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社会化考试用书>选调生考试用书>山东选调生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5年山东选调生考试用书《一本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56.00 商品编号:8271
      • 折 扣 价:¥28.00已优惠¥28.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
        版  次:2015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山东省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绪论
                上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模块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  选词填空8
                    第一节  实词填空8
                    第二节  成语填空14
                    第三节  虚词填空18
                第二章  片段阅读25
                    第一节  主旨概括25
                    第二节  意图判断31
                    第三节  细节理解34
                    第四节  词句理解36
                    第五节  代词指代38
                    第六节  标题填入40
                    第七节  态度观点42
                第三章  语句表达45
                    第一节  语句排序45
                    第二节  语句衔接48
                    第三节  结语推断50
            模块二  数量关系
                第一章  数字推理53
                    第一节  多级数列54
                    第二节  递推数列56
                    第三节  分组数列57
                    第四节  幂次数列59
                    第五节  分数数列60
                    第六节  图形数阵62
                第二章  数学运算64
                    第一节  计算问题65
                    第二节  行程问题67
                    第三节  比例问题69
                    第四节  几何问题72
                    第五节  计数问题75
                    第六节  初等数学问题77
                    第七节  边端问题79
                    第八节  其他问题81
            模块三  判断推理
                第一章  图形推理84
                    第一节  数量规律84
                    第二节  位置规律89
                    第三节  样式规律94
                    第四节  空间重构类98
                    第五节  平面重构类101
                第二章  定义判断103
                    第一节  单定义判断103
                    第二节  多定义判断107
                第三章  类比推理110
                    第一节  基本关系类110
                    第二节  语法关系类113
                    第三节 词性关系类115
                    第四节  三项类比专项116
                第四章  逻辑判断117
                    第一节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117
                    第二节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122
                    第三节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127
                    第四节  三段论129
                    第五节  归纳论证133
                    第六节  逻辑基本规律142
            模块四  资料分析
                第一章  资料分析的五项修炼147
                    第一节  知术语147
                    第二节  读材料157
                    第三节  找数据161
                    第四节  算技巧168
                    第五节  防陷阱177
                第二章  题型分类精讲183
                    第一节  文字型资料183
                    第二节  图形型资料187
                    第三节  表格型资料192
                    第四节  综合型资料197

            中篇申论
                第一章  作答申论高分法则205
                    第一节  重视阅读理解能力205
                    第二节  熟知申论答题步骤213
                第二章  归纳概括题224
                    第一节  归纳概括题概述224
                    第二节  单一式和综合式概括题230
                第三章  综合分析题231
                    第一节  综合分析题概述231
                    第二节  观点分析题233
                    第三节  影响分析题233
                    第四节  原因分析题234
                    第五节  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分析题235
                    第六节  对比分析题236
                    第七节  词句、概念解释题236
                第四章  提出对策题238
                    第一节  提出对策题概述238
                    第二节  常规型对策题240
                    第三节  案例启示型对策题243
                    第四节  验证对策型题目244
                第五章  公文类写作题246
                    第一节  公文类写作题概述246
                    第二节  法定公文248
                    第三节  事务文书251
                第六章  高分进阶技法260
                    第一节  标题醒目 画龙点睛260
                    第二节  巧设开头 引人入胜264
                    第三节  论证合理 事半功倍268
                    第四节  妙作结尾 前后呼应277

            下篇综合知识
                第一章  政治常识28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82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28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88
                第二章  法律常识294
                    第一节  宪法294
                    第二节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302
                    第三节  民法308
                    第四节  刑法313
                    第五节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318
                    第六节  商法及经济法322
                第三章  经济常识325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325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326
                第四章  人文、历史常识329
                    第一节  人文常识329
                    第二节  历史常识335
                第五章  自然、科技常识341
                    第一节  自然常识341
                    第二节  中国国情347
                    第三节  高新技术及其成果351
                    第四节  新中国科技成就356
                    第五节  生活中的科技常识359
                第六章  农业农村知识36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62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372
                    第三节  农村土地管理387
                    第四节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393
                    第五节  农业农村工作政策文件397
                    第六节  农业农村法律法规410

         

        文摘

        上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模块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二章  片段阅读

            题型综述
            片段阅读的材料主要采取片段的形式,即命题者设置一段字数在25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提问方式、文字材料,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要求的答案。片段阅读这种题型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占非常大的比例,考查形式和题型设置逐渐稳定并趋于成熟。根据片段阅读的题目特征,可以分为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代词指代题、标题填入题和态度观点题七大题型。
            备考策略
            从题型角度讲,片段阅读信息量相对较少,难度并不大,但是从考查内容来看,片段阅读背后隐含的知识点比较丰富,类型也比较复杂,出题时容易设置思维陷阱误导考生错选和浪费时间。考生在复习时首先要明确片段阅读的题型分类、考查要点和出题思路,然后通过真题掌握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定时定量地进行模拟训练,培养自己对片段阅读的做题感觉,同时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此外,考生若想在片段阅读方面有所突破,不仅需要多练习简单的阅读作答,还需要进行逻辑思维的分析和推理,明确每道题目的考点所在,进行针对性的信息寻找,从而做到面对多种命题思路也可以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第一节  主旨概括

