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
- 通用版公务员考试用书
- 公务员考试试题
-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用书
- 北京公务员考试用书
- 广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 山东公务员考试用书
- 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 江苏公务员考试用书
- 福建公务员考试用书
- 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 天津公务员考试用书
- 河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山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辽宁公务员考试用书
- 吉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安徽公务员考试用书
- 江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河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湖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 湖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广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海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重庆公务员考试用书
- 四川公务员考试用书
- 贵州公务员考试用书
- 云南公务员考试用书
- 西藏公务员考试用书
- 陕西公务员考试用书
- 甘肃公务员考试用书
- 青海公务员考试用书
- 宁夏公务员考试用书
- 新疆公务员考试用书
- 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用书
-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用书
- 乡镇公务员考试用书
- 法院、检察院考试用书
- 招警考试用书
- 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用书
热销商品
-
商城价:¥13
-
商城价:¥15
-
商城价:¥16
-
商城价:¥16
-
商城价:¥17
-
商城价:¥17
最近浏览过
中公2016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专用教材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相关商品
用户评价
销售记录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情深度分析(1)
第一章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第一节 基础核心知识(8)
考点一 算术基础(8)
一、整数性质(8)
二、比例性质(10)
三、平均数(11)
考点二 代数工具(13)
一、不定方程(13)
二、不等式(15)
三、数列(15)
考点三 几何问题(18)
一、平面几何(18)
二、立体几何(20)
第二节 传统经典题型(22)
考点一 行程问题(22)
一、基本行程问题(22)
二、相遇问题(23)
三、追及问题(25)
考点二 工程问题(26)
一、基本工程问题(26)
二、工程问题变形(27)
考点三 利润问题(29)
一、利润率计算(29)
二、折扣率计算(29)
第三节 组合问题(31)
考点一 容斥原理(31)
一、二集合容斥原理(31)
二、三集合容斥原理(31)
三、文氏图的应用(32)
四、容斥原理的实际应用(32)
考点二 排列组合(33)
一、基本原理(33)
二、排列与组合(34)
三、经典方法(35)
四、经典问题模型(37)
考点三 概率问题(38)
一、等可能事件概率(38)
二、分类分步事件概率(39)
考点四 抽屉原理(39)
一、构造抽屉(40)
二、最不利原则(40)
考点五 数据分配(41)
一、简单数据分配(41)
二、复杂数据分配(41)
第四节 应用问题(44)
考点一 推理分析(44)
考点二 时钟问题(45)
考点三 日期问题(46)
考点四 年龄问题(47)
考点五 植树问题(48)
第五节 数学运算实战技巧(50)
技巧一 特值法(50)
技巧二 排除法(53)
技巧三 极端法(54)
技巧四 图解法(56)
实战模拟.高分必练(58)
第二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节 逻辑填空核心考点(62)
考点一 对应分析(62)
一、解释关系对应(62)
二、反义关系对应(62)
三、并列关系对应(63)
四、递进关系对应(63)
考点二 实词(64)
一、词语的适用对象(64)
二、词义的侧重点(64)
三、语义的轻重(65)
四、词语的感情色彩(65)
五、词语的搭配(65)
考点三 成语(66)
一、望文生义(66)
二、对象误用(66)
三、轻重失衡(67)
四、色彩不符(67)
五、语义重复(67)
考点四 关联词(68)
一、八大复句关系(68)
二、区分“并列关系”与“递进关系”(69)
三、区分“并列关系”与“选择关系”(69)
四、区分“假设关系”与“转折关系”(70)
五、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70)
第二节 阅读理解核心考点(71)
考点一 主旨观点题(71)
一、首尾句(71)
二、关联词(72)
三、强调词(74)
四、高频词(76)
五、倾向性(77)
考点二 细节理解题(78)
一、无中生有(78)
二、偷换概念(78)
三、以偏概全(79)
四、混淆时态(79)
五、逻辑混乱(80)
六、推断错误(82)
七、颠倒黑白(82)
考点三 推断下文题(83)
一、关注尾句(83)
二、锁定材料结构(85)
三、排除三种信息:前文信息、本文信息、无关信息(85)
