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指南网-大众购物指南!

购物指南网-新都购物商城-网购常识攻略-代购海淘购物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尚生活 > 其它 >

崔岫闻 一呼一吸之间 活在当下

http://www.newdu.com 2017-11-30 精品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本文为精品网首发http://www.sg.com.cn/)
    
    服装提供:崔喜CUICI
    走进屋外开满玉兰花的她的工作室,她愉悦地向我们打招呼,笑着的,拍摄间隙也时时能听到崔岫闻——这位当代知名的艺术家爽朗的笑声。我们给她准备了很多衣服,但总觉她穿上她自己的服装品牌“崔喜”时才更像她自己,或许正如她的艺术和她的服装一样,给人的感觉是自然的,是亲和的,是愉悦的。
    崔岫闻,看似被贴上了众多光环的她,对于自己的生活态度,便只是简单的几个字——“活在当下”,对这四个字她有着自己的诠释:“所有人都在一呼一吸间活着,却鲜少有人在一呼一吸之间去做些事情。”她强调“之间”两个字,认为这才是生命自醒觉悟的空间。她提到只有不断地内观自我,感受自身的存在和当下的时刻,才能够真切地掌控自己的生命,而她在精神层面上的不断前行也带动着作品的主题随之改变:“当你的意识从女人的领域里突破,到达了更宽阔的领域,那么所着重的主题就进行了改变,当你的精神能够达到与宇宙共通的形态,其外在形式就会从物质的形态转变为无形的抽象形式。”她本人的心灵历程也以具象化的形态向外界展现,有着阶段性的呈现和表达形式,那些存在于她思维中的抽象化意识以具象化的方法被她表现的淋漓尽致。从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视频代表作《洗手间》到 2010年之后《轮回》系列、《琴瑟》系列等,她的作品开始由具象的描绘转变为更抽象的表达,将逻辑思维和结构的控制运用到了极致。这样的转折证明着崔岫闻始终坚持的打破过去,以及重塑当下、探寻未来自己的旅途,她在个人精神路径前行时,以内在带动外在的表现手法,达到内外的统一。而即将于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举行的个人作品展,也是以她始终追求并在探讨的物质与精神、宇宙之间的命题为核心,进行了又一次详尽的展现,相信这次艺术展会给与所有参观者一次精神和灵魂的洗礼。
    对于思考和灵感的定义,崔岫闻倾向于用生命形态去阐述它们。前者早已融入了她日常生活的多种形态里,思考于她而言不仅仅是快乐的,更包含了其他的种种喜怒哀乐,正如当下生命多样性的存在;至于灵感,那显然已经与她融为了一体,在她冥想入定的时刻,它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涌现于眼前。
    所以冥想放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她的日常功课,也是她感受当下时刻的方式之一。静坐时,感受一呼一吸之间,自身只存在于临界的状态,感受当下,觉悟生命,令自己的内心清澄明净。在接受这次采访之前,崔岫闻还提到了这样的一段经历,她在路上遇见了一名街边修自行车的老人,而自己在当时忽然心有触动,自然而然地流出了眼泪。也许这便是她内心与外界之间通感的最佳证明。“自我修行,是为了成为一个‘人’。生命是一个达到圆满的过程,而这不仅限于自身,而在于你最后能够给这个世界什么。”崔岫闻如是说道。
    Q&A
    Q=《精品购物指南》 A=崔岫闻
    
    Q:您曾说您的艺术创作是自我觉醒和自我超越的过程,在创作中如何寻求突破?可曾碰到过瓶颈期?
    

