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版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
- 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江西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四川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山东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北京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河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青海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山西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广西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甘肃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西藏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湖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吉林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广东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黑龙江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 新疆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热销商品
-
商城价:¥15
-
商城价:¥21
-
商城价:¥30
-
商城价:¥59
-
商城价:¥112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江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题库》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题库1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21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题库37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49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题库58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69
第四章 中国当代政府与政治题库79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91
第五章 法律基础知识题库102
第一节 法理学102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106
第二节 宪法111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115
第三节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19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125
第四节 刑法132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138
第五节 民法143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149
第六章 经济常识题库155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166
第七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题库174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187
第八章 人文、历史常识题库196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208
第九章 自然、科技常识题库215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223
第十章 公务礼仪与职业道德题库231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238
第十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243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246
第十二章 阅读写作题库248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252
附录255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263
文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我们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即从最初的“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这体现的哲理是()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 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
C.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手机可以让分处地球两端的人轻松对话,也可以让面对面的两个人忽视了彼此的存在。”这体现的哲理是()
A.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B.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C. 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D. 科技革命引发生产方式的深刻变化
3.实际工作生活中,凡事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在哲学上是()。
A.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C.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D. 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4.把物质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B.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C. 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D.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 集体领导制B. 领导负责制
C. 群体监督制D. 民主集中制
6.“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下列成语中,与这一古语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D.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7.据测算,集成电路每1元的产值,大约可以带动电子信息产业10元产值,形成100元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量变引起质变 D. 整体制约部分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A.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
B. 没有质变,就不会有量变,质变优于量变
C. 没有质量互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D. 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
9.“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这一谚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合理内核
B. 意识是物质结构的重新组合
C. 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 意识是感性认识的集合
10.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加工后再利用的做法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A. 矛盾总是处于对立统一之中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C. 矛盾的双方往往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D. 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11. 宋明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主张的“理在事先”是()。
A.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 超验唯心主义观点
12.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贵州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要始终把扶贫开发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汪洋副总理的讲话体现了()。
A.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 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C.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D. 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体
13. 下列与“五行说”包含的哲学寓意完全一致的是()。
A. 否认世界是物质的B.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C. 形而上学的物质观D. 世界乃阴阳二气所生
14. 下列词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原理的是()。
A. 居安思危B. 未雨绸缪
C. 厚积薄发D. 鹤立鸡群
15. 下面与“牵牛要牵牛鼻子”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①纲举目张②蛇打七寸
③集腋成裘④分清主流
A. ①②B. ③④
C. ②③D. ①④
16.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多次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希望党的干部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蕴含的哲理是()。
A.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B.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进程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7.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建设“一带一路”,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时艰、共创辉煌。这说明()。
A. 联系就是事物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B.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C.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多样的联系
D. 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
18. 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给非洲人民造成极大伤害。但经研究发现,该病毒煮沸5分钟或者阳光照射都能被消灭。这表明()。
A. 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 时间就能抚平一切,绝不用奋斗
C. 人的认识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D. 社会实践是无国别的
19. ()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 经济发展
B. 阶级斗争
C. 政治改革
D. 制度创新
2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是()。
A. 法律思想
B. 立法制度
C. 军队
D. 警察
21.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这一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22.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首西方流传的民谣说明的哲学原理是()。
A.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B. 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C.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D.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23. 实践的共同性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为()。
A. 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B. 尝试性、探索性和学习性
C. 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和科学实验
D. 客观性、目的性和探索性
