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公务员考试用书>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5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用书《面试1000真题详解》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48.00 商品编号:8235
      • 折 扣 价:¥23.00已优惠¥25.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
        版  次:2015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录用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第一章  内蒙古公务员面试分析1
                第一节  内蒙古公务员面试概述1
                    一、结构化面试概论1
                    二、面试测评要素3
                第二节  结构化面试题型透析5
                    一、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类试题透析5
                    二、沟通协调类试题透析8
                    三、计划组织类试题透析10
                    四、综合分析类试题透析14
                    五、应变能力类试题透析20
                第三节  内蒙古公务员面试准备22
                    一、面试礼仪22
                    二、面试心理24
            第二章  内蒙古公务员面试历年真题详解25
                第一节  2014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25
                    2014年6月21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25
                    2014年6月21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26
                    2014年6月22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27
                    2014年6月22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29
                    2014年6月23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31
                    2014年6月23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33
                    2014年6月24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34
                    2014年6月24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36
                    2014年6月25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37
                    2014年6月25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39
                    2014年6月26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41
                    2014年6月26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42
                    2014年6月27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43
                    2014年6月27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45
                    2014年6月28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46
                    2014年6月28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48
                    2014年6月29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49
                    2014年6月29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51
                    2014年7月4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53
                    2014年7月4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55
                    2014年7月5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56
                    2014年7月5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57
                    2014年7月6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58
                    2014年7月6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60
                    2014年7月7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61
                    2014年7月7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63
                    2014年7月8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64
                    2014年7月8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65
                    2014年7月9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67
                    2014年7月9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68
                    2014年7月10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70
                    2014年7月10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72
                    2014年7月11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73
                    2014年7月11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74
                第二节  2013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76
                    2013年6月23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76
                    2013年6月23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77
                    2013年6月24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79
                    2013年6月24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80
                    2013年6月25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81
                    2013年6月25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83
                    2013年6月26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84
                    2013年6月26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85
                    2013年6月27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86
                    2013年6月27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87
                    2013年6月28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89
                    2013年6月28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90
                    2013年6月29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92
                    2013年6月29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93
                    2013年7月11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94
                    2013年7月11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95
                    2013年7月12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97
                    2013年7月12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98
                    2013年7月13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99
                    2013年7月13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01
                    2013年7月14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02
                    2013年7月14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04
                    2013年7月15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05
                    2013年7月15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06
                    2013年7月16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07
                    2013年7月16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08
                    2013年7月17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10
                    2013年7月17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11
                第三节  2012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112
                    2012年1月12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12
                    2012年1月12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13
                    2012年1月13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15
                    2012年1月13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16
                    2012年1月14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17
                    2012年1月14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18
                    2012年1月15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19
                    2012年1月15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20
                    2012年1月16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21
                    2012年1月16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22
                第四节  2010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123
                    2010年6月30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23
                    2010年6月30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24
                    2010年7月1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25
                    2010年7月1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26
                    2010年7月2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27
                    2010年7月2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28
                    2010年7月3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30
                    2010年7月3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31
                    2010年7月4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32
                    2010年7月4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33
                    2010年7月5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34
                    2010年7月5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35
                    2010年7月6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36
                    2010年11月29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37
                    2010年11月29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38
                    2010年11月30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39
                    2010年11月30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41
                    2010年12月1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42
                    2010年12月1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43
                    2010年12月2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44
                    2010年12月2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45
                    2010年12月3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46
                    2010年12月3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147