            考点精讲
            主旨概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文段的中心意思。主旨概括题的提问方式一般为:“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的核心意思是……”“这段文字的议题是……”等。
            从主旨概括题的提问方式中可以看出主旨概括题提问的典型特点是其中往往有“主要”“核心”“中心”“概括”“主旨”“主题”“问题”“议题”“话题”等词语。
            主旨概括题是整个片段阅读的基础,其行文结构多种多样,相应也有多种解题思路,且这些解题思路完全可以运用到片段阅读的其他题型中。本部分将从文段的结构构成、文段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文段中的关键词三方面对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详细阐述。
            一、结构构成类
            结构构成类题目的阅读材料往往有明显的结构形式,其中被证明的、被支持的、被服务的句子多是主句,它往往是一个表示判断的短句,多具有概括性、宏观感,我们将它简称为“总”,观点句、主题句、情感句往往就是总句。那些起支持作用、证明作用、服务作用的句子多是表示辅助性、理由性、条件性的从句,它们多以枚举、铺垫、并列等形式出现,我们把它们简称为“分”。
            在做题时,能准确划分文段的结构构成,确定文段的主题句——“总”,就掌握了文段的主旨内容。考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可有意识培养自己划分文段层次、结构的能力,锻炼自己寻找文段主题句的能力。
            (一)总—分—总
            总—分—总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提出观点—解释论证—重申评价观点。
            对于第一种形式的题目,在作答时要注意,“提出问题”是为了引起重视,“分析问题”是为“解决问题”做准备,“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因此,考生要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对解决对策或方案进行概括就是文段的主旨所在。
            第二种形式的题目的观点比较清晰,在这种题目的行文结构中,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观点展开的,因此概括这个中心观点也就是文段的主旨。需要注意的是,文段最后的“重申评价观点”可能是在认可基础上的加深,也可能是对原来观点的否定,此时更需要考生明确文段的观点所在。
            (二)总—分
            总—分结构往往是材料首句提出观点,之后的内容来解释原因、举例说明、引用证明或正反论证。总—分结构形式首句的观点是阅读材料的主旨句,后面的分句起辅助作用,快速浏览即可,选择答案时不应受分句干扰。
            总—分结构的形式有两种:
            (1)提出观点—解释说明。
            (2)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三)分—总
            分—总结构是材料先铺展一些现象例子,或者说明背景、原因,或者引用材料或其他观点,或者提出某个问题,之后结尾句出现一个明确的观点或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总结构前面铺展的现象、原因背景、引用内容和提出的问题都是为说明观点或是解决问题服务的,快速浏览即可,围绕分句部分设置的选项是干扰项,文段主旨多在句尾。
            (四)分—总—分
            分—总—分结构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一是材料通过引用别人观点、列举现象或是说明原因,得到一个具体的观点,之后材料继续用例子、原因、引用或者是正反论证来辅证前面提出的观点。文段中间“具体的观点”即文段的主旨。
            二是材料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提供一种对策解决问题,最后正反论证,可能谈问题解决的好处,可能谈不采取前面措施的后果。文段中间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即对策就是文段的主旨。
            二、关联引导类
            通过对结构构成类题目的讲述,我们不难发现主旨概括题的主旨通常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能是一个核心的观点,且这个方案或核心观点所在的句子大都存在于文段之中,因此,如果能尽快找到文段的主题句,就能够快速确定正确选项。
            除了通过划分文段结构构成来确定主题句之外,还可以根据一些特殊词来找出主题句,这些特殊的词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关联词。这是一种从微观入手的解题思路,下面将根据关联词所引导的主题句前后的逻辑关系进行讲述。
            (一)总结关系
            总结关系是把前述材料分析研究,或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做出有策略性或者概括性的结论。表示总结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因此、所以、于是、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可见、看来”等,主题句往往在这些表示总结关系的标志词之后。做此类题目时需要注意,如果出现了多重总结,则最后一重总结是主旨。
            (二)递进关系
            表示递进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而且、更、甚至、尤其、并且、也、还、重要的是、关键的是、特别是”等。递进关系的两个分句的感情色彩或者倾向性是一致的,后一个分句是对前一个分句语意的加强,这个语意加强的分句就是文段的主题句,位置在表递进关系的词语之后。
            (三)转折关系
            表示转折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然而、但是、但、却、相反、可是、不过、实际上、事实上、其实、只是、当然”等,主题句通常出现在这些表转折的关联词之后。
            上述转折词有强弱之分,其中“实际上、事实上、其实、只是、当然”等词是弱转折,语义程度与前句相比较轻,此时就需要观察对策句或观点句出现的位置,对策句或观点句在哪句,哪句就是重点。而“然而、但是、但、却、相反、可是、不过”等词是强转折,语义程度较重,此时后半句的强转折就是重点。
            (四)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是前句提出条件,后句表示在这个条件下的结果。表示条件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只有、必须、需要、首先要、除非、最缺乏、倘若、如果”等,主题句出现在表示条件关系的标志词之后。
            在有些表条件关系的句子中,条件关系词是缺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考生根据上下文的关系自行加入标志词从而确定条件句。
            (五)并列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此外”“另外”“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同时”“除此之外”“与此一致”“不是……而是……”“是……不是……”等,另外,“;”也可以表示并列语意。
            文段中各语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时,其层级结构为“分—分—分”结构(其中的分句多为三个,可多可少)。此时,文段的主旨隐含在这些分句之中,需要考生将前后内容进行概括,在概括时注意不要顾此失彼、有所偏颇,以免造成论述不当,概括不全。
            三、关键词类
            阅读材料为了突出相对集中的语意内容,作者往往会围绕一个或两个,甚至两个以上核心词语来组织材料,所围绕的核心词语我们可以称之为“关键词”,在做题时可以利用这些关键词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提取关键词的阅读材料紧紧围绕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词语展开叙述,这(几)个核心词语多是名词,也可以是一些短语,是串联材料意思的必备词。做此类题目时可遵循下述方法:
            (1)当材料出现一个关键词时,以这个关键词为核心的选项多是主旨概括的答案,错误选项往往论述其他对象。
            (2)当材料出现两个关键词时,正确选项这两个关键词应同时出现,并且,二者关系的表述与材料中的关系一致。
            (3)当材料出现三个或以上的关键词时,可以肯定这些关键词只是材料的例子,真正的主体是对它们的提炼,提炼出真正的关键词,据此选择答案即可。
            例题精析
            【例1】 每个人只有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世界上没有什么通才,所谓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和最能发挥其优势的领域中表现其聪明才智的人。因此,使用人才应当用其所长,各得其宜。大才大用,中才中用,小才小用。
            这段话的主旨是()。
            A. 要重视和培养人才B. 人才使用应尽其所能
            C. 人才成长于其优势领域D. 人才使用应各得其所
             【解析】 D。文段由“因此”引出结论,即人才的使用要各得其宜。D选项“各得其所”是指每个人或每件事都得到适合的安排,符合文段的主旨。文段并没有涉及重视与培养人才的内容,因此排除A项;文段的前半部分虽提到了人才成长于其优势领域,但并非本文段所强调的重点,因此排除C项;B项为干扰项,“尽其所能”的意思是把所有本事都用上,显然并不符合“人才的使用要各得其宜”的意思,因此排除B项。故本题选D。
            【例2】 公共资源主要由政府代表公众所有、控制和支配,主要包括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行政资源。公共资源有两个特性:一是不为个人或组织所拥有;二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可以自由利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就是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依据法律法规,经过科学合理程序,运用价格调节手段,通过市场竞争方式进行公共资源配置。从近几年一些地区的实践探索来看,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能够带来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效益。
            以上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 公共资源的概念
            B. 公共资源的两个特性
            C.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内涵
            D. 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的益处
             【解析】 D。文段共有四句话,前三句均是第四句的“背景资料”,换言之,文段的中心句是第四句涉及的内容。第四句中心意思是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会产生的积极意义,即D项。
            【例3】 跟电影中创意以导演为中心不同,电视行业创意的中心是编剧。编剧在电视行业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小画框给视觉发挥的空间没那么大,语言艺术就显得特别重要。情景剧还有故事情节作为吸引力,而喜剧秀就完全是靠演员的表现和语言的魅力了;又都是在棚里拍,从拍摄上讲是纯技术活儿,创意都在于对话和表演。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比较电视与电影行业创意上的差异B. 强调语言魅力对电视行业的重要性
