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公务员考试用书>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政法》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45.00 商品编号:9331
      • 折 扣 价:¥22.00已优惠¥23.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03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上海市考试录用公务员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绪论
                一、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政法》概述1
                二、上海市《政法》命题思路分析及热门考点预测1
                三、上海市《政法》备考建议及应试策略1
            第一篇  法理学
                知识导图4
                考情及高频考点4
                第一章  法的概述5
                第二章  法的制定10
                第三章  法的实施16
                第四章  法的发展21
                巩固训练25
            第二篇  宪法及宪法性法律
                知识导图28
                考情及高频考点28
                第一章  宪法概述29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29
                    第二节  宪法的历史发展30
                    第三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32
                    第四节  宪法监督保障制度33
                第二章  国家的基本制度36
                第三章  权利和义务42
                第四章  国家机构44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44
                    第二节  中央国家机关46
                    第三节  地方国家机关48
                    第四节  人民法院49
                    第五节  人民检察院51
                第五章  宪法性法律53
                    第一节  立法法53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法54
                    第三节  组织法55
                巩固训练61
            第三篇  行政法
                知识导图64
                考情及高频考点64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65
                第二章  行政主体69
                    第一节  行政主体的概念69
                    第二节  行政机关71
                    第三节  公务员72
                    第四节  被授权组织与受委托组织77
                第三章  行政行为概述79
                第四章  几种主要的行政行为84
                    第一节  行政立法84
                    第二节  行政确认85
                    第三节  行政许可86
                    第四节  行政强制88
                    第五节  行政处罚89
                    第六节  行政裁决91
                    第七节  其他行政行为92
                第五章  行政程序96
                    第一节  行政程序的概念96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及基本制度99
                第六章  行政复议102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概念及范围102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管辖104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决定和执行105
                第七章  国家赔偿107
                    第一节  国家赔偿107
                    第二节  行政赔偿108
                第八章  保密制度与政府信息公开111
                    第一节  保守国家秘密法111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113
                巩固训练116
            第四篇  刑法
                知识导图119
                考情及高频考点119
                第一章  刑法概述120
                第二章  犯罪和犯罪构成123
                第三章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127
                第四章  故意犯罪的形态130
                第五章  共同犯罪133
                第六章  刑罚137
                第七章  刑法各论145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145
                    第二节  渎职罪149
                    第三节  贪污贿赂罪151
                巩固训练154
            第五篇  民法
                知识导图157
                考情及高频考点157
                第一章  民法概述158
                第二章  民事主体162
                第三章  民事行为166
                第四章  代理169
                第五章  物权173
                    第一节  物权概述173
                    第二节  所有权174
                    第三节  相邻关系176
                    第四节  用益物权177
                    第五节  担保物权179
                第六章  债权183
                第七章  人身权187
                第八章  民事责任190
                巩固训练194
            第六篇  合同法
                知识导图197
                考情及高频考点197
                第一章  合同法概述198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200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202
                    第一节  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202
                    第二节  可变更和可撤销合同204
                    第三节  效力待定合同205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207
                    第一节  合同履行的原则和规则207
                    第二节  合同履行的担保209
                第五章  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211
                第六章  合同责任213
                巩固训练216
            第七篇  知识产权法
                知识导图218
                考情及高频考点218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219
                第二章  著作权法221
                第三章  专利法227
                第四章  商标法231
                巩固训练234
            第八篇  经济法
                知识导图236
                考情及高频考点236
                第一章  公司法237
                    第一节  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与清算237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239
                    第三节  股份有限公司244
                第二章  竞争法247
                    第一节  反垄断法247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249
                第三章  市场秩序法252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52
                    第二节  产品质量法254
                    第三节  食品安全法256
                第四章  宏观调控法259
                    第一节  财政法259
                    第二节  税法261
                    第三节  房地产法263
                巩固训练265
            第九篇  社会法
                知识导图268
                考情及高频考点268
