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社会化考试用书>村官考试用书>安徽村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4年安徽村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62.00 商品编号:5415
      • 折 扣 价:¥43.00已优惠¥19.00(7.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李永新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
        版  次:2014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安徽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第一部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第一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2)
                    第一节 逻辑填空(2)
                        词义辨析(2)
                        词语搭配(11)
                        成语辨析(13)
                    第二节 片段阅读(21)
                        主旨观点型题目(21)
                        细节理解型题目(30)
                        语句连贯型题目(37)
                        词句理解型题目(46)
                第二章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51)
                    第一节 数字推理核心知识储备(51)
                        数项特征分析(51)
                        运算关系分析(52)
                        整体特征分析(53)
                    第二节 数字推理题型分类精讲(55)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55)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57)
                        和数列及其变式(58)
                        积数列及其变式(60)
                        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62)
                        分式数列(64)
                        组合数列(66)
                        整数拆分数列(68)
                        创新数列(69)
                        圆圈形式数字推理(70)
                        表格形式数字推理(72)
                        三角形式数字推理(73)
                第三章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74)
                    第一节 数学运算基础知识(74)
                        代数基础知识(74)
                        几何基础知识(81)
                    第二节 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83)
                        计算问题(83)
                        行程问题(86)
                        工程问题(88)
                        和差倍比问题(90)
                        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91)
                        推理问题(96)
                        对策分析类问题(98)
                        利润问题(99)
                        浓度问题(100)
                第四章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102)
                    第一节  平面型图形推理(102)
                        数量型图形推理(102)
                        特征型图形推理(114)
                        位置型图形推理(121)
                        组合型图形推理(124)
                    第二节 空间型图形推理(128)
                第五章 判断推理——定义判断(134)
                    第一节 定义判断基础知识(134)
                        定义判断概述(134)
                        定义要点的分类(135)
                        定义的关键信息(140)
                    第二节 定义判断题型精讲(141)
                        单定义型(141)
                        升级筛选型(142)
                第六章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144)
                    第一节 必然性推理(144)
                        基础知识(144)
                        题型精讲(151)
                    第二节 可能性推理(159)
                        基础知识(159)
                        题型精讲(162)
                第七章 常识判断(184)
                    第一节 国情(184)
                    第二节 政治常识(187)
                    第三节 法律常识(192)
                    第四节 经济常识(200)
                    第五节 公文知识(204)
