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公务员考试用书>广东公务员考试用书>广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7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52.00 商品编号:10634
      • 折 扣 价:¥26.00已优惠¥26.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
        版  次:2017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广东省2017年考试录用公务员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课程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讲  选词填空7
                    课前准备7
                    课堂在线8
                    考点1  实词填空8
                    考点2  成语填空13
                    考点3  虚词填空16
                    课后练习18
                    参考答案及解析20
                第二讲  阅读理解23
                    课前准备23
                    课堂在线24
                    考点1  主旨概括题24
                    考点2  意图推断题31
                    考点3  态度观点题34
                    考点4  细节理解题35
                    考点5  词句理解题40
                    考点6  下文推断题43
                    课后练习45
                    参考答案及解析50
            课程二  数量关系
                第一讲  数学运算55
                    课前准备55
                    课堂在线56
                    考点1  初等数学问题56
                    考点2  程60
                    考点3  比例问题62
                    考点4  计数问题66
                    考点5  最值问题69
                    考点6  费用问题71
                    考点7  行程问题72
                    考点8  几何问题75
                    考点9  杂类问题78
                    课后练习81
                    参考答案及解析84
                第二讲  数字推理88
                    课前准备88
                    课堂在线89
                    考点1  基础数列89
                    考点2  分数数列89
                    考点3  多重数列91
                    考点4  幂次数列91
                    考点5  多级数列92
                    考点6  递推数列93
                    考点7  图形数阵94
                    课后练习95
                    考答案及解析97
            课程三  判断推理
                第一讲  图形推理103
                    课前准备103
                    课堂在线104
                    考点1  数量规律104
                    考点2  位置规律108
                    考点3  样式规律111
                    考点4  重构规律114
                    课后练习116
                    参考答案及解析118
                第二讲  类比推理120
                    课前准备120
                    课堂在线120
                    考点1  语法关系121
                    考点2  语义关系122
                    考点3  逻辑关系123
                    课后练习125
                    参考答案及解析126
                第三讲  演绎推理129
                    课前准备129
                    课堂在线130
                    考点1  翻译推理类130
                    考点2  逻辑运算类139
                    考点3  加强削弱类141
                    考点4  前提假设类147
                    考点5  解释评价类148
                    考点6  归纳推导类150
                    课后练习151
                    参考答案及解析154
                第四讲  科学推理157
                    课前准备157
                    课堂在线158
                    考点1  力158
                    考点2  力与运动163
                    考点3  简单机械原理165
                    考点4  功、机械能和动量167
                    考点5  光学170
                    考点6  电学与电磁学174
                    课后练习177
                    参考答案及解析178
            课程四  资料分析
                第一讲  查找型183
                    课前准备183
                    课堂在线184
                    考点1  简单查找184
                    考点2  简单计算185
                    考点3  读数比较185
                第二讲  计算型188
                    课前准备188
                    课堂在线189
                    考点1  增长率相关计算189
                    考点2  比重相关计算194
                    考点3  平均数相关计算195
                    考点4  其他计算196
                第三讲  大小比较200
                    课前准备200
                    课堂在线201
                    考点1  增长率相关比较201
                    考点2  比重比较204
                    考点3  平均数比较206
                    考点4  其他比较208
                第四讲  综合分析210
                    课前准备210
                    课堂在线211
                    考点1  文字材料211
                    考点2  图形材料213
                    考点3  表格材料216
                    考点4  综合材料218
                第五讲  课后练习223
                    参考答案及解析227
            课程五  常识判断
                第一讲  政治常识231
                    课前准备231
                    课堂在线232
                    考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32
                    考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34
                    考点3  中共党史236
                    考点4  时政热点238
                第二讲  法律常识242
                    课前准备242
                    课堂在线243
                    考点1  法理学243
                    考点2  宪法244
                    考点3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246
                    考点4  民法&民事诉讼法250
                    考点5  刑法&刑事诉讼法253
                第三讲  经济常识257
                    课前准备257
                    课堂在线258
                    考点1  基本经济常识258
                    考点2  宏观经济调控259
                第四讲  历史、文化262
                    课前准备262
                    课堂在线263
                    考点1  中国文化263
                    考点2  中国历史269
                    考点3  世界文化、历史273
                第五讲  地理、国情276
                    课前准备276
                    课堂在线276
                    考点1  我国国情276
                    考点2  地理学280
                第六讲  科技284
                    课前准备284
                    课堂在线285
                    考点1  科技成就285
                    考点2  生活中的科技288
                第七讲  课后练习292
                    参考答案及解析294
            附录  学后必看
                行测密押试卷229
                场实战锦囊300

         

        文摘

        绪论学前必读

            名师直播课3
            各位亲,注意,注意!我们来送“福利”啦!你只需要拿起手机,轻松扫一扫下面的“微课堂”二维码,便可一览本书包含的所有免费课程。还等什么呢?!
            扫码须知:请扫描右下方二维码安装App,并使用其自带扫码工具扫描。亲,不要偷懒哦,后面需要用到它的地方可是多着呢!快快行动起来吧!
            温馨提示:我们的课程将在2017年1月底或2月初隆重推出,请大家届时关注。
            (微课堂)
            (App)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1.逻辑填空答题技巧汇总7.资料分析高频考点及速算技巧汇总
            2.图形推理规律盘点和类比推理题型精讲8.逻辑判断之必然性推理
            3.数字推理精讲及数学运算速解技巧9.数学运算之计数、费用、杂类问题
            4.片段阅读之重点题型精讲10.社会科学高频考点汇总
            5.自然科学高频考点汇总11.逻辑判断之或然性推理
            6.数学运算之方程、比例、最值问题12.数学运算之行程、几何问题
            *课程安排以扫描二维码所见课程表为准。
            申论
            成“公”计划表4
            目标:切实提高广东行测科目五个部分所涉及的能力,既做到五个模块专项的突破,同时建立起系统性的思维
            时长:10周期望分数:70分以上
            复习计划:
            备考计划
            复习内容
            备注
            筑基(4周)70小时学完行测教材课程内容按照书中所标注的建议学习时长学习每个考点的知识如果实际学习时长比建议用时长,考生可以重点学习书中的免费视频课程和电子讲义。每学完一章,都要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以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移动学习,随时随地随心学完成教材中的电子题库、电子讲义学习充分利用App中的免费学习资源,如知识点专项练习题库、微课堂、电子书等,并坚持完成系统每周推送的学习任务