                第一章  劳动法269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269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273
                第二章  社会保障法278
                第三章  社会保险法281
                第四章  环境资源法284
                第五章  物业管理条例288
                巩固训练290
            第十篇  诉讼法
                知识导图292
                考情及高频考点293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294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294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295
                    第三节  管辖和回避297
                    第四节  辩护和代理299
                    第五节  刑事证据300
                    第六节  强制措施301
                    第七节  附带民事诉讼303
                    第八节  期间和送达304
                    第九节  立案、侦查和起诉305
                    第十节  刑事审判程序307
                    第十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310
                    第十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311
                    第十三节  执行311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313
                第三章  行政诉讼法326
                    第一节  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326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327
                    第三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329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331
                    第五节  行政诉讼的证据和法律适用334
                    第六节  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335
                巩固训练338
            第十一篇  上海市立法、行政及司法概况
                第一章  上海市立法概况340
                第二章  上海市行政概况341
                第三章  上海市司法概况344
                巩固训练345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346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352
         

        文摘
         

        第一篇  法理学
        第一章  法的概述


            学习目标
            了解法律规则、权利与义务等概念;熟悉法律原则、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掌握法的一般分类和特殊分类。
            本章重点
            法律原则;法的规范作用。
            一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1)法对人们如何行为作出了明确的指示。法通过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和指引。
            (2)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法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件事而制定的,而是针对一类人、一类事而制定的。
            (3)法是能反复适用的。
            2.法是国家的社会规范。
            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法是由国家创立的社会规范。国家创立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认可。
            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些利益或者自由。义务意味着人们必须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前者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因此,人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体现为一系列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4.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二法的要素
            法的要素是指构成法的基本因素或元素。一般认为,法由规则、原则、权利和义务、概念四种要素构成。
            (一)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是指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1.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指法律规则诸要素的逻辑联结方式,即从逻辑的角度看法律规则是由哪些部分或要素组成的,以及这些部分或要素之间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法律规则由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
            2.法律规则的分类。
            (1)按照规则的内容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
            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人们应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它分为两种:①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②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
            (2)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所谓确定性规则,是指明确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不需要再援引其他法律规则来确定本规则的内容。
            所谓委任性规则,是指没有规定行为规则的具体内容,而是委任某一机关或者某一机构加以具体规定的法律规则。
            所谓准用性规则,是指没有具体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规定可以参照或者援引其他法律规则来加以明确的法律规则。
            (3)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其规定的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义务性规则、职权性规则都属于强行性规则。
            所谓任意性规则,是指在法定范围内允许行为人确定其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的法律规则。任意性规则在民商法等“私法”部门中较为常见。
            真题链接
            (单选题)《刑法》第38第4款规定,违反第2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这一条文属于法律规则中的()。
            A. 授权性规则B. 确定性规则
            C. 禁止性规则D. 准用性规则
            【解析】 D。该条文属于命令性规则,因此,排除AC。根据规则内容确定性程序的划分标准,该条文属于准用性规则。
            (二)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
            1.法律原则的分类。
            (1)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2)按照法律原则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广狭程度,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3)按照法律原则涉及的内容和问题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2.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1)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这个条件要求,在有具体的法律规则可供适用时,不得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2)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这个条件要求,如果某个法律规则适用于某个具体案件,没有产生极端让人们不可容忍的不正义的判决结果,法官就不得轻易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3)没有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法律原则。在判断何种规则在何时及何种情况下极端违背正义,其实难度很大,法律原则必须为适用第二个条件规则提出比适用原法律规则更强的理由,否则上面第二个条件规则就难以成立。
            真题链接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对于补充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 法律原则B. 法律概念