                    第六节 人文常识(206)
                    第七节 科技、生活常识(212)
                    第八节 地理常识(217)
                第九章 资料分析(219)
                    第一节 资料分析概念(219)
                        增长量(219)
                        增长率(220)
                        百分数与百分点(223)
                        比重(224)
                        倍数和翻番(225)
                        进出口额(227)
                        指数(228)
                        比重和百分点(229)
                        同比和比重(230)
                        同比和倍数(230)
                        同比和平均数(231)
                        理解型概念(231)
                    第二节 资料分析计算技巧(234)
                        分子分母比较法(234)
                        分子分母差额法(235)
                        乘除法转化法(236)
                        尾数法(237)
                        首数法(238)
                        范围限定法(239)
                        特征数字法(239)
            第二部分  申论
                第一章 常规型申论作答技巧(242)
                    第一节 归纳概括题(242)
                        题型概述(242)
                        归纳概括主要内容(244)
                        归纳概括主要问题(249)
                        归纳概括部分内容(253)
                    第二节 综合分析题(256)
                        题型概述(256)
                        启示型分析(258)
                        阐释型分析(261)
                        评论型分析(263)
                        关系型分析(266)
                    第三节 提出对策题(270)
                        题型概述(270)
                        直接提出方案的对策题(274)
                        需要概括问题的对策题(278)
                    第四节 应用文写作题(282)
                        题型概述(282)
                        宣传通知类(285)
                        工作方案类(289)
                    第五节 文章论述题(295)
                        题型概述(295)
                        标题的写法(303)
                        开头的写法(305)
                        主体段落的写法(310)
                        结尾的写法(322)
                第二章 写作题作答技巧(325)
                    第一节 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与策略(325)
                        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325)
                        寓言作文的写作方法(329)
                    第二节 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332)
                        命题作文的定义(332)
                        命题作文的写作程序(332)
                        命题作文的立意方法(338)
                第三章  必备理论政策(338)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340)
                    第二节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344)
                    第三节  党的十八大报告解读(348)
                第四章  必备时政热点(350)
                    第一节  经济类热点(350)
                    第二节  政治类热点(368)
                    第三节  社会类热点(383)
                    第四节  文化类热点(396)
                    第五节  生态类热点(404)
                第五章  经典写作范文(413)
                    【范文1】政府和干部诚信主题(413)
                    【范文2】读书学习主题(414)
                    【范文3】道德修养主题(415)
                    【范文4】开拓创新主题(416)
                    【范文5】求真务实主题(418)
                    【范文6】依法办事主题(419)
                    【范文7】科学决策主题(420)
                    【范文8】关心群众主题(421)
                    【范文9】权力监督主题(422)
                    【范文10】廉洁自律主题(423)
                    【范文11】建设服务型政府主题(425)
                    【范文12】政府监督主题(426)
                    【范文13】依法行政主题(427)
                    【范文14】领导干部自重主题(428)
                    【范文15】提高领导干部识人用人水平主题(429)
                    【范文16】领导干部善于利用媒体主题(431)