            “公考三国营”,您的公考管家加入“公考三国营”,严格按照营中的学习要求进行学习扫码进营,获得定制秘笈、直播课堂等更多学习资源,定期完成学习任务安排,在名师营长的监督陪同下打赢公考战役
            强化(3周)真题检测利用广东省考行测真题,分题型进行强化练习特别关注打基础阶段遇到的问题及课后练习得分较低的题型,通过做题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模拟提升利用广东省考行测预测试卷进行整套模拟练习,每天做一套即可要严格按照考试时限完成模拟练习,对照参考答案检测学习效果,每做完一套题都要反思失分的原因,以便在做下一套题时尽量避免类似问题
            冲刺(3周)直播微课,冲刺提升扫描行测教材中的二维码,参加免费课程,做好最后的冲刺千万不要错过名师微课,这既是对备考阶段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总结,也是对考试方法和做题技巧的强化,效果立竿见影
            考前密卷,压轴冲刺扫描行测教材中的二维码,参与考前压轴密卷练习压轴密卷将于广东省考前20天发布,届时考生可扫码参与练习,试卷高度仿真,是冲刺提分及押题预测不可错过的利器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课程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考点串讲
            同步电子书
            微课堂

        第一讲选词填空

            课前准备
            历年考点透视
            考点频次名师说考情
            实词填空★★★★★
            成语填空★★★
            虚词填空★
            实词+成语★★★
            虚词+成语★
            实词+虚词★
            实词+虚词+成语★
            从各考点的考查频次可以看出,选词填空部分重点考查实词、成语以及实词和成语的综合,有单独考查虚词的情况出现,但题量不大。总体而言,这一部分考查的形式趋于稳定,难度适中
            选词填空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核心题型之一,根据考试真题来看,此处的“词”是广义的理解,包括实词、虚词和成语。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选词填空以考查实词和成语为主。
            典型真题直击
            (2016广东)创新的目的不是发论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科技的真功夫。让创新更紧密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把创新实实在在地()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是创新的要义所在。
            A. 发挥转变B. 凸显催化
            C. 反映转换D. 彰显转化
            考点实词填空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为第二空,这里是说把抽象的“创新”变成具体的“产品”“项目”“产业”等,“转变”指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如转变思想、转变态度等;“转换”指改变、改换,如转换方向、转换话题等,两者用在此处显然不合适,故排除A、C项;“催化”指促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用于此处明显不恰当,故排除B项。因此本题选D。
            学前水平自测
            1实词填空(学习时长:120分钟)
            一、实词填空的概述
            实词指具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实词填空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实词填空的考查形式可能是单纯考查实词,也可能是实词与成语、实词与虚词混搭考查。从近年来的试题看,实词考查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更加重视对语境分析以及语境和选项中实词匹配的考查;
            第二,考查的实词多是常用词和常误用词。
            二、实词填空的解题方法
            我们知道,选词填空的出题方式是设置一段阅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句子和所给选项选出填入画横线部分(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得体。那么,怎样判断画横线部分(括号内)需要填入的词语所具备的特征呢?这需要对整个文段进行分析,从语境中找到提示信息或照应点。又如何判断选项给定的词语哪一个更符合语境所需特征呢?这需要对给定的词语进行辨析。因此,我们将从词语辨析和语境分析两个方面来讲解实词填空的解题方法。
            (一)词语辨析法
            实词辨析可以从词语的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三个方面入手。当然,从历年真题来看,一道实词填空题很少会单纯针对某一方面知识点进行考查,多数会综合多个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各个知识点的解题技巧。
            1.理性意义辨析
            所谓词语的理性意义,是指词语的概念意义,即反映人们对所称谓的事物的理性认识那部分内容。辨析词语的理性意义可以从词义轻重和词义侧重两方面入手。
            常见理性意义一览表
            类型破题密钥示例名师课堂
            词义轻重近义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两个词之间存在着程度深浅、轻重的不同,这种词义上的不同常见于意义相近的动词、形容词之间。要选择语义程度上最符合语境的词语,使用词义轻重不当的词语会影响语句的准确表达“差错”和“错误”
            都可以指不正确的事物和行为,但后者的词义较重。“差错”主要指与正确的事物、情况不完全一致,多是因粗心而造成的;“错误”的程度比“差错”严重,性质上是相反的、完全不同的
            词义侧重词义侧重主要体现在形近近义词之间,根据词语侧重点的不同,其表达的角度或意义方向就有一定的差异,做题时可根据词义的侧重点进行辨析,选择侧重强调的语义和语境相匹配的词语“修正”和“修改”
            这两个词都表示改正,使其正确或更好、更合理。但“修改”的侧重点在“改”,即改掉被认为是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或根据情况作出改变,修改后的客观结果不一定是好的。而“修正”则强调“正”,表示改正不够准确、不符合要求或标准的地方,使其变得准确、完善
            视频解析
            例1(2015广东)清正廉洁,不仅是党员干部的自我追求,也是老百姓的()希望。
            A. 深切B. 急切
            C. 殷切D. 恳切
            解析A 项,“深切”指深刻而切实,这里仅说明了百姓对“清正廉洁”的深厚希望。B项,“急切”指迫切,仅说明了百姓对“清正廉洁”的迫切希望。C项,“殷切”指深厚而急切,既包含了百姓对“清正廉洁”的深厚希望,又讲述了百姓对此的急切,内容更加全面,并且“殷切希望”是常用搭配,故C项正确。D项,“恳切”形容诚恳而殷切,这里用来形容百姓对“清正廉洁”的希望,词义过重。故本题选C。
            视频解析
            例2(2014广东)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起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 积聚磅礴B. 汇聚庞大
            C. 积聚庞大D. 汇聚磅礴
            解析先看第一空。“积聚”和“汇聚”都有聚集的意思,但是由辨析语素可知,“积”侧重通过时间来累积;“汇”侧重通过多方面来汇总。语境中出现“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因此使用“汇聚”更为恰当。再看第二空。“庞大”侧重于规模;“磅礴”侧重于气势,因此第二空搭配“力量”使用“磅礴”更为恰当。故本题选D。
            2.色彩意义辨析
            词语除了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外,还会因人们的主观感受,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评价。这种评价就是词语的附加意义,又称色彩意义。具体而言,对实词色彩意义的辨析分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考点。其中感情色彩是考试重点涉及的考点,考生需要着重掌握;而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在考试中涉及较少,考生只要了解这种辨析角度即可。
            常见色彩意义一览表
            类型含义破题密钥
            感情色彩感情色彩是指词语所蕴含的对人或事物的感情褒贬和态度差异。除了常规意义上的褒义、贬义、中性三类感情色彩外,题目中的一些句子也会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我们可以根据语境提供的信息确定文段作者的态度倾向性,即文段或作者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而选择与文段感情色彩相符合的词语如:“忽视”和“轻视”
            这两个词都可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轻视”是因为主观上认为事物没有价值或没有用处,因而不认真对待,一般是有意的,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是贬义词。“忽视”一般是因为重视不够或考虑不周而没有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性,多是无意的行为,不带感情色彩,是中性词
            语体色彩语体色彩通常可划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两种。一般来说,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在日常交往对话、文艺作品对白中常常使用,而书面语则具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正式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中如:“办法”和“措施”
            这两个词都可表示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办法”是针对具体的事情所采取的手段,常与“想”“有”“没有”“采用”“好”“老”等搭配,可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措施”主要指针对某种情况或某个问题而采取的处理方法,多用于较大的事情,常与“制定”“采取”“提出”等词搭配,一般只用于书面语中,尤其是用在公文、政论文和法律条文中
            形象色彩某些词语往往表现出事物行为、状态、颜色的形象特征,给读者非常形象的感觉,生动、具体、亲切,让人浮想联翩,它可能是触觉、味觉、视觉、嗅觉、听觉的感受,这种词语就具有形象色彩公考中单纯涉及感官色彩的词语不多,多是用来形容事物的整体形态的词语,尤其是成语
            视频解析
            例1(2015广东)十八大之后,中国经济航船行进在“新常态”这片新海域上。尽管有风浪、有礁石,但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世人()的答卷,呈现出增长平稳、改革深入、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A. 侧目B. 注目C. 炫目D. 瞩目
            解析根据文段“尽管有风浪、有礁石,但依然……的良好态势”的描述,“但”起到转折作用,则所填的词语应该是正向的、积极的。A项,“侧目”指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词义及词语感情色彩与文段不符,排除。B项,“注目”指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C项,“炫目”形容(光彩)耀眼,这里用来形容答卷,不符合文意,排除。“瞩目”有注目的意思,但多用于形容影响的范围很广,人人都很关注,这里与“令世人”搭配,符合语境,D项正确。
            视频解析
            例2(2015黑龙江)中低端手机的巨大出货量推动了国产手机的繁荣,但低端意味着低利润,国产手机仍于“来料加工,仿制生产”的流水线生产经营理念,在产品创新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大多数国产手机没有实质的功能和核心创新,很难获得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最终还是只能于中低端市场。