            第三章  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面试真题详解148
                2014年1月21日外交部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148
                2014年1月23日外交部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150
                2014年2月10日国家安全局面试真题152
                2014年2月19日上午铁路公安面试真题155
                2014年2月19日上午面试真题(政协机关事务局、计划生育协会、天津保监会)158
                2014年2月19日海南海事局面试真题159
                2014年2月19日上午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面试真题162
                2014年2月19日汕头边防检查面试真题164
                2014年2月20日海关面试真题(北京、西安、河北、广州、深圳)167
                2014年2月20日上午面试真题(公安部办公厅、首都机场公安局、国家保密局、长江航运公安局、气象局)169
                2014年2月21日海关面试真题(武汉、深圳)172
                2014年2月21日上午面试真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贸促会、三北防护林建设局、豫西河务局、中纪委)175
                2014年2月21日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面试真题178
                2014年2月21日商务部面试真题180
            第四章  2014年其他省市公务员面试真题详解183
                第一节  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真题详解183
                    2014年2月20日上午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真题183
                    2014年2月20日下午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真题186
                    2014年2月21日上午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真题189
                    2014年2月21日下午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真题192
                    2014年2月22日上午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真题195
                    2014年2月22日下午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真题198
                    2014年2月23日上午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真题201
                    2014年2月23日下午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真题204
                    2014年2月24日上午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真题207
                    2014年2月24日下午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真题210
                第二节  天津市公务员面试真题详解213
                    2014年4月12日天津市公务员面试真题(市级机关)213
                    2014年4月12日天津市公务员面试真题(检察机关)215
                    2014年4月13日天津市公务员面试真题(市级机关)218
                    2014年4月13日天津市公务员面试真题(检察机关)220
                    2014年4月19日天津市公务员面试真题(区县机关)222
                    2014年4月20日天津市公务员面试真题(区县机关)225
                第三节  湖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详解227
                    2014年5月17日湖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27
                    2014年5月18日湖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29
                    2014年5月19日湖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31
                第四节  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详解233
                    2014年6月7日上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33
                    2014年6月7日下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35
                    2014年6月8日上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37
                    2014年6月10日上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40
                    2014年6月10日下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42
                    2014年6月11日上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44
                    2014年6月11日下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47
                    2014年6月12日上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48
                    2014年6月12日下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50
                    2014年6月13日上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52
                    2014年6月14日上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55
                    2014年6月14日下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57
                    2014年6月15日上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60
                    2014年6月15日下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62
                第五节  陕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详解264
                    2014年6月7日陕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64
                    2014年6月7日陕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66
                    2014年6月7日陕西省延安市、宝鸡市行政系统面试真题268
                    2014年6月7日上午陕西省延安市优秀工人、农民面试真题270
                    2014年6月7日下午陕西省延安市公安系统面试真题271
                    2014年6月7日上午陕西省宝鸡市行政系统面试真题273
                    2014年6月8日上午陕西省宝鸡市行政系统面试真题274
                    2014年6月11日上午陕西省安康市党群机关面试真题276
                    2014年6月11日上午陕西省汉中市、咸阳市党群机关面试真题278
                    2014年6月11日下午陕西省商洛市、汉中市党群机关面试真题280
                    2014年6月14日上午陕西省商洛市公务员面试真题282
                    2014年6月14日陕西省汉中市行政系统面试真题283
                    2014年6月14日陕西省选调生面试真题285
                    2014年6月14日陕西省村官特设选调生面试真题287
                    2014年6月14日下午陕西省铜川市、安康市面试真题288
                    2014年6月14日下午陕西省西安市公安系统面试真题290
                    2014年6月15日上午陕西省汉中市、西安市、渭南市行政系统面试真题292
                    2014年6月15日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特设行政岗位面试真题293
                    2014年6月16日上午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财政系统面试真题295
                第六节  贵州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详解296
                    2014年6月27日贵州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96
                    2014年6月28日贵州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98
                    2014年6月29日贵州省公务员面试真题299
         

        文摘

        面试1000真题详解

        第一章  内蒙古公务员面试分析

        第二节  结构化面试题型透析

            一、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类试题透析
            (一)题型透视
            国家公务员主管部门对“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规范定义是:求职动机是指在一定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求职活动以达到求职目的的内部心理活动;个人的求职目的与拟任职位所能提供的条件相一致时,个体胜任该职位工作并稳定地从事该工作的可能性较大。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定义主要描述了什么是求职动机,以及什么样的求职动机是拟任职位所需要的,那就是“个人的求职目的与拟任职位所能提供的条件相一致”。但这一描述太过抽象,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地了解哪些条件是拟任职位所需要的。由于所应聘的具体岗位的不同,在客观方面的条件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在主观方面所要求的品质却可以达成一致。
            这在公务员面试的8项测评要素中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要素的观察要点中有所描述,即:诚实、负责、自信、务实,既有进取意识而又踏实、谦逊。性格特征、自我认知、价值取向以及表现的各项能力素质等与公务员职业相匹配。这一观察要点的前半部分中诸如“诚实”“负责”“自信”“务实”这样的字眼其实是对后半部分“性格特征”“自我认知”和“价值取向”的具体描述。考官在评分时会对考生答案中体现的内在因素进行量化,总的来说,考生在作答这一类题目的时候需要注意在自己的答案中融入诚实、负责、自信、务实、进取意识、踏实、谦逊等方面的要素,并使这些要素尽量突出出来。
            当然,具备这些因素的答案在众多的面试答案中可能会有很多,因此考生的答案还要适当地体现出个性和新意来,因为“千人一面”的回答很可能被湮没在众多的答案中,无法引起考官的兴趣,也自然难取高分。想要答出与众不同的答案,考生尤其应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这样在答题时才能做到多联系自身的经验作答,如此便会收到较好的得分效果。相信按照上述要求去做,考生定能更好地在考场上系统、全面地展示自己的优势,以博得考官的信任与好感,并最终取得面试的成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公务员考试模式的日渐成熟化,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类题目的出题形式也日渐成熟不再单纯地要求考生进行自我介绍,或者问一下你为什么报考这一职位,而是以各种比较隐蔽的形式对考生的综合性素质进行考查。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考官的心理,投其所好地组织答案,回答问题,取得高分并非难事。
            以上内容可总结如下:
            若求职位相匹配,
            测评要素不缺位。
            欲从考场脱颖出,
            事例新意相点缀。
            (二)出题形式
            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类试题命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对考生意愿方面的考查。关于意愿方面的考查角度比较多,如:考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基本特征;考生的工作态度、综合分析能力等职业素养;考生的工作意愿、工作目标等职业规划;等等。具体到考查的题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自我认知类
            自我认知类试题作为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类试题的一种考查形式,在面试时主要以自我介绍的方式来考查考生能否对自我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从而判断考生是否适合所报考的职位。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我们可以很自由地谈论自己的一些个人信息,比如自己的姓名、籍贯、身高、体重、血型、星座、民族、宗教信仰、毕业学校、家庭背景、工作经历等,让他人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可在公务员面试中,却明令禁止考生主动明示或暗示自己的姓名或其他个人信息(除非考官让考生明确说出这些内容)。在面试的考场上,因为时间的限制,考生不可能也没必要进行全面的自我展示。所以,在回答这类试题时,考生要结合所报职位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叙述,介绍自己与岗位要求最匹配的信息,这样才能获得考官的认可。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考生不可以只叙述自己的优点,需要全面地看待自己,自己身上的缺点也得提及。但是在介绍自己的缺点时,考生不必将缺点明示,除非试题本身明确要求说出自己的缺点。
            面试时也会存在一些“你想向考官展示什么”“你同学是怎么评价你的”“结合美与丑,谈谈你自己”等间接型的自我介绍类试题。这种试题与自我介绍类试题的实质相同,差别也只是在开头语言的叙述上,考生要灵活掌握。如“你同学是怎么评价你的”,对待这个问题,考生可以这样来回答:“尊敬的考官,你们好!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我得到了他们对我的一些评价,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接下来的内容就相当于做自我介绍,直接按照自我介绍类试题的思路回答即可。
            2.个人背景经历类
            个人背景经历类试题相对自我认知类试题来说,需要考生更加具体地联系自己经历中的某一件或几件事、遇到的某一个人或几个人来展示自己的素质。而对于不同的考生,可以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应届毕业生可从自己求学经历中的学习状况、思想情况、社团活动组织、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实习体会、身心素质等方面展开论述,辅之以具体的事例,以增强自己叙述的说服力,但千万注意不要很肤浅地、直接地谈论自己思想好、学习好等内容,这种主观色彩浓厚的语言会惹人反感;而有工作经历的考生可以从公务员所要求的能力素质等方面来展开叙述,比如:可以结合自身实例按照“德、能、勤、绩、廉”五方面来具体叙述,也可以从“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应变能力”等角度来结合事例展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3.求职意向与动机类
            求职意向与动机类的试题能够考查考生报考公务员的意图、对公务员的认识等。考生有诸多报考公务员的原因,比如:真心喜欢公务员这个职业并希望为之努力奋斗,自己的能力素质等适合从政,迫于工作压力、父母期望,等等。但需要明确,其中的一些原因是不能说的。同时考生也不能以一些“为××奋斗终生”等“假、大、空”的话语来欺骗自己、欺骗考官,这根本得不到考官的认同。考生需要说的是那些能显示自己端正、强烈、合理动机的话语。
