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社会化考试用书>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用书>山东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4年山东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用书《应试指南》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50.00 商品编号:201311181542221256661020
      • 折 扣 价:¥30.00已优惠¥20.00(6.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研究中心
        出 版 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版  次:2014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招聘考试
      很抱歉,本商品已下架,请点击以下按钮查看本商品的最新信息!
      查看山东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用书最新信息
      • 商品详情

      • 商品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编委会隶属于北京华图宏阳图书有限公司,该编委会属于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编委会分支机构之一,凝聚了多家名校的知名学者及业内著名的培训教师。该编委会由华图教育一线名师及长期从事全国各地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教学工作的专家及学者组成。该编委会致力于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的研究,出版发行符合考生需求的权威教辅图书。其编著的《全国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一本通》《全国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考前必做2000题》等考试辅导用书,为考生提供备考、练习及自测的全方位服务,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考生的一致认可和推荐。
       

      目录
          序篇
              第一章  农村信用社基本情况1
              第二章  农村信用社的组织管理3
              第三章  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业务4
              第四章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招录简介7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篇  政治常识1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1
                      第一节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1
                      第二节  物质和意识12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14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0
                      第五节  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2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8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28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3
                  本篇预测题库40
              第二篇  文史常识43
                  第一章  历史常识43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43
                      第二节  中国近代史47
                      第三节  中国现代史48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党史50
                      第五节  世界现代史54
                  第二章  文学常识56
                      第一节  中国文学常识56
                      第二节  外国文学常识64
                  本篇预测题库67
              第三篇  法律常识71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71
                      第一节  法的本质71
                      第二节  法的运行73
                  第二章  宪法75
                      第一节  宪法的基本理论75
                      第二节  国家基本制度76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78
                      第四节  选举制度80
                      第五节  国家机构82
                      第六节  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89
                  第三章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91
                      第一节  刑法概述91
                      第二节  犯罪92
                      第三节  刑罚97
                      第四节  与国家工作人员相关的几种常见罪名100
                      第五节  《刑事诉讼法》102
                  第四章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116
                      第一节  民法总论116
                      第二节  物权法和担保法119
                      第三节  债权125
                      第四节  人身权利131
                      第五节  法律责任133
                      第六节  知识产权134
                      第七节  民事诉讼法136
                  第五章  商法和经济法141
                      第一节  企业法141
                      第二节  企业破产法150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152
                      第四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53
                      第五节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155
                      第六节  个人所得税法160
                  本篇预测题库161
              第四篇  科技常识165
                  第一章  自然科学常识165
                      第一节  天文常识165
                      第二节  生物学常识166
                      第三节  地理常识169
                  第二章  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171
                  第三章  科技前沿175
                      第一节  国家科技计划与奖励175
                      第二节  高新技术176
                  本篇预测题库180