            A. 拘泥着眼B. 醉心落脚
            C. 局限游走D. 固守混迹
            解析先看第一空,“醉心”指对某一事物强烈爱好而一心专注,具有褒义色彩,而“来料加工,仿制生产”显然是不够积极的一种生产经营理念,因此可排除B项。再看第二空,“混迹”指隐蔽本来面目混杂在某种场合,用在此处与文意不符,故可排除D项;“着眼”指(从某方面)观察、考虑,重点强调的是看或考虑,而“游走”强调在某一区域来回行走,后者显然更恰当。本题选C。
            3.语法意义辨析
            实词除了有词汇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还有语法意义。所谓语法意义,是指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
            常见语法意义一览表
            类型含义破题密钥
            词性功能实词填空考查较多的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多作宾语和主语;动词多作谓语;形容词多作定语和谓语在区分不同词性功能的词语时,要注意它们在句中出现的位置,根据不同的位置确定其所应该具有的词性功能
            词语搭配有些词语搭配往往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有些词语的搭配意义及适用对象则存在着对应关系首先要分析语境,看要填入的词语需要与哪个词语搭配,再辨析选项,看哪个词在习惯搭配上符合语境要求
            表述功能主、被动的不同 如:“授权”和“受权”
            前者是主动性的,往往是施动者,后者是被动性的,意思是“被赋予权力去做什么”
            主、客观的不同如:“限制”和“干扰”
            前者强调客观存在的,后者强调主观引发的
            肯、否定的不同如:“捉摸”和“琢磨”
            前者通常用于否定的语境,后者常用于肯定的语境
            视频解析
            例(2013广东县级以上)只有()勤俭节约,()铺张浪费之歪风(),才能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A. 厉行提防漫延B. 力行防止漫延
            C. 力行防备蔓延D. 厉行防范蔓延
            解析“厉行”指严格实行;“力行”指努力实践,强调个体的行动。“厉行勤俭节约”为固定搭配,因此,第一个空应选“厉行”,排除B、C项。第二个空,“提防”指小心防备,“防范”指防备,严加戒备,重点在“范”,时刻提高警惕,后者显然与“歪风”搭配更恰当一些。因此,第二空应选“防范”,排除A项。故选D。
            (二)语境分析法
            语境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填入横线(括号)所在的语句和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这个横线上(括号内)所填入的词语应该具有什么特征。要把握所填词语的特征,就需要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来寻找语境中的提示信息,也就是与横线上(括号内)所填词语形成照应的词语或句子。在一段材料中,句子之间的关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逻辑关系,一种是语义关系。
            1.逻辑关系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用关联词语表示,常考的逻辑关系有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找到语境中的提示信息,并且确定提示信息与要填入的词语是形成正向照应还是反向照应,从而判断要填入词语需要具备的特征。
            常见逻辑关系一览表
            逻辑关系关联词语破题密钥
            递进关系不但A,而且B;A甚至B;A更B递进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在语义上和感情倾向上一致的,且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语义要重一些,即A和B的语义一致,感情倾向一致,B比A语义略重。A和B形成正向照应
            转折关系虽然A,但是B;A,而B;A,然而B;A,实际上B转折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在语义上和感情倾向上相反,即A和B的语义相反,感情倾向相反。A和B形成反向照应
            因果关系因为A,所以B;A,因此B;B,由于/因为A因果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在感情倾向上是一致的,在语义上具有因果逻辑关系,即A和B的感情倾向一致,A和B具有因果逻辑关系
            并列关系正向并列关联词 :A和B;A与B;是A,是B。 
            反向并列关联词:不是A,而是B;并非A,而是B;A,并不B;有的A,有的B
            正向并列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内容语义相近,感情倾向一致,前后形成正向照应。 
            反向并列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语义相反,即在某一个语义点上形成反向照应。
            另外还有顿号、逗号和分号表示并列关系:顿号和逗号一般表示正向并列,有时也表示列举(表示列举时不需要前后内容语义相近);分号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表示正向并列还是反向并列
            视频解析
            例1(2015联考上)在漫长的历史中,公民社会作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一个范畴,可以说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如同引领人类思想和社会进步的一把火炬,它从希腊城邦激辩的淬火中走出,经历了罗马深厚的法律文明、中世纪城市文明、宗教革命与政治变革的,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共和的政治,见证了东西方文明冲突和演变。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进程冲击磨炼B. 演进洗礼历练
            C. 演变影响磨砺D. 发展交替锤炼
            解析根据第二个空和第三个空的衔接可知,前后两个空从词义上来讲是相通的,形成并列关系。洗礼,比喻斗争中的磨炼和考验;历练,表示经历并受到锻炼。这两个词显然符合行文逻辑。反观“冲击”与“磨炼”,冲击,指痛苦的打击;磨炼,指经受锻炼。两者并不相通。而“影响”和“磨砺”、“交替”和“锤炼”同样不能形成并列关系。再验证第一空,“历史演进”搭配恰当。故本题选B。
            视频解析
            例2(2014广东)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面临复杂环境,只有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坚持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A. 稳定B. 筑牢
            C. 修建D. 强化
            解析空白处于关联词“只有……才……”中“才”引导的结果句中,因此强调的是结果而非过程,首先排除“修建”和“强化”。比较剩余两项,搭配“基础”使用“筑牢”更为恰当。故选B。
            2.语义关系
            如果语境中没有出现关联词,或者要填入词语的特征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无法判定,那么可以通过横线(括号)的位置来把握要填入的词语和横线(括号)前后词句的语义关系,由此来寻找提示信息,从而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语境中的提示信息与要填入的词语通常有解释说明、归纳总结和修饰限定几种语义关系。
            常见语义关系一览表
            解释说明特征如果横线(括号)位于一个分句的末尾,后面有冒号或者逗号,或者有表示原因的词语“因为”“由于”,表示举例的词语“比如”“例如”等,后面的分句就是对这个横线上(括号内)要填入的词语的解释说明
            破题密钥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需要把握这个解释说明的句子的意思
            归纳总结特征如果横线(括号)位于一个句子的末尾,后面是句号,或者横线(括号)所在的句子由代词“这”或表示对前文肯定的词语“正如”“正是”引导,起总结前文的作用,或者横线(括号)所在的句子是围绕前文提出的话题进一步展开论述,在这些情况下,横线上(括号内)所填入的词语往往是对前文语句意思的归纳总结
            破题密钥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需要对前文语句内容或话题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修饰限定特征如果横线(括号)位于一个句子的中间,后面没有标点符号,横线(括号)前后都存在这个句子的句法成分,那么可以从搭配和修饰限定两个方面来判断要填入词语的特征
            破题密钥首先看横线(括号)后面的词语,看选项中哪个词语可以与之搭配,从而排除或确定选项。如果从习惯搭配的角度无法判定,那么再看横线(括号)前面的修饰语,要填入的词语应该和修饰语在语义和感情色彩上一致,形成正向照应
            视频解析
            例(2014联考上)现在,很多保健品的广告做得很好,但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必要吃这些东西。其实很多保健品在研发时并未做过调查,并不知道哪种营养素是大家普遍缺乏的,服用未经这样的调查就开发出的保健品,对消费者来说完全是一种。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实地伤害B. 科学浪费
            C. 跟踪欺骗D. 严格误导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着手。从文中“并不知道哪种营养素是大家普遍缺乏的”可知,消费者所购买的保健品提供的营养素可能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即购买这种保健品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浪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2成语填空(学习时长:90分钟)
            一、成语填空的概述
            名师课堂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结构固定、意义完整的短语。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也有三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它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典故、文人作品、外来文化等。对于成语辨析类题目,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常用常考成语的含义,并正确地运用成语。
            成语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准确、得体地使用成语的能力。我们首先要明确,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所考查的一般是我们常用的成语。而考查内容则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我们常用的成语中意义相近、容易混淆的;另一类则是我们常用的成语中容易误用的。但不少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不够或者理解有误,经常会出现使用错误的现象,这就导致在成语填空部分难以取得高分。因此,考生要注意有效地积累成语及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首先要掌握历年考试出现过的成语,尤其是高频成语;其次要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类;另外还要注意积累报刊及其他读物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例句,以做到心中有数和触类旁通。
            二、成语填空的解题方法
            (一)成语辨析法
            成语辨析的方法与实词辨析的方法基本相同,包括成语的语义侧重点、语义程度、感情色彩、句法成分、搭配对象五个方面。
            成语辨析要素一览表
            类型破题密钥示例