            考生回答这类问题的总体思路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自己的感受谈论自我对公务员这一职业的热爱;谈论自己在求学经历或工作经历中所积累的一些公务员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结合自我认知类的试题,从自我认知、自我实现、服务他人等角度谈论对公务员的认识;从对单位文化认同、锻炼自我以及其他一些合理性的需求等方面谈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等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考生既不能主观地拔高自己的思想意识,也不能用“庸俗化”的语言表明自己的职业态度,如说自己报考公务员是因为公务员职位稳定、工资待遇好、拥有的权力大等,这些极端倾向必须避免。
            (三)应考准备
            1.审清题意,抓住关键字词
            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类试题表面上看不会给考生带来很大的作答压力,但考生切不可因此而掉以轻心。很多试题都设置着不同的陷阱,考生要跳出试题,仔细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比如:“有人说基层工作很艰苦,你为什么报考乡镇公务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注意到四个关键字眼:“有人”“基层工作”“艰苦”“乡镇公务员”。“乡镇公务员”与“基层工作”,相联系,而一说到“基层工作”,我们很容易想到“艰苦”二字,但“有人”这个字眼往往得不到人们的注意。“有人”的说法毕竟是别人的看法,试题的深层含义是要考生从自身实际出发,真实、准确地表露自己报考乡镇公务员的想法。因此,考生不能盲目地相信别人的看法,也不能随意地否定别人的说法,而要客观地看待他们的观点,以自己的真实考虑为基准,联系所报职位,真实、准确地谈论自己如何考虑这个问题。这样本题的作答思路就浮出水面了。所以,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试题,准确、快速地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
            2.条理清晰,切合自身实际
            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类试题需要联系自己所经历的事、所遇到的人或物来说明问题,而考生在回忆这些事例的时候,难免长篇大论,结果反而谈得主次不分、毫无重点。遇到这种情况,考生一则要在备考过程中认真准备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仔细构思自己的作答形式,哪方面该重点叙述,哪方面点明即可,哪方面是自己的出彩之处,哪方面作为自己精彩之处的铺垫,这些内容在平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勤加练习;二则在考场上需要根据不同的试题灵活地来叙述,尽量将自己的优势与所报职位结合起来,给考官留下自己适合这一岗位的印象。比如:“有人经常跳槽,结合你所报考的职位谈谈你的看法。”该考题设置了一种现象,让考生结合所报职位来谈论自己对该现象的看法,考生可以通过对该现象的评论来反衬自己端正而合理的报考动机,其间可以穿插论述自己所具备的岗位所要求的一些素质,让考官觉得自己能稳定地从事该岗位工作。只有思路清晰,考生的叙述才能更流畅,才能更真实地展示自我,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语言规范,表露真情实意
            不论考生报考的是什么岗位,都应该以公务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选择报考某一岗位,应该是自己报考前期深思熟虑的结果,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是否适合该岗位,自己的素质能力是否可以保证在该工作岗位上有长足的发展,类似的一些问题考生在报考前需要仔细斟酌。既然选择了,就要认真对待,这关乎考生今后的发展,考生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报考公务员,要有一个端正而合理的动机,作答时的叙述语言一定要规范,认真地向考官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意。比如:“如你被录用后,发现实际工作中有论资排辈的现象,你的才能难以发挥,这时你是否考虑换工作?”这个问题要求考生对所报考的岗位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评论这一问题时,考生不能言辞激烈地批评一些行政机关中存在的“论资排辈”的现象,那样不礼貌,也不理智,而应该从自己报考的真实动机出发,从正反两方面来综合分析问题,灵活地处理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考生在考场上一定要注意使用规范性的语言,用自己的真情实意来打动考官。
            二、沟通协调类试题透析
            沟通协调类题目的主要内容是多种关系的协调和处理,而这些关系往往比较微妙,如果原则把握不好,很容易出错。这种题型考查的是考生是否具备能够正确地处理好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整合周围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目标的素质能力。更确切地说,它考查考生是否具备沟通意识和协调能力。
            (一)考查内容
            1.沟通意识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在感情上保持通畅。是否具备沟通意识,也即是否具有与人沟通以寻求思想达成一致和保持感情畅通的主观意愿和想法。公务员的工作内容很多都是需要与人沟通的,除了需要与领导、同事等进行沟通外,更多的还需要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它是取得协调的重要工具,与领导、同事、群众之间的关系中任何一种关系处置不当,都会影响到公务员正常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因此可以说,沟通意识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务员工作效果的好坏和成绩的大小。
            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动作。就其影响力来说,沟通的内容影响力最小,沟通的动作影响力最大,而沟通的方法居于两者之间。沟通的动作指的是实际的行动,也即沟通者采取的显而易见的传递着某类善意、关心、讲和等类信息的切切实实的举动。实际行动在任何时候、任何事件中都是评判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在沟通中,沟通的行动、动作更是如此。
            2.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是公务员正常履职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指公务员善于运用自己的优势(权力、威信等)和技巧,将履职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各种资源、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组织合力、社会合力,以达到工作目标,取得实际成效的能力。它不仅是化解矛盾的能力,聚分力为合力的能力,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能力,更是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作为公务员,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把周围同事、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潜能发挥出来,靠集体的力量攻克难关。可以说,协调能力在公务员工作的开展中至关重要。
            (二)题目类型
            沟通协调类试题的覆盖范围较广,既包括与人的各种关系的协调,也包括对各种事情的协调;既包括组织内部的沟通协调,也包括组织外部的沟通协调。近年来,公务员面试中出现的沟通协调类试题主要有工作态度类、关系协调类、危机处理类三种类型。
            (三)作答技巧
            1.明“关系”——审题中“关系”,按“关系”分类作答
            沟通协调类试题不仅涉及人与人的关系,还涉及人与事、不同事情之间的关系。答好沟通协调题,首要的就是认真审题,明确题中涉及的所有关系,对每一种关系都要充分重视,既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又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按“关系”的构成进行分类作答,可以使答案脉络清晰,便于考官理解和接受,这是取得高分的有效方法之一。比如:“开会时,由你对小组讨论进行总结,突然有一个小组成员站起来指出你的总结和小组讨论的结果不一致,你该怎么办?”答好这道题,必须处理好自己与该成员的关系、自己与小组群体的关系、该成员与小组的关系,等等,针对不同的关系,分情况去讨论,争取协商解决。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应当以小组利益为重,保证会议顺利开展,该成员的意见则留在会后解决。
            2.遵“原则”——主动性、原则性、灵活性
            “主动性、原则性、灵活性”不仅是公务员日常人际沟通、处理各种事务的基本原则,还是公务员面试答题的重要标准。首先,公务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工作中主动地发现问题,积极与人进行沟通,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在面试作答中,主动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不仅反映了考生具有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显示了考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成为公务员的素质潜力。另外,公务员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做事讲原则,廉洁奉公,但也要照顾群众的感受,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这就要求公务员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恰如其分地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矛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比如:“你的领导性格暴躁,由于疏忽,他在工作中犯了严重的错误,别人尚未发现,你怎么办?”下面是一位已被录用为公务员的考生的答案:“首先,我需要主动和领导进行沟通,提醒他在工作中犯的错误,而不会因为领导脾气暴躁而视而不见。其次,领导是由于疏忽才犯的错误,不存在主观上故意的成分,我会劝说领导承认错误并采取措施补救。最后,如果错误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不会揪住不放,而应该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积极协助领导挽救错误造成的后果;如果错误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我也不会因为他是我的领导而徇私,我会按照组织的原则上报上级领导。总之,我在处理这件事时会坚持对领导负责、对党组织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原则。”这份答案语言得体,条理清晰,分析问题深入浅出,解决对策刚柔并济,显得游刃有余,是一份不错的答案。希望考生能从中得到启发,更好地理解“主动性、原则性、灵活性”,并在公务员面试中加以贯彻。
            3.定“顺序”——先急后缓、先人后己
            这主要是针对排序类问题而言的。公务员在工作中经常身处诸多事务的围绕之中,也需要处理上下级、同事间、朋友间等各种各样的关系,在公务员面试中也会频繁出现此类“多难”问题。在作答中,考生要认真辨别各项事务之间的轻重缓急,轻重相同从最紧急的着手,缓急相同从最重要的入手,通过合理安排问题的解决顺序,充分利用时间,更好地完成任务。
            “先人后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在面试中,这一美德不仅表现为要尊重别人,把别人的需要放在首位,还表现为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舍弃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以显示考生高度的集体责任感和献身人民事业的决心。
            4.重“自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于公务员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唯有自省,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唯有自省,才能推陈出新,以免重蹈覆辙。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无论成败,都是一笔重要的财富。在公务员面试中,尤其是在作答沟通协调类试题时,考生一定要做好“自省”,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虽然这不是答案的主体内容,甚至有时只是简单一句话带过,却是作答沟通协调类试题的加分点之一。在分分必争的公务员面试中,我们建议考生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得分点。
            (四)注意事项
            由于很多考生都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对社会关系的处理经验不足,在作答沟通协调类试题时多凭校园中积累的经验推理而来,但校园里的人际关系远不及社会、工作中复杂,而且多建立在平等、友谊之上,因此,很多考生在作答时显得过于“学生气”,人际关系处理不老练,事务安排不妥善。要答好沟通协调类试题,考生需要树立下列两种意识。
            1.“只对事,不对人”
            这是作答沟通协调类试题的基本原则。在公务员面试中,考官会设置多种为难考生的情景,或是你对单位某某人不满,或是领导总是让你做一些零散的活儿,或是单位同事总是在你发言时打断你的话……这些试题都有很强的情绪误导性,使考生在作答中被主观感情所蒙蔽,不能公正地处理事情。因此,考生在分析试题时要暂时忽略具体的人物,关注事件本身的性质,并据此敲定自己总的处理方案。比如:“你在会议上讲话时被同事打断,这时你怎么办?”首先,我们要暂时忽略这件事的主体——同事,将重点放在讲话被打断这件事上,然后认真分析这件事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讲话存在问题,还是该同事有什么意见或者有什么事,并分类表述。
            2.“冤家宜解不宜结”
            我们借用“冤家宜解不宜结”这句俗语来阐释作答沟通协调类试题时的另一个注意事项,要求考生认真分析试题中涉及的利益关系,在提出自己的对策时既要维护集体、团队的利益,又不能为了满足某些人的利益而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这里牵扯出一个问题:在面试作答中,自己的利益放在什么位置?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冲突?我们讲“冤家宜解不宜结”,不仅是不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且也要维护自己的利益。颐指气使和卑躬屈膝都是不可取的,很多考生在面试中将自己的利益完全抛诸脑后,遇到难事奋勇当先,以显示自己对工作的激情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但这样回答有两个不可取之处:一是处事有失真诚、老练,二是作风过于虚浮、冲动。因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冤家宜解不宜结”:(1)尊重所有主体的利益;(2)维护自己的利益;(3)在自己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冲突时,维护集体的利益。
            三、计划组织类试题透析
            计划组织类试题即考查考生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的试题,一般表现为一些活动流程的计划、布置和安排,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人员、资源等的统筹安排、组织;此外,关于一段时期内若干工作内容的轻重缓急判断乃至作出先后排序,考验的也是考生的计划、统筹安排能力。
            (一)常见试题类型分类
            1.会议类
            (1)普通工作会议。
            (2)听证会。
            (3)研讨会。
            (4)新闻发布会。
            2.活动类
            (1)娱乐休闲:文体娱乐、竞赛。
            (2)教育学习:教育培训、考察学习。
            (3)接待安排:参观接待、考察接待、上访接待、投诉接待。
            (4)调查调研:调查、调研。
            (5)救灾扶贫:献爱心。
            (6)物资筹集、运输。
            3.排序类
            此类包含时间限定类和资源限定类两小类,基于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二)能力考查
            1.计划能力
            计划能力,是指考生能够在分析和把握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和工作作出有预见性的安排,以达到特定工作目标的能力。它是组织管理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反映为“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现实工作中,表现为对未来工作的一种建议、说明和实施方案。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科学、合理、具有预见性的计划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中的消极因素,促进工作依照既定目标稳步前进。一份科学合理的计划,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1)牢牢把握“工作目标”这一中心。在具体操作中,所有的工作设想和实施方案,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为此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最终核心都是为实现工作目标服务。