考点四 词句理解题(87)
一、采用就近原则(87)
二、划分句子层次(88)
三、巧用修辞提示(88)
考点五 标题提炼题(89)
一、好标题的特征(89)
二、标题提炼题的分类(90)
三、要注意某些特殊词语(91)
第三节 语句表达(93)
考点一 语句排序题(93)
一、根据首尾句(93)
二、根据关联词语(94)
三、根据指代词(95)
四、根据逻辑顺序(96)
五、根据承启关系(97)
考点二 语句填充题(98)
一、话题统一(98)
二、前后照应(99)
三、句式一致(100)
实战模拟.高分必练(102)
第三章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
第一节 图形推理核心考点(114)
考点一 位置类考点(114)
一、移动、旋转、翻转(114)
二、相对位置(116)
考点二 数量类考点(117)
一、点(117)
二、线(118)
三、角(120)
四、面(121)
五、素(122)
考点三 结构类考点(124)
一、对称性(124)
二、曲直性(125)
三、封闭性(126)
考点四 叠加类考点(127)
第二节 图形推理题型精讲(129)
题型一 顺推型图形推理(129)
题型二 类比型图形推理(130)
题型三 九宫格图形推理(131)
题型四 分类型图形推理(132)
题型五 空间型图形推理(133)
题型六 扩展题型(134)
第三节 图形推理高分技巧(136)
技巧一 求同分析法(136)
技巧二 特征图形定位法(137)
实战模拟.高分必练(141)
第四章 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第一节 定义判断核心考点(144)
考点一 “属”+“种差”型定义(144)
一、主体(144)
二、客体(144)
三、目的(145)
四、原因(145)
五、条件(145)
六、手段(145)
七、结果(146)
考点二 描述型定义(148)
考点三 枚举型定义(151)
第二节 定义判断实战技巧(153)
技巧一 找关键词法(153)
技巧二 选项对比法(155)
实战模拟.高分必练(156)
第五章 判断推理——类比推理
第一节 类比推理题型精讲(160)
一、传统型(160)
二、对当型(160)
第二节 类比推理核心考点(161)
考点一 概念间关系(161)
考点二 近反义关系(162)
考点三 描述关系(162)
考点四 条件关系(163)
考点五 语法关系(164)
第三节 类比推理实战技巧(165)
技巧一 遣词造句法(165)
一、遣词造句法之遣词(165)
二、遣词造句法之造句(165)
技巧二 横纵对比法(166)
实战模拟.高分必练(168)
第六章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第一节 必然性推理(172)
考点一 概念间关系(172)
一、四种概念间关系(172)
二、用概念间关系表示直言命题(172)
考点二 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74)
考点三 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177)
一、换质推理(177)
二、换位推理(177)
考点四 三段论推理(178)
考点五 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179)
一、定义及真假关系(179)
二、推理规则(180)
考点六 假言命题(181)
一、定义及真假关系(181)
二、推理规则(182)
三、复杂推理(184)
考点七 模态命题(186)
考点八 智力推理(188)
一、假设、代入、排除法(188)
二、找突破口法(188)
三、图表法(188)
第二节 可能性推理(191)
考点一 削弱、加强、前提型(191)
一、题干论证结构分析(191)
二、归纳论证(192)
三、因果论证(193)
四、跳跃论证(193)
五、类比论证(194)
六、非论证(194)
考点二 解释型(203)
考点三 评价型(205)
一、常规评价(205)
二、直接评价论证方法(205)
三、寻找相似的逻辑结构(205)
四、找争论的焦点(205)
考点四 结论型(208)
考点五 选项分析(210)
一、识别迷惑选项(210)
二、选项比较原则(213)
实战模拟.高分必练(216)
第七章 资料分析
第一节 资料分析核心概念(222)
考点一 增长(222)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222)
二、同比增长率(223)
三、同比增长量(224)
四、环比增长率(225)
五、环比增长量(226)
六、跨年份增长(227)
七、年均增长量(228)
八、年均增长率(229)
考点二 比重(230)
一、比重的概念(230)
二、比重的递推(231)
三、比重与增长(232)
考点三 倍数与翻番(233)
一、倍数(233)
二、倍数与增长(234)
三、倍数与比重(235)
四、翻番(236)
考点四 平均数(236)
一、平均数的概念(236)
二、平均数与增长(237)
三、平均数与倍数(238)
四、加权平均数与增长(238)
第二节 资料分析实战技巧(240)
技巧一 实战速算方法(240)
一、首数法(240)
二、尾数法(240)
三、有效数字法(241)
四、特征数字法(242)
五、范围限定法(242)
六、分数比较法(244)
七、乘除法转化法(245)
八、运算拆分法(245)
九、错位加减法(246)
十、反算法(246)
技巧二 高频公式速解(247)
一、■型(247)
二、■×x%型(248)
三、■×■型(249)
四、 b×x%型(251)
实战模拟.高分必练(252)
第八章 常识判断
第一节 政治(260)
考点一 时政(260)
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65)
考点三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67)
第二节 经济(269)
考点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69)
考点二 微观经济(270)
考点三 宏观经济(271)
考点四 国际经济(273)
考点五 经济建设(275)
第三节 法律(278)
