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新疆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5年新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48.00 商品编号:8287
      • 折 扣 价:¥23.00已优惠¥25.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年09月
        版  次:2015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新疆自治区区直及各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模块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
                考情分析1
                命题结构图1
                第一章  选词填空2
                    第一节  实词填空2
                    第二节  成语填空8
                    第三节  虚词填空12
                第二章  片段阅读18
                    第一节  主旨概括18
                    第二节  意图判断22
                    第三节  细节理解24
                    第四节  词句理解27
                    第五节  代词指代28
                    第六节  标题填入30
                    第七节  态度观点32
                第三章  语句表达34
                    第一节  语句排序34
                    第二节  语句衔接36
                    第三节  结语推断37
                    第四节  病句辨析39
                    第五节  歧义句辨析43
                    第六节  字音字形与标点辨析45
                限时突破52
            模块二  判断推理
                考情分析58
                命题结构图58
                第一章  图形推理59
                    第一节  数量规律59
                    第二节  位置规律64
                    第三节  样式规律69
                    第四节  空间重构类73
                    第五节  平面重构类75
                第二章  定义判断77
                    第一节  单定义判断77
                    第二节  多定义判断80
                第三章  类比推理82
                    第一节  基本关系类82
                    第二节  语法关系类85
                    第三节  词性关系类87
                    第四节  三项类比专项88
                第四章  逻辑判断89
                    第一节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89
                    第二节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93
                    第三节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97
                    第四节  三段论99
                    第五节  归纳论证102
                    第六节  逻辑基本规律107
                第五章  事件排序110
                    第一节  逻辑关系解题法110
                    第二节  首尾项解题法113
                限时突破114
            模块三  数量关系
                考情分析121
                命题结构图121
                第一章  数字推理122
                    第一节  多级数列123
                    第二节  递推数列125
                    第三节  幂次数列126
                    第四节  分数数列128
                    第五节  多重数列130
                第二章  数学运算131
                    第一节  基本解题思想与方法131
                    第二节  计算问题134
                    第三节  初等数学136
                    第四节  行程问题137
                    第五节  几何问题140
                    第六节  比例问题142
                    第七节  计数问题145
                    第八节  边端问题151
                    第九节  其他问题153
                限时突破156
            模块四  资料分析
                考情分析158
                命题结构图158
                第一章  资料分析的五项修炼159
                    第一节  知术语159
                    第二节  读材料169
                    第三节  找数据173
                    第四节  算技巧180
                    第五节  防陷阱189
                第二章  题型分类精讲195
                    第一节  文字型资料195
                    第二节  图形型资料197
                    第三节  表格型资料201
                    第四节  综合型资料204
                限时突破206
            模块五  常识判断
                考情分析211
                命题结构图211
                第一章  政治常识21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12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217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18
                第二章  法律常识225
                    第一节  宪法225
                    第二节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33
                    第三节  民法239
                    第四节  刑法244
                    第五节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249
                第三章  经济常识253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253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54
                第四章  人文、历史常识257
                    第一节  人文常识257
                    第二节  历史常识263
                第五章  自然、科技常识269
                    第一节  自然常识269
                    第二节  高新技术及其成果275
                    第三节  新中国科技成就280
                    第四节  生活中的科技常识283
                限时突破287
            附录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第一节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291
                第二节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解读295
                第三节  2014年新疆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98
         

        文摘
         

        模块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


            考情分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它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确定语句表达的正误等。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一般包含一段话、一个句子或一篇短文,要求考生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实质上是考查考生在言语理解的正确性、言语表达的规范性以及准确性等方面的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现代汉语的书面理解和表达。新疆事业单位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主要题型有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
         

        第二章  片段阅读


            题型综述
            片段阅读的材料主要采取片段的形式,即命题者设置一段字数在25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提问方式、文字材料,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要求的答案。片段阅读这种题型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占非常大的比例,考查形式和题型设置逐渐稳定并趋于成熟。根据片段阅读的题目特征,可以分为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代词指代题、标题填入题和态度观点题七大题型。
            备考策略
            从题型角度讲,片段阅读信息量相对较少,难度并不大,但是从考查内容来看,片段阅读背后隐含的知识点比较丰富,类型也比较复杂,出题时容易设置思维陷阱误导考生错选和浪费时间。考生在复习时首先要明确片段阅读的题型分类、考查要点和出题思路,然后通过真题掌握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定时定量地进行模拟训练,培养自己对片段阅读的做题感觉,同时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此外,考生若想在片段阅读方面有所突破,不仅需要多练习简单的阅读作答,还需要进行逻辑思维的分析和推理,明确每道题目的考点所在,进行针对性的信息寻找,从而做到面对多种命题思路也可以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第一节  主旨概括