            (2)科学分析、全面考虑。即要准确把握工作内容,预见事态的发展趋势,了解影响事情发展的相关因素,并能对其影响程度加以评析,分清轻重缓急,有重点、有步骤地解决问题。
            (3)逻辑清晰、对策可行。即计划所体现的思路要符合事情发展的规律,一般按照“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所提的对策责任主体明晰,在事情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当时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达成计划要求。
            (4)联系领导、依靠群众。即达成工作目标要落实领导的决策,尊重领导的意见,向领导做好汇报工作;计划的落实要充分调动组织内外的积极因素,不可盲目自大,妄图以一己之力“挽大厦于将倾”。这一点也是很多考生易犯的错误之一,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很多考生在作答计划组织类试题时,往往关注于自己要如何如何,将领导完全晾在一边,不闻不顾,最后得分很不理想。
            2.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指对自己、他人或部门的活动制订计划、调配资源、组织实施和控制监督的综合能力,包括在工作中化解矛盾冲突的协调能力。它是计划能力的补充和保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反映为联系的观点以及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围绕工作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组织落实工作,包括对人的指挥、协调、沟通环节以及对事的组织、贯彻、落实环节,这是工作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和保障。在公务员面试中,考官对考生组织管理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能否准确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事情对工作的影响程度;二是事情操作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要以责任重大、事关全局的事情作为重点,将短时间内容易解决的事情列为优先。
            (2)能否较好地利用部门及相关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即选用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
            (3)能否妥善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化解交涉中出现的矛盾,实现工作目标,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注意的原则是“求同存异”。
            (4)是否善于总结提高,积累工作经验,更好地开展下次工作。即制订工作总结计划,做好善后工作。
            (三)作答思路概述
            总体来说,计划组织类的试题,除却判断轻重缓急的排序类试题外,其他均属于会议或活动的组织,其具体组织实施大体都可分为事前计划准备阶段、事中实施执行阶段、事后总结反思阶段这三个阶段。在作答时即可根据这三个阶段进行总体作答,而在起始段则可以就组织的会议或活动等阐述意义,表明自己的职责、态度和决心等。
            一般来说,事前的计划准备阶段是涉及事项最多、工作量最大的环节,它需要统筹安排相关的各类事宜,组织各种人力和物质资源,务求细致严谨、面面俱到、不留死角,全面考验着组织者的计划能力、统筹安排能力和组织能力。这也是很多计划组织类的题目仅是提问如何做准备工作的原因。而事中的实施执行阶段,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事宜,内容相对集中,不似计划准备阶段那么纷繁而琐碎,且一般只要按准备阶段所拟订的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即可。至于事后总结反思阶段,所涉内容亦不外乎整理相关记录形成报告、作出总结,或对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回顾和反思,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在掌握三阶段论之余,还要根据待组织的会议的显著特点进行内容的细化和独特化,使其内容能显著区别于其他类型的会议,如果还能运用灵活三阶段论去套路化、模板化,那么呈现出来的答案会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在回答计划组织类题目时,如果要推陈出新,答出自己的特色,还需跳出形式上的羁绊,破除死板的三阶段论,按照逻辑上的三阶段发展顺序分主题事项地作答,这也可成为灵活三阶段论。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死板的三阶段隐去,在回答内容的形式上不是千篇一律地在会前计划准备阶段做什么,在会中实施执行阶段做什么,在会后总结反思阶段做什么,而是以三阶段中每个阶段的主要事项为前缀进行展开,从而使内容显得翔实、具体而无套路化、模板化痕迹。
            不过这一灵活三阶段论是建立在对所组织的活动和会议比较熟悉、对其具体操作流程熟稔于心的基础上的,如果对所组织的会议和活动不是很熟悉,对其具体操作流程更是比较模糊,那么用传统的三阶段论反而比较保险。
            (四)作答技巧
            计划组织类试题一般按照“事前计划—事中实施—事后总结”三个阶段进行作答,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因组织对象(会议、调查、接待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要想答得出彩,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抓预定身份,使用规范语言
            在公务员面试中,计划组织类试题一般会设定考生的答题身份,比如:“假如你是西部某市人事局的部门负责人,本市大中型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局领导要求你做一个有关的调查,你怎么组织?”人事局负责人作为政府领导,在正式场合语体要规范,像朋友平常交谈中的嬉笑怒骂式的语体就不合适。考生在回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设身处地,切记自己就是该市人事局的负责人,并以此作为想问题、做事情的角度。很多考生在回答计划组织类试题时喜欢用“建议相关部门……”,觉得一来可以显示自己的谦恭,二来形式比较规范,但最后得分出来却并不理想,关键就在于考生对试题设定的身份认识不清,仅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提出对策。
            2.审关键信息,突出重点程序
            计划组织类试题具有逼真的现实模拟性,每个试题都是现实具体事件的再现,没有一种答题方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就像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道计划组织试题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在作答时要抓住这种特殊性,审关键信息,据此明确所提方案要注意的重点环节。比如:“要举行一次农村运动会,如果由你来组织,你会从哪些方面来组织?组织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一试题的关键信息是“农村运动会”,这一信息决定了组织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农村的现状,符合当地群众的需求。比如:运动会应当在农闲时节举行,不耽误农民正常的耕作休息;要做好运动会宣传工作,鼓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等等。这些针对试题关键信息所提的方案是我们在作答时必须重点突出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3.用假设分析,确保万无一失
            计划组织类试题的难点在于对未来突发情况的预测,即我们的组织方案必须具有全面性,能够准确地预测事情发展的各种趋势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公务员作为国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任何一点的疏漏都有可能影响到工作的成功开展,甚至损害相对人的利益。比如:筹备一场会议,你却忘记准备讲话稿;接待来宾参观,你却疏忽了到达时间等。为此,我们在作答时可以采用假设分析法,假设在执行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而完善我们的组织方案。比如:“某外地单位准备来你地参观学习,请你组织接待。”这道试题很简单,但我们如何才能丰富自己的答案?这就需要用假设分析法。比如:来宾的性别、民族、联系方式是什么?有没有特殊要求?采用什么交通工具?组织欢迎会,什么领导会参加?要不要准备发言稿?在分析的过程中要慢思考、快答题。慢思考,才能统筹兼顾;快答题,方显对答如流。
            (五)注意事项
            1.理性看待“培训”
            计划组织类试题在公务员面试中比较常见,相关题型发展比较成熟、完善,考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答题思路,因此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基本已经引起了考生的注意,比如答题的逻辑性、身份的既定性、目标的明确性、措施的可行性等。但从近年来考生计划组织类试题的得分情况来看,分数多集中在及格上下,波动较小,少有高分。究其原因,与时下火热的公务员考前培训不无关系。经过培训,考生的答题模式一板一眼,答题思路千篇一律,仿佛机器标准化生产出来的零件般一致。因此,这里格外提醒考生要理性看待培训,吸收其普遍性的解题思路,灵活掌握答题技巧,答题时不落窠臼,才能在众多面试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2.正确对待“能力”
            计划组织类试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计划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一提到“能力”二字,很多考生都如入云雾之中,不知道怎么去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而且参考书上总是在讲,能力的提升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不是突击训练就可以的。我们反过来想,既然能力不是一时半会儿便可以提高的,那么在短短十几分钟内通过三五道题的测试就能够全面地衡量能力吗?显然不能。须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正的能力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才能体现的。因此,面试考场上所谓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答题技巧来体现。
            对于比较熟悉的话题,多数考生都能答得八九不离十,出彩策略就是剑走偏锋,从一个非常规的角度切入,比如:“单位领导交给你一项组织公务员培训的任务,你怎么办?”这道题单纯地按照培训的相关流程来计划组织,固然合情合理,但平淡无奇。追求新奇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最严重的就是难以自圆其说,尤其在面试考场上短短十几分钟内断难做到。因此,我们可以引入像时下热议的看守所非正常死亡事件这样的话题切入公务员培训的必要性。这里的剑走偏锋是刻意为之,以引起考官的注意,真正的主体部分还是按部就班,认真分析,做好组织工作。
            在遇到比较陌生的话题时,比如:“让你带团去山东参加农产品展销,你是团长,怎么组织好这次活动?你会重点注意哪些方面?”很多考生反映说自己从未参加过农产品展销,也未阅读过农产品展销方面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第一,发散联想,类比推理,于日常生活中寻找信息。你也许不了解农产品展销,但一定有过向朋友展示自己喜爱的物品的经历。根据你的展示类相关的经历,结合试题身份,参照答题步骤组织语言。第二,语言尽量避实就虚。不要对一个毫不了解的话题仍然大谈特谈具体会遇到什么问题、要怎样做,需知言多必失,一旦考官觉得你在胡扯,面试也就基本宣告失败了。第三,无论何时,都不能违反前两条原则。
            四、综合分析类试题透析
            (一)题型透视
            综合分析能力是公务员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在面试的8项测评要素中,综合分析能力所占的权重也较大,同时综合分析类的题目还是结构化面试的必考题目之一。由于这类题目难度较大,且考查形式多变,相对其他类型的题目比较难备考,因此是很多考生十分头疼的题型。但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多难的问题只要找到突破口都能妥善解决。
            我们来看结构化面试评分表对综合分析能力作出的要求:“对问题的理解正确,分析问题透彻,谈思想谈观点有深度,并有独到见解或能自圆其说。”这一要求有5个关键词:正确、透彻、深度、独到、自圆其说。这5个关键词实际上是作答综合分析类面试题的5项要求,且这5项要求恰好是按照从低到高进行排序的。
            正确:分析一个现象或事件首先要做到正确,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基本的观点都是错的,下面无论说什么都有点越抹越黑的味道了。因此,达到“正确”这个要求是答综合分析类题目的基础。
            透彻:观点“正确”了,要想得到更高的分数,就需要继续达到下一个要求。你需要对你所持的“正确”观点进行深入分析,使之达到“透彻”的程度。所谓透彻,就是详尽深入,不虚浮表面。比如让你分析“小草为什么是绿色的”,你如果回答“因为它天生就是绿色的”就是虚浮表面,而如果回答“因为它含有叶绿素,而叶绿素对绿光的吸收量最少,因此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小草看起来就是绿色的了”,这就做到了详尽深入。
            深度:比“透彻”更高一级的要求是“深度”,有深度的思想观点是能够触及事物根本属性的,可以让人们在听到你的观点时,会有如醍醐灌顶般的感叹:“哦,原来是这样啊!”而不是:“这不废话吗?”比如让你谈谈“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如果你回答“他们都不愿意去打水,因此没水喝”,这就是就事论事,是废话。但如果回答“没有制度作保证,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人虽然多但相互推诿,谁也不愿意去打水,因此没水喝”,则是触及事物本质的回答,是妙答。
            独到:在回答综合分析类面试题时,如果你的答案能同时做到正确、透彻、有深度,表现已算不俗,成绩可达中等。但如果想要得到一个较优的分数,“独到”就是一个制胜的重要砝码。一个问题,你这样看,我这样看,他也这样看,虽然不会有什么风险,但终究会使考官“审美疲劳”。“独到”的作用就是使你的看法能在众看法中脱颖而出,这就像一个奇装异服或特立独行的人总能更容易吸引别人的眼光。我们所讲的“独到”并不是说让你去讲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而是说你的见解需要能在正确、透彻、有深度的基础上,想别人之不会想、不能想。比如别人说“开卷有益”,而你说“虽说开卷有益,然则尽信书不如无书”就可称之为“独到”。
            自圆其说:如果说见解独到是一种境界的话,自圆其说则可称得上回答综合分析类面试题目的化境了。或许你的见解会稍微偏离世俗的标准,但如果你能够把这些见解说得有理有据,就能够很好地体现你的逻辑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分数。废话三句嫌多,良言百句也少,说话点到即止为好。想要一步步达到目标,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还需考生细细体会。
            以上内容可总结如下:
            观点正确是基础,
            透彻分析始为佳。
            若能深入加独到,
            自圆其说成妙答。
            (二)出题形式
            由于可进行分析的事物实在是多,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小到百姓的柴米油盐,都可用作综合分析类题目的命题点,因此使得综合分析类的题目比较多变。但无论怎么变,都可归结成以下几类形式:
            1.社会现象类
            此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对时下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现象进行分析解读,通常是先给出一句简单的事件描述或社会流行语,要求考生谈看法,旨在考查考生辨别是非善恶以及客观、透彻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经典题型如:
            1.中国的电子化参与程度排名由2008年的86位上升到今年的第24位,电子化的兴起深刻影响了我国的政治形态。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现在小汽车、私家车越来越多,请就这一趋势谈谈你的看法。
            3.谈谈你对“狼爸”“虎妈”教育方式的看法。
            4.对于网络反腐,你怎么看?
            2.政策方针类
            此类题目往往要求考生谈谈自己对具体政策、路线、方针的看法,旨在考查考生对国家或地方方针、政策的把握程度,以及考生对政策方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分析能力。
            经典题型如:
            1.结合你所报考的岗位,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2.罗格说:“节俭不是奥运会的目标,成功才是奥运会的目标。”我国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方针,你怎么看待?
            3.河北推出了关于医改方面的新政策,你对此有何看法?
            4.现在有“挺退派”“延退派”,谈谈你关于退休政策的看法。
            3.两难问题类
            两难问题类题型是指题目给定两种以上的情形,通常这些情形或是同等重要且亟待解决的事情,或是非常棘手难以取舍的事情,需要考生经过综合分析给出自己的观点,作出选择。
            经典题型如:
            1.银行职员在办理业务的时候多给顾客200多块钱,顾客拿回来还给他,他不收。原来是因为银行规定,如果办理业务出错就扣当月奖金,他们的奖金有1000元,而如果职员收了将得不偿失。你觉得职员应不应该收回?
