黄焕介绍说,“但是瑞安集团带着开发上海新天地的经验,给武汉老城区的改造 开了一个好头。” Ben Wood是上海新天地的总建筑师,武汉新天地的项目也由这个资深的美国人操刀。设计之初,Ben和他的建筑设计团队,喜欢徒步穿梭于武汉老城区大街小巷和 细窄紧密的街道,老城区街道亲切的尺度和建筑布局让Ben如此着迷,以至于在武汉新天地的建筑布局上面很容易就能够找回以前汉口老城区的街道肌理,包括沿 街的店铺多是下沉半层的设计,就是从老街得来的灵感。 对改造区内的老建筑进行了逐一考察之后,武汉新天地保留了国军将军楼、徐源泉公馆、李石樵公馆、日军联排公寓等九栋老建筑。以九幢老建筑为核心,在其周边 新建了一系列与老建筑风格混搭的时尚小楼,这便构成了武汉新天地的建筑主体。做旧如旧的红色木窗、步行道的仿古青砖、木质露台等,都为这里增加了浓浓的怀 旧氛围,穿插其中的新建筑在尺度和形式上也丝毫不显得突兀。和九栋老楼一同被留下来的,还有两百多棵百年大树,Ben Wood认为:“这些树木代表了很多故事,是一种原生态。” 生性爱好自由的武汉人喜欢户外休闲,旧时有夏日街头的“竹床阵”,现在在街头也能遇到打“露天麻将”的老武汉人,更不用提随处可见、摆几张桌子就能做生意的大排档。为了迎合这种生活方式,武汉新天地有一排美食街,配有露天空调,吸引了大批人在这里纳凉、闲聊。这些不仅还原了老汉口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更保留了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江湖精神。 美食“圈套” 若想亲近老城的江湖精神,倒是有条捷径——吃。吃这件事在武汉,没有等级、贵贱之分,即使是开着豪车前来宵夜的食客,也和普通人一样,坐在最简陋的环境 里,享受最地道的小吃,从早期的热干面、豆皮,到现在全国都在吃的鸭脖子、油焖大虾,莫不是从小作坊、大排档开始的。 其实武汉新天地刚开始的时候,生意清淡。该项目总经理、上海男人郭庆发现,上海新天地受追捧的情调,如咖啡馆、酒吧、时尚小店,并不适合武汉人。要吸引武汉人,就好像女人收买男人,要先“收买”他们的胃。 于是武汉新天地的一期工程,引进了一批格调各异的餐厅。郭庆对入驻餐厅要求比较高:“味道好之外,内部装潢也要符合新天地的整体气质,每家店的装修图纸都要经过我们同意。不是只要有钱就能在武汉新天地租到门面的。” 武汉人好吃,也乐于在美食上花钱。武汉新天地的馆子,也和当地人的口味一样海纳百川:淮扬菜有四季恋,川菜有巴适,湘菜有芙蓉堂,粤菜有海鸣轩……于是很 快吸引了城中的精英人群,也带动了武汉新天地的人流量——绝大多数武汉人第一次来武汉新天地,就是被美食吸引来的。每逢饭点,就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遍布 三镇的食客纷至沓来,稍微有名的餐馆,一定会有人排队等着“翻台”。 文化新天地 就像是双面胶,城里著名的餐馆附近往往少不了文化艺术场所和生活休闲之地。武汉新天地也不例外,画廊美莲社、家居生活用品店UNEEI、书店德芭与彩虹, 学乐器的贝尔曼钢琴与小提琴中心构成了这里的文化骨子。美莲社的老板杜朝晖在武汉美术界多年来颇有作为,他代理的清一色是武汉当地优质艺术家的作品。开在 武汉新天地的美莲社新空间,目的就是给茶余饭后闲逛的人一个欣赏艺术品的机会。 除了资深的美莲社,武汉新天地最年轻的老板当属吴鸣鸣了。这个来自厦门的80后大男孩,第一次来武汉新天地,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当即决定租下一间门面,开 起了一家名为UNEEI的杂货铺。“店里最初的顾客,都是在新天地吃完饭‘不小心’转到店里来的。”他慢慢发现,武汉人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粗枝大叶,相 反特别喜欢这种别致的点缀品。之后不久,他又在这里开了德芭与彩虹书店。 客人们在德芭与彩虹,点一杯清茶,找一本好书,惬意而安静地打发着下午的时光。透过书店的窗户,时不时就能看到有人在拍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武汉新 天地已经变成当地影楼的最佳取景地之一。可这似乎并不足以破坏看书人的雅致,吴鸣鸣笑说:“闹中取静,就是武汉新天地的特别之处。” 精致和市井,是汉口老城的双面,也是武汉新天地的双面。倘若换一座城市,大俗和大雅不一定能这样融洽地相处。不过,嘿,这里是武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