            C. 分析电视行业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D. 解释电视行业创意以编剧为中心的原因
            【解析】 D。难度较高,需要考生掌握因果复句倒装句式的重点所在。文段首句提出了电影与电视的差别,即电影以导演为中心,电视以编剧为中心。接下来的文段都是对于“电视以编剧为中心”这一观点进行的解释说明,引用了“之所以……是因为……”这一个倒装句来阐述其原因。因此本文段的主旨是重点解释电视行业创意以编剧为中心的原因。运用“选项差异法”可知,A项侧重“比较……差异”,B项侧重“强调……重要性”,C项侧重“分析……关系”,D项侧重“解释……原因”,由此可知D项符合主题句,其中“解释……原因”即为原文“之所以……是因为……”的同义替换。
            【例4】 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农业发展和流入城市的农民所积累的资金,成为发展乡镇企业的启动资金。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农村的小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小城市则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又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如此相辅相成,也就为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铺平了道路。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 乡镇企业则发展成为农村的小城市
            B. 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举措
            C. 应当坚持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
            D. 城市步伐的加快将促进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B。主旨题。文段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的意义,接着进行了详细论证,最后总结两者相辅相成的作用,即这段话支持的论点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举措。C项是文段的言外之意,可以作为意图推断题的答案,但不是文段的主旨。
            【例5】 古人云:“当仁不让于师”。西哲亦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可见,东西方都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也都有“不让于师”的学术风范。悠悠历史表明: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开辟学术发展的佳境。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百舸争流正是一个最好不过的例证,汉武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造成长期的万马齐喑,一家独鸣的不正常局面。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 汉武帝之后的皇帝都很昏庸B. 尊师重道的传统要继承
            C. 尊师重道和追求真理要结合起来D. 为追求真理可以丢掉传统
            【解析】 C。文段首句先使用了两个正面援引,然后引出核心观点“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开辟学术发展的佳境”,其中“二者”指代前文“尊师重道”和“追求真理”。进行综合理解,可知文段重在强调要“将尊师重道和追求真理相结合,才能开辟学术发展的佳境”。后文对这一观点进行了举例论证。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
            【例6】 学习记忆是脑的高级机能,其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包括神经网络、神经环路和突触连接等不同的层次水平,其中突触是最易变的环节,也是神经可塑性的关键部位。突触可塑性的表现形式有两个方面:一是突触传递效能的改变;二是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 突触具有可塑性B. 突触可塑性的表现形式
            C. 突触是神经可塑性的表现形式D. 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是什么
            【解析】 D。主旨概括题。A、B两项在文段中都有提到,但不是文段主要支持的论点,排除;C项突触是神经可塑性的关键部位而不是表现形式;D项正确,首句是论点,介绍了“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文段后半部分是对论点的详细说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例7】 由于技术理性造就了资本主义机器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人不得不屈从于这些体系及由这些体系所规定的交换原则和利己主义原则,进而把适应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作为美德来看待,并由此造就了权威主义的伦理价值观盛行。这种伦理价值观上的矛盾冲突又使得相对主义的伦理价值观得以产生和流行。它反映了在技术理性盛行的条件下,人的个性失落和在价值观上的困惑和矛盾。
            这段话的主旨是()。
            A. 技术理性造就了资本主义机器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
            B. 技术理性造成了人的个性失落和伦理价值观的混乱
            C. 技术理性造就了权威主义的伦理价值观盛行
            D. 技术理性把适应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作为美德来看待
            【解析】 B。文段运用了多重关联词“由于……进而……造就……使得……反映了……”表述含义,首句陈述了由于技术理性造就了权威主义的伦理价值观盛行,进而使得相对主义的伦理价值观得以产生和流行,反映了“人的个性失落和在价值观上的困惑和矛盾”,即最终得出结论,“技术理性造成了个性失落与价值观混乱”,B项与文段主旨最为吻合,属于典型的精简压缩和同义替换,其中“困惑和矛盾”=“混乱”。
            【例8】 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监督体系是由多方面力量组成的,媒体监督不应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更不应“一枝独秀”,因为这个体系还应该包括公众监督、制度监督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使整个体系出现明显漏洞。单纯依靠一种监督力量,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因为不同的监督力量,在整个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媒体监督相对于制度监督等方式而言,是一种非强制性监督,不仅受制于舆论环境,而且监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对象的态度。因此,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 目前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的期望B. 社会监督未引起监督对象的足够重视
            C. 媒体监督的效果尚不理想D. 强制性监督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解析】 A。本题行文脉络为总—分—总式。文段首句通过关联词“不应……更不应……”点明观点,即“媒体监督不应该成为社会监督的主要力量”。接着运用“因为”一词阐述了不能单独依靠一种监督力量的原因所在,根据“原因推断法”可知为分论点。最后一句运用“因此”进一步点题,指出全部寄托于媒体监督是不科学也不现实的。不难发现,整个文段都是在讲媒体监督不应该单独成为社会监督的主力,而应该多种监督相互并存,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点拨】 该文段的论述主体为“媒体监督”,运用“主体排除法”可以将B项“社会监督”和D项“强制性监督”予以排除。再运用“选项差异法”比较A、C两项的差异所在,A项侧重“被赋予过多期望”,C项侧重“效果不理想”,不难发现A项符合文意,C项应该排除。
            【例9】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种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却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石家庄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沧州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沧州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A. 相同纬度沿海地区比内陆春天来得晚B. 经度差异不是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
            C. 凡是近海地方的春天都比内陆要迟D. 沿海地区的春天一般会比内陆要迟
            【解析】 A。文段的行文脉络为总—分式。文段首先提出“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种因素”这一观点,进而用由“所以”引导的结论句更具体地表述为“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比同纬度的内陆要迟若干天”,后文中 “大连和北京”“石家庄和沧州”两个例子,论证的均是这个结论,由此可见该句为文段主题句。故A项为正确答案。
            【点拨】 B项与原文含义矛盾,应予以排除。原文中是以“相同纬度”为前提,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进行对比,C、D两项忽略了这个前提,曲解文意,亦应排除。
            【例10】 融电子写作、电子编辑、电子检索、阅读与电传网络于一体的电子期刊网络出版的兴起,加快了“无纸信息社会”的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期刊出版模式。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阅读电子出版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推进,电子出版也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期刊出版方式,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 电子期刊网络出版的兴起,加快了“无纸信息社会”的进程
            B. 阅读电子出版物将成为世界潮流
            C. 电子期刊网络出版的兴起对传统期刊提出了新的挑战
            D. 网络电子期刊较传统期刊更有生命力
            【解析】 C。主旨概括题。A项本身没有错误,但不是文段支持的论点;B项文中没有提到阅读电子出版物能否成为世界潮流的问题;由第一句的关键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期刊出版模式”,第三句的关键信息“电子出版也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期刊出版方式”可知,电子期刊网络出版的兴起对传统期刊提出了新的挑战,C项是文段支持的论点,当选;D项,文中没有提到网络电子期刊和传统期刊谁更有生命力的问题。故本题答案为C。