            2.现在很多中小学生都有手机,本来是方便跟家长联络的,但是很多学生用手机上网、交友,甚至上课时发短信,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4.哲理寓言警句类
            哲理寓言警句类的题目,顾名思义就是要求考生对给定的寓言、警句等进行综合分析并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
            经典题型如:
            1.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树挪死,人挪活。”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2.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脊梁。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3.罗斯福说,我们唯一值得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活和生存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5.漫画类
            漫画类的综合分析题是指要求考生分析题目给定的漫画并谈看法的题目。
            经典题型如:
            1.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并谈谈你的看法。
            2.请谈谈你对下面这幅漫画的理解。
            6.效应原理类
            此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对某一原理或法则进行阐释分析,一般包括木桶原理、泡茶效应、热炉效应等物理现象,以及鲶鱼效应、犬獒效应、一窝蜂效应等生物现象。这类题目在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中出现得较少,考生可对一些比较常见的效应原理进行适当了解,以备不时之需。
            经典题型如:
            1.蝴蝶效应对工作有什么启示?
            2.你怎么看木桶原理?
            (三)应考准备
            1.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利用这一思想体系训练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将对作答综合分析类面试题大有裨益。下面我们将提炼出唯物辩证法中与作答综合分析类试题相关的一些内容,供考生参考学习。
            (1)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
            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高于部分。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形而上学、静止地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④规律客观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
            (2)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①矛盾普遍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②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④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⑤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而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⑥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联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2.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综合分析需要建立在对事物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对事物的了解而凭空进行分析,因此,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即使掌握了再好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也只能是空谈,那样的话分析问题既不会透彻,更谈不上有深度。例如,考官要求你针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谈想法,你却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知道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那么又怎么进行分析呢?再例如,考官要求你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你虽然经常听说,但是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不了解,那么又怎么谈出有深度的见解呢?
            在平时的生活中,考生需要多多积累知识,如哲理、寓言、名言警句,通过重点报刊的评论,如《半月谈》、《求是》、《人民日报》、党和政府的理论文献等,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做到有话可说。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了作答综合分析类试题必备的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将二者相结合,利用科学方法分析已知问题。
            第一步:看他人分析问题。
            有时受限于我们的知识广度、人生阅历,以及对事物了解的程度,当我们看到一个问题时只是看到了它的一些表面现象,很难看到深层次的东西,分析问题时也无从下手。而训练强化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看他人分析问题。考生可以阅读一些评论文章,观察他人分析问题的角度与方法,当然,前提是选择一些导向正确、分析合理、不偏激、不激进的评论文章。考生应该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够区分正确的观点与错误的观点,好的观点和方法要学习、要为己所用,坏的观点和方法要抛弃、要坚决抵制。
            第二步:试着自己分析问题。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看不练也经不起考试的检验。看过他人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后,要试着自己去分析问题,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写出来,不要被他人的思想和观点束缚住。这一过程,是形成自己分析问题的方法与角度的过程,也是捋顺作答逻辑思维的过程,没有这一过程,作答时就容易陷入“拿来主义”的误区,也就是将别人的观点死记硬背下来,生搬硬套到自己的答案中。这样的作答容易导致千篇一律,缺少特色,很难给考官眼前一亮的感觉。
            第三步:借鉴他人,完善自己。
            每次分析完一个问题,都要回过头来再去看别人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别人的观点,不局限于一个人的观点,而是多个人的观点。他们当中分析得好的、有特色的我们可以拿来,运用到我们的分析中。比对分析后,发现自己的某一观点不尽合理就要删除。这样一来,好的运用,坏的抛弃,我们分析问题的过程就得到了一次完善。这可以使我们的分析更加合理、正确、全面,同时又不失自己分析问题的特色。
            五、应变能力类试题透析
            应变能力类试题是公务员面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类试题,既考查考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考查考生的情商。可以说,应变能力对于考生来说,难度系数更大。
            (一)命题原因及考查内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碰到各种突发事件,遭遇诸多突发情况,很多人在面临突发事件或突发情况时不仅会情绪失控,而且往往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和处理,这都是应变能力不强的集中表现。在工作中,尤其是在关乎群众利益的公务员工作中,如果因应变能力不强而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解决突发情况,小则会损害群众利益,大则将会破坏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影响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由此可见,应变能力在公务员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这也是公务员面试将应变能力作为五大考查能力之一的原因所在。
            在公务员面试中,应变能力类试题主要通过一定的压力、刺激、紧急、矛盾情境的模拟,测试考生面对紧急情况时沉着、冷静、灵活、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考查考生对事物变化思维反应的敏捷性,思考问题的周密性、理智性,处理突发事件的及时性、有效性,解决问题所用方法的适宜性及对问题处理的决断力,遭遇压力情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稳定性。这类试题旨在通过面试的形式,考查考生能否在日后的公务员工作中承受住相应压力,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一般来说,这类试题的取材涉及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情境可以是现时情境、假设情境,也可以是考生过去经历过的真实情境,考生只需将自己置于情境之中,阐述自己的具体应对之策即可。不过要注意情绪保持稳定、思维反应敏捷、考虑问题全面周到,寻求既全面又妥当的解决之策。
            (二)试题特点
            1.综合性
            它把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决断能力、创新能力、优化能力结合起来。
            应变能力常常可以集中体现公务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水平。面试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宏观形势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在变化的形势下有无适当的对策;同时还关注考生对风险和机遇的基本倾向,以及在关键时刻是否敢于承担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考生能力和个性特征的综合评价和考查。
            2.随机性
            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答题模式,需要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
            在应变能力类试题的回答上,会因人的不同、事的不同、时间的差异、形势的各异而有不同的答题模式,我们无法从中总结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供考生模仿的模板式答题思路,这正是应变能力的随机性的突出反映。
            应变能力极具灵活性,故而在决策活动中有着广阔的运用场所。它促使每一个决策主体要审时度势,针对不同的决策对象、不同的下属、不同的内外关系、不同的决策环境,灵活机动、随机处置。它在发挥时要注意把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起来,把可变性与稳定性结合起来,以防止在决策中随心所欲、变化无常的不正常现象发生。
            3.时效性
            它设定的情境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应对措施并付诸实施,时间延误就会错失良机。
            应变能力针对的是突发事件、突发状况,它的解决的首要原则就是及时有效,必须立即处理,如果可以无时限地让人思考应对之策,那么也就无所谓“应变”了。
            (三)常见类型
            1.压力类
            压力类试题就是通过向考生施加各种心理压力来考查考生的心理调试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应急处理类
            应急处理类试题就是通过设定一个突发状况,或一些计划之外的紧急事件,且多是涉及群众利益、党群关系的问题,来考查考生能否快速地作出反应,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作答注意事项
            1.思变
            应变能力类试题既然考查的是应变能力,那么在其回答上一定要思变,不能被题目之意限定住,而落入题目设定的陷阱中不能自拔。常言道“变则通”,这在应变能力类试题的回答中更是如此。
            很多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喜欢针对题目进行直接回答。如“你新进一个单位,单位就从小金库发钱,并且也发给你2000元。你要还是不要”等之类的问题,考生经常就只在“要”与“不要”两个选择之间打转,这就陷入题目所设定的陷阱里去了。其实考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要善于思变,因为很多问题的回答不是非此即彼,尤其是在回答应变能力类的试题的时候,更要有变通的精神。正如在这道题中,回答“要”还是“不要”都不是一个好的答案,那么我们就应善于应变,跳出“要”与“不要”的限定,以“暂时保管”予以应对。
            2.自我情绪控制
            自我情绪控制的关键在于自己在受到较强外界刺激或处于非常不利的情境中时,是否能保持情绪稳定,并约束自己的行为。杰出的表现是,在较强的刺激情境中,能做到表情和言语自然;在对己非常不利的情境中,还能保持冷静,不乱方寸。
            应变能力类试题中常有时间场景极其逼真而令考生措手不及的情境模拟,比如:“你这次公务员笔试成绩很不错,但经过了解发现这与你之前的考试水平相差比较大,且现有人举报你在这次考试中作弊,你怎么解释?”如此逼真的情境设置,如果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差,就会表现出愤怒、不敢相信、着急、面红耳赤等,严重的甚至是方寸大乱,如此不仅暴露了自己极差的情绪控制能力,而且在问题的回答上也会因为情绪不稳、乱了方寸而不能冷静思考,理智回答。
            在考场上,不管出现什么状况,遭遇什么问题,首要的就是要做到沉着冷静。在保持沉着冷静之后,方能理智思考、从容应对。

        第二章  内蒙古公务员面试历年真题详解
        第一节  2014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

        2014年6月21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你新到一个单位,单位全是本地人,就你是外地人,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愈加频繁,在异地工作、生活成为很正常的事情,作为外地人新到一个单位有一些不适应是很常见的。我应该积极提升自己,尽快融入到新环境中。
            第一,我要努力丰富自己、充实自己。首先是学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在工作中不拖集体的后腿;其次是学习单位的工作作风和工作宗旨,提高思想境界,紧跟同事步伐;最后是了解当地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争取尽早熟悉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第二,我要积极团结同事,向同事学习、请教,用谦逊的态度和好学的劲头去赢得同事的认可。同时认真参加党的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寻找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增进团结。业余时间多参加同事之间的聚会和集体活动,在工作中做同事的好搭档,在生活中做同事的好伙伴。
            第三,服从领导指示、协助领导工作,要积极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向领导请教,这样才能尽快适应领导风格,共同为更好地开展单位工作做出努力。另外在领导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及时助力,为领导分忧。
            作为来自异地的新同事,要正确认识自己目前面临的状况,及时与领导、同事在文化和精神方面进行交流,从而使自我快速地成长与提升。我要努力提升自己、团结同事、协助领导,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集体,为我们单位共同的目标而奋斗。2.李克强总理去赤峰考察,主持会议时强调城市的发展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面子”是城市的风貌,城市的“里子”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城市的光辉需要坚实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李克强总理到赤峰翁牛特旗考察时强调:城市的发展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面子”是城市的风貌,城市的“里子”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法国诗人雨果也曾经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其实这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强调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这正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城市建设和民生问题的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子”和“面子”都很重要。
            为了更好地落实此项精神,第一,要继续重视国家相关政策。坚持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要将政策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第二,要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认识到经济发展是政绩;环境保护也是政绩;创造良好城市环境让群众过得开心是政绩;维护地下管道网让群众过得舒心也是政绩。要多做打基础做铺垫的事,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第三,国家下发的资金要妥善运用,加强监督,政府过紧日子,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要节约财政资金,切实把资金落实到城市建设中来、地下管道网打造维护中来,做好“显绩”也做好“潜绩”;第四,要通畅沟通渠道,利用政务公开等方式,多与群众沟通,始终保持透明真诚,让群众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这样才能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打造城市的“里子”与“面子”。
            最后,我还想补充一点,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城市,不仅仅要从“里子”和“面子”着手,还应该注重城市的“灵魂”。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我们的传统建筑和特色建筑,保留历史的遗迹和自然的馈赠,提高城市市民的文化素质,塑造城市软实力。只有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还有“灵魂”的城市,才是真正的魅力城市、美丽城市。2014年6月21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你所在的单位进行消防演习,很多人认为是走形式,有抵触心理。你负责组织,此时你会怎么办?