            C. 法律适用D. 法律规则
            【解析】 A。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的综合的、稳定的法律原理和准则。从法律实施上看,法律原则也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着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2)补充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3)法律原则是确定行使自由裁量权合理范围的依据,可以防止由于适用不合理的规则而带来的不良后果。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三)权利与义务
            1.权利与义务的含义。
            所谓法律上的权利,就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义务在结构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义务人必须根据权利的内容作出一定的行为。在法学上被称为“作为义务”或“积极义务”。第二,义务人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义务,在法学上则被称为“不作为义务”或“消极义务”。
            2.权利与义务的分类。
            (1)根据根本法与普通法律规定的不同,可以将权利义务分为基本权利义务和普通权利义务。
            (2)根据相对应的主体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权利义务分为绝对权利义务和相对权利义务。
            (3)根据权利义务主体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将权利义务分为个人权利义务、集体(法人)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利义务。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从结构上看,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诚如马克思所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此,权利和义务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2)从数量上看,两者的总量是相等的。
            (3)从产生和发展看,两者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
            (4)从价值上看,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它们从历史上受到重视的程度有所不同,因而两者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
            (四)法律概念
            1.法律概念的含义。所谓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现象或法律事实加以描述、概括的概念。
            2.法律概念的种类。
            (1)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的法律概念和非基本的(与法律相关的)法律概念。
            (2)根据其所描述的对象,可以分为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涉人概念、涉事概念和涉物概念。
            三法的分类
            法的分类,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将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
            (一)法的一般分类
            法的一般分类是指现代国家普遍适用的关于法的分类。它主要有五类,即:成文法与习惯法,实体法与程序法,根本法与普通法,一般法与特别法以及国内法与国际法。
            1.成文法与习惯法。
            这是以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为标准对法律进行的分类。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的,以文字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习惯法又叫不成文法,是指国家虽认可其有法的效力,但未以文字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
            2.实体法与程序法。
            这是以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为标准对法律进行的分类。实体法是指以规定和确认权利与义务或职权与职责为主的法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程序法是指以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3.根本法与普通法。
            这是以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为标准对法进行的分类。这种分类通常只适用于成文宪法制的国家,而在不成文宪法制的国家,具有宪法性内容的法律同普通法律在效力上是相同的。根本法即宪法,是指在一个国家中,规定国家的最根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制定修改需要特别的程序的法律。普通法,其内容一般是调整某一或者某些社会关系,效力低于根本法,制定和修改必须符合根本法,程序较根本法简单。
            4.一般法与特别法。
            这是按照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对法律所作的分类。一般法是指对一般人和事,在不特别限定的地区和期间内有效的法律。特别法是对特定的人和事,在特定的地区、时间内有效的法律。
            5.国内法与国际法。
            这是以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而作的分类。国内法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制定的实施于本国的法律。国际法是国际法律关系主体参与制定或公认的适用于各个主体之间的法律,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真题链接
            (单选题)根据法的创制与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A. 根本法与普通法B. 一般法与特别法
            C.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D. 国内法与国际法
            【解析】 D。以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把法分为国内法与国际法,故D项正确。
            (二)法的特殊分类
            法的特殊分类是相对于法律的一般分类而言的一种分类方法。法的一般分类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法律普遍适用的一种分类,而法的特殊分类则是仅适用于某一类和某一些国家的法的分类。
            1.公法与私法。这种分类方法来源于古罗马法,它是在民法法系适用的一种法的分类。
            2.普通法与衡平法。这是普通法法系国家的一种法律分类方法。
            3.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这是实行联邦制国家的一种法的分类方法,单一制国家没有这一分类方法。联邦法是指整个联邦立法机关制定和在全联邦实施的法律。联邦成员法是指由联邦成员国的立法机关制定和在该成员国范围内实施的法律。
            四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社会生活以及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它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们的行为;二是社会关系。由此产生了法的两个重要作用,即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一)法的规范作用
            根据法的规范作用对象的不同,即行为的不同,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划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二)法的社会作用
            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大体上表现在维护统治阶级与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两个主要方面。
            (三)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
            我国法的基本作用或主要作用就是:(1)保障、引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保障、引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保障、引导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保障、引导和推进对外开放,维护国际和平和发展。
            真题链接
            (单选题)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是()。
            A. 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B. 促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 促进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D. 确认和维护阶级关系
            【解析】 D。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是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