        第二节  意图判断

            考点精讲
            意图判断题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材料合理推断其中隐含的重要信息,判断作者的意图、倾向、目的。做意图判断题时对引申义与材料表面义的关联度要拿捏适度。
            意图判断题的典型提问中往往有“意在”“想”“推出”“道理”“启示”“寓意”“告诉”“意图”等词语,常见的提问方式主要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阐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上面这段话最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段话告诉我们……”“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作者的意图是……”等。
            意图判断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主旨概括题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意图判断重在寻找原文的“言外之意”,需要结合原文进行适当引申,主旨概括题则就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需要进行引申。
            但在做题时要注意一点:切忌“为了引申而引申”,不要进行过度猜测,选那些与文段毫无关系的选项。做意图判断题一定要观察选项之间的差异,优选有“言外之意”的引申项,如果没有准确的引申项,次选主旨类型的选项。
            有的意图判断题的阅读材料主要是由寓言、童话、故事、典故、典型案例、格言警句、哲理性语段包括诗词、对联等构成的“故事型”材料,其中蕴涵了启示性的道理。根据材料题材、体裁的不同,可以将这些意图判断题的材料分为寓言故事类和格言警句类。
            对于寓言故事类题目而言,要根据寓言故事材料的字面意思,适当引申得到材料最切近、最可能的道理,这个道理高于材料,是合乎情理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故事类题目所选答案不能就事论事,表达字面意思的选项可排除,但也不能脱离故事而过度引申到遥不可及的道理。
            格言警句类题目的材料是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警示性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它可以教育人,激励人,告诉人某些道理,提醒人们保持某种精神品格。由于格言警句具有启发性和警示性,因此考生要选择有启发和警示语意的选项。
            例题精析
            【例1】 中国医学哲学具有既抽象又形象的特点。它使得中医的一些概念看来既抽象又具体,比如,每个中国人都理解一个人“上火了”是什么状态,而西医却没有相应的概念。不能由于西方没有类似的概念,中国的“火”就是不合理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医的阴阳五行观,就不会把它看成是毫无根据的臆想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中医哲学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
            B. 中医的很多概念表达形象,易于接受
            C. 西医和中医的概念并非一一对应
            D. 西医的标准不应作为判断中医是否科学的依据
            【解析】 D。文段的行文脉络为总—分—总式,文段首句点明中医的特点,接着通过例子“上火了”来具体说明中医抽象又具体的特点,点明中西医之间的概念并非一一对应,尾句最终指出“不能由于西方没有类似的概念就认为中医的某些概念不合理”,即“西医的标准不应作为判断中医是否科学的依据”。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例2】 “早教”最早起源于德国,是让孩子在游戏和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获得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简单地说是一种用亲子间互动的方式,旨在促进孩子成长的活动。中国家庭的“早教”却是另一番样子:在一项针对“早教”的调查中发现,幼儿阶段的超前教育主要集中在识字、阅读、计算机和英语日语等;除了不少幼儿园在特色班里已有涉及,家长更多的则是花时间带孩子参加培训班,在语文、英语和数学上下工夫。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中国“早教”要注重知识学习B. “早教”在中国已经偏离本质
            C. 中国“早教”不利于孩子成长D. 中国“早教”与德国的不同点
            【解析】 B。文段先介绍了最早起源于德国的“早教”的基本内容,随后话锋一转,用转折性关联词“却”提出在中国早教已是另一番样子,内容已与起源时大相径庭。可见作者意在说明“早教”在中国已经偏离本源。故正确答案为B项。
            【点拨】 A项表述“要注重知识学习”有肯定中国早教的意味,与文中表达的倾向性不符;C项“不利于孩子成长”在文中并无明确体现,属于过度推断;D项中“德国”表述有误,并非强调中国与德国两个国家在“早教”方面的不同点,文中仅仅提到“早教”源于德国而已。
            【例3】 在电报发明之前,人类比较有效的通信手段不外乎驿传、信鸽传递、烽火这么几种。古代驿马传信的最高速度为一昼夜300里,按今天换算方式,可知速度约为6.25公里/小时;优良信鸽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最多飞行800公里。烽火传递最快时一昼夜可达7000余里,可无奈它能传递的信息量实在太少,明朝时中国边防军发明了悬灯、举旗与放炮相结合的报警方法,已经算是相当先进了。可是它也不过能告诉你敌人从哪边打来、敌人约莫有几百或几千而已。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电报发明之前人类有效的通信手段种类B. 电报发明之前古老信息传递方式的不足
            C. 电报发明之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技术D. 明朝时中国人就意识到信息量的重要性
             【解析】 B。文段首句指出电报发明以前存在的三种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紧接着介绍每种信息传递方式的传递速度以及传递的信息量极其有限。综合可知,文段意在强调的是这些古老信息传递方式存在的不足,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点拨】 A项“种类”并非文段侧重强调之意;C项“最先进的通信技术”曲解文意,文段意在强调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技术的信息量有限;D项“明朝”属于例子之一,予以排除。
            【例4】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 许多时尚的发明来自于小人物的偶然之举
            B. 不起眼的普通人对时尚的发明有推动作用
            C. 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可以引领时尚发明的前沿
            D. 许多时尚的发明往往源自普通人的苦涩经历
            【解析】 D。文段讲述了一个故事,生活窘迫的姥姥因没有钱,在孙女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作为装饰,故事的高潮在文段的3/4处(第三句),通过“但没想到……于是……”引出这种裤子引领了时尚,成为流行的裤子。揭示的寓意即这种无奈的苦涩经历引领了时尚,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例5】 两位公职候选人同去工厂拉票,他们的表现都很好,但是,其中一位获得了压倒性的票数支持。事后研究发现,失败者那天穿了熨得笔挺的白衬衫,胜利者则穿了一件跟工人一样的蓝领衬衫。
            这个事例意在说明()。
            A. 竞选时把自己放的越低,收到的效果越好
            B. 当你要和对方亲近之前,应该先放弃自己的优越感和武装,表现出与他“同”的地方
            C. 白衬衫给人距离感,不易被人接受
            D. 竞选不只依靠实力,着装的选择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解析】 B。故事讲述了两位公职候选人竞选失败者与胜利者的差异所在,故事的高潮通过“事后研究发现”点明,胜利者之所以竞选成功,是因为他穿了“和工人一样的蓝领衬衫”,体现出他与工人“同”的一面,而没有为了体现自己的优越感穿白衬衫。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点拨】 A项“把自己放低”曲解文意,穿蓝领衬衫并不代表放低自己;C项理解有误,并非强调白衬衫不易被人接受;D项侧重强调着装的重要性,并非文段表述意图。
            【例6】 在所有形式的广告中,83%都只专注于吸引我们的视觉。实际上,听觉的效果也同样强大,不过现今广告商利用的听觉优势只是九牛一毛。回顾以往,广告只借助其歌曲和口号来吸引我们的耳朵,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像煎牛排的嗞嗞声、婴儿的笑声和那些我们不由自主就会被吸引的哨声,把这类东西融入到一个广告中,或许我们会无法抗拒广告的魅力。
            这段文字要传递的主要意思是()。
            A. 广告中融入日常生活声音可能会更有吸引力
            B. 目前广告商只是利用视觉上的优势来做广告
            C. 增加广告的魅力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D. 广告应该充分考虑人们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受
            【解析】 A。文段首先指出多数广告存在专注于视觉吸引的问题,往往忽略声音的作用。主旨句为最后一句“把这类东西融入到一个广告中,或许我们会无法抗拒广告的魅力”,其中“这类东西”即是前文所述的“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由此可知A项即为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其中“可能”即“或许”之意,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点拨】 C项表述过于绝对,文中提到的“或许”仅为一种推断,并非确定性判断。
            【例7】 民众高度关注个税改革,缘于个税关系到每个纳税人的钱袋子,但从更大的视野看,个税只是财税机制改革的组成部分。总体而言,由于个税占总税收的比重只有6%左右,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仅通过个税改革来实现较为合理的财富调节目标,难度很大。从这个角度说,个税起征点调高,只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第一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任重而道远B. 个税改革与纳税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C. 实现合理的财富调节目标难度很大D. 需要进一步加大财税机制改革的力度
            【解析】 A。文段首先进行背景铺垫,阐述个税在总税收中所占比重很少,只是财税改革的组成部分,接着用关联词“因此”得出结论,只是通过个税改革来实现较为合理的财富调节目标难度很大,并进一步阐释个税改革只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第一步。可见作者意在说明的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艰巨性。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