            【参考答案】
            单位组织消防演习是为了在特殊情况下,人们能够顺利逃生。在遇到火灾等特殊情况下,拥有逃生知识与技能就增加了逃生的机率,在平时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注重对特殊情况的应急准备。单位组织这次消防演习有些部门不太理解,所以在演习之前我们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首先,我会加大对这次演习的宣传力度。从消防演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到单位对这次演习的重视与决心,都需要我在前期做好宣传。我会在演习之前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包括利用单位宣传板、贴宣传海报,组织各部门进行宣传动员大会、做动员演讲,让同事充分认识到这次演习的重要性,使其能主动参与到这次演习中来。
            其次,需要对同事们进行消防知识的普及,教同事们在遇到火灾时的逃生技巧。我会与消防队联系好,请专业消防人士为我们做一次消防知识普及的讲座,包括消防器材的使用、火灾现场的注意事项以及必要时的逃生技巧等,并做好示范,确保同事们听清楚、看明白。
            再次,为做好本次演习,我会在事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演习时间和场所的选择,消防器材的配备及检查,预先安排好人群疏散场地。为确保现场的安全,还要请安保人员提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以处理突发状况的出现,必要时我会联系好消防队员,请专业人员在现场做指导。为确保本次演习的圆满成功,我会在做好各项准备之后,把演习计划形成书面材料请领导审批,并请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在本次演习过程中我会注意做好观察记录工作,将同事们在演习过程中的言语、图片等记录下来,事后也请同事们将这次演习的经历记录下来,作为一次难忘的体验。本次演习中的图片、视频等可以作为日后单位消防宣传的资料备用。我也会把本次演习过程的完整记录备案,以供日后借鉴。2.5月新疆和田市有一群暴徒闯入了棋牌室砍杀群众,群众在民警到来之前与暴徒进行搏斗,在搏斗期间只有一名群众受了轻伤,其他人都没有受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对这起旨在破坏祖国统一、破坏民族团结、伤害各族群众的极端恐怖暴力事件,我深表愤慨,对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稍感欣慰,更对这些群众勇于自救的精神、勇于和恐怖分子搏斗的行为敬佩。下面我将具体谈谈个人的看法:
            第一,破坏祖国统一、破坏民族团结、伤害各族群众的极端恐怖暴力行为不得人心。一段时间以来,新疆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类似事件,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威胁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党和政府的宣传引导,各族群众看到了谁在为自己谋福祉,又是谁以损害自己的根本利益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政治图谋。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擦亮了群众的眼睛,这是本起事件中群众勇于反抗暴徒袭击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国家长期以来保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保持民族团结,必须高度重视群众的力量。维护国家统一、保持民族团结,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也不仅仅是军队的事,这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神圣职责。我们要相信,人民群众不但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同样也是我们做好维护国家统一、保持民族团结工作重要的力量源泉。我们要充分发挥出蕴藏在群众当中的巨大力量和聪明才智,根除极端暴力恐怖袭击行为生存的土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安定团结局面。
            第三,提高各族群众自我保护和对抗恐怖分子的能力。面对恐怖分子的袭击,我们要高度重视群众的自保自卫能力,只有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有后续的抵制和反击能力。公安、军队等部门应通过宣传和实地演习等方式,使群众了解相关知识,掌握技能,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同时,还应进一步增强相关的安保设施,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通过各种有力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确保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2014年6月22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某大学生村官在一个贫困村庄干了八年村支书,给村庄带来了很大的发展,使村庄被评为“最美村庄”。面对记者采访时,他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大学生村官是国家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举措。事实证明,实施大学生村官这一政策确实带来了诸多好处。有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正如题干所述,在基层干了八年的大学生村官,为当地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他所说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这句话则引起了我的深思:
            有的人不仅善于欣赏风景,还善于制造风景。这种人无论到哪里,都会用热情和真心去对待生活和工作。就如有些大学生村官到岗后,迅速融入工作环境,融入乡里乡亲的生活,能很快发挥自己的价值。就像题干中的大学生村官,用八年的时间将贫困村变成了“最美村庄”,他就是用心在制造风景的人。曾经也有一位村支书这样说过,大学生村官来到村里,教会了我们写工作计划,写工作总结,用电脑,有些我们办不成的事,他很快就办完了。可见大学生村官着实为村里开展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村官都能做到这样。有的人只爱挑剔,看不到身边的美丽景色,更没有制造风景的思想。这些人,无论到了哪里都是在挑客观因素的毛病,环境不好,资源有限,自己没有发挥的空间。就拿个别大学生村官来说,到了工作岗位上,总以自己学历高自居,抱怨工作环境差,抱怨在村委会工作的同事文化水平低,抱怨村里群众不理解他,没办法开展工作等等。这样的人在村里,就不能发挥自己的能量和作用,因为他们没有把心带入这个岗位,没有把心融入当地的群众,这样自然看不到美丽的风景,何谈利用自己的价值来制造风景呢?
            所以,在年轻人就业浮躁、就业难的环境下,出现了“八年村支书”这样的好榜样,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第一,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让新一代年轻人意识到,基层是发挥我们价值的地方,是我们这些初入社会的小苗茁壮成长的地方。
            第二,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职业观,只有用心去对待他人,对待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只有用心去对待工作,对待岗位,才能将自己的价值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第三,使我们深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都是群众的儿女,是群众培养了我们,所以我们也要在学成之后服务于群众。要学有所用,带领乡亲们致富,改变他们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
            最后,我们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乐于服务基层,服务人民。当然,无论我们最后在什么岗位上,都要用心去做事,用心去保护美丽风景,制造美丽风景。2.有人说,法律审判需要舆论监督;还有人说,舆论不能影响法律审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法律是治国之本,有其独立的运行体系,也正是这种独立性才能保证法律的公平。舆论的力量是无形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是群众意见的表达,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社会管理中,舆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题干中有人认为法律审判需要舆论监督,也有人认为舆论不能影响法律审判。我认为这两句话说得都非常有道理,阐明了法律与舆论的关系。
            法律应该受到舆论的监督。法律维护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舆论监督对于法律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一,舆论的监督有利于执法人员公平执法。法律的公平正义,最终还是要执法人员来实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执法人员都能秉公执法,有部分执法官员作风不正,执法能力差,工作推诿,办事拖拉,而新闻媒体的监督有效传播了审判过程,对执法人员有一个评判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或者减少违背公平正义的现象出现。
            第二,舆论的监督有利于执法过程的透明、公开。现代社会,由于场地的限制,不能无限制地让群众到审判庭观看执法,这样就增加了审判的神秘性,也就会有很多人开始怀疑、甚至是误解审判的公正。舆论的监督,包括新闻媒体的监督,增加了审判过程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了解法律的公开公正,从而更加拥护依法治国。
            第三,舆论的监督有利于发现法律的不足。当审判结果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响,很有可能就是由于我国法律还有不完善之处,也许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相关案件,例如关于网络等新生事物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也许某些法律内部存在漏洞,不足以服众。所以舆论监督在某些层面上可以促进法律的自我更新与完善。
            所以法律的执行离不开舆论的监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舆论监督”可以替换为“舆论审判”。舆论只能起监督作用,不能影响法律的独立性及其审判结果。如若“舆论监督”变成了“舆论审判”,则违背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最后,舆论应该积极有效地发挥其监督作用,但是一定不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将舆论导向于同法律相反的方向。尤其是新闻媒体、现代网络,应如实报道,给社会一个积极的导向,促进法律的公开透明。

        2014年6月22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近期,在汉字书写电视节目中,“成人体验团”中70%的成员竟写不出“癞蛤蟆”三字。你认为应当如何看待“汉字书写弱化”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
            汉字是中华文化绵延发展的一种载体。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汉字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漫长的演化过程。其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再次,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随着公众对“汉字危机”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想知道,造成“汉字危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造成“汉字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科技的发展使书写方式发生了变化,成为造成“汉字危机”的最直接的原因。现在利用电脑输入只需要几个字母或者特定符号就可以打出完整汉字,简单快捷。因此,很多人会使用电脑来做笔记、办公,导致手写汉字的机会大大减少,对于汉字字形的生疏则逐渐加大;其次,拼音输入法的使用也是造成“汉字危机”的另一重要原因。拼音输入法是按照拼音规定来输入汉字的一种编码方法,可以直接输入字符,不需要记忆汉字字形,这会对汉字书写造成一定影响。最后,轻视汉字的书写也是诱因之一。“提笔忘字”现象出现了低龄化的倾向,这是由于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家长过度重视外语的教授,而轻视母语的学习和培养。这种情况使汉语教育受到了挤压,从青少年层面削弱了对于汉字书写的重视程度。
            我国作为汉字传承的主体,却使汉字书写日渐被电脑书写挤在一个越来越小的空间里,这不能不让人深思。电脑时代也好,信息社会也罢,我们都不应该忽视书法、写字。因此,解决“汉字危机”迫在眉睫。
            第一,我们应该从教育抓起,从传承文字的下一代开始,考虑在学校进行中国汉字书写能力的相关训练。虽然中小学生电脑使用已经普及,但学校要有过硬的举措保证中小学生在听、读、写上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大学也应巩固、提高学生的汉字读写和应用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在保证青少年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能够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体,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第二,在电脑普及的今天,软件的开发人员和研究汉字的专家也可以在保护汉字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多开发一些与汉字书写相关的输入方法。国家可以将“避免汉字出现危机”与相关输入法研究正式立项,邀请有关专家研究汉字从教学到输入的科学方法,从根本上防止“汉字危机”。
            第三,汉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国家应从法律、机制上加以保证汉语的规范使用。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各种语言相互渗透是不可避免的,规范汉语,并非排除外来语,而是把它翻译过来,使它有机地融入汉语。为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权威性的机构,规范汉语,定期发布外来新词的译法。
            电脑时代势不可挡,但是无论时代怎样嬗变,无论技术怎么革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都不会改变。如何才能恢复文字的荣光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作为后来者理当致力于文化的接续和弘扬,不能在各种冲击面前丧失汉字文化的自尊、自重与自觉。而是应该尽百倍努力,去维持笔尖上的美好,让文字在电脑时代复苏,并大放异彩。2.现在最高法开庭审理案件时利用媒体、互联网进行现场直播,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理念,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还是减少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法治进程并没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快速地提高,这一现状值得深思。不过值得期待的是,最近在法治进程上,我国取得了一个重要的进步——直播庭审,即法庭审理、法庭辩论等审判过程通过视频、微博等多媒体的方式同步直播,让老百姓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的情况。这种尝试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也是法治的进步,并且也得到了最高法的支持和认可,那么直播庭审到底有哪些具体的意义和作用呢?
