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惠顾新都商城! ,新用户?[免费注册]
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教师招聘考试用书>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教育综合知识(中小学通用)》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48.00 商品编号:9882
    • 折 扣 价:¥23.00已优惠¥25.00(5.0折)
    • 人 气:已有 53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福建省教师入编考试、面向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局人事局公开招聘教师、代转公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是华图教育集团为编写本教材而专门建立的,其中选聘了多位不同学科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以期为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提供最具代表性、最权威的服务。
       目录
          2015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1
          模块一  时事政治
              名师课堂 ……………………………………… 8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 8
                  考点一  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时政方面)(了解)…………… 8
                  考点二  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教育方面)(了解) ………… 16
              第二节  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 18
                  考点一  国内重大时事(了解) ……… 18
                  考点二  国际重大时事(了解) ……… 27
              同步强化训练 ……………………………… 33
              移动练堂 …………………………………… 34
          模块二  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名师课堂 …………………………………… 36
              第一节  教育法律法规 ………………… 36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36
                  考点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 44
                  考点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51
                  考点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56
                  考点五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63
                  考点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摘要)……………… 66
                  考点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摘要)……………………… 67
                  考点八  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摘要)……………………… 69
                  考点九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73
                  考点十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 79
                  考点十一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 84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 ………………… 91
                  考点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识记) ……………………… 91
                  考点二  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识记) ……………………… 92
                  考点三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了解) ……………………… 92
                  考点四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考核办法(试行)(了解) …… 93
              同步强化训练 ……………………………… 98
              移动练堂 …………………………………… 102
          模块三  教育学
              考点聚焦 …………………………………… 104
              移动讲堂 …………………………………… 104
              名师课堂 …………………………………… 105
              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发展 ……………… 105
                  考点一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识记)……………………… 105
                  考点二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识记)……………………… 107
                  考点三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识记)……………………… 109
                  考点四  近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识记)……………………… 109
              第二节  教育及其发展 ………………… 110
                  考点一  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识记)……………………… 110
                  考点二  教育的起源(识记)………… 111
                  考点三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 111
                  考点四  教育的发展阶段(识记)…… 112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 116
                  考点一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理解)……………………… 116
                  考点二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 118
                  考点三  教育与科技、文化的关系(了解)……………………… 119
                  考点四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 122
              第四节  教育与个体发展 ……………… 122
                  考点一  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识记)……………………… 122
                  考点二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识记)……………………… 123
                  考点三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 123考点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掌握)…………… 125
              第五节  教育目的 ……………………… 126
                  考点一  教育目的及其功能(理解)……………………… 126
                  考点二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掌握)……………………… 128
                  考点三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识记)………………… 128
                  考点四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理解)………………… 129
              第六节  学校教育制度 ………………… 131
                  考点一  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识记)……………………… 131
                  考点二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掌握)……………………… 134
              第七节  教师与学生 …………………… 135
                  考点一  教师的职业角色(掌握)…… 135
                  考点二  教师劳动的特点(识记)…… 135
                  考点三  教师的素养(掌握)………… 137
                  考点四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理解)……………………… 137
                  考点五  学生的特点(了解)………… 138
                  考点六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理解)……………………… 139
                  考点七  师生关系的意义(了解)…… 140
                  考点八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掌握)……………………… 140
                  考点九  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掌握)……………………… 141
              第八节  课 程 ………………………… 142
                  考点一  课程及其意义(理解)……… 142
                  考点二  课程类型(掌握)…………… 143
                  考点三  制约课程的因素(了解)…… 145
                  考点四  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了解)……………………… 145
                  考点五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识记)……………………… 146
                  考点六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理解)……………………… 146
                  考点七  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了解)……………………… 147
              第九节  教 学 ………………………… 148
                  考点一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了解)……………………… 148
                  考点二  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 149
                  考点三  教学过程的规律(掌握)…… 150
                  考点四  教学原则及其运用(掌握)……………………… 150
                  考点五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掌握)……………………… 152
                  考点六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理解)……………………… 153
                  考点七  教学组织形式(掌握)……… 155
                  考点八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理解)……………………… 157
              第十节  教育评价 ……………………… 158
                  考点一  教育评价及其作用(掌握)……………………… 158
                  考点二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理解)……………………… 159
                  考点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理解)……………………… 160
              第十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 162
                  考点一  德育及其意义(了解)……… 162
                  考点二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理解)……………………… 163
                  考点三  德育过程的规律(识记)…… 164
                  考点四  德育原则及其运用(识记)……………………… 165
                  考点五  德育方法及其运用(掌握)……………………… 167
                  考点六  德育的途径(掌握)………… 168
                  考点七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了解)……………………… 169
                  考点八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掌握)……………………… 169
              第十二节  课外活动 …………………… 172
                  考点一  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了解)……………………… 172
                  考点二  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了解)……………………… 173
                  考点三  课外活动的组织(了解)…… 174
              同步强化训练 ……………………………… 175
              移动练堂 …………………………………… 180
          模块四  心理学
              考点聚焦 …………………………………… 182
              移动讲堂 …………………………………… 182
              名师课堂 …………………………………… 183
              第一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 ……………… 183
                  考点一  感知觉(理解)……………… 183
                  考点二  记忆(理解)………………… 186
                  考点三  想象(理解)………………… 190
                  考点四  思维(理解)………………… 192
                  考点五  问题及问题解决(掌握)…… 196
                  考点六  注意(识记)………………… 198
                  考点七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掌握)……………………… 201
              第二节  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 202
                  考点一  情绪、情感及其功能(识记)……………………… 202
                  考点二  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理解)……………………… 204
                  考点三  意志及其品质(识记)……… 206
                  考点四  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理解)……………………… 208
              第三节  个性发展与教育 ……………… 209
                  考点一  需要(识记)………………… 209
                  考点二  兴趣(了解)………………… 210
                  考点三  能力(识记)………………… 211
                  考点四  气质(理解)………………… 214
                  考点五  性格(理解)………………… 215
                  考点六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掌握)……… 217
              第四节  学习心理与教育 ……………… 219
                  考点一  学习及其分类(了解)……… 219
                  考点二  学习的基本理论(掌握)…… 222
                  考点三  学习动机(识记)…………… 228
                  考点四  迁移(掌握)………………… 233
                  考点五  知识的学习(识记)………… 236
                  考点六  操作技能的学习(理解)…… 241
                  考点七  学习策略(识记)…………… 242
                  考点八  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掌握)……………………… 245
              第五节  品德心理与教育 ……………… 246
                  考点一  品德的心理结构(了解)…… 246
                  考点二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识记)……………………… 247
                  考点三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掌握)……………………… 247
                  考点四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识记)……………………… 248
                  考点五  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识记)……………………… 249
              第六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 250
                  考点一  心理健康的内涵(理解)…… 250
                  考点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了解)……………………… 250
                  考点三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识记)……………………… 251
                  考点四  心理辅导及其目标(理解)……………………… 253
                  考点五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掌握)……………………… 253
              第七节  教师心理 ……………………… 256
                  考点一  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识记)……………………… 256
                  考点二  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了解)……………………… 258
                  考点三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理解)……………………… 259
              同步强化训练 ……………………………… 260
              移动练堂 …………………………………… 266
          附 录
              2016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预测试卷 ……………………… 268
              参考答案及解析 …………………………… 277