        第三节  细节理解

            考点精讲
            细节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在短时间内迅速筛选重要细节,把握文段细节和推断信息的能力。
            细节理解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判断四个选项的说法是否正确,其选项范围涵盖较广,涉及材料的各个方面,也比较琐碎,主要考查考生查找重要细节,判断新组成的材料与原意是否一致的能力。细节理解题提问方式主要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根据上文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哪项不能得出……”等。
            细节理解题含有特定的考查规律,也就是细节理解题的陷阱设置。当选项表述的细节与材料一致属于“同义替换”;反之属于“语意偷换”,主要体现在程度、数量、对象、逻辑、时态等五个方面。
            一、程度偷换
            程度偷换主要指不确定表述与确定性表述之间的偷换。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其他信息与文段中完全一致,只是将不确定性表述删去,导致选项犯了“绝对性”错误。反之,也会将确定性词语如“一定”换成不确定性词语“可能”,这也是程度偷换错误。
            常见的不确定表述多含有“几乎、大概、总体上、一定程度、可能、也许”等标志词,确定性表述则多含有“绝对、一定、总是、等于、永远”等标志词。
            二、数量偷换
            某些词所管辖的范围大小不同,做题时要确认阅读材料和选项中的相应细节表述的范围是否吻合,有没有做扩大或是缩小的处理。比如“没有、无”“微乎其微、几乎没有、极少”“某些、部分”“大多数、许多、很多、大多、少说”“一切、所有、都、完全、各个、全部”五组词,范围从小到大,不能等同。
            三、对象偷换
            保持对象的一致性是一个基本的答题原则,即确保选项与原文谈论的是同一件事情、同一主体、同样的客体。有些细节理解题在题目的设置上会出现扩大对象或缩小对象,同样会导致偷换的错误。
            四、逻辑偷换
            逻辑关系的偷换常有几种形式:
            (1)选项与原文没有关系,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2)原文所表述的是并列关系,选项变为其他关系;
            (3)原文是必要条件关系,选项变为充分条件关系;
            (4)原文有特定的因果关系,选项把因果颠倒;或者原文无因果关系,选项却强加因果关系;
            (5)原文是肯定,选项变否定,原文是否定,选项变成肯定的肯否矛盾、混淆是非的错误。
            五、时态偷换
            材料可能是将来时,可能是完成时,也可能是进行时,选项不能混淆时态。表示完成时的词语有“已”“已经”“曾经”“过”“了”等;表示将来时的有“将”“要”“不久”“很快”等;表示正在进行时的有“着”“正在”“在……中”等,它们之间不能混用。
            例题精析
            【例1】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把好食品安全的源头关、生产关、流通关和入口关,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管理,强化社会监督,健全长效机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靠,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根据文意,指出不属于“预防措施”的一项是()。
            A. 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B.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
            C. 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管理,强化社会监督,健全长效机制
            D. 把好食品安全的源头关、生产关、流通关和入口关
            【解析】 C。文段中,“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属于预防措施,B项正确;“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之前对其发展苗头和倾向的预防措施,因此A项正确;“切实把好食品安全的源头关、生产关、流通关和入口关”是在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相应措施,因此属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之前的预防措施,D项正确;而“食品安全舆情管理”是对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舆论监督措施,因此不属于预防措施。故本题选C。
            【例2】 如果称画为哑巴诗,那么诗也可以叫做瞎子画。试想,哪一种创伤更重?是瞎眼还是哑巴?
            以上句子的具体含义是()。
            A. 凡艺术形式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要谈缺憾,诗比画更严重
            B. 没有哪种艺术形式是完美的,它们都存在这种或那种创伤
            C. 绘画只有视觉享受,诗歌只有想象,只有诗画配合,才是完美的艺术
            D. 如果说绘画没有诗表现力强,那么诗不如绘画直观
            【解析】 B。这句话用比喻的方式说明了画与诗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有一定的缺憾,接着用提问的方式比较哪个的创伤更重。句中没有得出比较的结果,排除A项。句中没有提到诗画配合的问题,排除C项;D项没有体现创伤这一主题,也排除。故答案为B。
            【例3】 个体生命从家庭生活所习得的情感与社会技能,其核心要素是“道德感”。而且在漫长的生存竞争中,个体生命习得这一感情的能力被神经元编码为一段特定时间的“窗口”,错过这一时段,便难以习得相应的技能,从而极大削弱了个体生命的社会交往能力。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道德感决定个体的情感与社会技能
            B. 个体能否习得道德感是由神经元编码决定的
            C. 错过特定的时间,个体将无法习得社会交往能力
            D. 对个体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培养存在关键期
            【解析】 D。本题难度较高,要求考生对文意进行理解并进行概括。文段尾句属于主题句,侧重强调个体生命习得感情的能力存在“窗口”,错过这一时段便难以习得技能,由此可知D项符合文意,其中“关键期”=“窗口”。
            【点拨】 A项属于概念混搭,文中的“道德感是个体生命从家庭生活所习得的情感与社会技能的核心要素”,而不是“道德感决定个体的情感与社会技能”。B项属于曲解文意,神经元编码只是为个体习得这一情感的能力设置了一段时间,而并非“个体能否习得道德感是由神经元编码决定的”。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将文中的“难以习得”偷换为“无法习得”。
            【例4】 调查显示,新闻记者的职业和网络关系密切,但只占上网人数的1.8%。与大量青少年学生网民(占总数的19.3%)相比,教师和党政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上网太少(分别占网民总数的5%和34%);与月收入500元以下和500—1000元的人群(分别占网民总数的21%和29%)相比,收入较高的人们的上网比例并没有很大提高;从事商贸活动的人员上网人数只占总数的5.8%。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职业与上网没有直接关系B. 网络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C. 电子商务没有在中国获得真正的发展D. 收入越高,上网人数的比例越高
            【解析】 A。本题难度较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数字进行归纳概括。文段从两个维度对上网比例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新闻记者、教师和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上网比例均较少,接着又阐述了与收入低的人群相比,收入高的人群上网比例并没有很大提高。最后又回到职业的维度上来,阐述了商贸活动人员的上网比例。对这些数字进行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即上网与职业和收入的关系并非直接密切的,由此可知A项符合文意。
            【点拨】 B项和C项属于无中生有。D项表述有误,将文中的“并没有很大提高”偷换为“比例高”。
            【例5】 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古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仅是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更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
            下列不属于古阳关闻名遐迩原因的一项是()。
            A. 古阳关是通往西域边防的重要关隘
            B. 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
            C. 古阳关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D. 古阳关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
            【解析】 C。本题是一道细节理解变型题,属于原因考查类,提问要求的是寻找不属于原因的一项。文中最后一句“不仅是始于……更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是……”通过标志词引导了古阳关闻名遐迩的三个原因,分别为A项、B项和D项,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第四节  词句理解