                    【范文17】论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主题(432)
                    【范文18】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主题(433)
            中公教育?2013年安徽村官招聘笔试面授辅导课程(435)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436)
         

        文摘
         

        第一部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第一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节  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又名选词填空,是考试的一大常考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对汉语基础语法知识的掌握,对常用习惯搭配的熟悉程度。要解答逻辑填空题,可从词义辨析、词语搭配和成语辨析等方面入手。
            词义辨析
            一、理性义与色彩义
            (一)理性义
            理性义是词义的核心内容,是词义研究的主要对象。词典中解释的意义主要是词的理性义。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示例 “辨正”的理性义:分清是非,改正谬误。
            “辩证”的理性义:辨析考证。
            近义性词语就是指理性义相近的词,它们在所指范围、适用对象和轻重程度上存在差别。
            1.词义所指的范围/词语的适用对象
            词语的范围有大小的不同,也有所指对象的不同。考试中,考查较多的是词义所指对象,较少涉及到词义范围。
            示例1  “财产”vs“财富”
            财产:通常指具体的物质财富,不包括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范围小)
            财富:既可指物质财富,又可指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范围大)
            误用:这本书已经被译成了80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产。
            辨错:“财产”指具体的物质财富,句中应为“精神财富”。
            示例2  “做客”vs“作客”
            做客:适用于因为接受别人的邀请或主动探访别人者。
            作客:适用于因为求学、谋生、创业等原因而寄居在他乡者。
            误用:乔榛、丁建华应邀作客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向观众朋友讲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
            辨错:由句中“应邀”可知,乔榛、丁建华是接受邀请才参加“艺术人生”栏目的,应用“做客”。
            【例题1】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事业经营者均未能           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如梦方醒,结果往往是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也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意识  于事无补     B.体会  无力回天  C.观察  无济于事      D.认识  一事无成
            解析:本题答案为A。首先看第一空,比较四个词语,都含有认识事物的意思,但“观察”仅仅是认识具体事物的表象,范围较窄;“意识”、“体会”和“认识”都表示既了解事物的表象,又了解事物的本质、性质等内在特征。“观察”用在此处不恰当,排除C。再看第二空,“于事无补”意为对事情毫无补益;“无力回天”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一事无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句中说的是未能事前控制,等到造成重大损失后再花大力气去补救已经没有用了,“于事无补”符合句意。
            【例题2】  据美国《发现》杂志最新         ,一项新研究发现,成年人出汗时皮肤发出的刺鼻气味在动物王国堪称         。这使人类成为世界上最臭的动物,这种臭味也成为吸引蚊子叮咬的主要原因。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报道  独一无二   B.报导  史无前例  C.报料  独树一帜   D.报告  绝无仅有
            解析:本题答案为A。第一空中,“报料”的对象一般为别人的隐私,“报告”的对象一般为调查、观察的结果。这两个词都不适用于新闻杂志中发表的科学发现,排除C、D。第二空中,“史无前例”强调历史上从未有过,是与过去纵向比;“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是横向比。由“人类成为世界上最臭的动物”可知,句中是横向比,应选“独一无二”。
            2.词义的轻重程度
            有的近义词虽然表示的概念、含义大致相同,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有着轻重、强弱的不同,适合不同的语境。如果能准确把握词义的轻重程度,结合具体语境,就能比较容易地选择出正确答案。
            ■  “故意”vs“蓄意”
            故意:指有意识的,存心的。(语义较轻)
            蓄意:指存心的、早就藏有这种意图,多表示蓄谋已久的意图。(语义较重)
            误用:韩国警方2月19日表示,在大邱市地铁发生火灾被捕的嫌疑人向调查人员承认故意纵火。
            辨错:在地铁里纵火应是蓄谋已久的,此处应用“蓄意”。
            ■  “批判”vs“批评”
            批判:指对错误或敌对的思想、言论或行为作系统地分析,加以否定。(词义重)
            批评: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或指对书籍、文章加以批点评注。(词义轻)
            误用:以前开会,有些人总是拖拖拉拉,经常迟到,经过批判教育,这种不良的现象已经不再出现了。
            辨错:句中只是“拖拖拉拉”、“迟到”,用“批判”词义过重,此处应为“批评”。