            语义侧重点成语的侧重点指成语含义中最为凸显的核心语义。通过侧重点来辨析,可以快速找到与语境语义最为匹配的成语。把握成语的侧重点来辨析成语有两种方法:一是比较成语中出现的动词及其修饰语;二是比较成语中出现的不同的字风生水起方兴未艾
            “风生”和“水起”强调迅速壮大的动态变化,“方兴”强调事物正在发展的状态
            语义程度成语的语义程度指成语语义的轻重。所填成语应该和语境在语义轻重上相匹配事与愿违雪上加霜
            二者都有结果不理想的意思,后者语义较重
            感情色彩成语在感情色彩上也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在感情倾向上也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所填成语应该和语境在感情倾向上相匹配声名鹊起炙手可热
            前者含褒义,后者含贬义
            句法成分成语的句法成分指成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即充当主语、谓语还是宾语。一般来说,名词性的成语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形容词性和动词性的成语可以充当谓语真知灼见见仁见智
            前者可做主语或宾语,后者可做谓语
            搭配对象成语的搭配对象指成语惯常的用法,也就是语法上的搭配要求,如一般用来指人还是指物,或者一般用于哪类事物,或者一般用于单数还是复数等滔滔不绝络绎不绝
            前者一般指话多,后者一般指人或车多
            视频解析
            例1(2015江苏A)辞书是工具书,帮助人们对字词加以正确与运用,人们认为它有的作用。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理解无师自通B. 解释有教无类
            C. 解析润物无声D. 识别不可或缺
            解析从第二空入手,“有教无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性的教育态度,“润物无声”指有大胸怀者,做了贡献而不张扬,默默奉献,均与文意不符,排除B、C两项。“不可或缺”指不能有一点点缺失,语义过重,填入此处修饰辞书的作用不恰当,排除D项。故本题选A。
            视频解析
            例2(2014广东)“四风”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其背后是()的陈旧观念、()的“潜规则”、()的利益纠结。
            A. 根深蒂固习以为常错综复杂
            B. 盘根错节习以为常扑朔迷离
            C. 盘根错节司空见惯扑朔迷离
            D. 根深蒂固司空见惯错综复杂
            解析“根深蒂固”强调基础牢固,不易动摇。“盘根错节”强调事情纷繁复杂。文段使用“陈旧观念”说明这种观念已经持续了很久没有改变,所以第一空填入“根深蒂固”更为恰当。同理可知,第二空也应该填入强调一直存在的词,因此“习以为常”更为恰当。“错综复杂”强调头绪多,情况复杂。“扑朔迷离”强调不容易看清真相。第三空对应“利益纠结”使用“错综复杂”更为准确。综上所述,A 项正确。
            (二)语境分析法
            与实词填空一样,作答成语填空题时要对语境进行有效的分析,借助上下文去判断语境所需要填入的成语的特征。
            成语语境分析也分为两个方面:
            语境关系一览表
            类型破题密钥
            逻辑关系根据语境中出现的关联词,判断前后语句的逻辑关系,把握要填入的成语和提示信息所形成的正向或反向照应,从而得到要填入成语应该具备的特征。成语语境含有的逻辑关系主要有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
            语义关系根据横线(括号)在语境中出现的位置,判断要填入的成语和前后文的语义关系,找到语境中的提示信息,从而得到要填入成语应该具备的特征。成语语境含有的语义关系主要有解释说明、归纳总结和修饰限定
            当成语与实词混合考查时,要看哪一个空更容易入手,要综合运用语境分析和成语、实词辨析的方法作答。
            视频解析
            例1(2015广东)发展没有局外人,谁也不能(),各级领导干部更是要身先士卒、作出表率。
            A. 置之度外B. 置身事外
            C. 置之不理D. 置若罔闻
            解析文段的前后内容存在对照的关系,根据后面的“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可推断出所填词语应与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反。B项,“置身事外”指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符合语境。A项,“置之度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文段语境不符。C项,“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不理不睬。D项,“置若罔闻”形容不重视、不关心。B项同C、D项相比,更符合谁也不能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的语境,故选B。
            视频解析
            例2(2015联考上)火星上是否有生物存在?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争论不休,也曾引起。美国和前苏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行长期探测,美国先后向火星发射了系列探测器,前苏联也发射过相应的探测器。他们对火星上有巨石人面像、金字塔等类似城市遗迹先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渐向公众披露。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轰动秘而不宣B. 争议不置可否
            C. 质疑各执一端D. 反响视而不见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他们对火星上……先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渐向公众披露”可知,横线处的词语含义应与“披露”相反,“秘而不宣”符合语境。故本题选A。
            视频解析
            例3(2015黑龙江)商业的最大魅力是其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企业的历程和人生一样,曲折漫长,荆棘密布却又可能,真正决定命运的,往往是几个关键的岔路口,特别是在一家企业的初创期,没有足够的试错机会,此时作出的向左或者向右的艰难抉择,可能会把一家创业企业导向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A. 峰回路转无依无靠B. 别有洞天孤助无援
            C. 柳暗花明羽翼未丰D. 曲径通幽筚路蓝缕
            解析“柳暗花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文段前面提到“曲折漫长,荆棘密布”,且这里有一个表转折的“却”字,故“柳暗花明”较为恰当。再看第二空,后面提到“初创期”,而“羽翼未丰”正好与此搭配。故本题选C。
            (三)字面照应法
            成语中的某个字和语境的提示信息中能表达其核心意思的某个字词形成字面上的重合(即相同)或者形成正向或反向照应(即同义词或反义词),那么这个成语很可能符合这个语境,是正确答案。
            这个技巧适用于部分成语填空题目,其适用范围是:
            第一,选项给定的成语的正确含义基本可以从字面得出,或者说成语中的某个字能体现出这个成语的核心语义。
            第二,与成语中某个字形成照应的字词,要能够表达它所在的语境提示信息的核心意思。
            视频解析
            例(2012联考上)当天下午,加尔各答的唐人街可谓,人们扶老携幼,喜气洋洋地来到当地著名的科学城礼堂观看的文艺演出。当《春节序曲》等全球华人的乐曲响彻整个表演大厅时,整个大厅变成了一片欢庆的海洋。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摩肩接踵妙趣横生口口相传
            B. 万人空巷异彩纷呈耳熟能详
            C. 倾巢而出奇观异彩耳闻则诵
            D. 人头攒动五彩缤纷烂熟于心
            解析本题从第一空和第三空入手都较为简单。由第一空后的“来到……科学城礼堂”可知唐人街上没有什么人,因此应该选“万人空巷”。第三空强调的是全球华人对《春节序曲》的熟悉,用“耳熟能详”最为恰当。“烂熟于心”用在这里稍显夸张。故本题选B。
            3虚词填空(学习时长:40分钟)
            一、虚词填空的概述
            名师课堂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如“不”“没有”),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某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前四类常在考试中出现。副词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连词用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助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在近几年的省考选词填空题目中,偶有单纯考查虚词填空的题目出现,请考生复习时多加注意。
            二、虚词填空的解题方法
            (一)虚词辨析法
            虚词辨析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
            一是词性辨析。虚词与实词容易混淆,虚词一般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必须附着在实词上,表示语法意义。
            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还关系着两个家庭。(不止/不只)
            不止:动词,表示数量范围超出。
            不只:连词,常同“还有”“甚至”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二是功能辨析,也是虚词辨析的主要方法。也就是虚词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辨析,特别是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的辨析,是公考中容易出现的考点。
            三是用法辨析。两个表示相同语法意义的虚词,可能在用法上有些差别,语言的经济性表明它们的存在都是有道理的,它们需要坚守各自的岗位。
            (二)语境分析法
            广东省考所涉及的虚词考点基本上是对关联词语的考查,要判断应该填入什么关联词,首先要分析语境,特别是语境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再由此选出相应的关联词语(见下表)。
            分句关系逻辑关系关联词语典型格式
            前后分句语义一致,都是作者的观点,且后一分句比前面语义程度较重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而且;甚至;更
            前后分句语义一致,程度相当,都是作者的观点,有时前后分句由相同词语引导正向并列既……又……;和;与;还;同时;此外
            前后分句语义相反或相对,程度相当,作者的观点不确定,有时前后分句由相同词语引导选择关系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前后分句语义相反或相对,且后面是作者观点反向并列
            不是……而是……;并非……而是……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前后分句语义相反或相对,前面是已然的,后面是作者观点转折关系虽然……但是……;然而;可是;却;而
            前后分句语义相反或相对,前面是未然的,后面是作者观点让步关系即使……也……;哪怕……也……
            前面分句是后面分句的原因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因而
            要得到后面分句的结果,必须有前面分句充当条件必要条件只有……才……;除非……否则……
            有了前面分句的条件,后面分句的结果一定成立充分条件只要……就……
            前面分句是未然的条件,后面分句是结果假设条件如果……就……;如果……那么……
            当虚词与实词或是成语混合考查时,要看哪一个空更容易入手,要综合运用语境分析和实词、成语、虚词辨析的方法作答。
            视频解析