            第一,对于法律工作者来说,庭审直播对他们的工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尽可能地减少了“拉关系、走后门”的情况,消除法院“吃完原告吃被告”的不良影响,最终能够提高法律工作者依法办事的能力和业务水平。
            第二,对于法律当事人来说,这种公开直播的庭审方式也让他们最终对法院审判过程的公开性满意,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冤假错案的出现。
            第三,对于我们公众来说,这种同步直播庭审的方式,能够让很多关心法律的老百姓及时地了解到司法进程,增加老百姓的知情权,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提高老百姓的法律意识,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
            第四,对于司法部门来说,司法部门积极参与公开审理也可以提高它们的公信力和社会地位,减少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现阶段我国的法治水平还比较落后,不够完善,除了同步直播庭审的方式之外,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来促进依法治国。
            首先,党和国家应该加强普法宣传工作、教育工作,让老百姓尤其是未成年人能够提早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敬畏法律,遵章守法同时还能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国家公务人员一定要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能够将法律运用到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减少我国长久以来留存的“走人情、靠关系”的行为方式,为老百姓提供榜样作用。
            再次,国家除了加大宣传力度以外,应该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得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能做到于法有据、有法可依。
            最后,国家要提高法律的威慑力。,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畏惧法律,觉得违法成本很低,所以甘愿冒险去违法犯罪。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违法成本、树立法律权威,只有做到对于违法犯罪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坚持违法必究,才能真正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2014年6月23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国外90%的人知道中国制造,而只有3%的人知道一个中国的品牌,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我们发现,在国外各种商场里,大多都有“中国制造”的标签,体现出中国是如今的“世界工厂”。然而我们在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我们需要做出改变,就如题中所说,我们需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自己的品牌。
            诚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制造”为今后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自主品牌薄弱的现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企业仍旧处在产业链的下游,因而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题中这样一个局面,我们必须找到其内在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第一,政府部门虽然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的相关政策,但是政策引导与扶持的力度仍然不够,对产权支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使得市场上盗版盛行,品牌评价体系不完善、不科学。而品牌保护不力、假冒品牌多、打假难度大,也制约着企业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
            第二,我国的企业经营者品牌意识不强,通常只重视经济利益,不做长远规划。过度依赖外来技术,而且企业不愿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企业内部的品牌专业人才比较匮乏,不仅不会形成反映企业文化的自主品牌,而且减弱了我国的品牌出口能力。
            第三,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品牌评选活动过多过滥,导致其社会公信力严重受损,对我国品牌建设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四,我国消费者虽然品牌化消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尚未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消费标准和消费认知,民族品牌意识淡薄,崇拜国外品牌、轻视民族品牌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使我们能够拥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享誉世界的品牌。
            第一,鼓励企业创造和形成自主品牌。对企业建立各级技术中心、技术改造等予以优先扶持;加大对自主品牌出口的信贷支持力度等。政府的支持应建立在市场基础上,为自主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除采取政策上支持自主品牌的建设外,还应创造更加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为国内资本创建自主品牌提供更多机会。同时在人才方面,树立新的人才观,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和具有品牌意识的人才。
            第二,企业要拓宽视野,树立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除了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之外,一定要做到消化吸收,将品牌意识贯穿到整个企业文化当中,充分地利用和保护好企业形象和品牌,同时在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时要有文化自信、品牌自信。
            第三,对消费者需求进行适当的引导。政府在文化建设、习俗传承上可以引导消费者形成对自主品牌有利的支持氛围,比如树立自主品牌的典型,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等。但是,“顾客忠诚主要来自于品牌,而不是品牌的所有者”。我们强调发展自主品牌,首先要尊重消费者选择,以民族情感唤起国内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偏好本无疑义,但在实施时要注意效果,避免滥用。
            相信在这些努力下,我们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指日可待,我们的民族品牌会得到世界的认可,会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2.2003年国务院出台了《法律援助条例》,针对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予以帮助,将农民工讨薪纳入其中。去年法律援助增加10%,投入14亿,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贫富差距的加剧,弱势群体的规模也不断地加大。由于生理或者经济条件等限制,他们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存在着困难。从2003年国务院出台《法律援助条例》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针对弱势群体的法律在不断完善,国家也在这方面加大了投入。
            对弱势群体予以法律等援助,对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体现了我国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我国政府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的表现。
            第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现代社会物价高涨、贫富差距拉大,弱势群体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他们无法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只能运用暴力的手段,这也是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实现“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对弱势群体予以关注,予以保护。
            第三,是实现法律公平、正义价值的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而弱势群体本来就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只有对他们的权益给予特别保护,才能实现实际平等,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并且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法治水平和国际地位。
            但是,我们也看到,法律上存在的相关立法仍不够完善,法律援助经费严重短缺,现有法律援助机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编制不足、办案流于形式等问题,社会上还存在农民工讨薪难的问题,还有很多弱势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护的问题,因此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
            第一,我们要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的立法工作,对法律援助的性质、指导原则、机构设置、经费来源、对象范围、程序、协作配合机制和责任等,做出明确而且具体的规定。完善以政府财政为主导,多方筹措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为法律提供财政支持,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依靠全社会共同参与。同时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公职律师队伍,在此基础上,实行跨区域的人才共享机制,以解决地区间法律援助人员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第二,企业等用人单位要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在雇用人员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其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规范工资支付制度等。
            第三,媒体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法律宣传力度,要将《法律援助条例》、《残疾人保障法》、《劳动法》等有关弱势群体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文件列为普法宣传的重要内容,采用新闻、微博、微信、图片展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尤其要深入群众,深入弱势群体。
            第四,个人要学法,懂法,会用法。尤其是弱势群体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信通过以上努力,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会得到相应的保护,他们也会享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温暖。

        2014年6月23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某县水源污染严重,村民在环保局长面前下跪求治理,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面对自己家乡的水源受到污染,村民在环保局局长面前下跪,村民们用这种令人吃惊的方式表达出他们的无奈。这不仅与我国当前生态保护政策背道而驰,而且说明地方政府没有做到以民为本。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得不解决,所以他们才会选择在公共场合下跪。
            水源污染为什么迟迟不到解决?村民为什么选择在公共场合下跪求治理?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村民诉求无门。村民不知道出现这些问题后,他们该向谁反映,只能选择在公共场合下跪。即使知道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状告污染企业,但是他们是弱势群体,无法承担经济上高昂的诉讼费用、律师费、鉴定费,此外,还缺少专业知识。村民诉求无果,经过多次反映,水源污染仍然得不到治理。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政府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当地政府不重视环境保护,对于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监管不力,甚至假监管(“三不查”:老百姓不上访不查、媒体不揭露不查、高层领导不批示不查)。由于污染企业都是当地政府的利税来源,有的甚至是“支柱”企业,导致一些地方政府甘当污染企业的“保护伞”。这样,受害者日益丧失对当地政府和法律的信心,环境违法者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同时民意表达渠道不畅通,政府没有深入群众,倾听村民的诉求,办事效率低。
            第三,当地造成污染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没有环保意识,肆意地排放污水,污染水源,以及违法成本低。我们也可以概括为“三不怕”:不怕环境监察、不怕行政处罚、不怕给老百姓造成损害。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不能让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所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一定要予以解决。要知道,如果不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不会把你放在台上。
            第二,加强监管,提高办事效率。对一些污染型企业进行常规检查,突击检查。对出现污染行为的企业一定要依法查处和惩罚,使其树立环保意识,切不能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
            第三,要加大环境违法的处罚力度。根据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企业违法排污,环保部门最多罚10万元,而根据法律规定,每月只能罚1次。这种处罚成本和污染企业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亿元的利益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违法成本明显低于守法成本,企业根本就不怕行政处罚。