              第五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183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183
                      第一节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183
                      第二节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183
                      第三节  数据结构184
                      第四节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护186
                      第五节  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及Office系列软件188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90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190
                      第二节  IP地址、域名及因特网应用190
                  本篇预测题库191
              第六篇  山东省省况及时事政治194
                  第一章  山东省基本情况194
                      第一节  历史概况194
                      第二节  地理概况194
                      第三节  自然资源195
                      第四节  人口概况197
                      第五节  经济发展概况197
                  第二章  山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摘要)204
              本篇预测题库208
          第二部分  专业知识
              第一篇  经济基础知识213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213
                      第一节  供求理论213
                      第二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219
                      第三节  厂商行为理论222
                      第四节  市场理论228
                      第五节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235
                      第六节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240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243
                      第一节  宏观经济目标与度量243
                      第二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49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252
                      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58
                  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266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66
                      第二节  国际贸易组织272
                      第三节  外汇与外汇市场275
                      第四节  国际收支280
                      第五节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282
                  本篇预测题库284
              第二篇  金融基础知识287
                  第一章  金融学287
                      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287
                      第二节  金融工具289
                      第三节  金融市场290
                      第四节  债券价格评估292
                      第五节  股票价值评估293
                      第六节  风险管理295
                      第七节  国际金融体系296
                  第二章  货币银行学298
                      第一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298
                      第二节  信用与信用工具299
                      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301
                      第四节  货币的供给与需求304
                      第五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06
                      第六节  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307
                  本篇预测题库309
              第三篇  会计基础知识314
                  第一章  总论314
                      第一节  会计概述314
                      第二节  会计主体假设和会计基础315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16
                      第四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16
                  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319
                      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319
                      第二节  复式记账法321
                      第三节  会计分录322
                      第四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322
                  第三章  会计凭证324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324
                      第二节  原始凭证324
                      第三节  记账凭证326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327
                  第四章  会计账簿329
                      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概念和分类329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内容与记账规则330
                      第三节  各种会计账簿的格式与登记方法331
                      第四节  对账、结账与错账更正方法332
                      第五节  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333
                  第五章  账务处理程序334
                      第一节  账务处理程序概述334
                      第二节  账务处理程序的具体内容335
                  第六章  财产清查337
                      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337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基本方法338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340