            例1(2015广东)()改革开放大业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大厦,()老百姓身边细微之处的需求,就是建成这座大厦的一块砖、一片瓦,()给这座大厦添砖加瓦,则是每个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A. 如果那么而B. 尽管但是也
            C. 因为所以则D. 假设那么且
            解析
            题干把“改革开放大业”比喻为一座大厦,“百姓的需求”比喻为建成大厦的砖和瓦,因此用假设关系来形容“改革开放大业”与“百姓的需求”的关系更为合适,排除B、C项。文段强调的内容为后面的“给这座大厦添砖加瓦……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则此处用表转折关系的“而”更为合适。D项中“且”表并列关系,该句与前面的句子并无并列关系。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
            视频解析
            例2(2013广东县级以上)我国许多传统的老字号药店,()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在千方百计地保证药品的()。
            A. 即使质量B. 即便性能
            C. 纵使性质D. 尽管功效
            解析“即使”表让步关系,常用来引出一个让步分句,其含义为,承认某一事实,先暂让一步,然后在主句中说出结论。“即便”本是时间副词,其含义为立即、即刻、随即等,但这种本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消失,现和“即使”意义相同,但“即使”更加规范。第二空,“性能”“性质”“功效”是质量的几个方面,都是老字号千方百计所保证的,显然,只保证一个方面难以提高老字号整体的品牌。此处选择“质量”最准确。故应选A。
            课后练习
            70分通关必做题
            正确记:√错误记:×用时:分钟正确率:
            1. 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勇于放弃一些东西。这个世界没有公正之处,你也永远得不到两全之计。若要自由,就得安全;要闲散,就不能别人评价中的成就;要愉悦,就别身边人给予的态度;要前行,就得你现在停留的地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放弃获得计较牺牲B. 放弃计较获得离开
            C. 牺牲计较获得放弃D. 牺牲获得计较离开
            2. 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幸福就有多少苦难。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不会玩世不恭,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论却此外B. 尽管而同时
            C. 不论而同时D. 尽管却此外
            3. 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语焉不详高屋建瓴B. 闪烁其词博大精深
            C. 含糊其词鞭辟入里D. 捉襟见肘天马行空
            4. 2014年6月23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官员介绍,“重典治乱”成为本次修法的主导思想,将设立最严格的程序法律制度,建立最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政府失职将被。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递交监视训责B. 提交监管问责
            C. 提交监管谴责D. 交付监督审问
            5. 那么国产电影市场需不需要职业导演?这是的。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以职业导演打底,非职业导演。今年非职业导演崛起,说到底是电影市场在用一种艺高人胆大的方式洗牌。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见仁见智登堂入室B. 显而易见精益求精
            C. 毋庸置疑锦上添花D. 毋庸置疑雪中送炭
            6. 餐厅经理表示,五一期间,到后海游玩的市民和外地游客挺多。昨天餐厅从11点开始就一直处于“客满”状态,前来购买外卖的市民更是,这让店里每天下午都难以打烊,出现了就餐人群从午饭时间一直到晚饭时间的火爆场面。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川流不息继续B. 源源不断连续
            C. 络绎不绝延续D. 连绵不断陆续
            7. 吴刚介绍,仔细品读《霍比特人》,诗歌也是不容错过的。无论是这本小说,还是后来的《魔戒》,托尔金在故事背景的穿插中,都有穿插诗歌的手法,这并非。“骨灰级”的托尔金迷,对这一点应。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焦点偶然心知肚明B. 热点偶尔心驰神往
            C. 亮点偶然心领神会D. 焦点偶尔心领神会
            8. 市区排水设施系统不能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并不是仅出现在北京一地,而是中国很多城市的,这几年来各地频繁上演的“海景房”就是一个佐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硬伤B. 顽疾
            C. 通病D. 陋习
            9.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平板电视市场除了地充满热点与卖点外,还富有戏剧性——激光电视在第二季度的,为喧嚣的市场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让许多业界观察者或多或少有些意外。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自始至终一鸣惊人B. 始终如一一鸣惊人
            C. 一如既往横空出世D. 自始至终横空出世
            10.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经济、文化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符号互信融合包容B. 典故共存互助互动
            C. 故事互帮共通相融D. 传说相助相扶共荣
            11. 科学进步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试错的过程。虽然有时会因科技欠发达而付出惨痛代价,但若就此止步不前,无异于。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讳疾忌医 B. 舍本逐末
            C. 一叶障目 D. 因噎废食
            12. 对于中国人来说,院落不仅是一个物理的空间,而且是家的核心。有院落的地方,就有我们最真实纯朴的情感与记忆。巷、道、瓦、檐、廊等这些,形成了传统院落独具特色的形式美感和空间氛围。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特有的生活方式、人文情怀,决定了我们对自己栖身的建筑有着自己独特的文明特征识别,而院落就可以将这一特征表达得。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设计一览无余 B. 结构尽善尽美
            C. 元素淋漓尽致D. 标志出神入化
            13.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如果“圣人造书”的神秘观念不论,这种认为书法源于象形的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它指出书法是从现实生活中形体的。但如果认为“象形”就是书法的审美本质,那就失于了。书法是无形与有形、不象形与象形的统一,抽象与具象的统一。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除却模仿形象B. 摒弃取得单一
            C. 除去创造简单D. 撇开获得片面
            14. 没有无用的知识,只有还没派上用场的知识。人们往往觉得既然用不上,何必为那些的东西浪费时间,可他们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是关于世间万物的信息,获得一种知识相当于多了一个看世界的角度,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一些原有的认识会发生改变,从而又出新的问题和灵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细枝末节忽略激发B. 繁文缛节掩盖萌生
            C. 零零星星忘记诞生D. 杂乱无章淡化迸发
            15. 作为一种现代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通过保护产权形成,“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使全社会创新活力,创新成果涌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吸引释放B. 刺激膨胀
            C. 激励迸发D. 促进凸显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 文段要表达的是要过想要的生活,就要勇于放弃一些东西。先从第三空入手,“获得”与后文“别人的态度”不搭配,应为“计较身边人给予的态度”,排除B、C两项;再看第四空,横线处的词应与“前行”相对应,只有“离开”符合文意。故本题选择D。
            2.C[解析] 第一空,横线后的内容包含“是喜是悲”两种假设,“尽管”后面一般只有一种假设,与文意不符,排除B、D两项;第二空,“珍重生活”与“不会玩世不恭”两者并不存在转折关系,故排除转折词“却”,“而”可表示顺承关系,符合文段逻辑关系。将C项代入第三空验证,符合文意,故本题选择C。
            3.A[解析] 第一空,根据前文的“习惯铺陈宏大的说辞”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表明“在人性的细节方面”,传统经济学并没有过多说明。“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均与文意不符,排除B、D两项。第二空,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后文的“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语义一致,“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符合文意;“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故本题选A。
            4.B[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点在第三空,“问责”是指追究政府官员的责任。那么政府失职将被“问责”,符合语境,检验第一、二空,符合。故本题答案选B。
            5.C[解析] 先看第一空,横线前面提出国产电影市场是否需要职业导演,横线后面提到“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以职业导演打底”,那么横线处填入的成语应该表达肯定的意思,答案锁定C、D两项。再看第二空,“锦上添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为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结合语境,职业导演是打底的,非职业导演自然就是“锦上添花”。故本题答案选C。
            6.C[解析] 先看第二空,文段说的是就餐人员从午饭时间一直到晚饭时间都很多,需要填入一个表示时间顺延的词语。结合选项来看,“延续”符合语境。验证第一空,符合语境。故本题答案选C。
            7.C[解析] 首先看第二空,“并非偶然”为固定搭配,排除B、D两项。“焦点”引申为人们对重大事件、国家政策、新闻事件以及人物等的关注集中点。“亮点”比喻有吸引力的人或事物。在小说《霍比特人》中,诗歌是一个不容错过的亮点,答案锁定C项。验证第三空,表述恰当。故本题答案选C。
            8.C[解析] 从语境来看,题干强调市区排水设施系统不能发挥作用,不仅是北京一个地方的问题,还有许多城市都出现了,“通病”指一般都有的缺点,契合文意。故本题答案选C。
            9.C[解析] 文段重点是与往年相比,强调的是“往”,第一空填入“一如既往”更为合适。第二空强调的是新产品的问世,这里用“横空出世”更为恰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 A[解析] 第一空,D项的“传说”表示本无其事,而“丝绸之路”确有其事,排除D项。第二空,“政治共存”是最基本的诉求,而文段谋求的是进一步的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排除B项;政治上互不干涉是国际外交基本原则,“政治互帮”表意不当,不如“政治互信”合理,排除C项。答案选A。