            【例题3】  把房地产价格的无理飞涨,          于中国的老百姓太有钱,那简直是荒谬之极,这样的经济学家应该          ,是否还具有          的社会良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归咎  扪心自问  起码                    B.归罪  反躬自省  基本
            C.归责  发人深省  起码                    D.归因  抚躬自问  基本
            解析:本题答案为A。第三空中,“起码”是指最低限度,比“基本”语义更重,更能表现出作者的愤慨之情,排除B、D。第二空中,由后句的“是否”可知,表示自我追问、反思的“扪心自问”更贴切。
            【例题4】  流行速读被          ,经典阅读被          ,面对这种变化如何调整心态,正确看待阅读的          ,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追捧  放弃  功能   B.热捧  抛弃  作用 C.追捧  冷落  功用    D.流行  丢弃  价值
            解析:本题答案为C。“放弃”、“抛弃”、“丢弃”语气程度太重,与句意不符,也与生活常识不符。“冷落”语气程度较轻,且与“追捧”相对应。
            (二)色彩义
            色彩义是词的理性义之外的附属义。它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词语的色彩义包括三个方面: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语体色彩和词语的形象色彩。
            1.词语的感情色彩
            它指的是词语中附着的人们对所描述对象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词语一般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
            2.词语的语体色彩
            它指的是不同的交际环境中所使用的词语的特点。它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两大类。口头语比较通俗、自然,书面语相对文雅、庄重。
            ■  “小气”vs“吝啬”
            二者都指过分看重自己的财物。但“小气”是口头语,“吝啬”是书面语。
            ■  “老套”vs“窠臼”
            二者都指陈旧过时。但“老套”是口头语,“窠臼”是书面语。
            在考试中选取的命题材料多是书面语。从表达内容看,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政论语体、新闻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和广告语体。
            ■
            3.词语的形象色彩
            它指的是某些词语能让人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上的联想的特点。
            ■  鸡冠花、拱桥、跳跃、飘扬、湿润、光滑、叮当、哗哗、剑眉、金钱豹。
            这些词语能让人产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触其表的感觉,这就是它们的形象色彩。
            ■
            (一)语素分析法
            词由语素构成,因此无论以何种方式构成的词,词义和语素义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联系。从语素入手辨析近义性词语的词义,不失为辨析词义侧重点的一大法宝。这种方法称之为语素分析法。运用该法,我们一般通过组词来辨析词义,并遵循代入语境的原则。
            ■
            1.存异组词法
            近义性词语之所以意义相近,绝大多数是因为具有相同的语素,而之所以有差异,各有侧重,则是因为除相同语素外,还有不同的语素。
            ■  “延期”vs“延误”
            它们都有相同语素“延”,所以都有“推迟”的意思。但不同语素“期”与“误”又使它们意义不完全相同。“延期”侧重于日期上的推迟,“延误”侧重于推迟耽误。
            近义性词语的侧重点,可以通过相异语素来辨析。
            步骤:①相异的语素分别组词;
            ②新词代入语境,最适合的即为正确答案。
            【例题5】  我只不过是替他          了几句,说明了事实的真相。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辩护    B.辩解    C.辩白    D.辩证
            解析:本题答案为C。运用存异组词法。①相异语素组词。选项四个词语的相同语素是“辩”,相异语素是“护”、“解”、“白”、“证”。“护”常见词组是维护、保护,故“辩护”侧重的是以申辩来维护、保护其言行;“解”意为解开、解释,所以“辩解”侧重强调的是分辩、解释;“白”常见词组有明白、清白,故“辩白”侧重的是在被误解或被指责的情况下分辩,使事实得以澄清,个人得到清白;“证”常见的词组有证据、证明,因此“辩证”侧重的是客观性,指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方式。②代入语境。由题干中的“说明了事实的真相”可知,填“辩白”比较合适。
            【例题6】  某市公开选拔了一批党政领导干部,从年龄结构上看,          的这批干部普遍年轻;从          上看,他们的教育背景普遍较好;至于他们是否具有          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履职  履新  履历      B.履职  履历  履新
            C.履新  履职  履历      D.履新  履历  履职
            解析:本题答案为D。运用存异组词法。①相异语素组词。选项三个词语的相同语素是“履”,相异语素是“新”、“历”、“职”。“新”,新任,“履新”侧重新任就职;“历”,经历,由此推知“履历”意为个人经历的说明。“职”,职责,“履职”侧重“履行职责”。②代入语境。由前句可知,这批领导干部是才就职的,故第一空应填“履新”,教育背景当然只能从“履历”上看出来,能力和水平就要进一步通过“履职”表现出来。
            2.分解组词法
            对于两个语素都不相同的近义性词语,无法进行存异组词时,就可采用分解组词法。
            步骤:①分解原词,原词各语素分别组词,得到与原词意义相近的一个短语;
            ②代入语境,得出答案。
            【例题7】  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轻盈         B.顺通          C.相承          D.清莹
            解析:本题答案为D。“顺通”、“相承”与句意不符,排除。“轻盈”和“清莹”没有任何相同语素,这时可运用分解组词法来辨析:轻盈——轻快盈满;清莹——清澈莹亮。将“轻快盈满”和“清澈莹亮”分别代入句中,可看出,“清澈莹亮”更契合句意。