                  第七章  财务会计报告343
                      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343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344
                      第三节  利润表346
                  本篇预测题库347
              第四篇  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352
                  第一章  信用社会计基本核算方法352
                  第二章  存款业务的核算355
                  第三章  贷款业务的核算357
                      第一节  贷款业务的核算357
                      第二节  票据贴现的核算358
                  第四章  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361
                      第一节  票据业务的核算361
                      第二节  结算方式的核算365
                  本篇预测题库367
          第三部分  申论写作
              第一篇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申论概述371
                  第一章  申论及申论考试的性质及特点371
                  第二章  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试卷结构及评分标准373
                  第三章  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申论备考策略375
              第二篇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考查能力详述377
                  第一章  阅读理解能力377
                      第一节  阅读理解能力概述377
                      第二节  快速阅读的“三招两式”379
                      第三节  阅读理解的注意事项及易错提示381
                  第二章  综合概括能力384
                  第三章  提出对策能力386
                  第四章  论证分析能力387
                      第一节  论证分析四大技巧387
                      第二节  论证分析常见问题392
                  第五章  语言表达能力393
                      第一节  文字表达的基本要求393
                      第二节  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394
       

      文摘
       

      第三部分  申论写作
      第二篇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考查能力详述
      第四章  论证分析能力
      第一节  论证分析四大技巧


          一、写作论证的含义
          申论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论证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个环节才算是申论的真正开始,因为论证是申论考试的核心。它要求应试者充分利用给定材料,切中主要问题,依据命题或自拟标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或主要问题的基本看法。论证要求观点鲜明、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论述深刻、语言流畅、说服力强。总体上看,论证环节是应试者综合素质的全部体现。在申论考试中,论述部分所占篇幅最大,一般分值也最高。应试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写作论证的应试技巧
          (一)逻辑严密,标新“立意”1.成功立意,是写好申论的关键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的原则是联系实际,即联系社会现实和应试者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从而提炼出对事物独特的观点和见解。立意和选题是论述部分写作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选题是立意的基础,立意则是选题的思想升华。如果说选题旨在提出问题,那么,立意正是经过思考酝酿而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论断和结论,它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确立一个好的文章主题,是写好申论文章的关键环节,也是申论应试的难点。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要见解深刻并富有新意,关键是能在思考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我们每写一篇文章,都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问题或者面对某一事物有感而发的。我们所要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或者所思考的某一具体对象,因为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所以我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或对象时也必须用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在这个由抽象思维上升到具体思维的认识过程中,辩证思维应当成为形成中心思想的主要的思维形式。只有运用辩证思维去思考,才能形成比较深刻的见解,否则就会造成认识上的表面性和片面性。立意还应该力求新颖,亦即平常所说的“标新立异”,避免老调重弹和一般化,这就需要创造性思维。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否富于新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多角度地思考,是立意训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2.常用的立意思维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一般在议论文中叫做中心论题或总论题,在说明文中叫做说明中心,在记叙文中叫做主题思想或主题。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是作者的立场、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集中体现,它是文章的灵魂。形成或确定中心思想,是写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要提高概括中心思想的思维能力,主要应该考虑在题意的要求下,使所掌握的材料能够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达到认识正确,思想明确、集中而富有新意。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两点:①观点正确。一个人平时对各种事物所持的基本认识和观点,直接影响着他文章写作时中心思想的形成。这是因为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时,总是要以反映事物一般本质或规律的认识(如原理、原则、法则等)作为演绎的前提。如果前提有误,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中心思想是对文章所谈的具体事物或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的具体思想,这种具体思想的形成,同样需要以普遍性的原理或一般性的思想为前提。如果缺乏对一般事物的正确认识,就难以形成对具体事物的正确思想。这就需要应试者在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锻炼,使自己具有对一般事物的正确的观点。②方法得当。