            11. D[解析] 成语辨析。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科技欠发达而付出惨痛代价”就“止步不前”语义一致。D项“因噎废食”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符合文意。A项“讳疾忌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B项“舍本逐末”指轻重倒置,C项“一叶障目”比喻被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事物的全貌或问题的本质,均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
            12. C[解析] 实词成语混合辨析。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能概括“巷、道、瓦、檐、廊”,这些均是院落的一部分,只有“元素”符合文意。将C项的“淋漓尽致”代入第二空验证,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13. D[解析] 实词辨析。从第二空入手,根据横线前的“书法源于象形”可知,书法应是从现实生活中得到形体,“模仿”“创造”均与文意不符,排除A、C两项。第三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后文的“书法是无形与有形、不象形与象形的统一,抽象与具象的统一”相对应,即“‘象形’就是书法的审美本质”这一观点应是片面的。D项符合文意。故本题选D。
            14. A[解析] 实词成语混合辨析。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照应前文的“用不上”,且呼应后文的“浪费时间”,“零零星星”指少量的,零散的,“杂乱无章”形容又多又乱,没有条理,均与文意不符,排除C、D两项。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填入的词语与前文语义相照应,即人们有那些认知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忽略”符合文意。故本题选A。
            15. C[解析] 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横线后的“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语义一致,“吸引”显然与语境不符,排除A项;“形成”和“促进”不搭配,排除D项。第二空,“活力”和“膨胀”不搭配,排除B项。将C项代入验证,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检测报告
            ★错题量在3题以内:
            你的基础较好,能够准确掌握词语或成语含义,融会贯通地使用方法,理解题意,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准确的语感达到快速排除和确认答案的效果。建议你在接下来的备考时间内定期做题,以便提高答题速度和保持良好的语感。更多练习,请扫描“80分专项疯狂练习”的二维码。
            ★错题量在3题以上:
            你的学习有一定效果,但还有不足之处。建议你从基础做起,多多阅读与公考命题相关的语言表达规范的文章,来加强自身语感。同时大量做题,注重积累。可以题目选项为复习线索,确保对练习过的每道题目的选项的词语或成语含义及其感情色彩、语义轻重、搭配范围等各个方面均能准确掌握。
            ★能量补充区
            成语储备不够?意思相近难分辨?没关系,我们为你精心总结了《言语理解与表达易错成语300条》。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免费下载随时看。
            80分专项疯狂练习
            扫描右侧二维码,进入选词填空专项练习。考点专项集训,扫清复习障碍。

        第二讲阅读理解

            课前准备
            历年考点透视
            考点频次名师说考情
            主旨概括题★★★★★
            意图推断题★★★★★
            态度观点题★★
            细节理解题★★★★★
            词句理解题★★
            标题填入题★
            下文推断题★
            阅读理解部分重点考查主旨概括题、意图推断题和细节理解题。这三种题型不仅每年出现,题量占阅读理解总题量的比重较大,而且每年的难题也基本出现在这个部分
            2008年以来,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阅读理解部分题量基本稳定为20道题,并且不再考查篇章阅读,只考查片段阅读。而2015年,由于行测考试大纲的变化,阅读理解题缩减为10道,2016年的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延续了这种趋势。
            阅读理解的出题方式一般是给定一段材料,即命题者设置一段字数在20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提问方式、文字材料,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要求的答案。根据题目的提问方式,可以将片段阅读分为主旨概括题、意图推断题、态度观点题、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标题填入题和下文推断题七大主要题型。
            典型真题直击
            (2016广东)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重要的是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第一个转变已接近完成,但第二个转变明显滞后,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模式尚未完全形成。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与两个转变不同步有很大关系。延续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效增长、实现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
            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国不少地方仍存在经济规模速度粗放增长现象
            B. 两个转变同步进行可减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
            C. 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
            D. 我国经济增速已经完成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考点细节理解题
            解析由“第二个转变明显滞后,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可知A项正确;由“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与两个转变不同步有很大关系”可知B项正确;由文段最后一句可知C项正确;文段说“第一个转变已接近完成”,而非“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本题选D。
            学前水平自测
            课堂在线
            1主旨概括题(学习时长:120分钟)
            名师课堂
            主旨概括题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在所有题型中占的比重最大,属于省考的必考题型。主旨概括题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段主要内容或论述主体的概括归纳能力。事实上,这种概括归纳能力是解答所有题型都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主旨概括题里面涉及的思路和技巧非常重要,需要考生重点把握。
            一、主旨概括题的判别标志
            判别题型主要根据题目的提问方式,主旨概括题典型的提问中往往有“主要”“核心”“中心”“概括”“主旨”“主题”“问题”“议题”“话题”等词语,诸如:“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对这段文字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的核心意思是”“这段文字的中心议题是”“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二、主旨概括题的答题思路
            主旨概括题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中心、主旨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所谓主旨,就是一段文字表达的核心意思或重点内容。一般情况下,在一段文字材料中某个句子能承载整个文段的核心意思,这个句子就叫作这段文字的主题句。
            作答主旨概括题,首先要找出主题句,即在文字材料中能承载整个文段的核心意思的句子,由主题句出发来理解文段的主旨;通过主题句再结合选项选出与主题句表达意思相同的一项。主题句通常位于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少数情况下出现在文段的中间部分。主题句还会由某个关联词或关键词引导呈现,如出现在“因此”“必须”等词语之后,因此考生可以通过把握关联词或关键词来迅速锁定主题句位置。
            正确选项与主题句表达的意思一致,但表达形式一般不同,找到主题句后再对应查找正确选项有三种方法:
            (1)精简压缩:选项所呈现的语句一般比较简短,如果主题句是一个复杂的长句,将其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舍去,提取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即可对应到正确选项。
            (2)同义替换:选项往往将主题句中的某个词语改换为同义词或近义词,从而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语义保持不变。
            (3)反证推导:有时候主题句会以“如果不A,那么B(B是负面结果)”的形式出现,这个格式叫作反面论证,这时需要结合前文提到的中心话题(文段论述的主题)推导出主题句表达的核心意思,通常表达“必须A”的意思。
            另外还会存在一种情况,给定文段没有主题句,而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分别论述某个对象的相关属性,而且这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这时需要将文段所提到的几层意思综合,从而得出正确选项。对文段的归纳概括有两种方式:
            (1)并列加和:将文段论述对象的多个属性一一罗列。
            (2)归纳概括:将文段论述对象的多个属性的共性提炼出来,加以整合。
            以上方法可用下图表示:
            主旨概括题答题思路框架图
            三、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方法
            主旨概括题的核心是寻找主题句,给定文段一般篇幅较长,而考试时间非常紧张,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阅读,定位主题句,选出答案,这需要了解主题句的特征以及在文段中呈现的规律,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和答题的技巧。
            下面将从行文脉络分析、辅证推断、标志词定位、话题一致几个方面一一介绍如何快速解答主旨概括题。
            (一)行文脉络分析法
            名师课堂
            在一篇完整的文章中,行文脉络是指文章的结构,也就是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这一概念也可以推广到某个片段中使用。有些文段独立性较强,结构较为完整,层次比较清晰,可以通过梳理文段的行文脉络来把握其主题句。文段中被证明的、被支持的、被服务的句子,多具有概括性、宏观感,我们将它们简称为“总”,主题句往往就是总句。那些起支持作用、证明作用、服务作用的句子多是表示辅助性、理由性、条件性的从句,它们多以列举、铺垫、并列等形式出现,我们把它们简称为“分”。“总”和“分”在阅读材料分布组合中,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片段材料。
            行文脉络分析法
            行文脉络特征破题密钥
            总—分—总提出问题—论证观点—解决问题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重申观点解决问题句或观点句为主旨所在