考点一 宪法(278)
考点二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280)
考点三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82)
考点四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85)
考点五 经济法(287)
第四节 科技生活与地理(289)
考点一 科技常识(289)
考点二 生活常识(292)
考点三 地理常识(296)
第五节 人文历史(299)
考点一 文学常识(299)
考点二 文化常识(301)
考点三 中国古代史(304)
考点四 中国近现代史(307)
考点五 世界近现代史(310)
实战模拟.高分必练(314)
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笔试简章(316)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320)
文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情深度分析
行测科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考试内容日趋稳定,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体系。试题涉及知识面广泛,考查的知识点繁多,包括政治、历史、科技、人文、法律、数学、逻辑等众多学科的内容。近年来,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逐渐加强,重点测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求应试者对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有深刻认识,还要能利用其中的原理和技巧,分析、解决各类问题。
下面我们将深入剖析近几年的真题特点,并列举极具代表性的真题,让大家了解考试的总体情况及各专项的命题趋势,明确备考方向。同时,点拨各专项的备考技巧,以帮助大家有效提高复习与应考效率。
表:2011、2013~2015年内蒙古行测考试题型题量统计表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中的常考题型,主要包括逻辑填空、阅读理解和语句表达。具体的考试特点如下:
1.逻辑填空考点稳定。逻辑填空的考点常年稳定不变,主要考查实词、成语,偶尔涉及关联词。
2.语句表达稳中有变。“稳”指的是语句表达主要考查语句填充和语句排序这两种题型,“变”指的是两种题型的题量每年稍有变化。
3.阅读理解考点繁多。阅读理解以片段阅读为主要考查形式,涉及主旨观点、细节理解、词句理解、推断下文和标题提炼等众多考点。
【最新真题】 孔子文化节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对“郁郁乎文哉”的文明盛象的具体呈现。从最初的“孔子诞辰故里游”到今天的“孔子文化节”,变化的不只是名称,更是不断饱满的文化 和不断厚植的文化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涵养 继承 B.素养 传承
C.内蕴 沉积 D.内涵 积淀
解析:第二空,与“文化”搭配,“传承”“积淀”恰当,排除A、C。第一空,“素养”指一个人的修养,适用对象为人。句中说的是从“孔子诞辰故里游”到“孔子文化节”,文化“内涵”的充实,排除B。本题选D。
【最新真题】 含羞草是很奇妙的:你碰它一下,它的叶子会合拢起来,又垂下去,像害羞似的。这其中,因为“害羞”的程度不一样,预示的天气也不一样:如果被触动的含羞草,叶子很快合拢、下垂,之后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原态,则说明天气将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反之,叶子受触后收缩缓慢、下垂迟缓,或叶子稍一闭后即张开,则预示着风雨即将来临。
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A.含羞草的生长习性
B.含羞草能预测天气
C.含羞草的奇妙之处
D.天气会影响含羞草
解析:文段着重说明了含羞草叶子合拢、下垂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含羞草的变化是先于天气变化的,故“含羞草能预测天气”比“天气会影响含羞草”更加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
二、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运算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一直把传统问题作为主要考点,包括以整除、比例性质为主的基础知识应用,以排列组合、数据分配为主的组合类问题,以及常见的行程、工程、时间等经典问题。
【最新真题】 为了国防需要,A基地要运载1480吨的战备物资到1100千米外的B基地。现在A基地只有一架“运9”大型运输机和一列“货运列车”,“运9”速度550千米每小时,载重能力为20吨,“货运列车”速度100千米每小时,运输能力为600吨,那么这批战备物资到达B基地的最短时间为:
A.53小时 B.54小时
C.55小时 D.56小时
解析:“运9”运送20吨物资往返需要1100÷550×2=4小时,“货运列车”运送600吨货物往返需要1100÷100×2=22小时。可见“货运列车”的运载效率要更高。若让“货运列车”运送所有物资,需要3次,需要22×2+11=55小时(第3次只去不返)。若“货运列车”只运2次,需要22+11=33小时(第2次只去不返),余下1480-600×2=280吨物资,“运9”需要280÷20=14次,需要13×4+2=54小时(第14次只去不返),即所有物资在54小时内到达。从以上分析可见,54小时是最短时间。故本题答案为B。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 不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