            3.扩展组词法
            在语言实践中,一些词和词组的搭配是约定俗成的,这也为我们辨析近义性词语提供了一个思路,就是扩展组词法。我们可以顺着“约定俗成”这根藤,摸到答案这个“瓜”。
            步骤:①按照习惯,组成短语;
            ②代入语境。
            【例题8】  南山佛教文化苑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依山傍海,园林设计匠心独具,          秀丽,不失为一个放松身心,休闲养性的好去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优美          B.清新           C.优雅    D.幽雅
            解析:本题答案为D。根据句意,可首先排除A、B。本题难点在辨析“优雅”、“幽雅”。①按照习惯,组成短语。结合生活实际和平时积累,我们可得出以下词组:环境幽雅、动作优雅。②代入语境,可发现“幽雅”更契合语境。
            (二)“三彩”辨析法
            前面已讲过,词语的色彩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从这三个“色彩”角度来解题就是“三彩”辨析法。
            ■
            1.注意感情倾向
            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做题时,可依据题干提供的语境,判断作者的情感倾向与褒贬意味,再从选项中选出与题干感情色彩最相符的一项。
            【例题9】  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进行文艺创作时,为了使人物表现得更为          ,可以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适当”创作,但是大的历史事实、人物命运、主要矛盾、重要事件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人生层面”进行          和歪曲。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完整  杜撰   B.真实  虚构   C.形象  改编   D.丰满  臆造
            解析:本题答案为D。由句意可知,“适当”创作是指发挥合理的想象,使人物形象更丰富、更饱满,故第一空填“丰满”比“完整”、“真实”更合适,排除A、B两项。再看第二空,与“歪曲”相呼应,这里应填一个带贬义色彩的词语,显然“臆造”比“改编”更契合句意。
            【例题10】  五四运动后,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          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种种社会          ,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鉴别  弊端         B.甄别  矛盾
            C.识别  通病        D.辨别  现象
            解析:本题答案为A。本题第一空比较难辨析,可从第二空入手。“通病”与前面的“种种”语意矛盾,排除C。社会“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此就否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排除B。由“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可知前面指的是看到了西方社会的种种不好的方面,而“现象”是一个中性词,既可指好的方面,也可指不好的方面,不如贬义词“弊端”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色彩。
            【例题11】  《卡门》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          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          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罕见  刻意        B.独特  蓄意
            C.稀有  不断        D.新奇  坚持
            解析:本题答案为A。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排除。蓄意:存心,有意。含贬义,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B。“坚持创新”、“不断创新”后引领的一般是好的结果,而句中的“并不为观众接受”明显是不好的结果,据此可排除C、D。刻意:表示用尽心思,是中性词,与文意相符。
            2.分辨语体色彩
            在考试中,常考的语体有新闻语体和文艺语体。
            (1)新闻语体准确性的特点一方面要求所报道的内容要符合事实,不能夸大或缩小,不能含糊其辞;另一方面在涉及政治、外交场合时必须准确把握被报道者的态度、立场。
            【例题12】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其质量安全自控体系,确保出口日本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将继续加强与日方          ,          其尽快解除对其余三十七家企业产品的检查命令,保证输日食品贸易的进展顺利。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协商  要求        B.商量  催促
            C.磋商  敦促        D.洽谈  恳请
            解析:本题答案为C。第一空,“协商”、“磋商”、“洽谈”都比较书面化,但“商量”相对来说,就比较口语化,用来形容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不合适,且B项第二空“催促”也不符合外交辞令的语言特点,排除B。D项,“恳请”用在外交辞令中会显得低人一等,不合句意,也排除。与“要求”相比,“敦促”更能体现题干中“尽快”一词的含义,当选。
            (2)文艺语体注意其文学性,尤其是散文性。
            【例题13】  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          的躯体,          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春天          人类以希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僵直  叫醒  给予      B.僵硬  唤醒  赋予
