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双“眼睛”方可一路畅行 或许是在城市里开车习惯了,前些日子在乡镇的公路上体验了几天,才发现开车真叫一个累:所有的车跟行人都几乎不受交规的约束,随意变线、路口抢行等现象随处可见,短短几天,亲眼目睹了多起大小事故,这哪里是开车呀,就跟战场一样。当时就心想,如果没有一台行车记录仪,怎么敢出门呢?遇到事故,如何说得清楚? 如何选购一台称心如意的行车记录仪,既能够可靠地记录行车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又不会花冤枉钱买回一堆用不上的功能?一下这些诀窍你必须了解。 价格中等 功能够用 价格对于电子产品来说从来不是一个稳定因素,作为车载电子产品的行车记录仪也是如此,如今在市面上的行车记录仪便宜的有200多元的,贵的有2000多元的,究竟该挑个多少价位的行车记录仪呢? 其实分析后发现,在千元以内的范围,200元的价格差距已经足以在产品质量上提升一个档次,而超出千元的产品差别更多的是在高端功能上,比如增加安全预警、GPS导航等功能,所以如果你要选择一款基本够用的行车记录仪的话,选择一款400元到800元范围内的产品已经足够使用,具体的选择也要看大家的需求跟钱包大小了。 但在讨论进一步的功能之前,作为行车记录仪也有着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这些要求都无法达到的话,不仅未必能在紧要关头帮上忙,说不定还会带来额外的麻烦和危险。第一个是不能漏秒。市面上行车记录仪基本上都支持分段录像功能,分段储存,以达到循环录制的效果。但是如果处理器速度不够快,只有等到上一段视频保存完毕之后才能进入下一段视频的录制工作,中间可能会漏掉几秒钟时间。如果行车记录仪在保存的时候停止了录制工作,则可能会错过交通事故发生的瞬间,说不好误了大事。另一个则是热稳定性,很多车主在购买行车记录仪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行车记录仪的热稳定性,作为长期暴露于阳光下工作的器材而言,应重点测试行车记录仪的热稳定性。把记录仪安装在车内后,把车子停在阳光下,两个小时后进入车内打开行车记录仪,看看是否存在花屏或者死机的情况,一般经过这一测试,会将大部分质量有瑕疵的品牌排除在选购范围之外。不过记者还是建议车主们在户外停车的时候将行车记录仪取下带走,一个是保证行车记录仪不会被高温暴晒,另外一个则是防盗的考虑了。 视角宽广 保证画质 作为汽车“黑匣子”,行车记录仪是要还原事件真相的,所以一款具备清晰画质的行车记录仪才能保证其存在的价值。针对行车记录仪来说画质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拍摄视角,时下的行车记录仪拍摄广角多为120°和140°左右,也有厂家宣称170°,一般家用车来说120°的视角已经足够使用,当然如果140°的话更能记录更多信息。不过也不必奢求更大广角,广角变大一方面画面会出现一定范围的畸变,造成一定的画质损失,另外一个方面也会变相增加产品价格,造成不必要的支出。 二是像素高低。时下一些高端的行车记录仪常宣称1080P、1200W像素摄像头,这些因素需要考虑么?首先影片的720P画质上已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路面状况、车牌等众多信息,1080P影片更清晰,而摄像头部分来说,手机所带的500W像素镜头已经能够拍摄出非常清晰的画面,时下的行车记录仪宣称的摄像头更是高达1200W,完全够用。所以在考虑画质的时候,不要被所谓全高清1080P等一系列宣传用语忽悠到,除非你要用行车记录仪去拍电影,否则这些数值没有太大意义。那么怎么去判别行车记录仪的画质呢?首先可以去产品官网、网上论坛等查找相关拍摄截图、视频等相关信息进行判别,此外还可以去实体店中实际观看产品,测试录制效果,当然最靠谱的还是找个用过行车记录仪的朋友去看他记录仪中所记录的片段。 第三点是一般人很少关注的:白平衡的能力。现在市面上的低端产品,碰到强光、逆光、弱光时图像出来就很黑,碰到白色的东西,录出来就会太过光亮,这就是白平衡性能不好的表现。白平衡性能不好、图像不清晰将造成事故后取证困难。提高这个性能也取决于处理器的速度,太低端的机器受成本限制无法做到。 最后则是夜视能力。对上班族来说,夜间开车已经如同家常便饭一样正常了,同时夜间的路况要比白天更加复杂,所以能够清晰记录夜间行车的记录仪非常重要,而有些记录仪在夜间的拍摄效果真的很差,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夜间拍摄效果正常的产品。