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商城>图书商城>公务员考试用书>湖北公务员考试用书

最近浏览过

    华图2017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专用教材

      收藏此商品
      • 市 场 价:50.00 商品编号:10652
      • 折 扣 价:¥25.00已优惠¥25.00(5.0折)
      • 人 气:已有 人关注
      • 运  费:根据重量、地区及送货方式收取
      • 作  者:华图教育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
        版  次:2017版
      • 开  本:16
        装  订:平装
      • 适用范围:湖北省2017年度省市县乡考试录用公务员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购买数量: - +(库存情况:有货

        宝贝已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购物车共种宝贝合计: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闭本页面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相关商品

        • 用户评价

        • 销售记录

        • 购买咨询

        主编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目录
            模块一  常识判断
                第1章  政治5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5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0
                    第三讲  中共党史14
                第2章  法律19
                    第一讲  法理学19
                    第二讲  常考法律21
                第3章  经济28
                    第一讲  宏观经济政策28
                    第二讲  金融生活33
                第4章  人文历史36
                    第一讲  中国文化36
                    第二讲  中国历史41
                    第三讲  世界文化46
                第5章  地理国情50
                    第一讲  中国国情50
                    第二讲  地理学55
                第6章  科技60
                    第一讲  中国科技成就60
                    第二讲  科技与生活67
            模块二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1章  逻辑填空77
                    第一讲  实词填空77
                    第二讲  成语填空80
                    第三讲  虚词填空84
                第2章  阅读理解87
                    第一讲  主旨概括87
                    第二讲  意图判断92
                    第三讲  细节理解96
                    第四讲  态度观点100
                    第五讲  标题填入102
                    第六讲  词语理解106
                第3章  语句表达110
                    第一讲  语句排序110
                    第二讲  语句衔接114
                    第三讲  结语推断117
            模块三  数量关系
                第1章  数学运算125
                    第一讲  方程与不等式125
                    第二讲  行程问题128
                    第三讲  比例问题132
                    第四讲  几何问题136
                    第五讲  计数问题140
                    第六讲  最值问题144
                    第七讲  费用问题147
                    第八讲  初等数学问题150
                    第九讲  杂类问题154
                第2章  数字推理159
                    第一讲  基础数列159
                    第二讲  多级数列161
                    第三讲  递推数列163
                    第四讲  多重数列165
            模块四  判断推理
                第1章  图形推理173
                    第一讲  数量规律173
                    第二讲  位置规律177
                    第三讲  样式规律180
                    第四讲  空间重构184
                第2章  定义判断188
                    第一讲  单定义判断188
                    第二讲  多定义判断191
                第3章  类比推理195
                    第一讲  语法语义关系195
                    第二讲  集合关系197
                    第三讲  对应关系200
                第4章  逻辑判断204
                    第一讲  演绎推理型204
                    第二讲  逻辑运算型213
                    第三讲  加强削弱型217
                    第四讲  前提假设型221
                    第五讲  解释评价型225
                    第六讲  归纳推导型228
            模块五  资料分析
                第1章  直接查找237
                    第一讲  统计术语237
                    第二讲  简单计算与比较241
                第2章  计算型246
                    第一讲  增长率相关计算246
                    第二讲  比重相关计算248
                    第三讲  其他计算252
                第3章  大小比较256
                    第一讲  增长率相关比较256
                    第二讲  其他比较259

         

        文摘

        湖北省  常识判断模块一
        第1章政治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学习时长:55分钟

            夯实基础知识点汇总

        ★考点1两大主义

            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例如:“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备于我”“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例如:老子认为“道”生万物;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朱熹的“理在事先”;柏拉图的“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例如:“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水是万物始基”“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五行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
            例如:“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万物皆一,齐万物而归一”“天不变,道亦不变”“白马非马”
            辩证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考点2三大规律

