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帧版本很适合展现运动和战斗场面。 如大众所知,一幅静止的画面叫做1帧,从大屏幕中看到的连贯的画面通常是由1秒钟24帧连续放映而形成的。虽然《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到上映的时候,会有120帧/3D/4K,60帧、24帧/3D等多种规格的选择,但几乎所有人都把视线聚焦于120帧/秒拍摄,这一提升观影亲密度的全新技术规格,已然颠覆了电影自诞生以来的观影体验。 动因:用最清晰的技术去呈现最真实的人性 “人们总将技术看作奇观,但一切技术都应服务于影片的戏剧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通过一个返乡的战后士兵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李安坚信技术可以将故事带进现实,他希想透过技术去展现这部影片想要揭示的人性的脆弱和迷茫。在拍摄之前,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既打破影片主角比利·林恩和其他人物之间的隔阂,又打破观众和角色之间的隔阂,让一切都显得真实和清晰。 李安对于“写实”的理解,就是让电影看起来“像真的一样”。为什么要等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才开始如此追求写实?这是因为这部影片描述的军营生活和军人体魄都和别的不一样,本身就有真实和自然感,在清晰度超高的画面中,并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此外,因为剧情需求,很多场景必须在运动场中拍摄,采用120帧的方式,人们在观看快速横移镜头时不会感到头昏脑涨。 与120帧相应的,是自然的打光及所有演员都素颜裸脸上镜,导演誓要在这部电影里将“真实”贯彻到底。 120帧版本很适合展现运动和战斗场面。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战士的跌宕起伏的一天。 观感:子弹和烟花飞出屏幕,人物细微神情纤毫毕露 传统电影总是让你去看一个故事,而这部电影会使你失去判断力,被整个吞噬到剧情中。看过影片试映的观众都有类似的观感:“120帧/4K/3D将观众瞬间拉近电影里,字符、子弹、烟花全都飞出了屏幕,在战争戏和中场表演这种需要现场感的场景中,你会感受到一种慢慢浸透的真实。”当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对这种观影方式买账,斯皮尔伯格就曾坦言自己不喜欢120帧,它让电影看起来太像真实世界,而不是艺术化的电影。 影片中,在战争中立功了的比利回国宣传,在参加一场橄榄球公开赛中场表演的过程中,经历了人生中“最荣耀又最糟糕的一天”。这个故事是用他的第一视角展开的,当他走向欢呼的人群,那种神情中的困惑、羞涩和惶恐,在120帧画面中纤毫毕露。还有一些搏斗场面,人物眼睛里的血丝和两腮的毛孔,都能一清二楚、触目惊心。有意思的是,“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拍戏时经常面无表情,演技素来为人诟病,但在这部影片里,她的一切细微的表情都被无限放大,即使没有明显的神情变化,依然能感染到观众。因此,也有人笑称,120帧莫非是未来拯救“面瘫演技”的神器? 李安拍摄的初衷就是让观众完全从置身事外的旁观状态中改变,去投入,去身临其境。其实肉眼看24帧已经较为清晰了,对于超过60帧的,分别不是太大。主要的差异在于:一旦达到120帧,已经超过了眼睛之所见的清晰度,更重要的是让观众从心理上感到自己和角色无比贴近。 李安和他的拍摄机器。 在120帧高清电影中,人物脸上细节纤毫毕现。 拍摄及放映:不是只靠巨大摄影机就能搞定一切 为了实现120帧/秒的速率,不是只使用120帧的巨大摄影机就能搞定一切,不仅后期需要格外精细,光一套专门的调色软件就造价不菲,对于放映的银幕、音响和双机放映机的要求也都很高,而且拍摄的方式亦有所颠覆:首先,格外强调对于人物脸部的特写,凸显高帧效果;其次,高帧速势必使景深效果更加明显,所以在处理近景和景深构图时也需要深谋远虑;第三,导演在使用摇镜头和肩扛镜头时,不会产生任何抖动的效果。 120帧到底是什么 主流电影默认实行传统24帧标准,120帧是指每秒有120帧的画面,所传达的信息量是传统24帧电影的5倍,每一秒帧数越多,也就意味着卡顿和抖动越少,画面越清晰。60帧的游戏已经让人感到震撼了,何况是2倍帧数的电影呢。在李安之前,将帧数提到最高的导演是彼得·杰克逊,2012年的《霍比特人:意外之旅》达到了48帧/秒。 北京博纳影城可观看120帧格式 1.因硬件技术限制,大部分观众无法观看到120帧格式的电影,全球可以放映120帧版本的影院只有5家,博纳国际影城朝阳门店便是其中之一。 2.之前试映时用的设备由两台Christie Mirage放映机与杜比3D系统组合的。而这次北京博纳影城采用的是科视6P激光放映机,并且租赁了李安导演指定的7th sense服务器和特制的仿真镜头,在放映结束后需要归还。 3.为了配合这部电影的上映,影院的广告屏幕将升级成更高清的设备。同时在上映期间,影片会举行李安个人电影作品展。 4.观影票价目前已定为288元/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