            总—分提出问题—论证观点—分析原因举例证明
            正反论证
            援引论证观点句为主旨句,一般位于段首
            分—总列举现象—提出观点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句为主旨所在,一般位于段尾
            分—总—分背景铺陈原因阐释引用观点—提出观点/对策— 反面论证
            分析原因
            举例论证提出观点或对策的句子为主旨句,一般位于段中
            分—分并列关系对两个或多个层次的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和概括
            视频解析
            例1(2015广东)对于消费者来讲,传统零售业最大的弊端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而互联网可以将一件商品的真正定价变得透明,让每个人都知道商品的真正价格区间。传统制造业属于封闭式生产,由生产商决定商品品种、型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割裂的。而互联网会让消费者全程参与到生产环节,由用户决定他们想要的商品。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 互联网将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格局
            B. 个性化定制是传统零售业的发展方向
            C. 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进行渗透与改造
            D. 互联网会对传统零售业和制造业产生影响
            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分别通过互联网使传统零售业商品定价变得透明和互联网使消费者全程参与到生产环节的阐述,体现了互联网对传统零售业和传统制造业产生的影响。A、B项都是对文段的片面理解,C项扩大了范围,文段中只提到传统零售业与传统制造业。D项概括准确。
            视频解析
            例2(2014广东)很多孩子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他们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这就是所谓的“蛋壳心理”。过分骄纵、百般溺爱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建议父母在孩子顺心的成长道路上制造一点挫折,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培养孩子的韧性和抗挫折能力。另外,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使他们学会接受拒绝。
            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一项是()。
            A. 针对“蛋壳心理”,父母应采取恰当的教养方式
            B. 父母在赞美孩子的同时要让其学会接受拒绝
            C. “蛋壳心理”直接反映了孩子的脆弱心理
            D. 孩子的脆弱心理大多源于父母的教养方式
            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总”结构,重点在解决问题上。文段首先阐述了“蛋壳心理”的概念;然后提出了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即父母应教育孩子面对挫折时要乐观,同时还要敢于对孩子说“不”,让孩子学会接受拒绝。故全面概括,即父母应采取恰当的教养方式。B项,原文没有谈到父母赞美孩子,故排除。C项是问题的阐释,不是解决问题。D项是问题原因的阐述。故选A。
            (二)辅证推断法
            名师课堂
            在行文脉络分析法中我们介绍到,那些起支持作用、证明作用、服务作用的句子被称为“分”,“分”在文段中的地位是辅助性的,因此,可以称之为辅证。辅证从内容上可以分为背景铺陈、援引佐证、原因分析、举例论证和反面论证。辅证本身不是文段的重点内容,但是根据辅证的位置可以判断主题句出现的位置。
            辅证推断法
            类型特征破题密钥
            背景铺陈出现在文段的开篇,引导背景的词语有:随着、目前、近日、近年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种情况下等背景材料只是起到铺垫和引导的作用,本身不是文段的重点,可以快速阅读甚至略读。主题句往往出现在背景材料之后
            援引佐证援引佐证包括正向援引和反向援引。
            正向援引标志:××说:“……。”所以……/正如××说“……”
            反向援引标志:有人说:“……。”但是……(1)援引本身不是文段的重点,可以快速阅读; 
            (2)反向援引的后面往往出现文段的主题句;正向援引的前面或后面均可能出现文段的主题句;
            (3)当主题句较复杂的时候,可以借助正向援引进行辅助理解。
            (作者有时会引用“专家”的观点来代替自己的观点)
            原因分析表示原因的标志词语:因为、由于、之所以……是因为……  (1)原因本身通常不是文段的主题句,可以快速阅读甚至略读; 
            (2)表示原因语句的后面或者前面往往出现文段的主题句,可以根据原因的位置来判断主题句的位置
            举例论证表示举例的标志:比如、例如、例证、有这样一个例子、就……而言,具体的时间、地点、事件(1)例子本身通常不是文段的主题句,可以快速阅读甚至略读; 
            (2)例子的后面或者前面往往出现文段的主题句,可以根据例子的位置来判断主题句的位置;
            (3)选项中围绕例子论述的选项不选
            反面论证反面论证是指提出观点之后,从反面来对该观点进行论证,也就是说假设不按照前面提出的观点来做,就可能导致某种不理想的结果。 
            反面论证的标志:否则、不然、如果不……那么……(1)反面论证本身不是文段的重点,可以略读; 
            (2)反面论证之前往往出现文段的主题句; 
            (3)当反面论证用“如果不……那么……”表示时,若反面论证前面没有出现主题句,那么文段的主旨就是与这个反面论证假设内容相反的意思。通过反证推导可以得到文段的主旨
            视频解析
            例(2015广东)从发展趋势来看,淡化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大势所趋,因为片面过度追求这一指标,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放心食品、良好教育、便捷出行、健康工作、安享晚年等美好生活方面更高水平的期待与向往。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 片面追求GDP指标的不当之处
            B. 淡化GDP增长目标后的发展趋势
            C.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D. 淡化GDP增长目标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指出,淡化GDP是大势所趋。接着通过关联词“因为”说明片面追求GDP指标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种种期待与向往,解释说明了“为什么淡化GDP增长目标是大势所趋”。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三)标志词定位法
            名师课堂
            有些文段层次比较简单,或者主题句有明显的标志,可以通过标志性的词语来锁定主题句的位置。另外,在分析文段行文脉络找主题句时,也可借助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快速定位主题句。这些标志性的词语主要指关联词和某些关键词。
            1.关联词定位法
            关联词定位法
            类型特征破题密钥
            递进关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但……还……;而且;更;甚至;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特别是;不但……而且……甚至……;除了……还……更……(1)递进之后往往出现主题句。但是递进之后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文段的主题句,这要看递进之后的分句所在的复句是否处于文段“总”的位置;
            (2)递进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在语义上和感情倾向上均一致,且前后都是作者的观点;
            (3)“不但……而且……甚至……”这样的多层递进,最后一层递进部分往往是主题句
            转折关系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还……;但是;然而;可是;却;不过;事实上;实际上;其实(1)转折之后往往出现主题句(注意:转折之后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文段的主题句,这要看转折之后的分句所在的复句是否处于文段“总”的位置);
            (2)转折关联词连接的前后分句在语义上和感情倾向上均相反,且转折之后是作者的观点;
            (3)文段中出现多个转折关联词时,要结合行文脉络的技法来寻找主题句
            因果关系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表示结论的词语:所以、因此、可见、看来、导致、造成、使得、由此可见、照此看来、正因如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
            表示原因的词语:因为、由于(1)结论词之后通常出现主题句(文段尾句如果由结论词引导,那么它一般就是文段的主题句); 
            (2)当出现原因词时,可以在表示原因的分句之后或者之前寻找表示结论的句子
            条件关系充分条件关系关联词:只要……就……
            必要条件关系关联词:只有(唯有)……才……;……,才……;除非……否则……
            假设条件关系关联词:如果……那么(就)…… 
            无条件关系关联词:无论……都……(1)充分条件关系一般强调结论的必然性,也就是说“就”后面的分句比较重要; 
            (2)必要条件关系中必要条件往往是文段的主题句,即“只有”引导的对策句通常比较重要(有时候会省略“只有”,单独出现“才”,那么“才”前面的内容往往是主题句); 
            (3)在假设条件关系中,“如果”引导的假设条件是未然的,即没有发生;当“那么”引导的结果具有负面性时,“如果”所引导的内容的反面意思就是文段的主旨; 
            (4)无条件关系一般强调结论,也就是说“都”后面的分句比较重要
            并列关系表示并列并存关系的词语:还;此外;另外;同时;与此同时;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  表示相反相对关系的词语:有的……有的……;有时……有时……;不是……而是……(1)构成并列的两个部分同等重要:概括主旨应注意全面,不能片面选择; 
            (2)并列关系里面无重点:如果文段中只有一部分语句是并列关系,那么可以快速阅读这个并列复句,在并列复句的前面或后面寻找主题句
            2.关键词定位法
            这里的关键词一般是指用来引导主题句的标志性词语。考生在阅读时通过把握文段中的关键词可以迅速定位主题句,从而快速概括文段的主旨。阅读理解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有条件词、倡导词、强调词、疑问词、顺序词。
            关键词定位法
            关键词特征词破题密钥
            条件词必须、务必
            倡导词需要、应当、应该条件词和倡导词通常引导解决问题的语句,解决问题的语句一般是文段的主题句。因此条件词和倡导词之后的句子往往是文段的主题句(除非后文出现转折的意思)
            强调词真正的、重要的是、有趣的是、有意思的是强调词表示着重强调,用来引起读者注意,通常引导作者的观点。因此强调词后面往往会出现文段的主题句(除非后文出现转折的意思)
            疑问词如何、怎样、为什么、什么疑问词通常出现在设问句中,所谓设问句是指自问自答,用来引起读者注意的句子。在文段中如果出现由疑问词引导的设问句,那么围绕问题的答案往往是文段的主题句
            顺序词首先、其次、再次、最后顺序词有两种作用:一是表示并列列举,当一段话用顺序词并列列举几个方面时,概括文段主旨需要将并列的几个方面综合概括或并列加和;二是表示先后次序,当一段话用顺序词来强调做某件事情的先后次序时,文段的主旨应为做某事的方式方法或者怎样做某事
            视频解析