            考点精讲
            主旨概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文段的中心意思。主旨概括题的提问方式一般为:“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的核心意思是……”“这段文字的议题是……”等。
            从主旨概括题的提问方式中可以看出主旨概括题提问的典型特点是其中往往有“主要”“核心”“中心”“概括”“主旨”“主题”“问题”“议题”“话题”等词语。
            主旨概括题是整个片段阅读的基础,其行文结构多种多样,相应也有多种解题思路,且这些解题思路完全可以运用到片段阅读的其他题型中。本部分将从文段的结构构成、文段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文段中的关键词三方面对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详细阐述。
            一、结构构成类
            结构构成类题目的阅读材料往往有明显的结构形式,其中被证明的、被支持的、被服务的句子多是主句,它往往是一个表示判断的短句,多具有概括性、宏观感,我们将它简称为“总”,观点句、主题句、情感句往往就是总句。那些起支持作用、证明作用、服务作用的句子多是表示辅助性、理由性、条件性的从句,它们多以枚举、铺垫、并列等形式出现,我们把它们简称为“分”。
            在做题时,能准确划分文段的结构构成,确定文段的主题句——“总”,就掌握了文段的主旨内容。考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可有意识培养自己划分文段层次、结构的能力,锻炼自己寻找文段主题句的能力。
            (一)总—分—总
            总—分—总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提出观点—解释论证—重申评价观点。
            对于第一种形式的题目,在作答时要注意,“提出问题”是为了引起重视,“分析问题”是为“解决问题”做准备,“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因此,考生要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对解决对策或方案进行概括就是文段的主旨所在。
            第二种形式的题目的观点比较清晰,在这种题目的行文结构中,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观点展开的,因此概括这个中心观点也就是文段的主旨。需要注意的是,文段最后的“重申评价观点”可能是在认可基础上的加深,也可能是对原来观点的否定,此时更需要考生明确文段的观点所在。
            (二)总—分
            总—分结构往往是材料首句提出观点,之后的内容来解释原因、举例说明、引用证明或正反论证。总—分结构形式首句的观点是阅读材料的主旨句,后面的分句起辅助作用,快速浏览即可,选择答案时不应受分句干扰。
            总—分结构的形式有两种:
            (1)提出观点—解释说明。
            (2)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三)分—总
            分—总结构是材料先铺展一些现象例子,或者说明背景、原因,或者引用材料或其他观点,或者提出某个问题,之后结尾句出现一个明确的观点或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总结构前面铺展的现象、原因背景、引用内容和提出的问题都是为说明观点或是解决问题服务的,快速浏览即可,围绕分句部分设置的选项是干扰项,文段主旨多在句尾。
            (四)分—总—分
            分—总—分结构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一是材料通过引用别人观点、列举现象或是说明原因,得到一个具体的观点,之后材料继续用例子、原因、引用或者是正反论证来辅证前面提出的观点。文段中间“具体的观点”即文段的主旨。
            二是材料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提供一种对策解决问题,最后正反论证,可能谈问题解决的好处,可能谈不采取前面措施的后果。文段中间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即对策就是文段的主旨。
            二、关联引导类
            通过对结构构成类题目的讲述,我们不难发现主旨概括题的主旨通常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能是一个核心的观点,且这个方案或核心观点所在的句子大都存在于文段之中,因此,如果能尽快找到文段的主题句,就能够快速确定正确选项。
            除了通过划分文段结构构成来确定主题句之外,还可以根据一些特殊词来找出主题句,这些特殊的词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关联词。这是一种从微观入手的解题思路,下面将根据关联词所引导的主题句前后的逻辑关系进行讲述。
            (一)总结关系
            总结关系是把前述材料分析研究,或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做出有策略性或者概括性的结论。表示总结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因此、所以、于是、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可见、看来”等,主题句往往在这些表示总结关系的标志词之后。做此类题目时需要注意,如果出现了多重总结,则最后一重总结是主旨。
            (二)递进关系
            表示递进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而且、更、甚至、尤其、并且、也、还、重要的是、关键的是、特别是”等。递进关系的两个分句的感情色彩或者倾向性是一致的,后一个分句是对前一个分句语意的加强,这个语意加强的分句就是文段的主题句,位置在表递进关系的词语之后。
            (三)转折关系
            表示转折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然而、但是、但、却、相反、可是、不过、实际上、事实上、其实、只是、当然”等,主题句通常出现在这些表转折的关联词之后。
            上述转折词有强弱之分,其中“实际上、事实上、其实、只是、当然”等词是弱转折,语义程度与前句相比较轻,此时就需要观察对策句或观点句出现的位置,对策句或观点句在哪句,哪句就是重点。而“然而、但是、但、却、相反、可是、不过”等词是强转折,语义程度较重,此时后半句的强转折就是重点。
            (四)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是前句提出条件,后句表示在这个条件下的结果。表示条件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只有、必须、需要、首先要、除非、最缺乏、倘若、如果”等,主题句出现在表示条件关系的标志词之后。
            在有些表条件关系的句子中,条件关系词是缺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考生根据上下文的关系自行加入标志词从而确定条件句。
            (五)并列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此外”“另外”“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同时”“除此之外”“与此一致”“不是……而是……”“是……不是……”等,另外,“;”也可以表示并列语意。
            文段中各语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时,其层级结构为“分—分—分”结构(其中的分句多为三个,可多可少)。此时,文段的主旨隐含在这些分句之中,需要考生将前后内容进行概括,在概括时注意不要顾此失彼、有所偏颇,以免造成论述不当,概括不全。
            三、关键词类