            C.冻僵  启发  施舍      D.冷冻  启动  送给
            解析:本题答案为B。阅读题干可知,原句是散文性质的文字,文学色彩比较浓厚。再看四个选项:A项“叫醒”属于口头语体,且与“追求”搭配不妥,排除。因为人们穿着“厚厚的外装”,所以不会被“冻僵”或“冷冻”,排除C、D。“唤醒”指从心灵上或听觉上叫醒或使其明白某事,更侧重于精神层面,且拟人化的用法使其更具文学色彩。另外,为使句子更富诗意,最后一句用“赋予”最恰当,因此本题答案为B。
            【例题14】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          ,春晨鸟雀的唧啾,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          。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聒噪  喧嚣        B.鸣叫  翻腾
            C.齐鸣  巨响        D.鸣唱  交响
            解析:本题答案为D。句中说的是“自然的声音”,故“翻腾”用在句中不合适,排除B。“聒噪”是贬义词,不符合题干的感情色彩,排除A。本文段属于散文,“鸣唱”、“交响”比“齐鸣”、“巨响”更符合题干的语言风格,故本题答案为D。
            (3)在考试中文体形式多样,偶尔也会出现偏口语的情况。
            【例题1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光明公司已被我们收购,大家抓紧时间做好          和管理工作。
            ②这家的购物环境不错,广告宣传也做了不少,但营业额一直很低,          商场得做做调查,找找原因。
            ③这些任务很艰巨,但我们必须抓紧干,           早一点完成任务。
            A.接手  可见  争取      B.接收  可见  尽量
            C.接收  看来  争取      D.接手  看来  尽量
            解析:本题答案为C。“接收”指依法接管(机构、财产等)。“接手”是指接替别人的工作,①句应填“接收”,排除A、D;②句具有明显的口语化特点,“看来”更符合这一语体色彩。
            3.联想词语形象
            词语的形象色彩能使文字在表情达意时更准确、更生动。在做逻辑填空题时,结合某些词语的形象色彩进行联想、寻找对应,有时能收到非常不错的解题效果。
            (1)从颜色、亮度进行联想
            有些词语能够让人联想到光亮,这些词语有可能是本身就包含着亮度意思的词语,如暗淡、明亮;有可能是表示太阳升落的时间词语,如黄昏、黎明;也有可能是能发出光的具体实物,如灯泡、太阳、萤火虫。
            有些词语能够让人联想到颜色,如:“大海”让人联想到蓝色,“沙漠”让人联想到干燥的黄色,“雪地”让人联想到白色,“婚庆”让人联想到喜庆的红色,等等。且不同的颜色还常常能引起人不同的心情反应,如:黑色让人感觉比较严肃、沉重,灰色使人感到压抑、郁闷,粉色看上去比较活泼,绿色让人觉得有活力、平和、恬静,等等。
            【例题16】  中国的一年四季,季季都令人神往,春日          ,夏天绿荫满枝,秋时          ,冬季银装素裹。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姹紫嫣红  硕果累累      B.风光旖旎  充实丰盈
            C.生机勃勃  琳琅满目      D.婀娜多姿  五谷丰登
            解析:本题答案为A。题干中已有的“绿荫满枝”、“银装素裹”都含有颜色,故第一空选“姹紫嫣红”最合适。秋日用“硕果累累”形容,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秋天丰收的颜色——金色。
            (2)从形状、空间感进行联想
            有些词语能够让人联想到某种形状,如“鸡冠花”让人联想到鸡冠,“四喜丸子”让人联想到圆圆滚滚的形状,“竹竿”让人联想到高高瘦瘦的形象,等等。
            有些词语则容易让人产生某种空间感,如:茫茫、弥漫、笼罩,等等。且空间感之间也存在不同,如“传递”与“传播”,前者给人的是一个接一个,点对点的空间感,而后者则是由点辐射到面的空间形象;又如“倾泻”与“流淌”相比,前者由上往下的空间感更强烈。
            【例题17】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煮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          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          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传达  虚浮        B.包涵  虚无  
            C.贯穿  空洞        D.体现  枯燥
            解析:本题答案为C。“虚浮”、“虚无”与“理论”搭配不当,很容易排除A、B。“贯穿”与“体现”是辨析重点。“贯”意为通,从这头通到那头;“穿”,穿透。由“贯穿”可以联想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中空的圆筒,中间一根棍子平行穿入其中。所以“贯穿”相较于“体现”,侧重的是通过事物的内部、中间,强调的是从头通到尾的过程,如:贯穿全文的主题是感恩。题干说的是“艺茶过程中”,因此应选“贯穿”。
            【例题18】  云团          地移动着,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出来,像一个刚出炼炉的银盘,辉煌灿烂,银光耀眼,把整个大地照得          的,荷叶上的青蛙,草丛里的蚂蚱和树枝上的小鸟,都被这突然          的光明惊醒,欢呼、跳跃,高声鸣唱起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慢慢  明晃晃  降临           B.缓缓  亮堂堂  降临
            C.慢慢  亮堂堂  来临           D.缓缓  明晃晃  来临
            解析:本题答案为B。从语体色彩来看,题干为文艺类的散文。与“慢慢”相比,“缓缓”的散文风格更明显,故第一空应选“缓缓”。“亮堂堂”,“堂”会使人联想到厅堂,厅堂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因此“亮堂堂”一词给人的印象就是某个房间或空间非常明亮,而“明晃晃”,“晃”,晃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闪亮、锋利的刀。也就是说“亮堂堂”给人的多是空间上的印象,而“明晃晃”则更多的是具体的某个事物的形象。结合题干,应选“亮堂堂”。“来临”与“降临”相比较,“来临”侧重的是由远及近,而“降临”更侧重的是由上至下。结合题干,“光明”是从天上照下来的,故用“降临”这一具有空间感的动词更契合语境。
            (三)语法判定法