            考点精讲
            词句理解题要求考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句子的正确含义,它考查考生把握词语或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特定含义的能力。
            这种题型提问中往往会把所问的词语、句子用双引号标注,如“这段文字中的‘硬币’指代的是”“文中画线的‘此基础’表示”“×××的意思是”“对×××的理解正确的是”“对画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等。
            词句理解题包括词语理解题和语句理解题两种。
            解答词句理解题,首先找准所问词语或句子在原文的位置,适当标注;之后结合前后文、远近的语境的引导,根据提问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题精析
            【例1】 中医是一种“神秘”的医药学,它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它往往有现代医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比如藏医,长期以来以隐秘的方式在寺庙传授,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对许多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进行治疗,疗效良好。
            对上述这段文字中“神秘”两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它往往与古老的神话和传说紧密结合在一起
            B. 它长期以来以隐秘的方式在寺庙中代代相传
            C. 站在西医学的角度看,它有难以解释的地方
            D. 它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
            【解析】 B。文中“中医是一种‘神秘’的医药学”,由此可以得知,“神秘”一词的主体是中医,选项A、C、D描述的都是中医的“神秘”。而B项“以隐秘的方式在寺庙中代代相传”的是“藏医”,藏医包含于中医,但不能以偏概全代替中医,故选B。
            【例2】 黄庭坚是苏门四弟子之一,后人对他的诗评价不一,但有一点值得说一说,这便是作为一个诗人,他应该在言语上苦苦追求魅力,苦苦创造特色,一定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心,努力摒弃陈词滥调。当我们看到某些诗篇中,陈陈相因的太仓之粟时,就会想起黄庭坚。话虽如此,但实践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另一种倾向,即奇拗艰涩,蚌病成珠,优点和缺点常常如影随形,如同议论化是宋诗的短处,但它的长处是说理细密,黄诗之所以引起后人评价分析,原因就在这里。
            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A. 某些诗篇中有陈陈相因的太仓之粟,是受了黄庭坚创作理论影响的结果
            B. 某些诗篇中有陈陈相因的太仓之粟,是受了黄庭坚创作实践影响的结果
            C. 赞扬黄庭坚在语言上下苦工夫,力避陈言的主张和实践
            D. 赞扬黄庭坚的诗作语言有味,面目可爱,与一般人的诗篇迥然有别
            【解析】 C。“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指的是皇仓里的粮食逐年增加,陈粮上面压陈粮,多用来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创造和革新。联系上下文,作者认为黄庭坚在语言上追求魅力、创造特色、努力摒弃陈词滥调,与这一成语词义相反。因此,画线句子的意思指的是看到一些陈词滥调的诗篇时,人们就会想起黄庭坚努力推陈出新的诗篇,由此反衬出对黄庭坚在语言上下苦工夫、摒弃陈词滥调的主张和实践的赞扬。D项错误,文段提到黄庭坚的诗与一般诗篇不同的原因不在于他的语言有味、面目可爱,而是推陈出新。故答案选C。
            【例3】 如果说在小说观念上,从真实到虚构是一条必然之路,中国的小说家们也在这条必然之路上,自觉不自觉地朝背离历史叙事的方向走去。同时,从话本的兴起兴盛,再到拟话本、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中国的小说家汲取各种语言文字形式的养分,也在从话本的语言文字传统逐步演进的道路上朝着背离文言传统的方向走去。
            上面这段话中谈及中国小说家的两个“背离”,下列对“背离”的含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摆脱了像《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样的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叙事模式
            B. 背离了虽然典雅、精美,但缺乏浅易、通俗特点的文言叙述方式
            C. 汲取各种语言文字形式的养分,使小说创作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D. 抛弃了中国小说的传统创作方法,完全走向背离传统的另一条创作之路
            【解析】 D。文段中提到的中国小说家的两个“背离”,一是“背离历史叙事”,一是“背离文言传统”。A、B两项是对这“两个背离”的具体解释,故A、B两项均表述正确。C项是对原文“汲取各种语言文字形式的养分”的合理引申。D项中的“背离传统”与文中“背离”的两个含义不符,且“完全”一词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正确答案为D项。
            【例4】 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就知道作书人的意思。意思是离不开言语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杖。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对文中“得意忘言”一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白了文句的字面意思,就要忘记文句
            B. 明白了文句精神实质,就要忘掉文句
            C. 懂得了文句精神实质,就不拘泥于文句
            D. 懂得了文句的字面意思,就不受文句限制
            【解析】 C。“得意忘言”句中的“这”指代“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杖”,由此可知“得意”指的是了解书的意思,即文句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字面意思,排除A、D两项;根据文意,要不限于语言文字,不要死抓语言文字不放,即是不要拘泥于语言文字,而不是简单地忘掉文句。答案为C。
            【例5】 《阿凡达》是卡梅隆花了12年才完成的一部片子,这12年里,他除了拍过几部跟海洋有关的纪录片之外,几乎都在为《阿凡达》折腾,同时消失于媒体和公众视线之外。结果影片上映才两周,全球票房就直奔10亿美元。离他那部创下14亿美元票房纪录的《泰坦尼克号》,距离也并不遥远。而中国导演呢,谁会花12年的时间,去做一部完全不知道前景的影片?中国电影另外一个很堕落的地方是,贴片广告已经多到令人发指的地步,铜臭气十足,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受到批评后还说,这是国际通行做法。对,《变形金刚》里的确有雪佛兰,但是好莱坞是每部影片都会尽可能地往里拉赞助塞商标么?我真的不是苛刻,但事实就是这样,很多中国导演不是为观众在拍电影,甚至也不是为自己拍电影,他们只是在为钱拍电影,相比之下,《阿凡达》是多么的纯洁。可为什么这份纯洁,反而是远比我们商业的美国人实现的呢?
            对画横线的语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卡梅隆花了12年精心制作,其间,他几乎消失于媒体和公众视线之外
            B. 卡梅隆用12年的时间,去做了一部完全不知道前景的影片
            C. 《阿凡达》是导演卡梅隆为观众为自己而创作的一部电影
            D. 《阿凡达》是一部没有商业广告的纯洁电影
            【解析】 D。本题是一道语句理解题,属于画线语句类。该题文字量较大,涉及的语句信息较多,对画线语句的理解除了把握整体文意外,还要求对具体细节表述有所把握。由“很多中国导演不是为观众在拍电影,甚至也不是为自己拍电影,他们只是在为钱拍电影,相比之下,《阿凡达》是多么的纯洁”可知,文段通过对比卡梅隆与中国导演的不同做法来突出《阿凡达》的纯洁。因此A、B、C三项表述均正确。D项以有没有商业广告作为电影纯洁与否的标准,曲解了文意。文段并不是反对在电影中加入商业广告,而是反对“尽可能地往里拉赞助塞商标”,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第五节  代词指代

            考点精讲
            代词指代考查考生判断文段中指定代词所指对象的能力。
            代词本身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代词指代考点主要考查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提问的方式通常有“上文中‘这’指的是……”“上文中‘此’指代的是……”“文中‘他们’指……”“请问‘那些’指代的是……”“这段文字中‘前者’是指……”等。
            作答此类题目时要快速定位所指定的代词,在阅读材料时可以加以标注。做题时可运用“就近原则”。根据指定代词出现的位置,选择在句法结构上与其最靠近的词语为正确选项。
            例题精析
            【例1】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它的真理性根植于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它根植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在这一点上不同,它们仍然有着很强的关联。
            文中以黑体字出现的两个“它”与“这一点”依次指代的是()。
            A. 科学的普遍性,艺术的普遍性,根植的基础
            B.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C. 普遍性,普遍真理性,根植的基础与时空界限
            D.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普遍性根植的基础
             【解析】 D。代词指代题。根据就近原则,我们寻找含“它”的句子中前半句论述的主语,不难发现两个“它”分别指代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对“这一点上”的不同要分析两者的不同,而不能机械地应用就近原则作答,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的不同在于前者根植于外部世界,后者根植于整个人类,即普遍性根植的基础不同。答案为D。
            【例2】 很多技术类创业公司并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它们往往有了一个自以为很牛的技术,就认为有了市场,其实市场需求和技术领不领先是两回事。很多看上去很炫的技术,几乎是没有市场的。你去看看科研院所和大学里实验室的那些科研成果,大多数看上去都很炫,但能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到10%!这也是很多技术类创业公司容易失败的原因。
            上述文段中的“这个问题”是指()。
            A. 它们自以为很牛的技术实际并不如此B. 技术和市场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
            C. 能够转化为产品的技术所占比例很低D. 技术类创业公司根基在市场而非技术
            【解析】 B。首先定位原文,“这个问题”出现在首句中,下文是对“这个问题”的具体解释,即技术不等于市场。第四句以实例来证明“这个问题”。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点拨】 A项仅提到了“技术”,而忽视了另一个主体“市场”。C项是对第四句实例的一个理解。D项的“根基”在文段中没有提及。
            【例3】 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他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形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
            文中画线部分“而正是这两点”中的“这”指代的是()。
            A. 知识的生产和应用B. 知识的应用及扩散效率
            C. 知识的积累D. 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
            【解析】 D。本题难度较高,考生需要通过已知信息来获得未知信息,其中提问方式中明确指出“这”包含“两点”,意味着考生在回到原文寻找答案时要注意寻找相关两点的对象。根据就近原则,“这”指代的必定是之前的语句信息,即“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一句中的内容,其中“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为并列关系,可以将其看做一个对象,与“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相关,因此“这”指代的应该是邻近的两点,即“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例4】 无论如何,《现代儒学论》能在中国内地引起欢呼,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这至少说明“关心形而下”的学术探究已不再是明清之际的地下舆论,并且范围也绝不仅限于知识分子层面。从国家之间横向来看,这的确是个迟到的文化现象,但从中国自身纵向来看,它的到来又并不为晚。
            最后一句中“它”指代的是()。
            A. 我们看到《现代儒学论》能在中国内地引起欢呼的现象
            B. “关心形而下”的学术探究突破时间、范围且获得发展
            C. 明清之际的地下舆论
            D. 知识分子间的探究
            【解析】 B。本题难度较高,因为不单纯是一层指代关系,文中出现了三个代词,需要考生寻找到同源代词进行辨别。所谓同源代词,意思就是两个代词指代的内容为同一事物。因此考生首先确定了同源代词之后再寻找同源代词指代的内容,从而确定正确答案。文段最后一句“这的确是个迟到的文化现象,但从中国自身纵向来看,它的到来又并不为晚”中的“这”和“它”就是同源代词,表示的是同一事物,因此指代内容应该在“这”之前的一句,即“‘关心形而下’的学术探究已不再是明清之际的地下舆论,并且范围也绝不仅限于知识分子层面”。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
            【点拨】 很多考生会选择A项,但事实上,文中第二句句首出现的代词“这”指代的才是A项的内容。