            阅读材料为了突出相对集中的语意内容,作者往往会围绕一个或两个,甚至两个以上核心词语来组织材料,所围绕的核心词语我们可以称之为“关键词”,在做题时可以利用这些关键词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提取关键词的阅读材料紧紧围绕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词语展开叙述,这(几)个核心词语多是名词,也可以是一些短语,是串联材料意思的必备词。做此类题目时可遵循下述方法:
            (1)当材料出现一个关键词时,以这个关键词为核心的选项多是主旨概括的答案,错误选项往往论述其他对象。
            (2)当材料出现两个关键词时,正确选项这两个关键词应同时出现,并且,二者关系的表述与材料中的关系一致。
            (3)当材料出现三个或以上的关键词时,可以肯定这些关键词只是材料的例子,真正的主体是对它们的提炼,提炼出真正的关键词,据此选择答案即可。
            例题精析
            【例1】 每个人只有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世界上没有什么通才,所谓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和最能发挥其优势的领域中表现其聪明才智的人。因此,使用人才应当用其所长,各得其宜。大才大用,中才中用,小才小用。
            这段话的主旨是()。
            A. 要重视和培养人才B. 人才使用应尽其所能
            C. 人才成长于其优势领域D. 人才使用应各得其所
             【解析】 D。文段由“因此”引出结论,即人才的使用要各得其宜。D选项“各得其所”是指每个人或每件事都得到适合的安排,符合文段的主旨。文段并没有涉及重视与培养人才的内容,因此排除A项;文段的前半部分虽提到了人才成长于其优势领域,但并非本文段所强调的重点,因此排除C项;B项为干扰项,“尽其所能”的意思是把所有本事都用上,显然并不符合“人才的使用要各得其宜”的意思,因此排除B项。故本题选D。
            【例2】 公共资源主要由政府代表公众所有、控制和支配,主要包括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行政资源。公共资源有两个特性:一是不为个人或组织所拥有;二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可以自由利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就是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依据法律法规,经过科学合理程序,运用价格调节手段,通过市场竞争方式进行公共资源配置。从近几年一些地区的实践探索来看,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能够带来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效益。
            以上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 公共资源的概念
            B. 公共资源的两个特性
            C.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内涵
            D. 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的益处
             【解析】 D。文段共有四句话,前三句均是第四句的“背景资料”,换言之,文段的中心句是第四句涉及的内容。第四句中心意思是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会产生的积极意义,即D项。
            【例3】 跟电影中创意以导演为中心不同,电视行业创意的中心是编剧。编剧在电视行业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小画框给视觉发挥的空间没那么大,语言艺术就显得特别重要。情景剧还有故事情节作为吸引力,而喜剧秀就完全是靠演员的表现和语言的魅力了;又都是在棚里拍,从拍摄上讲是纯技术活儿,创意都在于对话和表演。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比较电视与电影行业创意上的差异B. 强调语言魅力对电视行业的重要性
            C. 分析电视行业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D. 解释电视行业创意以编剧为中心的原因
            【解析】 D。难度较高,需要考生掌握因果复句倒装句式的重点所在。文段首句提出了电影与电视的差别,即电影以导演为中心,电视以编剧为中心。接下来的文段都是对于“电视以编剧为中心”这一观点进行的解释说明,引用了“之所以……是因为……”这一个倒装句来阐述其原因。因此本文段的主旨是重点解释电视行业创意以编剧为中心的原因。运用“选项差异法”可知,A项侧重“比较……差异”,B项侧重“强调……重要性”,C项侧重“分析……关系”,D项侧重“解释……原因”,由此可知D项符合主题句,其中“解释……原因”即为原文“之所以……是因为……”的同义替换。
            【例4】 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农业发展和流入城市的农民所积累的资金,成为发展乡镇企业的启动资金。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农村的小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小城市则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又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如此相辅相成,也就为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铺平了道路。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 乡镇企业则发展成为农村的小城市
            B. 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举措
            C. 应当坚持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
            D. 城市步伐的加快将促进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B。主旨题。文段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的意义,接着进行了详细论证,最后总结两者相辅相成的作用,即这段话支持的论点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举措。C项是文段的言外之意,可以作为意图推断题的答案,但不是文段的主旨。
            【例5】 古人云:“当仁不让于师”。西哲亦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可见,东西方都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也都有“不让于师”的学术风范。悠悠历史表明: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开辟学术发展的佳境。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百舸争流正是一个最好不过的例证,汉武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造成长期的万马齐喑,一家独鸣的不正常局面。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 汉武帝之后的皇帝都很昏庸B. 尊师重道的传统要继承
            C. 尊师重道和追求真理要结合起来D. 为追求真理可以丢掉传统
            【解析】 C。文段首句先使用了两个正面援引,然后引出核心观点“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开辟学术发展的佳境”,其中“二者”指代前文“尊师重道”和“追求真理”。进行综合理解,可知文段重在强调要“将尊师重道和追求真理相结合,才能开辟学术发展的佳境”。后文对这一观点进行了举例论证。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