            例(2015广东)经济增长下滑源于人口的老龄化,果真如此吗?有结论指出:人口结构越年轻,国家越穷,而反之则越富裕。那么为什么要恐惧老龄化呢?人们认为衰老会让人变得脆弱,65岁以上的人是社会的负担。不过,一些人的生产力要远远高于其他人,而这并不关乎年龄。事实证明,人口老龄化需要结合人力资本,特别是教育和健康状况来综合考虑。全球大多数国家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于年长者,他们通过提高教育程度来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办法,或许可以弥补劳动人口少的缺陷。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 人们完全有能力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B. 要多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C.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没有任何影响
            D.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提出背景,有人认为经济增长下滑源于人口的老龄化。接着通过“不过”进行转折,提出作者的观点“人口老龄化需要结合人力资本,特别是教育和健康状态来综合考虑”,也就是需要从多角度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B项为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本题选B。
            (四)话题一致法
            文段的核心话题是指文段展开论述时所围绕的论述对象,也称主题。前面我们讲到作答主旨概括题要首先在文段中寻找主题句,然后判断哪个选项是主题句的同义替换或精简压缩或反证推导。为了进一步提高答题速度,针对某些比较特殊的题目,还可以采取话题一致的方法解答。
            话题一致是指正确选项所论述的话题应该与文段所论述的核心话题保持一致。如果给定的四个选项话题均不同,那么只需要快速判断文段的话题,从而选择与文段话题一致的选项即可。如果有两个选项的话题与文段话题不同,那么可以先排除这两项,再比较剩余两项择优选择答案。话题一致原则可以帮助考生快速解答较易和较难的题目,特别是在对干扰选项纠结不定时,可以利用话题一致原则确定答案。
            在“总—分—总”“总—分”“分—总”“分—总—分”的行文脉络中,文段的话题一般出现在“总”句中;在“分—分”的行文脉络中,文段的话题会在并列的每个分句中有所体现,每个分句都围绕一个共同话题展开。
            视频解析
            例(2013广东县级以上)2012年8月,有“史上最严‘限抗令’”之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根据该《办法》,抗菌药物将依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被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个级别。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应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征。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将被警告、限制处方权、吊销执业证书,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通过上述文字可以得知()。
            A. 抗菌药物滥用将得到有效遏制B. 我国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严重
            C. 医疗人员将会谨慎使用抗菌药物D. 主管部门向抗菌药物滥用宣战
            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主要谈论“限抗令”,将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强调对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处罚。可以看出,文段所谈论话题的主体有两个:一是“限抗令”,二是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因此,从这段文字能直接得出的只是“限抗令”对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工作的影响。抗菌药物是否被滥用并非文段谈论的话题,排除A、B、D三项。故本题选C。
            2意图推断题(学习时长:90分钟)
            名师课堂
            意图推断题是历年广东省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属于省考的必考题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的准确判断能力。想要判断作者说话的意图,首先得明白作者说了什么,也就是一定要基于材料的主要意思来判断。一段阅读材料往往比较长,归纳其主要意思并不需要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详细阅读,而是要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考生可以通过我们在主旨概括题中讲的行文脉络、辅证、关联词、关键词等方法来归纳概括阅读材料的核心意思。
            准确解答意图推断题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正确答案所围绕的话题应该和给定材料所谈论的主要话题保持一致;二是要结合材料主要内容深刻理解作者说话的用意,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作答;三是紧密结合给定材料的核心意思,防止推断过度,偏离文意。
            一、意图推断题的判别标志
            判别题型主要根据题目的提问方式,意图推断题典型的提问中往往有“想要”“意在”“推出”“道理”等词语。例如:“这段话想要表达/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说明”“这段文字暗示的信息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这个寓言的寓意是”。
            二、意图推断题的答题思路
            意图推断题答题思路框架图
            三、意图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当作者想呼吁、倡导我们做某件事时,表达会比较含蓄委婉;当作者想对某个事物作出评价或针对某种现象提出带有自己倾向性的观点时,通常会将观点隐藏在字里行间;当作者想揭示某个深刻的道理时,往往不会直接陈述,而是以寓言故事作为载体间接传递;当然作者也有可能直接提出对策或者亮明观点,当材料中出现引导对策或观点的标志词时,意图往往是直接陈述的。总之,作者的意图就是作者间接或者直接提出的对策或观点。在典型的意图推断题中,往往作者想表达的对策是间接提出的,观点是隐含的,不在字面之中;那些文段中有明显的对策句或观点句的意图推断题可称之为主旨化的意图推断题。
            (一)间接表达类
            间接表达类意图推断题
            类型特征破题密钥
            间接提出观点如果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是提出某个负面的问题,那么它可能间接地提出作者的某种观点,这个观点便是作者写这段话的意图
            (1)当文段中出现评价性词语或带有褒贬色彩、感情倾向的词语,可以依据这些词语判断作者的隐含观点;
            (2)文段将甲、乙事物或事件进行对比,作者的意图往往是突出强调一方的特征; 
            (3)文段中出现反面论证,作者的意图往往是反面论证所证明的正面观点; 
            (4)文段并列列举了几个客观现象,可以通过归纳这几个现象的共性来判断作者的隐含观点; 
            (5)文段依次介绍几个话题之间的关系,作者的意图是揭示首尾话题之间的关联性
            间接提出对策一段文字提出一个负面问题,并阐释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强调了问题的严重性作者的意图有两种情况:一是呼吁针对原因解决问题;二是呼吁直接解决问题
            讲述寓言故事文段讲述一则寓言或一个故事,让考生理解并揣摩作者通过  这个寓言或故事想传递给我们的寓意或道理。寓言故事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类:  主人公失败;主人公成功;主人公先失败后成功
            判断寓言故事的寓意或道理不能只停留在故事的字面意思,而是要深入挖掘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哲理性的启示。
            (1)文段讲述主人公成功的故事,分析成功的原因从而得到启示; 
            (2)文段讲述主人公失败的故事,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得到启示; 
            (3)文段讲述主人公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对比分析前后有何变化,分析转变的原因从而得到启示; 
            (4)文段讲述主人公甲失败,主人公乙成功的故事,对比分析甲、乙有何不同,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得到启示
            视频解析
            例1(2014广东)天边曾经很遥远,现在忽然近了,正所谓咫尺天涯。天边发生的事情,诸如哪里又罢工了,哪里又骚乱了,哪里又政变了,只要上个网,转眼之间,我们就能了如指掌。人们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忧心如焚,比自己吃了苍蝇还窝心,恨不得插上翅膀,去帮忙开飞机、驾轮船。而身边发生的事情,诸如哪天是母亲的生日,亲戚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妻子的发型什么时候换了,我们一概浑然不知。甚至身边的老人在路边倒地不起,从他身边走过的人匆匆瞥一眼,就加快脚步赶紧逃离,没有一个人愿意或敢于将跌倒的老人搀扶起来。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 说明人们通过网络开拓了视野
            B. 批评人们过多关注“天边”的事
            C. 倡导人们要胸怀天下、志向远大
            D. 提醒人们要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解析 意图推断题。文段的前三句讲述了我们关心“天边”的事情,接下来运用转折词“而”,强调身边的人和事需要我们的注意和关心, D项正确。A 项强调了网络的重要性,不是文段的重点。B项阐述的是转折词前面的部分,不是作者的意图。C项是对关怀天下的倡导,而作者是倡导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也不是其意图。故选D。
            视频解析
            例2(2013广东外来务工)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频频占据了我们的视线,从毒奶粉事件到染色馒头事件,无疑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困惑;曾经轰动全国的抢盐事件,更是对社会正常秩序的一种冲击。很明显,这些社会热点事件,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破坏性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但是最为严重的影响,莫过于这些社会热点事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的不断扩散,并由此引发的公众的困惑和不安。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 呼吁对社会热点事件负面效应的扩散进行有效抑制
            B. 批判社会热点事件的负面效应混淆了公众的视听
            C. 揭示社会热点事件的负面效应不断扩散的实质
            D. 提醒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甄别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力
            解析意图推断题。“但是”作为转折连词,其后引导的句子是重点,即“最为严重的影响,莫过于这些社会热点事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的不断扩散,并由此引发的公众的困惑和不安”。作者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首选意图就是呼吁解决这个问题。A 项针对此问题提出对策,故本题选A。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