要从具体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形成逻辑思维来说,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中,还需要正确运用归纳、概括和演绎的方法。归纳是从个别的、特殊的事实出发,得出有关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演方法。要从命题者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自己所掌握的具体事实材料中找到事物一般本质或规律,从而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需应用归纳法。归纳法是由具体材料形成中心思想的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在还不能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之前,我们头脑中的中心思想往往是模糊不清、游移不定的。因为没有明确而集中的思想做指导,所以文章的内容也只能是事实的堆砌和现象的罗列。运用归纳法所形成的中心思想,应该是具体材料本身具有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它应该与每个部分的材料本质特征均保持同一性。认真地研究每一个具体事实,并能合理地抽取这类事物共同的属性或本质,是运用归纳法形成中心思想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概括是从认识事物的种到认识事物所属的类的一种推演方法。通过概括,我们可以认识比事物固有性质或关系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意义。在写作时,经常通过概括的方法来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性质或意义,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而深刻。在还不善于运用这种方法时,在中心思想的形成上容易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种是不能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具体事实的性质或意义,而只是就事论事,使中心思想缺乏深刻性。另一种则与此相反,即对具体事实无限度地概括而造成结论的夸大性,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任意“拔高主题”。因此,我们既要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概括具体事实的性质或意义,加强中心思想的明确性和深刻性,也要注意概括适当,防止由于无限度地概括而拔高主题。演绎是把一般本质或规律的认识引申到个别事物中去的推演方法。它是我们以某一原理为依据去认识具体事物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从一定的原理出发去考察具体的事实或问题,从而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应用演绎的方法。运用演绎的方法形成中心思想,首先所依据的理论前提必须正确,正如上一个问题所说,这就需要在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锻炼;其次要懂得演绎的规则,只有不违背这些规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3.立意的一般方法①探求原因法。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探求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例:一个6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把苹果横放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事情的结果是小孩子切苹果时发现了规则的五角星图案。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难道小孩真的不懂如何切苹果?不是,而是小孩有一颗好奇心。小孩的好奇心是发现果核形成五角星图案的原因。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稍作引导就能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②分析关系法。材料中的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准确抓住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例: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人们知道“三字信”以后,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中学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等写法)。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敬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就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③找出关键法。提供的材料总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例: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这则文言材料中“其人自护其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其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其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不能切中要害了。④辨明是非法。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在其中将自己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应试者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例: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鹜”。“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据此,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出“攻关不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等观点都是不正确的。4.立意的具体方法①寻同求异法。如果给定的材料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具有相互区别或对立的观点、对立的情况的材料,就需要运用这种方法。通过寻找和把握这些材料或材料中这些内容的共同点、同质点或不同点、异质点,它们可能就是整个材料所表达的观点,所以可以由此确定整个材料反映的主要情况。②探本求源法。主要用于旨在提供人们以各种经验教训的材料。各种经验教训的总结,往往来自对事物产生或成败缘由的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或对材料的分析,把握了材料中有关事物产生或成败的原因、根源,也就找到了该事物可提供的经验教训和材料所表达的观点。③概括总结法。主要用于各种包含哲理或伦理观念、道德观念因素的材料。这些材料往往提供一些带有明显哲理或伦理色彩的感性事实、生活现象,而某些哲理、伦理观念隐藏其中。通过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考,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也就是用一个哲学或伦理观点对材料做出概括。④发散思维法。主要用于包含多项意义即可以表达多种观点的材料。我们可以先作发散思考,对材料做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得出种种结论,然后加以比较、鉴别,或找出它包含的主要观点,或确认哪种观点自己更熟悉、更便于发挥,将它确立为自己所要阐述的观点。⑤探求深意法。主要用于含意较隐晦或本身包含疑点的材料。我们不妨多提几个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是不是这样等等,引导自己深入思考、辨析,从而探求到材料隐含的深意,或发现材料暴露的问题,观点也就好确立了。⑥提取要点法。主要用于篇幅较长、较完整和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以对它作结构上的分析,把它由整体分解为几个局部,再由局部分解为更小的层次,归纳出每一层、每一部分的意思或要点,再加以综合归纳,这样观点也就出来了。