            第四,应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按照法律规定,法院审理案件贯彻的是“不告不理”的原则,即未经起诉不得启动审判程序。然而,我国目前三种诉讼制度中(主要是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关系到环境侵权诉讼的规定尚有不足,导致此类案件的审判出现了盲区。
            但愿村民下跪请求治污这幕情景能够铭刻在地方官员的心中,时刻警醒所有官员为建设一片蓝天碧水而不懈努力。2.网络上涉黄、涉暴严重,妈妈为了保护孩子的权益,组成了“妈妈陪审团”,试图通过社会力量监督与评审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信息对于青少年的危害早已“开花结果”,频频爆出的青少年犯罪事件和涉黄案件都足以证明网络黄毒负面影响之大。防控黄毒,是家长心中早有的想法。成为网络道德的“审判官”,切实地站在家长立场考量每个网站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每一个网民的职责。
            “妈妈陪审团”的成立作为一次创新之举,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能够成为网络道德的“审判官”,能够切实地站在家长立场考量每个网站对孩子的影响力,切实地起到净化网络环境的作用,使青少年免受互联网上一些不良信息的侵害。有利于避免集团利益化的暗箱操作,有利于减小观点“误差”,毫不留情地根除黄毒,遏制色情毒瘤的发展势头。
            第二,有利于配合政府对于网站的监督与整治工作,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
            第三,有利于社会各界力量对于网络的监督与举报,体现了我国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人翁意识。
            当然,我们更希望“妈妈陪审团”不只是说说而已,不应只是一纸空文或是徒有虚名,要真正起到对“黄毒”的遏制作用:全力协作整治工作,最客观地评判、最实际地列举出危害孩子健康的网站,维护孩子们健康成长成才,做孩子们网络世界的“护航人”;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对色情等低俗信息的整治中,减少其间诸多不透明的操作,使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让其他家长放心,安安心心地等待着整治结果。但是净化网络环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相关部门对各大门户网站集中整治,加强管理监督。集中开展清理污秽信息活动,管理监督切实到位,形成制度、机制常态化。对于网站的建立要严格审批。
            第二,网络媒体部门和工作者应多挖掘些立意好、振奋人心、鼓舞干劲、贴近百姓生活的好信息、好作品,以弘扬社会正气。设置“红色”专栏,凝心聚力促和谐。通过此专栏用真正感人的信息净化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弘扬、宣传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和老百姓生活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同时,网络经营者做到不发布、网民要做到不传播不良信息。
            第三,家长和学校要对青少年关注、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时期正是身心健康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青海年关系着祖国的兴旺、民族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是相关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净化网络环境,弘扬社会正气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制歪风邪气,为社会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2014年6月24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部分地方政府官员怕出事而不作为,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碌碌无为、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太平官”,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着畏难情绪,害怕犯错误、担风险,从而导致开展工作时裹足不前,甚至缺乏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责任意识。对于为官怕出事、不办事,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予以警惕。
            为官不为,错在缺乏担当意识。遵守规矩的人我们大都喜欢,但是真要把他放在领导干部的岗位上,这样的优点就不是特别耀眼了。作为带头人、领路者,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福祉。虽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务实肯干的带头人,但是这个带头人更要有一种勇于开拓的精神、敢于创新的勇气、带领群众致富的决心、身先士卒的担当,而不是一味的老好人。
            就像东莞市长袁宝成在中央电视台开腔谈扫黄时说,“没想到东莞涉黄这么厉害”。因为不愿想,所以没想到;因为没有好好了解、没有深入调查,所以民众都知道的事情,他却被蒙在鼓里。
            常言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所以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我们必须要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说过,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这句话切中了为官之道的重点,也给执政为民的父母官们一个警示。
            如果我能够有幸通过这次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公职人员,我一定会时刻提醒自己,工作中一定要有担当,有魄力,要时刻心系群众,要有为群众办实事的急迫感。因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他们才会把我们放在台上。2.新出台的刑事诉讼法规定,轻微刑事案件可以和解,有人说这样可能会导致花钱顶罪,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这项制度主要适用于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侵犯财产犯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我觉得它是一项非常好的制度。
            在轻微刑事案件中,采取刑事和解制度我觉得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首先,有利于被害人利益的保障。在刑事和解时,加害人可以将被害人提出的含有精神损害赔偿在内的一些合理请求予以赔偿,以求得被害人谅解,争取从宽处理,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损失也能得到较好的弥补。
            其次,有利于钝化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在刑事犯罪中,犯罪行为对被害人造成的影响是深重的,刑事和解让被害人能够直面听取加害人的悔罪心声,可以缓解对加害人的仇恨心理。加害人通过履行民事赔偿义务,来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可以有效钝化双方之间的矛盾,淡化被害人的报复心态,有利于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最后,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由于绝大部分刑事和解案件的赔偿是在刑事案件审结前给付完毕的,避免此类案件因赔偿问题进入执行环节,减少了法院执行工作量,节约了司法资源。
            我们如何才能将这个政策更好的贯彻实施呢?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文章:从个人角度来看,首先我们个人应该加强法律学习,让自己永远不要触碰法律的红线;司法从业人员应该加强业务学习,尽快领会司法和解制度的核心。从媒体角度来看,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对于刑事和解制度多宣传,例如某些犯罪分子因为此项制度,真正有了悔罪表现,实现了良好的自我改造;对于那些利用和解制度为非作歹的现象多揭露和曝光。从相关部门角度来看,我们的法院和检察院应该严把刑事和解门槛,使每一个真心悔罪的人得到轻判,同时,也不冤枉一个坏人。具体政策上例如可以成立刑事和解办公室,提高和解的效率和公正性。从国家法律的层面,我们应该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将标准量化,使之有利于实务操作。
            但是,我们同样应该注意到的是,刑事和解制度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出现花钱买刑的现象。正如有些人担心的那样,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加强对于刑事和解的运行监督,对于那种毫无悔罪表现,企图花钱买刑的人,坚决关上制度的大门。
            我相信,通过以上几点,一定可以把这项好的制度落到实处。

        2014年6月24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1.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处理改革的问题上我们不能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这样很难取得成功;同时改革又是“一个大试验”,面对复杂的国情,必须科学决策,稳中求进。
            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要啃“硬骨头”。在这样的背景下,更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更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无论经济转型升级,还是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改革既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革除体制机制的弊端,更要直面利益关系的调整、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倘若患得患失、谨小慎微、左顾右盼,经济社会发展中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仅不能得到解决,还会因此积重难返,影响整个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我们强调“胆子要大”,就是克服瞻前顾后、小富即安的消极思维,就是在呼唤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的决心和勇气。只要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利的事情,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只要是妨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弊端,就要坚决地破、坚决地改。
            经验证明,如果面对困难不敢过河,怎么会有当初的联产承包、放开搞活?如果不啃硬骨头、不敢涉险滩,今天的改革怎能向纵深推进?又怎能有新成就、新突破?
            强调改革的大胆,绝不意味着要蛮干。事实上,从一开始,中国改革就走了一条从实际出发的渐进改革之路。安徽小岗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探索、广东小渔村经济特区的试验、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实践,中国改革遵循的是先易后难的务实路线,坚持的是由点及面的稳步推进。改革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空喊口号,更不是推倒重来。面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场面,面对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改革来不得一蹴而就的“浪漫”和有勇无谋的鲁莽。
            在这个意义上,不管是“闯”的精神,还是“冒”的勇气,都要沿着正确方向,都要从实际出发、讲究科学性。改革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和试验,都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行严格科学的充分论证。对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以提出总体思路和方案,但推行起来还是要稳扎稳打,通过不断努力逐步达到目标,积小胜为大胜。这就叫“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改革有勇气,国家就有朝气;改革有担当,民族就有希望。既强调勇气和使命担当,又讲究方法和统筹,我们就能使改革大业一步一步推进、一步一步突破。2.有人说过:法律信仰是中国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有人说过:法律信仰是中国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依法治国写进党的十五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勾画到其形成,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发展到总结中,法治逐渐成了我们的必然选择,而这种历史选择正是建立在信仰法律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信仰法律,才会真正寄希望于法治。
            美国法学家哈罗德·伯尔曼曾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制度实践就无法展开。纵然是好的法律,人们也有多种理由规避其执行,因为好的法律虽然对社会最有利,但是在具体适用过程中规避很可能会给特定当事人带来更大的好处。
            我们怎么才能树立法律信仰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我们个人应该加强自己的法律修养,空余时间多关注些法制节目,并把学的法律用到生活之中。在生活中,对于法律禁止或者不赞成的事情,坚决不做。
            其次,我们的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法治观念,为树立法律信仰创造条件。对于社会中出现的知法、懂法、用法的先进分子多宣传报道;对于不遵守法律,缺乏法律信仰的现象多揭露。
            再次,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他们的法律观念,是培养国民法律信仰的有效保证,也是培育现代法治精神的重要环节。国家公职人员作为由人民委托执掌一定权力的代表和法律的卫士,是法律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最后,国家可以充分利用法制宣传周这一形式,加强普法宣传。同时可以评选诸如“年度法治人物”等来进一步培育大众的法律信仰意识。
            相信通过以上几点,我们一定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拥有法律信仰。只有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具备了基本的法律信仰,那么我们法治中国的梦想才能更进一步。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