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到10月3日之间,杨丽萍舞蹈剧场《十面埋伏》即将首次亮相京城,为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启幕。而《Monday》也第一时间走近女王身边,怀着给跪的心情看她如何打造我们从未见过的《十面埋伏》。 杨丽萍舞蹈剧场《十面埋伏》的创作历时一年多,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带有十分强烈的实验色彩。《十面埋伏》以舞蹈为主调,融合京剧、功夫、民乐、行为、装置等综合艺术语言共同构成“舞蹈剧场”,这是杨丽萍在舞台艺术创作上的又一次全新尝试,也是将传统经典艺术融入当代文化语境的一次实践。“《十面埋伏》完全不同于我以往表达美与自然的作品,这次我希望借助2000多年前的人物和故事,来诠释人性深处的欲望与恐惧、黑暗与光明。”杨丽萍老师希望借《十面埋伏》尝试打破传统舞剧的叙事方式,把2000年前的一组人物从故事中提炼出来,放在更广阔的时空概念里,运用舞蹈和综合舞台手段,刻画每一个角色在特定时间、空间、处境下的内心冲突与纠葛。 《Monday》相信,光是剧照就能让你对此剧欲罢不能。曾凭借电影《卧虎藏龙》斩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游走于服装、视觉艺术、电影美术、当代艺术创作间的香港著名艺术家叶锦添,继《孔雀》之后再度联手杨丽萍,出任《十面埋伏》的美术指导和舞美、服装设计。他将京剧元素和东方美学融入了有着“新东方主义”意味的人物造型中,风格特异、万象寻宗。杨丽萍对叶锦添的设计满意至极,“比如他表现肋骨的服装,在舞台上,就充分把‘一代功臣万骨枯’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整台演出中,不见刀枪,却隐隐蛰伏危机,万把剪刀悬挂低垂于舞台之上,舞者于剪影中穿行舞动,投射出古往今来人们内心的不安与恐惧,正是所谓的“十面埋伏”。关于剪刀的意象,杨丽萍解释说:“剪刀,是民族文化中的特殊符号,也是整台演出的隐喻,演出最后,万把剪刀砰然落地堆成坟茔,意味深长。” 对于所有中国人而言,“十面埋伏”的故事应该都是耳熟能详的,不论是传统的京剧艺术还是电影、电视剧,楚汉相争、霸王别姬的传说,总生发出无数传奇。杨丽萍曾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人害人,人算计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现在的我们和2000年前又有何不同?”舞台上剪刀如林,如同沉重的咒语,而矗立台上的萧何,却成为一个历史的旁观者和传统的守望者,面对无止境的争与斗,发出千年喟叹。在剧中,杨丽萍为韩信设计了“黑暗”和“光明”两个面,如同人性里的善与恶总是如影随形。一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依互斗的舞蹈,反映出人性善恶的纠缠与博弈。 杨丽萍坦言,第一次做如此具有实验色彩的舞蹈剧场,倍感艰巨,“我从小就喜欢京剧,以往也看过不少京剧与舞蹈相结合的作品,但感觉很生硬。这次也是做了多番尝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惊喜。”为了达到完美,杨丽萍不仅邀请到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领衔出演全剧的灵魂人物“萧何”一角,更力邀新锐舞者和尚、胡沈员、巩中辉、潘宇、高陈等分别出演项羽、虞姬、刘邦、韩信等角色。裘继戎还担任《十面埋伏》的执行编导和京剧指导,他的身段基因中磨灭不掉的京剧感觉,与杨丽萍的艺术构想碰撞出了令人炫目的火花。自《孔雀》开始,杨丽萍就成为了传奇,而她身上自始至终散发出的高贵气息,更令《Monday》觉得,眼前这位随便一站一坐皆能震慑全场的女性,无论在台前还是幕后,都已经成为女王,关于她的所有,也注定成为传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