        第六节  标题填入

            考点精讲
            标题填入题主要考查考生概括材料主要内涵、提炼主要信息的能力。
            根据近几年的考试来看,标题填入考点不经常出现,在某些地方省考中偶尔考查。但由于标题填入题的解题方法与主旨概括和意图判断关系很密切,因此,有必要掌握标题填入题的解题方法。
            按照文段体裁的不同,可将标题填入题细分为四种题型:议论型标题填入、说明型标题填入、新闻报道型标题填入和记叙型标题填入。
            一、议论型标题填入
            议论文标题直接指向论点本身,或是论点语意中关键的对象、话题。论点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一事情、某一现象表明的见解或主张,在文中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意思十分明确,或肯定,或否定。对象、话题就是生活中的一些事件、问题或现象在材料中的呈现,它是论点语意的核心主体。
            此外,议论文的标题要做到简洁概括、不拖沓冗赘。需要注意的是有时选项中使用修辞、设置悬念、化用典故、反其原意标题,这可能是正确选项的暗示。
            二、说明型标题填入
            说明文的标题需要紧紧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不管是事物还是事理,考生需要把握其本身,概括表面的意思。说明文的标题不要大而空,而要具有较强针对性。
            三、新闻报道型标题填入
            新闻报道的标题往往就得是实题即有实际的语意,而非虚化的空洞言说,同时标题表述的意义要完整。要符合新闻报道简洁生动、修辞合适、情感适度等特征。切忌口语化,空泛表述。
            四、记叙型标题填入
            记叙文标题往往不再是字面义,需要深入理解,寄托某种思想感情。当材料讲述故事、轶事的时候,标题往往具有很强的凝练性和哲理意味。
            例题精析
            【例1】 在九大行星(注:现为八大行星)中,冥王星(注:现被科学界认定为“矮行星”)的轨道最偏,它的体积和质量也是最小的,而且它接受到的太阳光和热量最少,表面最冷,最黑暗。诸多的与众不同,引起天文学家对其身份的疑虑。有人认为,把冥王星和隐藏在太阳系边缘的众多冰冻团划为同一类更为适宜。但前不久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投票表明,天文学界丝毫不想因此给冥王星降级。
            请为上段文字起一个标题,最合适的一项是()。
            A. 冥王星之谜B. 冥王星是行星
            C. 冥王星与众不同D. 冥王星不能降级
             【解析】 C。文段讲的是冥王星的与众不同引起天文学家对其身份的疑惑, C项适合作为标题。D项表述错误,不是不能降级而是天文学界不想给它降级。A、B项与内容关联性不大,明显错误。
            【例2】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甸,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最适合做上述文字标题的是()。
             A. 兰花“诡计多端”B. 兰花的生存环境
            C. 兰花种子练就了轻功D. 兰花的智慧
            【解析】 D。文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一是种子轻巧,能随风飘荡到很远的地方;二是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可以防止水分渗透的细胞,因此可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三是避开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这些方法都体现出兰花的生存智慧,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例3】 拥有120年历史的道琼斯通讯社宣布,聘请新华在线在中国独家代理其信息产品。这意味着,今后国内新闻媒体和政府机构同步使用道琼斯中文语言财经消息、评论成为可能。据悉,道琼斯通讯社以其独立、领先的财经新闻闻名于世,每24小时发布8000多则市场消息。此次,新华在线专门推出“引擎计划”,为道琼斯服务中国本土开路。它入乡随俗,接受国内个别用户的财政信息服务要求。
            最适合做上面一段新闻标题的是()。
            A. 道琼斯通讯社大力拓展中国市场
            B. 道琼斯通讯社以其独立、快捷的信息赢得了中国的市场
            C. 道琼斯通讯社以其独特的服务和本土化的战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D. 新华在线为道琼斯代理信息发布
            【解析】 D。本题难度不高。提问要求中明确指出文段为一则新闻,只要将新闻首句的导语进行精简压缩即为答案。导语的主要内容是道琼斯聘请新华在线为中国独家代理。D项与原文主要意思保持一致,故D项为正确答案。
            【例4】 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花,名叫普雅花,花期只有两个月,花开之时极为绚丽。然而,谁会想到,为了两个月的花期,它竟然等了100年。100年中,它只是静静伫立在高原上,栉风沐雨,用叶子采集太阳的光辉,用根汲取大地的养料……就这样默默等待着,等待着100年后生命绽放的惊天一刻,等待着攀登者身心俱疲时的眼前一亮。
            以下最适合做上文题目的一项是()。
            A. 美丽的坚持B. 沉默的力量
            C. 百年的等待D. 迟到的辉煌
            【解析】 A。本题难度中等。该文段的文体风格类似于散文,主要是对普雅花的描写,因此散文的标题通常寓意深刻又不失简洁。其中寓意深刻是符合其文体风格,简洁是符合标题概括性的原则。通过文字叙述可知,普雅花为了两个月的花期竟然等待了百年之久,说明这百年的等待是一种为了美丽而付出的坚持,因此A项作为文段标题最为恰当。
            【点拨】 C项只谈到了等待,并未体现出更深层次的含义。B项的“沉默”和D项的“迟到”与文意不符,应该排除。
            【例5】 据悉,寿山石雕作品“春声赋”将在上海的世博会福建馆展出。“春声赋”为传统的花鸟题材,一凤一凰与五十六只形态各异的小鸟或栖或飞,环绕在一棵不老松身边,形成众鸟朝凤的欢乐图景,寓意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和睦与新中国繁荣富强。它是用整块名贵高山鸡母窝石历时五年雕刻而成,是福建省寿山石雕最重要的优秀作品之一,价值约一亿三千万人民币。这是寿山石首次参展世博会,将向全球展示寿山石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成就,对提高寿山石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最适合这则新闻报道的标题是()。
            A. 寿山石借力世博会再上新台阶B. 寿山石雕“春声赋”将参展世博会
            C. 寿山石雕“春声赋”价值过亿D. 世博会首现寿山石雕“春声赋”
            【解析】 B。本题难度不高,题目规定了文体风格为新闻,因此标题应当尽量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整个文段的主要内容。文段首句“寿山石雕作品‘春声赋’将在上海世博会福建馆展出”是新闻导语,也是文段主题句,接下来对寿山石雕“春声赋”做了描述,最后说明了参展世博会的意义。由此可知B项作为该段新闻的标题最为合适,恰为导语的同义表述。
            【点拨】 A项并非文中应有之义;C项涵盖不全,不适合做标题;D项的陈述主体有误,并非是“世博会”,而应是“寿山石雕”。