    A:作品的不同与人所存在的思维空间有所关联。如同从一个小女孩慢慢长大,思维、思域、视域,以及人所持有的意识空间都会有所变化。存在于早期作品中的思维和想法就已经是过去那个阶段的内容了。我认为艺术给人的收获,就是不断地突破自己,那所谓的突破和超越,就是把这些你原先能够看到的疆域、意识拓展,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会更新原来的那个自己。在达到一定高度时,就不会局限于物质,而在于无形的表现。从具象到抽象,有着逐渐转换的空间和时间,更像是内在的突破和修行。人都会有走不动的时候,但是当你走过去了就会发现自己还能继续前进,会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愉悦。也许你刚走过了昨天,但是在意识上就很有可能走到了10年后。
    Q:您是一个不断追求精神深度的艺术家,可是却能与很多品牌跨界合作,比如和Fresh睡莲滋润系列合作,可以说您是个很Open的艺术家,您是怎样做到将品牌合作和自我艺术融合又独立的?
    A:艺术和品牌两者我觉得并不需要特意去划分一个界线和区域。就像艺术家并不一定是非要待在艺术圈里,假设人的意识里已经装了无数个圈子,就是无界者,不需要改变自己,“无形胜有形”。当精神层面上的界限被打开,一切都是游刃有余的。
    选择与Fresh合作,与艺术的分享是一致的,将优秀的作品分享给别人。前者就像是大自然的使者,会令你觉得自己连接到了自然的通道。作为这次的分享者,我更愿意定义为是你可以为这个世界创造些什么,两者的合作是本质价值上的契合。
    Q:能谈谈您近期开设在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的作品展吗?是怎样的主题?
    

    A:这次开设在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的作品展名字暂定为“天使之光”,里面的作品皆是为这个展而量身创作的内容,还处在方案的细节设计中。有影像,也有相关的装置、丙烯画等。当你进入到一个展馆时,需要打开你的所有感官,去体验感受现场所有综合媒介所营造的效果。我是希望在自己突破的同时,带给所有人对这个世界最新的认知。我们去到那里,更像是被涵养了。每年的5月是赛克勒博物馆最重要的开馆时间,他们会邀请国际上有名的艺术家在这里展览作品三个月,而我是第一个被邀请的中国艺术家个展。当时我与策展人一同看完了当时的场地,就觉得有些很奇妙的感受,场馆的构造有点像小时候我们玩的跳格子,奇妙的是前几日我也刚好梦到过小时候跳格子的场景,因此便有了灵感,就像是冥冥中的机遇。最后,我决定通过四部分的空间意识来表达——生理、心理、精神、能量,在这四个区域来展现,陈列方式以物质形态逐步过渡到心理层面。更巧合的是,策展人的名字叫Angel,恰巧与我2006年的照片系列《天使》有着联系,所以在心理层面区域展现的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能量区域的话,则是由有到无的方式。
    Q:早期的您很先锋、个性(听说早期剪寸头),现在的您却不是这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A:就像是玉吧,越琢磨越完善,现在并不会过于以外界的形式去表现,而是内在的变化。只是呈现的形式不太相同,当时是希望和自我对抗来获取力量。这样的转变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Q:您有欣赏的女性品格吗?
    A:伊莎多拉·邓肯,她是完全活在艺术中的状态,她能用生命掌控艺术,超越了自我。
    Q:您感受生活的形式是怎么样的?与家人的关系?
    

    A: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独处。另外,我与家人们相处本身就有自由的空间,当时因为制作作品时剃了光头回家后,家人并没有出现想象中惊呼的场景,反而非常淡定。
    Q:对于家是怎样的一个定义?
    A:它是一个物质形态的存在,它是你生命的方向。你不用把它具象化,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只要它在了,一个人也是家。
    Q:生活中的您是否对物质的层面不太看重?
    A:这是个没有标准的说法。10年前父母辈面朝黄土,10年后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仍然是一样的。事实上是这个世界太需要我们去做些什么了。
    Q:家和工作室的装修风格您喜欢什么感觉的?
    A:比较有精神活动和空间的感觉,可以符合自身的简约风格,有着一定的涵养。空间也是由这些属性组成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时尚生活
网购攻略
海淘攻略
购物百科
评测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