与夜间拍摄类似的就是阴天及路遇光线变化时候镜头的感光调校能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路遇光线变化,在进出隧道、过大桥等情况下,一般也是事故高发的环境,在这个时候的镜头调校及记录功能也非常的重要,记录的画面过亮或过暗都会造成辨识困难。 抓大放小 功能简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行车记录仪的功能也日渐复杂。行车记录仪可以根据摄像头的数量分为单摄像头、双摄像头以及多摄像头的,单摄像头的类型比较常见,用来记录车头的行车信息;双摄像头的将车尾部分也加装了一个摄像头,用来记录车尾信息;多摄像头的则更多的是用于小心谨慎的车主为了全程了解车的四面八方信息。一般来说家用车只需一个车头单摄像机就足够了,增加车尾或者车侧摄像头,一方面会增加走线成本,另外一个方面也会造成信息冗余,如果是画面通过车载导航实时显示的,更容易造成驾车人的注意力分散。 此外行车记录仪的显示也分不同类型,一种是自带显示屏的,这种产品外形一般都比较大,多为显像管显示器形状或DV形状,选购此类产品的时候需要注意屏幕的分辨率,此外自带屏幕的还有一种是后视镜形状的,可以更换或者安装在汽车后视镜上,在兼顾了后视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实时显示行车记录仪画面,不过这种画面多少会对后视功能有影响。此外还有不带显示屏的类型,一种是通过内部走线与汽车自带导航连接后在汽车的多媒体屏上进行显示,另外一种则是能够通过手机来观看监控视频的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选择还是看不同车主的车型和喜好,但由于替换原厂的后视镜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不推荐后视镜类型的行车记录仪。 有些行车记录仪还具有所谓的全天候守卫功能,这种功能多需要外接电池或者走线的时候接到汽车蓄电池等常通电路上,来保证行车记录仪的24小时工作状态,不过一般来说由于单摄像头的机位固定,在实际取证过程中也不见得有实际价值,所以这种功能不必刻意追求。 但有一项功能记者认为应该具备,它的名字叫G-SENSOR,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陀螺仪,也叫做三轴重力感应或者碰撞感应。我们都知道现在行车记录仪都带有循环录影,当内存满了以后就会自动覆盖前面的视频,如果拥有重力感应功能,当我们发生碰撞事故的时候记录仪可以感应到事故的发生,保证证据视频不被覆盖,更好地维护驾驶者的利益。如果我们发生事故时记录仪的影像被覆盖,那可就有理说不清了。 合理安装 安全使用 行车记录仪的安装很有讲究,安装的位置既不能影响它的拍摄,同时也要避免对驾驶者视线的影响。所以,正确的安装位置应位于后视镜区域内,位于左右两侧的话由于拍摄广角的问题,会造成拍摄的盲区,而如果简单放置于汽车中控台上,则在遭遇疑似撞车的时候不能够有足够的视野确定前车头是否真的碰撞,在鉴定碰瓷现象的时候会造成取证困难,所以将行车记录仪藏于后视镜后面或者下方不遮挡视线的区域才是最合理的安装位置。 在安装的时候还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固定。现在常用的固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胶粘,另一种是吸盘,胶粘的话好处在于安装牢固,不易掉,不好之处在于需要安装的时候选好位置,不然取下来更换位置非常不方便,而且还会留下难看的印记。吸盘的方式比较容易拆卸,不过吸盘式的吸附力不强,需要注意随时加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隐患。 最后就是接电走线问题,通常行车记录仪一般都会配备一根长线,从安装的后视镜位置塞到A柱包边和内饰里边,通过隐藏走线的方式接入汽车点烟器。不过这种方式一般来说需要工具众多,有些车主因为会有破坏内部装饰的可能而不用这种方法。这时也可以将行车记录仪的线直接下垂接入点烟器,将多余的线缆缠绕或者放入手套箱,不过这种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驾驶。 来源: 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