        第七节  态度观点

            考点精讲
            态度观点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倾向或者对某事的评价。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提问方式多由“观点”“态度”“是否同意”“有无道理”等来表示,如“可知作者的态度……”“作者是否同意……”“作者认为上述有无道理……”“作者对×××的看法是……”等。
            根据提问和选项设置的区别,态度观点考点可以细分为立场判断、语气推断、观点分析三种类型。其中观点分析与主旨概括及意图判断的考点具有相通性,只是此考点的观点分析更直接、更客观,而主旨概括和意图判断需要概括理解,甚至需要引申理解。
            一、立场判断类
            立场判断是指需要考生根据提问的要求,通过理解作者的语气来把握作者的态度立场,态度的立场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考生要在理解材料的语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语、标点符号的引导。如“遗憾的是”“有趣的是”“未免”“何等”“难道”“实在是”等语气词,往往是作者态度立场的评判标准;如“正如”“如同”“像……一样”等正面援引词,作者是支持态度;如“有一种”“有一些”“所谓的”等反面援引词,作者态度往往与之相反;感叹号、问号、双引号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都可以表示作者不同的态度立场。做此类题目时换位思考,不要有过多情感投射,而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理解材料,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二、语气推断类
            语气推断题是指根据材料中作者的语气态度,来推断作者的身份、作者的情感、材料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材料本身的所属或者作用等。语气推断题是很新颖的题目,在某些地方省考中零星出现,解答这种题目,需要把握几点:
            (1)理解材料的意思,据此判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身份、人物情感、材料所属等。
            (2)通过理解材料的语气词、态度词,感受作者的行文口吻。
            (3)照顾逻辑,不要违背情理。
            三、观点分析类
            观点分析是要求考生分辨材料中不同主体的不同观点,根据提问要求提取出作者所持的观点或是判断出哪些不是作者的观点。
            考生首先要通读材料,把握不同主体的不同观点,判断作者有无观点。若是没有观点,就选择没有表态意思的选项;若是有观点再进一步分析观点的内容。做此类题目时学会区分作者的观点、他人态度及自我态度,务必以作者的观点为重。
            例题精析
            【例1】 这些年来,我国社会淡化了民族传统和民俗习惯。随着人们生活日趋富裕,需要用一个个节日掀起娱乐高潮,这时发现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多么“贫乏”,于是,那些富于人情味的洋节便顺理成章地钻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这段话对我国淡化传统节日、喜好洋节的态度是()。
            A. 反对B. 赞成C. 理解D. 批评
             【解析】 C。文段解释了洋节进入中国人生活的原因,“顺理成章”表明了作者对我国淡化传统节日、喜好洋节的态度是接受的、可以理解的,文中并没有很强烈的词句和语气来表示赞成、反对或批评。故本题选C。
            【例2】 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依患者个人情况选择药品种类、严格要求第一次用药的剂量与浓度并在随后的药物使用频率、药物配伍方面都遵行严格的规定的话,尽管不能完全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也应该能控制耐药状况的泛滥和恶化。
            作者对使用抗菌药物后是否会出现耐药状况的看法是()。
            A. 不可避免B. 未置可否
            C. 可以控制D. 无法确定
            【解析】 C。本题难度不高。题目考查了作者对于“使用抗菌药物后是否会出现耐药状况的看法”,文段最后一句运用转折复句已经明确指出作者观点,即强调“也应该能控制耐药状况的泛滥和恶化”,由此可知作者对出现耐药状况的看法是“可以控制”,C项为正确答案。
            【例3】 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在伦敦表示,2012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伦敦不必将超越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目标,只要“做好伦敦”就可以了,他说:“没有一届奥运会比其他奥运会更好。既没有‘最好的’也没有‘最大的’奥运会,它们只是各具特色而已,每一届奥运会都是独一无二的。资金不是决定奥运会质量的唯一要素,最重要的是在(主办)城市营造的氛围。”
            对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下列各项能代表雅克·罗格观点的是()。
            A. 反对将超越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目标
            B. 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能否超越2008年北京奥运会持悲观态度
            C. 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能否办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特色表示乐观
            D. 资金投入和城市气氛的营造将是伦敦奥运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解析】 A。本题难度中等,需要考生快速定位表达观点的引导词。文段首句就引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的观点,用“表示”作为引导词引出观点句“2012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伦敦不必将超越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目标”,将其进行句式上的变化,即为A项“反对将超越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目标”,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点拨】 B项中“持悲观态度”与文段体现的态度不符,无从得出。C项“表示乐观”在文中也并无依据。根据原文“资金不是决定奥运会质量的唯一要素”一句可知D项“资金投入”表述有误。
            【例4】 中国模式最终一定会影响世界政治的游戏规则,丰富世界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西方模式也是一路走来,并最终成为强势模式。的确,这很像学外语,如果你认为世界上只有英语好,那么你就永远是学生,别人永远可以说你哪些地方不对,甚至给你打个不及格。现在中国崛起了,中文也自然会成为国际社会的强势语言,你要和我交流,就要好好学习我的语言,尽量达到我的母语水平,好戏在后头。
            从这段文字看来,作者想要表明的态度是()。
            A. 中文将成为强势语言,值得自豪B. 中国模式正在超越西方模式
            C. 中国模式将最终成为强势模式D. 审视西方模式,中国应更自信
            【解析】 C。文段的行文脉络为总—分式,通过文段首句点明了观点,下文则是对观点进行的进一步阐述。由文中“中国模式最终一定会影响世界政治的游戏规则,丰富世界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一句可知,中国模式将成为强势模式是作者的态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
            【点拨】 通过“主体排除法”可知A项“中文”和D项“中国”均与文段主题“中国模式”不符。B项“正在超越”属于无中生有。
            【例5】 中国的城市中正出现这样一群热衷打零工的青年。他们并不是慵懒颓废的无业游民,也不是鄙视体力劳动的轻浮分子,他们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和娱乐方式,不需要那么稳定的工作,却需要一种自己认同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内心的生活安逸要比金钱财物上的安稳更好。这无疑与整个社会的追求格格不入,却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年轻人的追求相一致,中国社会经济还没有到达可以全民慵懒之前,他们试图以自己的方式让这种经济过度发达之后的社会现象提前上演。
            这段文字对“热衷打零工的青年”持什么态度?()
            A. 对他们的生活方式表示担忧B. 赞赏他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追求
            C.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客观地加以描述D. 认为他们不应该采取脱离现实的生活方式
            【解析】 C。作者在文中对一个新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客观陈述,从文中无法获知作者的态度是喜是忧,是批判还是赞同。A项中的“担忧”、B项中的“赞赏”和D项中的“不应该”,均表达了明显的感情倾向,与文中作者客观陈述的态度不符。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