       

      文摘

      模块三  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学及其发展
      考点一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识记)

          1.中国教育思想
          (1)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代表人物教育思想
          儒
          家
          孔子
          其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①关于教育作用
          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哲学命题,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②关于教育对象
          主张“有教无类”
          ③关于教育目的
          致力于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④关于教育内容
          《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文化知识,包括“六经”:《诗》《书》
          《礼》《易》《乐》《春秋》
          ⑤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
          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
          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
          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⑥教师观
          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孟子
          ①教育思想基础是“性善论”
          ②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
          ③内发论的代表,认为教学活动要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
          续表
          代表人物教育思想
          儒
          家
          荀子①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
          ②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过程,即“闻—见—知—行”
          墨家墨子①主张“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科学技术的传习
          ②对于知识的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道家庄子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2)《学记》
          我国的《学记》(《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
          为“教育学的雏形”。
          《学记》全文1229字,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言简意赅的语言、生动的比
          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制度以及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
          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其提出的教育思想如下表所示。
          教育思想内容评价
          教育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体现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原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
          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原则
          “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
          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预防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循序渐进性原则
          集体教育原则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
          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
          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
          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长善救失原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启发性原则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循序渐进性原则
          论教师“师道尊严” 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也对教
          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2.西方教育思想
          国家代表人物著作或思想教育理论评价
          古
          希
          腊
          苏格拉底“产婆术”
          (助产术)
          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
          而著名。这种问答分三步:第
          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
          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
          术。问答法引导学生自己进行
          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问答法体现了启
          发性教学原则
          柏拉图《理想国》
          ①教育理想目标是培养哲学王
          ②教育与政治密切联系,以培
          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
          国家主义教育思
          想的渊源
          亚里士
          多德《政治学》
          ①提出“灵魂说”
          ②认为教育目的不仅在于为国
          家培养人才,还要使年轻一代
          和谐发展
          ③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
          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
          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
          分阶段教育
          被称为古希腊百
          科全书式的哲
          学家
          古
          罗
          马
          昆体良
          《雄辩术原
          理》(《论演
          说家的教
          育》或《论
          演说家的
          培养》)
          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一定的阐
          述,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个专门论述教
          育问题的教育家
          ②《雄辩术原理》
          是西方最早的教
          育著作,被誉为
          古代西方的第一
          部教学法论著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