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用书>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湖南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6年湖南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知识)(中小学通用)》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52.00 商品编号:10159
      • 折 扣 价:¥26.00已优惠¥26.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湖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09月
        版  次:2016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湖南省教师入编考试,代转公考试,教育局、人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目录
            模块一 教育学  
                第一部分 宏观教育原理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教 育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文化
                        第四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第五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二部分 中观教育系统 
                    第四章 教育目的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义务教育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六章 学生与教师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学 生
                        第二节 教 师
                        第三节 师生关系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七章 课 程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课程概述
                        第二节 课程资源
                        第三节 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
                        第四节 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三部分 微观教育实践 
                    第八章 教 学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过程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第四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 教学策略
                        第七节 教学模式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九章 德 育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德育概述
                        第二节 德育过程
                        第三节 德育原则、途径和方法
                        第四节 德育模式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十章 班级管理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
                        第二节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三节 班级管理模式
                        第四节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十一章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教育途径概述
                        第二节 学校课外活动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模块二 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简介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二部分 学生心理 
                    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 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
                        第四节 学生的差异与教育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心理辅导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三部分 学习心理 
                    第四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学习概述
                        第二节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五章 学习动机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七章 学习的迁移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为迁移而教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八章 技能的学习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 心智技能的学习
                        第三节 操作技能的学习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九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十一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结构
                        第二节 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四部分 教师心理 
                    第十二章 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第二节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五部分 教学心理 
                    第十三章 教学设计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十四章 课堂管理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十五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考点导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模块三 普通心理学  
                第一部分 绪 论
                    考点导视
                    第一章 普通心理学概述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二部分 认知发展
                    考点导视
                    第二章 感知觉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感 觉
                        第二节 知 觉
                        第三节 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记 忆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记忆的过程
                        第三节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 想 象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想象概述
                        第二节 想象力的培养
                    第五章 言语与思维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言 语
                        第二节 思维概述
                    第六章 注 意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注意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注意的品质
                        第三节 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三部分 情绪、情感与意志的发展
                    考点导视
                    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八章 意 志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四部分 人格发展
                    考点导视
                    第九章 需要、动机和兴趣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需 要
                        第二节 动 机
                        第三节 兴 趣
                    第十章 能 力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能力概述
                        第二节 能力与教育
                    第十一章 气 质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气质概述
                        第二节 气质与教育
                    第十二章 性 格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第五部分 社会心理
                    考点导视
                    第十三章 社会化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十四章 社会知觉和社会态度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十五章 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十六章 社会影响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模块四 教育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精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精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选)
                教师资格条例(精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精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精选)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精选)
                其他法律法规重要条文汇编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模块五 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 新课程概述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二章 课程目标改革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三章 课程结构改革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四章 课程内容改革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五章 课程实施改革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六章 课程评价改革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七章 课程管理改革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八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模块六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评价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解读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模块七 教学技能与实践  
                第一章 教学设计技能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备 课
                    第二节 教案设计
                    第三节 说 课
                    强化训练
                第二章 课堂教学技能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课堂导入技能
                    第二节 课堂讲授技能
                    第三节 课堂板书技能
                    第四节 多媒体的应用技能
                    强化训练
                第三章 课后工作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课堂总结与课后小结
                    第二节 作业的布置
                    第三节 课后检测
                    强化训练
                第四章 教育写作
                    移动讲堂
                    名师课堂
                    第一节 教育写作的五种思维能力
                    第二节 教育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教育常用文体写作
                    强化训练
                    移动练堂

         

        文摘

        模块一 教育学
        第一部分 宏观教育原理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

            一、教育的概念及本质属性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史上,中外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对“教育是  什么”做过各种回答。在我国,如《学记》中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  失者也”;战国时荀子说“以善人者谓之教”;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我国,“教  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  乐也”。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考点解读] 。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  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  
            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一方面,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来看,教育是发展,是生长,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是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  合,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向下一代传递民族的传统文化,培  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建设人才。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其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促  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所谓要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认识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认识教育内部结构的基  础。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广义的教育者指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身心发展方面起到影响作用的人,如家庭中的父母、单位同事等。但,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人员。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的主要影响者和引导者,作为以培养人为目  的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活动的人,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学习的成年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有赖于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
            (三)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  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等方面。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因此,要挑选那些符合教育目的、最有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物作为教育内容。
            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  学的方式和方法,如讲、读、讨论等,也包括开展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如教具、实验药品和仪器等。
            三、教育的起源★★
            学说         代表人物       观点                                      评价
            神话起源说     宗教     ·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
            朱熹     ·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  
            ·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错误观点,主要是受当时人类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
            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沛西·能   ·教育活动存在于动物界 
            ·错误地把人和动物等同起来,否认了人和动物的区别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     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  ·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劳动起源说   米丁斯基     教育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              ·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凯洛夫                                          ·教育的产生是劳动的客观需求
            四、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一)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
            1.教育还没有独立的形态,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没有专门的为教育所用的内容和场所,也没有教育制度。
            4.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这是一种很低级的没有专门化的处于萌芽状态的教育。在原始社会中,由于没有阶级,人与人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
            5.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对每一个人来说,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也可以认为教育是普及的,所有的儿童都在接受同样的教育。
            (二)古代教育
            古代文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统称为古代学校教育。
            1.古代中国
            2.古代印度
            3.古代埃及
            4.古代希腊、罗马
            5.欧洲的封建教育
            综上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有:(1)阶级性/等级性;(2)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天  道、神道和人道合为一体);(3)专制性;(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5)象征性(占主导地位,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三)近代教育
            16世纪以后,世界进入近现代社会。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从中国传入西方,为世界的军事和交通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热情;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手工劳动、作坊生产被现代大工业所取代。这些引发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特别表现在: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  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即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学校教育;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四)现代教育
            1.教育终身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出现了各种教育思潮,其中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的是“终身教育”思潮。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考点解读]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教育全民化(所有人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1.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2.教育问题,问题是研究的核心,一切研究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教育学探寻和发现教育问题,分析和解释教育问题,应答和解决教育问题。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的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等。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教育学研究教育规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存在于教育领域中的某一规律进行揭示和说明;二是对整个教育活动的规律体系进行阐释。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孔子:《论语》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因材施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墨翟
            提倡“兼爱”和“非攻”,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实用技术的传习。认为“亲知”“闻知”和“说知”是获得知识理解的三种主要途径。强调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3)道家
            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4)《学记》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  学的雏形”。《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包括:
            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指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②“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指出了课内与  课外相结合;
            ③“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④“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
            ⑤“教学相长”。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助产术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2)柏拉图:《理想国》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他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
            (4)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对学年制、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2)卢梭:《爱弥儿》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假如能为人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在更高阶段回归自然。因此,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3)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4)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杜德》
            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开始在初等教育领域里运用教育理论的教育家,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开  创了师范教育的先河。
            (5)洛克:《教育漫话》
            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他轻视国民教育,并提倡绅士教育,  认为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其内容强调教育的两大理论基础:哲学伦理基础和心理学基础;提出教学过程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和教学过程的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赫尔巴特被认为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2)英国斯宾塞:《教育论》
            (3)实验教育学
            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而德国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4)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考点解读] 。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提出了新的三个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代表。
            3.教育学的多元发展与理论深化
            (1)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阐述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对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
            (2)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3)美国布卢姆
            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和“掌握学习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4)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和发现法,并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强调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
            (5)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强调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6)苏联巴班斯基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把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创造性地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中加以具体化。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