24. 马克思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这一论断被邓小平概括为()。
A.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B.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25. 古诗云“王子素求仙,丹成可入仙,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是()。
A. 客观的B. 有限的C. 可知的D. 相对的
26.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27. 近年来,绿色消费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比较关注产品的成分是否为纯天然、有机等问题。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绿色产业迅速发展,这说明()。
A.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起着导向作用
C.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D. 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 社会生产关系 B. 物质资料生产
C. 商品 D. 社会总产品
29.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A. 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 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 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 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30.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句话说明()。
A. 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实践
B. 真理是主观的、抽象的、相对的
C. 主体对客观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并且提出了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党的十五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基础上,设计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从而使“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更加明晰而深入;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体现了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的哲理。故本题选C。
2.B[解析] “手机可以让分处地球两端的人轻松对话,也可以让面对面的两个人忽视了彼此的存在”,这说明手机既有方便人们联系的一面,又有减少人们面对面交流沟通的一面,体现矛盾双方的辩证统一。故B项正确。
3.B[解析]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因此,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本题正确答案为B。
4.B[解析]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宇宙间一切都是物质的,精神也是物质的。A项错误。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把金、木、水、火、土看做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等。B项正确。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它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把物质的属性归结为原子的属性。C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D项错误。
5.D[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本题正确答案为D。
6.B[解析]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意思是: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样,均体现了量变导致质变的哲学原理。A项,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C项,体现的是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D项,体现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7.B[解析] 集成电路可以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进而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这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故本题选B。
8.A[解析]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B、C、D项的表述都是错误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9.C[解析]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的意思是对于树木来说,它的根是最重要的,对于水来说,源头是最重要的。每一样东西,它的存在必有它的根基,没有了根基,便会很快消亡。这句话强调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故选C。
10. D[解析] 垃圾本身是废物,应该遭到丢弃,但是将它回收加工再利用,变废为宝,则体现出事物的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也就是丢弃和利用这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他选项题干均未体现。所以选D。
11. C[解析] “理在事先”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了一切,而“理”是一种客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指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理在事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C。
12. A[解析] 题干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强调了工作的重点在农村,体现出抓主要矛盾;“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体现出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句话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故选A。
13. D[解析]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它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按照不同比例生成,是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选项D说的是世界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生成,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和题干哲学寓意一致。故选D。
14. A[解析] 选项A“居安思危”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体现了矛盾同一性;选项B“未雨绸缪”体现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选项C“厚积薄发”体现出量变和质变的原理,在成功之前要做大量的积累;选项D“鹤立鸡群”体现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5. A[解析] 题干中“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的是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①“纲举目张”,纲:渔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体现了抓主要矛盾。②“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要抓住主要环节,体现了抓主要矛盾。③“集腋成裘”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却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的原理。④“分清主流”是指抓矛盾的主要方面。①②与题干哲学寓意相符,故选A。
16. B[解析]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的是在执政时要以民为本,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选B。
17. D[解析]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A项表述不全面,排除。B项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C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D项“综合的思维方式”符合题干中的“国内国际”。
18. A[解析] 题干强调“但”后面的部分,说明在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埃博拉病毒是可以被消灭的,A项符合题干说明,其他选项说法本身都是错误的。故选A。
19. B[解析] 略
20. A[解析] 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立法制度、军队、警察均属于政治上层建筑。法律思想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范畴,故本题应选A。
21. B[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由此可知,题干的观点应属于唯心主义,故排除C、D两项。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均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题干中,“上帝意志”不属于人的主观精神,而是一种超空间的客观存在的精神,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本题正确答案为B。
22. C[解析]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钉子与蹄铁、蹄铁与战马等这些对应的事物之间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反映了部分的变化对整体功能的影响。而丢失了一个钉子引发了一连串的变化,最后导致“亡了一个帝国”则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比较四个选项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
23. A[解析]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共同性的基本特征是:(1)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2)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3)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本题正确答案为A。
24. C[解析] 1988年9月5日,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邓小平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精辟地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
25. D[解析] 题中的古诗说明了时间是相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其中,时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人们的时空观是可变的和发展的。所以才会出现“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故本题应选D。
26. B[解析] 灾难和进步是矛盾的双方,历史的灾难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体现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7. B[解析]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其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第二,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本题中市场需求拉动绿色产业迅速发展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第二个方面。故本题应选B。
28. B[解析]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质资料,而这些物质资料只有通过生产才能取得,离开物质资料生产,人类就无法生存。另一方面,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
29. C[解析] 人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过程中能够产生比劳动力更大的价值,货币所有者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C。
30. D[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C项说法错误。A项说法不符题意。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