⑦启动模式法。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模式识别过程。面对一个材料,要弄清它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就得从头脑中调动出一个个哲理的、道德教训的认知模式,一一与材料对照、匹配,通过比较、斟酌,最后确定哪一种哲理或道德教训与之最吻合,那么,材料表达的就是哪种哲理或道德教训。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头脑中没有这份材料所表达的哲理或道德教训方面的认知模式,那么,这份材料我们就不理解,或理解不确切,观点就难以确立,或确立得不对。⑧成文对照法。和启动模式法类似,有时我们面对一份材料,在解读中会不由得想到某个格言、谚语、诗文名句,用它们来对照材料,如果恰好可以用来概括材料的意义,那么它们就可以确立材料所表达的观点。对以上八种方法,在考试时,不必拘泥于具体某一种方法,多数情况下需要综合运用。5.注意求异的适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们强调用新颖的立意来展示应试者的才能,但并不是无原则地要求立意的新颖性。我们在求异的同时,还应留心求异的适度。随着人类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多元思维为代表的思维模式,更加要求对“异”的多角度理解。在强调正面立意的同时更强调它的反面立意,最明显的例子如“近墨者未必黑”“弄斧未必到班门”“亡羊补牢未为晚”“开卷并非有益”,等等。其实对这个问题,还有继续探讨的空间。下面有这样一个材料: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某单位力排干扰,终于将本辖区堆积如山、积攒多年的垃圾运走,此举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此材料一般正面立意很简单,勿需赘述。若要反面立意,则可从此入手:垃圾多日不除,表明平时就未重视,本该做的事未做,不应受表扬。此可谓求异思维了。然而若仅停留在此步,则未免太肤浅。这则材料,看似容易,因为材料中所蕴含的倾向还是比较明显的,但若再深入一步,仔细观察“非”的本质,则可上升一个层次:为什么此处不是堆放垃圾的地方却堆满了垃圾?为什么垃圾可以堆积如山多日不除?因此,拒绝程式化的求异,是使立意丰富的唯一途径,要善于在各种对立中寻找新的解释、新的突破点,有毛有角的东西容易彰显,而我们所要做的不只是如何去彰显(此为第一步)、怎样才彰显得更好(此为第二步),同时更要挖出毛角所依附的“皮”,从根上找出问题所在(此为第三步),从而在“察非”中进一步取舍到位、解答有方。又如有这样一段材料:广场上人黑压压一片,大家都毕恭毕敬,朝着一个方向身弯90度顶礼膜拜,只有一个人鹤立鸡群,昂然挺立,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大鼻子洋洋自得之时,却未发现头顶上一片乌云之中,一道闪电即将刺向他,闪电的巨大箭头足可以将他置于死地。若要你去评价这段文字的内涵,则究竟怎样立意才更好呢?第一,从一个方面理解,正应了中国的老话:不识时务,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第二,从大鼻子始终洋洋自得的神气去判断,此君的确为不畏艰险、知难而上者,其勇气可嘉,此可谓从反面立意,找到了材料的另一个内涵;第三,我们不妨从作者构思中仔细分析题意。芸芸众生已俯首称臣,唯独他还在与雷霆对抗。这段文字首先是一种豁达人生观的具体写照,对外界的干扰可以做到我行我素、置若罔闻,这正反映了作者达观、幽默、寓庄于谐的风格和对生活现象的深刻理解。由以上两例可看出,求异只是作文立意的一个方面,不是唯一的方面;若过分偏重求异的作用,无疑会使立意训练出现另一种程式化、雷同化现象,而这正是申论写作之大忌。
          (二)紧扣主题,精选素材选择材料就是要从平时所积累的材料中选取那些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写文章之所以要选材,就是因为平时所积累的各种材料性质、类别各不相同,我们只有经过认真的鉴别、选择和加工,才能使所选取的材料更好地表现中心思想。申论应考中的选择,就是要从众多的原始材料中进行选择,选取那些真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成为文章能够表现或说明思想的材料,去掉那些多余的材料。选材的基本要求有两个:一要“紧”,即紧紧围绕主题选材;二要“精”,即要选取那些典型材料。具体地说,材料的选取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二是直接使用材料中的素材作为论据。1.提取“有用”信息文章是信息的载体,筛选并提取材料中对论述有用的信息,是论述写作的重要环节。信息是指材料中的关键要领和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解释与阐述等。材料对信息的阐述呈现多方位、多角度的复杂性。要准确、快速地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善于正确筛选词义。词义即词语的意义,即对一个词语进行剖析,根据语言单元来断定其真正含义。分清词语语气的轻重以及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即是赞美、肯定、褒奖、喜爱,还是批判、否定、贬斥、憎恶,从而筛选出该词在材料中的具体含义。②辨析词语的一般含义与特定含义。一个相同的词,在不同的文章或者场合中所表达的意思会有所不同。所以要分析材料中词语的具体含义,材料中用的是该词的一般含义,还是其特殊意义。这对理解整个句子乃至整篇文章都有很重要的意义。③结合背景知识理解、概括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有的词语我们平时很少接触、很少见,很难理解和把握其意义,这就要结合背景知识来揣摩其含义,来理解该词语在材料中的表达作用。2.直接精选素材在论证方案时,需要相关素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说明相关问题,这就要求应试者具有较强的选材能力。选材的原则有两个:第一,所选素材要能为方案的论证服务;第二,在符合第一个原则的前提下,所选素材还要精,只有精选素材,才能既显示应试者遣词造句的才能,又避免文章冗长拖沓。
          (三)综合思考,老练布局布局是指材料的结构安排。中心思想和材料是文章的内容,布局则是文章的形式。有了中心思想和材料,还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按照中心思想的要求把材料组织起来,从而形成整篇文章。确定申论文章的布局,从总体上讲,就是要研究文章内容部分与整体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文章内容的安排有序化,并体现出内在的逻辑联系。具体讲,就是要考虑确定怎样的线索来连贯材料,确定怎样的顺序、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安排材料,如怎样开头和结尾,怎样划分段落层次,怎样过渡和照应,等等。要想提高文章布局的思维能力,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点:1.开拓思路开拓思路,通常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分析方法。就是说,在认真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以此引发出有关的内容。通过这些提问,就可以将题目所隐含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揭示出来。能够提出问题,思路也就被打开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问题按照逻辑的要求略加整理,就可以得出文章的基本思路。有了基本的思路便可根据思路“找米下锅”,获得与问题相关的材料。经过一段这样的训练,无从下笔和无话可说的问题也就解决了。2.掌握方法原则上来说,申论文章并无固定的结构形式,但应试者掌握一些结构的基本方法依然十分必要。与议论文相似,申论文章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头部分提出问题、中间部分分析问题、结尾部分解决问题。3.培养能力布局就是要在中心思想的控制下,将材料科学地组织在一起,使申论文章成为一个具有特定的内部联系的完整结构。这一工作主要是靠逻辑思维来进行的。培养布局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要考虑怎样才能做到申论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层次分明、中心突出。它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整个思维过程都应把突出中心思想放在首位。材料的详略,层次的安排,都要服从如何更好地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如果该详不详,该略不略或不能将集中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放在显要的位置,中心思想就会被冲淡、被淹没。