            规律相关概念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及举例
            量变与质变规律量变就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坚持渐进和变革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适度原则;要重视量的积累。
            例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否定之否定规律所谓肯定是指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其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所谓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是事物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道路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要求我们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对待前进和曲折。
            例如:“团结—批评—团结”“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自发结合—近代唯物论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
            对立统一
            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包括矛盾无处不在和矛盾无时不有两方面。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各有特点。
            (3)矛盾分析法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没有脱离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的;其次,二者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再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
            (2)“两点论”:既看到矛盾同一的一面,又要看到矛盾对立的一面。“重点论”: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例如:“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

        ★考点3三对关系

            三对关系原理内容举例
            物质和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认识世界具有主体选择性;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践和认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社会存在和
            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考点4三个概念

            三个概念原理内容举例
            联系世界处于普遍联系的整体之中,联系是客观的,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联系、发展
            发展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发展的道路和前途: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发展的状态:量变是必要准备,质变是必然结果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但从长远来看,会使人人受益——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量变与质变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内外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普遍性和特殊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既要抓重点,又要抓两点和而不同,和谐世界——承认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矛盾
            中央的政策要尽可能符合地方的实际,少搞一刀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各部门要突出重点,力争一年解决几个关键问题——抓重点

        ★考点5唯物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

            五个范畴原理内容及举例
            原因和结果揭示了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
            例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本质和现象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和现象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的关系: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本质决定现象,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例如:“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说明看待事物应该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灭亡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的关系: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偶然性背后都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守株待兔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两者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我们做工作要从现实出发
            例如:阴天外出时带伞,但没有下雨
            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例如:东施效颦
            更进一步经典真题
            视频解析
            【例1】 (湖北2012)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A.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 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C. 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 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解析 D。“望梅止渴”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视频解析
            【例2】 (联考2012下)“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下列体现的哲学思想与这句话相同的是()。
            A.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B.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C. “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D. “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解析 C。“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因此要居安思危。“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意思是商人天旱购买舟船,天涝购买车辆,用来等待货有所缺。与题干名句表达的思想一致,体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哲学原理。故本题选C。
            视频解析
            【例3】 (国考2012)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B.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 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
            D. 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解析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周国平与萧伯纳观点的不同在于人的意识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所以选择D选项。
            登高望远权威预测
            1.下列成语与其体现的哲学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A. 釜底抽薪——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B. 生不逢时——人生价值的体现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C. 田忌赛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 居安思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B。A项错误,“釜底抽薪”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B项正确,“生不逢时”体现了人生价值的体现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C项错误,“田忌赛马”体现了事物的结构性的量变引起质变。D项错误,“居安思危”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因此,本题选B项。
            2.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说“要善于抓住机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稍纵即逝”。关于这些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些观点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必须注重必然性,也必须注重偶然性
            B. 这些观点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必须注重对事物必然性的研究
            C. 这些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夸大了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D. 这些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们抹杀了偶然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解析A。任何事物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即抓住偶然性来把握认识事物的必然性。答案为A。
            3.专家指出,如果春季前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由于地表干燥、土质疏松,这样就为形成沙尘暴天气提供了大量沙尘源。当西伯利亚冷空气遇暖形成大风时,空气对流形成强风垂直切变,产生上升流运动,强迫将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形成沙尘暴天气。此外,专家强调沙尘暴的形成还有许多更复杂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
            A. 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B. 地表干燥与沙尘暴是能相互转化的因果关系
            C. 因果联系是没有时间顺序的
            D. 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比较简单
            解析A。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因此首先排除C项。地表干燥与沙尘暴是因果联系,地表先干燥才有沙尘暴,沙尘暴不会转化为地表干燥,两者不可能相互转化,故B项也被排除。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有很多,题干提到了降水偏少或无降水、地表干燥、土质疏松、大风等部分原因,至于其他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这表明产生沙尘暴这个结果的原因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以排除D项,选A。


         

            新都网(http://www.newdu.com)提示:其余部分暂略,详情请查阅图书。

        最有用的评价:

        暂无最有用的评论

        如购买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向我们咨询

        咨询类型:
        咨询内容:
        不促销
        • 客户服务热线
        • 18513373607
        • 手机:18513373607
        •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22:00