            语法判定法就是根据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来解答逻辑填空题目的一种方法。
            词性,指的是划分词语类别的根据。现代汉语的词按词性可划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考试中考查较多的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和连词。
            句法功能指的是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按照词语与词语在句子中的组合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六大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在考试中考查得比较多的是谓语、宾语、定语和补语。
            在使用语法判定法解答逻辑填空题目时,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
            1.选项与空缺处所填词语词性应保持一致
            每个词语都有相对稳定的词性,而词性与该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密切相关。选项应与题干中空缺处需要填充的词语词性一致才能保证语法的稳固性。
            【例题19】  那一年,牛顿用两个多棱镜消解了人们对彩虹的色彩幻想。正如诗人济慈所          的,从那一刻开始,科学“          了所有关于彩虹的美妙诗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愤怒  颠覆   B.解释  抛弃   C.批判  破灭         D.抱怨  粉碎
            解析:本题答案为D。第一空应该填一个动词,而“愤怒”是形容词,根据原则一,可首先排除A。“解释”一词没有体现出作者不满意的感情色彩,故排除B。“破灭”是一个被动性词汇,用在这里不合适,而且“批判”一词程度太重,不如“抱怨”合适。
            2.并列成分的词语词性通常一致
            当句子中存在并列成分时,为了保持句子内部节奏的一致性、流畅性,并列成分的词语词性通常保持一致。这也是考试中语法类常见的考点。
            【例题20】  小说只是小说,文学只是文学,既不当误认作一部历史,亦不当误认作一篇科学的论文。对于文艺,除掉          以外,不妨作一种研究:但这种研究,不当为历史的或科学的,只是趣味的研究。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欣赏       B.口味    C.鉴赏     D.评论
            解析:本题答案为C。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可知空缺处与“研究”为并列关系,因此应填一个动词,根据原则二,“口味”为名词,可首先排除。“评论”一般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欣赏”、“鉴赏”的适用对象有区别,“鉴赏”的对象多为文化艺术品、文物等,与句中的“文艺”相对应,当选。
            3.“很”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不能修饰偏正结构的形容词
            虽然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用“很”修饰名词的现象,但考试选材一般都比较正式、严肃,用词也比较规范,因此在这类考试中,“很”一般不修饰名词。
            偏正结构的形容词指的是前一个语素对后一个语素起修饰、限定作用的形容词,如:稀少、笔直、飞快、巨大、滚圆、粉红等等。其中,前一个语素“稀”、“笔”、“飞”、“巨”、“滚”、“粉”分别修饰后一个语素“少”、“直”、“快”、“大”、“圆”、“红”。遇到偏正结构的形容词时,不能用“很”修饰。
            【例题21】  老人们都很          ,对孩子们从不发脾气。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慈善      B.和善    C.善良     D.善意
            解析:本题答案为B。根据原则三,“很”不能修饰名词,故可以排除D。慈善:富有同情心的。和善:温和而慈祥。句中说“对孩子们从不发脾气”,指的是老人的温和慈祥,故应用“和善”。
            4.语义重复的词语一般不连用
            当一个词语中已包含另一个词语的意思时,这两个词一般不能连用。例如:“中旬”本就包含大约、左右的意思,所以不能与“左右”连用;“必需”意为一定要有,已包含了“有”的意思,所以不能再和“有”连用;“威慑”意为使人感到恐惧,已包含了“使”动的意思,所以不能与“令人”、“让人”等表使动的词语连用。
            【例题22】  这项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5月下旬,已完成年计划的70%。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截至    B.截止    C.估计    D.预计
            解析:本题答案为A。句中强调“已完成”,因此可以排除表示提前猜测的“估计”、“预计”。“截止”中的“止”是“停止”的意思;“截至”中的“至”是“到”的意思。因此,根据原则四,“截止”强调的是已经停止,已包含时间的概念,故后面不能直接接时间宾语,不能说“截止昨天”或者“截止某月某日”,当一定要接时间时,必须在后面加上“到”,如“截止到昨天”;而“截至”强调的是直到……,后面必须带时间宾语,例如“截至昨天”、“截至某月某日”。句中空缺处后直接接的是“5月下旬”,故应填“截至”。
            5.数量词修饰名词需遵循习惯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在修饰名词时须遵照约定俗成的搭配习惯,不能随意混搭,如:修饰“书”可以用“本”、“捆”、“堆”,但不能用“把”、“个”、“群”。除此之外,集合名词不受个体量词修饰,如:“花卉”不能用“朵”来修饰,“船舶”可以用“很多”修饰,但不能用“艘”、“条”、“只”修饰。
            【例题23】  如果两个朋友已相识多年,他们之间的感情必然非常          :有时亲密无间,有时形同陌路。潮起潮落,甘甜苦涩。我们如何平静地对待这些起起落落,直接影响到友谊的          。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深厚  发展       B.复杂  进展   C.细腻  保持    D.多样  延续
            解析:本题答案为B。D项为干扰项。根据原则五,“感情”可以用“段”来修饰,如:一段感情。但不能用“多样”来修饰,由此排除D。由后文对感情状态截然不同的描述可知,感情是“复杂”的,故正确答案为B。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