同时,中心思想要首尾一贯,申论文章从开头经中间到结尾,都要有统一的中心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心思想在文章中突出来。②要保持文章部分思想与中心思想之间、部分思想相互之间在逻辑上的统一性。这就是说,部分思想必须能反映整体思想、部分思想之间要相互照应,否则就会破坏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同时,部分思想之间的联系要合理,即应该反映事理的固有联系,否则也会失去结构严谨性。在部分思想与部分思想之间有较大的跳跃或转折时,应该注意合理过渡,保持前后思想之间的继承性和连续性。③层意要明确。每个层次又须有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意思,它的内容必须是清楚的、确定的。同时,层意之间不得重复,不得矛盾。如果层意出现全部或部分重复,层次的界限就会模糊起来;如果层次之间一旦构成逻辑矛盾,所阐述的思想便不可信或模糊不清。只有各个层次内容明确,彼此之间不出现重复和矛盾的现象,才能做到层次分明。④层次安排要合理。层次安排要有一定的顺序,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要根据轻重缓急、大小主次来安排,做到有条不紊地来表达。同时,要注意前后之间的连贯性,或承接,或转折,或并列,既要反映事理所固有的联系,也要反映逻辑规律的要求。第二节论证分析常见问题一、丢掉主旨,偏离题意不能够抓住资料所给出的主要问题分析说明,也就是说,写申论文章时偏离了题意。二、立意陈旧,思路单一不少应试者在论证时,立意角度不新颖,思路不开阔,不会进行发散式思维和阐述,不能揭示事物的实质,因此使得论证没有深度,一般化。三、标题不准,表述老套常会看见有的应试者的申论答卷标题不够贴切、具体、鲜明、精练、生动。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①论题对论证问题的概括、对中心论点的提炼、对态度倾向的表述与评论内容或思想不一致,词语运用不够恰当,有些标题的意思欠妥,使人产生歧义;②评论的标题不够具体,空泛乏味,大而无当;③评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针砭什么等,在题目中反映得不够,换句话说,就是有的文章标题的观点、立场、态度不够鲜明;④有的标题不够精练,句式复杂、语言啰嗦,难以让人产生阅读的兴趣;⑤有的标题不够生动,难以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四、思路不清,逻辑混乱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谋篇布局上,具体表现为文章结构不考虑文章的具体内容,不根据立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论述问题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来围绕论题和中心论点组织安排文章的观点、材料和先后顺序。 五、不会引用,断章取义在摘引所给材料时,要注意不可从自己的目的出发,从而不顾原材料及原著的整体观点和上下文联系,只寻找个别与自己论点相一致的言论,孤立地摘引出来。这种断章取义的操作,往往会偏离材料主题或歪曲原著的观点,有时甚至会与原材料、原著作观点背道而驰。这方面的错误是极为严重的,应该尽力避免。第五章语言表达能力第五章语言表达能力‘第一节文字表达的基本要求    应试者在备考时,一定不能忽视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要深刻地了解申论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申论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概括性在申论考试中,叙述事实引用事例的部分要求所用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叙述之后,必须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抽象的道理,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避免就事论事,使认识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就一般文章而言,语言的概括性越强,文章说明的道理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就越大。在申论写作中,要更好地体现概括性,就要做到理据相谐,应试者应把自己的观点、意见和题目所给的材料、实际情况相结合,让文章显得有理有据。但是千万不能过于追求具体的细节描写,这样会因小失大、喧宾夺主,不利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二、准确性申论文章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应试者应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在众多同义词、近义词中,选用最确切的词语以准确地论述。首先,要把握申论语言的“分寸感”。应试者在面对不同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选择不同的语言,来恰当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对事物的范围和程序不搞绝对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申论文章中所表达的信息,绝对不能有歧义,包括各种定义、判断中必须观点明确、解释统一。三、生动性虽说申论属于“文章”类,不需要像其他的文学作品艺术地再现生活,但还是需要一点点“润色”的。申论语言的生动性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应试者的思想观点。应试者为了增强申论语言的生动性,可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直接描绘客观事物。要善于启用丰富词汇,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四、逻辑性申论考试中需要应试者由一个判断推出另一个新的判断。推理应合乎道理、把握主次、识别因果,符合一定的逻辑规范。从表达目的出发,安排好申论文章的语句和段落,使得它们之间体现出合理的逻辑关系。五、鲜明性申论文章语言必须论点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含糊糊。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褒贬判断必须干脆,必须让阅卷者非常清楚应试者的思想倾向性。第二节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方法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靠的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坚持不懈的训练。必须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写,只有反复进行写作训练才有可能培养出众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将所考虑的内容用文字符号固定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思维内容要寻求一定的形式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表达形式又要求思维内容能够符合其规范。二、语言表达与思维过程的辩证关系语言表达这种“形式”与思维过程这种“内容”的辩证关系如下:首先,思维内容在付诸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思维在人的头脑中具有快速、简洁的特点,它的作用主要在于达到自我理解;而语言文字的表述则要求准确、清楚,能够为他人所理解。所以思维内容在付诸语言文字形式的时候,语言对思维起着检验、过滤的作用。思维在语言的作用下,原先模糊的要变得清晰,原先杂乱的要变得有条理。思维根据语言文字表述的实际效果,内容单薄的再进一步充实,理解肤浅的再进一步加深,局部不合理的再进一步修正,形象不鲜明的再进一步突出其特征等。因此,思维的文字表述过程,是思维反复深化、思维内容进一步充实、思维过程进一步严密、思维质量进一步提高的过程。其次,文章形式反作用于思维过程,使思维内容的表达能够符合文章形式的要求。文章的内容决定文章的形式,但文章形式又对文章内容起着一定的反作用。在思维内容付诸语言文字的时候,思维内容总要寻求一种适当的形式来表达,而当这种形式一旦确定之后,便又反作用于思维,要求思维内容能够符合其形式的要求。例如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不同的体裁形式,即对思维有着不同的要求。当一旦选定诗歌这一形式,思维的内容就必然受到诗歌语言、结构、节奏、韵律等方面的制约。在这一阶段,思维只有在文章形式的作用下对思维内容进行反复的改造,才能达到文章内容与文章形式的有机统一。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